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閒得無聊在各大寶媽群裡閒逛,加起來差不多有十幾個群的樣子,原本在幾個比較大的群裡看到的幾乎都是天南海北的寶媽在拉家常,並沒能夠引起我的注意,然而就在我準備要放棄的時候。
突然有一個相對比較小一些的寶媽群吸引了我的目光,之間群裡的一個寶媽說:「唉,我們家孩子真的是,現在都已經有5歲大了,幼兒園也都已經上了有3個年頭,但是她到現在無論是做什麼事都總是拖拖拉拉,而且幾乎是凡事都不會主動去做,都需要在各種催促之下她才會不情願的跑去做,真的是叫人頭疼。」
過了沒5分鐘的時間就看到下面有人回覆:「我本身是部隊轉業老婆自己開了一家公司,我們兩個都是那種特別自律的人,但我們的孩子卻是和自律這件事根本不搭邊,原本之前已經說好了要每天早晨要保證晨跑,沒堅持兩天的功夫他是說啥都不去了,在其他事情上更是如此,我現在發現想要和孩子談自律,簡直是門兒也沒有。」以上對話中的情況相信有很多家長都曾遇到過(或正在經歷),但不知身為父母的你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真正的自律和你所認為的自律真的是一回事嗎」?
世界上最為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曾在其所著的書《兒童的道德判斷》中將孩子的道德發展分成了4個階段,分別是:(2-5歲)自我中心階段、(5-8歲)權威階段、(8-10歲)可逆性階段以及(10-12歲)公正階段。
(2-5歲)自我中心階段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幾乎每一位父母都會發現,當孩子處於在2-5歲這一階段時,他們對於自己的需求會要求家長極力去滿足,否則就會各種哭鬧,而當他們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也經常會因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而對小夥伴拳腳相加。
這是因為此時的他們剛剛開始處於接受外界準則,但卻又無法被外界準則所束縛的階段,會認為全世界都是在圍繞著自己轉。
(5-8歲)權威階段
處於在這一階段中的孩子,他們會開始變得能被外界規則所左右,開始能夠逐漸了解、接受並服從來自於外界的規則,而且此時的他們在面對權威時也會表現出尊敬與順從。例如有很多父母在孩子5-8歲的這一階段中,會逐漸的發現孩子開始變得更加聽話。
(8-10歲)可逆性階段
當孩子成長到這一階段時,他們會開始將規則看作是自身與他人之間的一種約定,他們會開始發現原來規則也是能夠被改變的,會開始能夠將動機作為是道德評判的依據,此時孩子才會真正從他律轉向自律。
(10-12歲)公正階段
這一階段中的孩子他們無論是在思維的廣度、深度上,還是在靈活性上都會產生極大的飛躍,會從對「權威」的遵從開始過度到對「平等」的遵從上,此時孩子的道德標準會更加傾向於平等、公正,而不是只會去遵從父母,此時的他們才是真正到達了自律的水平之上。
1.轉變教育方式,給孩子足夠的自尊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各種人在說「自律」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但在相比之下「自律」更加關乎於一個人的道德。例如在生活中我們不乏會看到有這樣的父母,當孩子不好好學習時,他們會用一種「道德綁架式、內疚式」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以此來讓孩子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到學習上;
而還有的父母當看到孩子不好好學習時,他們會開始對孩子進行各種大呼小叫,打、罵、拍桌子、打擊......正所謂那句「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然而父母這樣的行為無疑不是在將孩子的自尊一次又一次的拉低,最終直至孩子形成「自己就是一灘扶不上牆的爛泥」,於是便開始破罐子破摔。
以上兩種情況,前者是建立在讓孩子感到「良心不安」的基礎上來完成自律,雖然最終能夠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但長久來看這樣的方式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而言並沒有好處,例如會導致孩子有過大的壓力、會缺乏自信等等;
而後者則更傾向於「拔苗助長」,但最終會發現父母真的將孩子拔的「枯萎」掉了,例如我們有無數的家長几乎每天都在陪孩子去做作業、去「盯死」孩子,長久之下則很難會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談讓孩子形成自律?
平時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總會有那麼一部分人,因為自己曾建立了某種目標,便立即為了這一目標而付諸無限的努力,往往其所建立的這一目標並不會有幾個人會記得,但他們之所以還是會為此努力的原因,則是因為他們害怕會因為自己沒完成這一目標而被他人取笑,或是想要向他人證明自己,而這也即是由其自身的自尊水平所帶來的自律。
2.他律階段三步走:解釋→制定→執行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也同樣如此,雖然我們前面提到父母要能夠給到孩子自尊,但「自尊」和「規矩」之間並不矛盾、衝突。在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不恰當行為提出否定時,往往會遭到來自孩子的強烈反抗,此時如果身為父母的你會怎樣去做?是強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所要求的去做,還是對孩子的反抗置之不理?例如,在下雨天,孩子沒帶任何雨具跑去淋雨玩水。
對此,按照以上三步走的方式來做就是:
1、向孩子解釋不能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為了玩水而淋雨的原因(會生病);
2、針對此事制定出規則(以後再下雨的話,如果在沒穿雨靴、雨衣或打雨傘的情況下不能出門);
3、將以上制定好的規則列印出來貼在牆上並要求孩子嚴格按照規定去做。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規則的過程中,父母需要在孩子在場並參與其中的情況下,和孩子共同商量並在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制定出規則,在之後對規則的執行中,如果孩子偶爾有忘記的話,父母應該做的是溫柔的提醒,而不是責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