從他律到自律,掌握髮展規律父母制定規則3步走,輕鬆養出自律娃

2020-08-03 寶寶好萌

上個周末閒得無聊在各大寶媽群裡閒逛,加起來差不多有十幾個群的樣子,原本在幾個比較大的群裡看到的幾乎都是天南海北的寶媽在拉家常,並沒能夠引起我的注意,然而就在我準備要放棄的時候。

突然有一個相對比較小一些的寶媽群吸引了我的目光,之間群裡的一個寶媽說:「唉,我們家孩子真的是,現在都已經有5歲大了,幼兒園也都已經上了有3個年頭,但是她到現在無論是做什麼事都總是拖拖拉拉,而且幾乎是凡事都不會主動去做,都需要在各種催促之下她才會不情願的跑去做,真的是叫人頭疼。」

從他律到自律,掌握髮展規律父母制定規則3步走,輕鬆養出自律娃

過了沒5分鐘的時間就看到下面有人回覆:「我本身是部隊轉業老婆自己開了一家公司,我們兩個都是那種特別自律的人,但我們的孩子卻是和自律這件事根本不搭邊,原本之前已經說好了要每天早晨要保證晨跑,沒堅持兩天的功夫他是說啥都不去了,在其他事情上更是如此,我現在發現想要和孩子談自律,簡直是門兒也沒有。」以上對話中的情況相信有很多家長都曾遇到過(或正在經歷),但不知身為父母的你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真正的自律和你所認為的自律真的是一回事嗎」?

每一個孩子都有成長規律,而自律的發展也同樣是有規律的

世界上最為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曾在其所著的書《兒童的道德判斷》中將孩子的道德發展分成了4個階段,分別是:(2-5歲)自我中心階段、(5-8歲)權威階段、(8-10歲)可逆性階段以及(10-12歲)公正階段。

從他律到自律,掌握髮展規律父母制定規則3步走,輕鬆養出自律娃

(2-5歲)自我中心階段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幾乎每一位父母都會發現,當孩子處於在2-5歲這一階段時,他們對於自己的需求會要求家長極力去滿足,否則就會各種哭鬧,而當他們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也經常會因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而對小夥伴拳腳相加。

這是因為此時的他們剛剛開始處於接受外界準則,但卻又無法被外界準則所束縛的階段,會認為全世界都是在圍繞著自己轉。

從他律到自律,掌握髮展規律父母制定規則3步走,輕鬆養出自律娃

(5-8歲)權威階段

處於在這一階段中的孩子,他們會開始變得能被外界規則所左右,開始能夠逐漸了解、接受並服從來自於外界的規則,而且此時的他們在面對權威時也會表現出尊敬與順從。例如有很多父母在孩子5-8歲的這一階段中,會逐漸的發現孩子開始變得更加聽話。

(8-10歲)可逆性階段

當孩子成長到這一階段時,他們會開始將規則看作是自身與他人之間的一種約定,他們會開始發現原來規則也是能夠被改變的,會開始能夠將動機作為是道德評判的依據,此時孩子才會真正從他律轉向自律。

從他律到自律,掌握髮展規律父母制定規則3步走,輕鬆養出自律娃

(10-12歲)公正階段

這一階段中的孩子他們無論是在思維的廣度、深度上,還是在靈活性上都會產生極大的飛躍,會從對「權威」的遵從開始過度到對「平等」的遵從上,此時孩子的道德標準會更加傾向於平等、公正,而不是只會去遵從父母,此時的他們才是真正到達了自律的水平之上。

「他律」轉為「自律」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自尊」

1.轉變教育方式,給孩子足夠的自尊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各種人在說「自律」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但在相比之下「自律」更加關乎於一個人的道德。例如在生活中我們不乏會看到有這樣的父母,當孩子不好好學習時,他們會用一種「道德綁架式、內疚式」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以此來讓孩子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到學習上;

而還有的父母當看到孩子不好好學習時,他們會開始對孩子進行各種大呼小叫,打、罵、拍桌子、打擊......正所謂那句「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然而父母這樣的行為無疑不是在將孩子的自尊一次又一次的拉低,最終直至孩子形成「自己就是一灘扶不上牆的爛泥」,於是便開始破罐子破摔。

從他律到自律,掌握髮展規律父母制定規則3步走,輕鬆養出自律娃

以上兩種情況,前者是建立在讓孩子感到「良心不安」的基礎上來完成自律,雖然最終能夠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但長久來看這樣的方式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而言並沒有好處,例如會導致孩子有過大的壓力、會缺乏自信等等;

而後者則更傾向於「拔苗助長」,但最終會發現父母真的將孩子拔的「枯萎」掉了,例如我們有無數的家長几乎每天都在陪孩子去做作業、去「盯死」孩子,長久之下則很難會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談讓孩子形成自律?

平時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總會有那麼一部分人,因為自己曾建立了某種目標,便立即為了這一目標而付諸無限的努力,往往其所建立的這一目標並不會有幾個人會記得,但他們之所以還是會為此努力的原因,則是因為他們害怕會因為自己沒完成這一目標而被他人取笑,或是想要向他人證明自己,而這也即是由其自身的自尊水平所帶來的自律。

從他律到自律,掌握髮展規律父母制定規則3步走,輕鬆養出自律娃

2.他律階段三步走:解釋→制定→執行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也同樣如此,雖然我們前面提到父母要能夠給到孩子自尊,但「自尊」和「規矩」之間並不矛盾、衝突。在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不恰當行為提出否定時,往往會遭到來自孩子的強烈反抗,此時如果身為父母的你會怎樣去做?是強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所要求的去做,還是對孩子的反抗置之不理?例如,在下雨天,孩子沒帶任何雨具跑去淋雨玩水。

對此,按照以上三步走的方式來做就是:

1、向孩子解釋不能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為了玩水而淋雨的原因(會生病);

2、針對此事制定出規則(以後再下雨的話,如果在沒穿雨靴、雨衣或打雨傘的情況下不能出門);

3、將以上制定好的規則列印出來貼在牆上並要求孩子嚴格按照規定去做。

從他律到自律,掌握髮展規律父母制定規則3步走,輕鬆養出自律娃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規則的過程中,父母需要在孩子在場並參與其中的情況下,和孩子共同商量並在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制定出規則,在之後對規則的執行中,如果孩子偶爾有忘記的話,父母應該做的是溫柔的提醒,而不是責罵。

相關焦點

  • 在孩子能夠自律之前,家長用3步來制定規則,從他律到自律
    ,是可以根據現實變化來進行更改的,兒童意識到自己和他人可以發展出相互尊重的平等關係,規則並不是權威人物的單方面要求,而是具有平等和雙向性。給孩子立規矩要根據他們的個性採用與大人截然不同的方式才行,給孩子立規矩有3步:解釋,制定,執行。三個步驟缺一不可,解釋是為了能夠讓孩子理解這個規則存在的原因,每一次孩子想要反抗的時候,家長都要不厭其煩地給他們進行解釋。不要認為自己說過一遍就沒有必要再說。
  • 孩子不夠自律怎麼辦?家長做好「三步走」,讓娃從他律變自律
    2、自身原因 孩子的自律差受到了他本身發展的制約家長做好「三步走」,讓娃從他律變自律 1、給孩子制定好規則 規則不是說用來約束孩子,而是要讓孩子懂得自律,自律他不是由父母逼著孩子去變得自律,而是要孩子自己自發變得自律。
  • 【貝果推薦】如何養出自律的孩子?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約束他們行為的力量主要來自外部,先有他律,然後才有自律。沒有受過管教的孩子就像一匹桀驁不羈的野馬,以自我為中心,放縱慾望,不知道邊界在哪裡。而父母的管教則是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邊界在哪裡,規則是什麼。從他律到自律,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過程。
  • 「神獸錦囊」你家娃是「自律」還是「他律」?
    i學習專家第四課,也是學習的第四種能力【自律力】,擁有「自律」真的是很重要嗎?有人說我們現在多盯一些也是有效的呀。也有人說,我什麼辦法都用了,可是還是做不到,怎麼使孩子由「他律」去到「自律」呢?課程中把自律力分解成3個環節,5組動作,同樣也有影響每一個環節的風格與模式。
  • 如何培養孩子自律?父母要做到這3點
    教會孩子自律,才是真正的富養。自律讓孩子有權選擇自己的夢想,更有能力主宰自己的人生。相信很多家長都面對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制定了計劃之後經常拖延、中斷,你說他他還很有理。其實這是因為孩子不夠自律,沒有養成良好的執行習慣。
  • 孩子不自律?家長先要檢查他律有沒到位
    之前對於培養孩子的自律,我想的比較簡單。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好、做好,按規則來不就行了?可後來我才發現,孩子自律的養成,首先需要的是家長的他律。1.孩子的自律並不是父母制定規則就輕易養成的我大聲說:我們的規則是學完老師布置的才可以看,馬上換回來。她嘟著嘴開始練習聽力。發生的這兩件事讓我感嘆,培養孩子的自律真的沒那麼容易。曾以為制定好規則,孩子就能很快養成自律習慣了,看來還是任重道遠啊。
  • 了解兒童規則認知的發展規律,你就不會堅決反對打罵孩子了!
    本章是《兒童發展規律》的第2章,本專欄主要介紹兒童的各種發展規律,幫助父母更好的理解孩子,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除了教育各種知識、技能,還有很重要的一個責任就是培養孩子的規則認知,讓孩子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是對的,會受到表揚鼓勵,什麼是錯的,將會受到懲罰。
  • 德國家庭教育的62條規則,讓孩子更加自律和自由!建議家長收藏
    歸根到底都是孩子不自律的表現。說到自律,德國人的嚴謹、自律是有目共睹的,如此強大的民族性,是從何而來?答案很簡單就是教育!對於各國人來說:「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規矩大於寵愛,身教重於言教!」而德國媽媽的62條德式教養規則,輕鬆養出自律孩子!建議家長收藏。這62條教養規則看似都是很細小的點,但正因為都是一些瑣碎的小事,所以做起來對父母來說有著很大的難度。那麼家長該如何簡單有效地培養出自律的孩子?
  • 「網際網路旅遊服務」要自律也要他律
    戴先任 來源:人民法院報 對於網際網路旅遊服務,要自律與他律「兩手抓」,既要加強自律,也要加強他律,這樣才能促進網際網路旅遊服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從而保護好廣大消費者權益。 「平臺經營者之間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對多次損害消費者權益、造成惡劣影響且拒不悔改的平臺內經營者形成動態黑名單,各平臺實施聯合懲戒……」10月27日上午,由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和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指導,攜程、去哪兒網、美團、馬蜂窩、同程藝龍5家網際網路旅遊服務企業共同發起制定的
  • 最高效的自律,是他律
    1 第二個100天計劃 從第100篇到199篇,第二個文案100天寫作計劃在今天就完成了。第一個100天計劃實現了兩天寫一篇文章的目標,第二個100天計劃實現了每天寫一篇文章的目標。 2 最高效的自律是他律
  • 皮亞傑的「他律」與「自律」
    但是在心理學中則注重學生個人品德本身的發展,尤其是加入了一些心理學家對於品德的解釋,例如皮亞傑與科爾伯格。這部分內容可能我們在閱讀時會感到似是而非,因此我們在此專門深入了解一下皮亞傑的品德發展階段論。一、皮亞傑概述皮亞傑是第一個系統地追蹤研究兒童的道德認知發展過程的心理學家,他的著作《兒童的道德判斷》是這一領域研究的裡程碑。
  • 孩子自律程度不夠,父母的「他律」就成了關鍵,試試這樣合理管束
    這時候來自父母的管束,及時的提點孩子就很重要了。也就是他律。一個長大以後也自律的孩子,小時候一定是培養過自律的能力和意識的。父母怎麼幫助孩子培養自律?也就是他律?父母發揮個人力量,為孩子做出表率,潛移默化地帶動孩子自律起來。孩子要自律,父母就先要自律。
  • 細數影響孩子自律發展的關鍵因素,父母注意這4點,孩子更自律
    導讀:關於自律,實在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多數父母為孩子的自律性差而操心。尤其是寫作業磨蹭、拖拉問題,更是讓父母頭疼。這篇討論孩子自律的發展,我用"發展"這個詞,而沒有用"培養",是有原因的,前者是靠內驅力,而後者是要靠外驅力。
  •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律能力?不妨來看看這幾點
    我們都知道孩子在幼兒園時是以玩耍為主的,大部分事情都有老師和保健老師代替,而進入一年級後,要以學習為主,好多事情還要自己動手去做,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就要求老師在旁邊多指導、多培養,而這個過程就是培養孩子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要知道「他律」是「自律」的前提,「自律」是「他律」的結果。
  • 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在孩子自律的養成上,也是如此。自律,強調一個「自」字,是由內向外,建立起來的自我管束能力。有人說,每一個自律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能忍的媽媽。如果孩子只有被盯著才乖,那很難有機會發展出自律能力。自由帶給孩子自尊,自尊水平的高低,決定了自律能力的強弱。
  • 如何更好的掌握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根據研究結果,皮亞傑認為兒童道德判斷的發展與兒童認知發展的階段相平行。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考試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把握。一、掌握他律與自律皮亞傑認為孩子的道德判斷發展經歷了從他律到自律。處在自律階段的孩子規則主要來源於他人給予,孩子在進行道德判斷的時候主要根據外在的行為結果來做出判斷,而忽視內在的行為動機。因此處在他律階段的孩子會認為打碎15個杯子的約翰的錯誤更大。
  • 李開復教子經:培養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李開復教子經:培養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李開復年少時,父母對他的管教既開明又嚴格,在他五歲的時候,就讓課業表現優異的他自己決定要繼續念幼兒園還是升小學,十一歲時就讓他離開臺灣,到美國求學父母既愛他,又不放鬆地管教,讓他成為少數能夠融合中西方文化的全球知名企業高級經理人。三十歲那一年,李開復自己也成了父親,他承襲父母對他的管教觀,敢於讓孩子獨立自主做決定。對於一對千金的教養,他舍中國傳統的教養觀,並不以教出「乖巧」的孩子為目標,而認為「積極」是教養中最重要的事。因為目標不同,所以「規矩要愈少愈好」、目的是「培養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 缺愛的孩子培養不了自律
    ,就是「自」,一個人要有自己、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才可以去談自律。沒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做基石的不是自律,是他律,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容易按照父母親的意願來控制自己的行為規範,取得短暫的成功。,這時他需要給自己制定生活的規則了,但他沒有這樣的經驗,於是很容易陷入混亂。
  • 這是孩子認知規律發展的結果
    3個階段:前道德階段、他律階段和自律階段。這個時候的孩子有強烈的規則意識,他們開始認為規則是由權威人物(父母、老師、警察等)制定的,他們會把這些規則看到神聖不可侵犯的,必須要遵守。聽話就是好孩子,不聽話就是壞孩子。
  • 孩子自制力差,家長掌握以下幾個方法,輕鬆養出自律的好孩子
    事實上,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律的表現。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成了很多家長最頭疼的問題。首先,我們要認識到什麼是自律?自律從本質上講,是指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去管理自己的欲望和延遲滿足的能力。管理自己欲望的能力,需要理性思考,不受情緒影響;管理自己的欲望,需要不受當下的誘惑去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