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律?家長先要檢查他律有沒到位

2020-10-12 蘇菲聊育兒

之前對於培養孩子的自律,我想的比較簡單。


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好、做好,按規則來不就行了?


可後來我才發現,孩子自律的養成,首先需要的是家長的他律。



1.孩子的自律並不是父母制定規則就輕易養成的


放學回來,女兒柚子告訴我,她的漢字描紅本不見了。老師說家裡找不到就要買新的。


我一聽就有點火大:每天告訴你自己的東西要收好,上學前檢查一遍,怎麼會丟了呢?


趕快去找一下。

柚子妹已經找了一遍,但還是和我一起去學習區重新翻找。


兩個人把她的桌子和我的桌子都翻了一遍,還是沒有。


於是,我生氣地告訴她:只能用你的零花錢買新的了。以後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東西。


晚上她用手機學習英語,我在收拾東西。


不一會兒,就聽到她在看App裡的英語動畫了。

我:不是說好學完才能看的嗎?


她爭辯道:看這裡的動畫也是學習,也能得積分的。


我大聲說:我們的規則是學完老師布置的才可以看,馬上換回來。


她嘟著嘴開始練習聽力。


發生的這兩件事讓我感嘆,培養孩子的自律真的沒那麼容易。


曾以為制定好規則,孩子就能很快養成自律習慣了,看來還是任重道遠啊。


2.自律需要他律做鋪墊


孩子睡了之後,和一位二胎媽媽聊天。記得上次去她家時,她家2個上小學的孩子在屋子裡做作業,1個多小時都沒出來。這種自律著實讓人欽佩。


得知我的感嘆時,她笑著告訴我,天生就自律的孩子少之又少,他們家的2個孩子也是由她管出來的。


當孩子適應了父母等被動的「他律」,才會慢慢培養成內在的自律。


聽了她的話,我才恍然大悟。


自律這件事,對於我們成人來說也是相當不容易的,更何況對於孩子?


只有父母做好他律,才能逐漸帶動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


他律是基礎,自律是結果。



3.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


培養孩子自律需要父母先做好他律,幫助孩子養成習慣,並給以正面反饋。


01.父母要先幫助孩子養成習慣


習慣的養成並不容易,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比如早起。


我們可以堅持在固定的時間叫醒孩子,進行上學前的準備。


1個月2個月3個月......,當孩子的身體形成生物鐘時,他就會自動醒來。


比如學習。


我們先和孩子商量好每天開始學習的時間,比如吃完晚飯後8點。


堅持下去,孩子就會形成類似條件反射,吃完飯父母提醒知道該學習了。


父母幫助孩子養成習慣,讓孩子的身體和大腦適應他律。



02.及時給予孩子正面反饋


當孩子養成固定的習慣,開始表現出自律後,我們要及時給予正面反饋。


比如,某天我們沒去叫孩子,他已經自己醒來起床了,這時我們要及時鼓勵,讓孩子體會到成就感,這會激勵他更主動地自律。



最後的話:


培養孩子本身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而自律對孩子包括我們來說都是一個難得的習慣。


我們不能奢望孩子一蹴而就,它需要我們家長耐心地培養。


孩子的自律需要我們家長以他律為基礎,當孩子在我們的幫助下養成習慣,並開始自律時,請記得給予孩子鼓勵。


相關焦點

  • 孩子老是管不住自己,怎麼辦?是因為家長的「他律」做的還不到位
    很多家長會因為自己的孩子自律能力差而感到頭疼。比如跟孩子約定玩遊戲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可明明時間到了,孩子總是說這局沒有打完而拒絕關掉手機。父母出門辦事,讓孩子在家寫作業,孩子拿起手機就開始玩遊戲,等父母回到家一看,作業一點兒也沒寫。父母絞盡腦汁,磨破了嘴皮子,孩子依然我行我素,無法做到自律。
  • 「網際網路旅遊服務」要自律也要他律
    戴先任 來源:人民法院報 對於網際網路旅遊服務,要自律與他律「兩手抓」,既要加強自律,也要加強他律,這樣才能促進網際網路旅遊服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從而保護好廣大消費者權益。 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對侵犯消費者權益的平臺內經營者實行聯合懲戒,這樣的自律公約值得肯定。一些旅行社、旅遊中介服務機構、酒店、旅館等平臺內經營者,侵犯消費者權益,卻往往得不到應有懲戒,這與沒能形成針對他們的動態黑名單有一定關係。
  • 在孩子能夠自律之前,家長用3步來制定規則,從他律到自律
    家長要做的並不是事無巨細地幫助孩子設立微小細節的規則,而是要抓整體,讓孩子在大的範圍之內,能夠靈活發揮自己的規則意識。不同家庭對同一個規則有不同的態度很正常,因為孩子是有個性的,好的教育不是教會孩子每件事要遵守什麼樣的規則,而是建立起他們的規則意識,這樣才能終身受用。
  • 皮亞傑的「他律」與「自律」
    尤其是使用對偶故事法,例如:A.一個小男孩約翰,聽到有人叫他吃飯,就去開飯廳的門,他不知道門外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放著一隻盤子,盤內有15隻茶杯,結果撞翻了盤子,打碎了15隻杯子。B.一個小男孩亨利,一天趁媽媽外出,想吃廚櫃裡的果醬,他爬上椅子伸手去拿,由於果醬放得太高,手夠不著,結果碰翻了一隻杯子,杯子掉在地上碎了。
  • 「神獸錦囊」你家娃是「自律」還是「他律」?
    不盯著就不行,一放手就沒結果,怎麼辦?真的只能「他律」不能「自律」嗎?i學習專家第四課,也是學習的第四種能力【自律力】,擁有「自律」真的是很重要嗎?有人說我們現在多盯一些也是有效的呀。也有人說,我什麼辦法都用了,可是還是做不到,怎麼使孩子由「他律」去到「自律」呢?
  • 「學霸宿舍」頻上熱搜:好的人生,自律還需他律
    他律是基礎,先有他律,才有自律,對於孩子尤其如此。其實你要知道從來沒有天生自律的孩子,因為玩樂就是孩子的天性。」一樣,自律的同時,言傳身教用他律約束影響自己的孩子,那你的孩子也就能成為你我口中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了。
  • 最高效的自律,是他律
    2 最高效的自律是他律 其實秘訣很簡單,記住兩句話:最好的自律,是精力自由;最高效的自律,是他律。 他來諮詢,我就告訴他最好的方法就是你有充沛的精力,而且可以自由地集中在備考上面。但由於你經常早起,沒有睡夠,效率自然不高。不妨每隔一天一早起,過了一個星期,他告訴我效果不錯,但有時候也會懈怠,容易分心。
  • 孩子不夠自律怎麼辦?家長做好「三步走」,讓娃從他律變自律
    ,孩子在五歲左右,他能夠集中的注意力時間大概是在十分鐘左右,專注度本身就是不高,所以當孩子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如果周圍有吸引他的東西,孩子很容易就會被吸引住,最後導致原本要完成的事情,遲遲沒有完成。家長做好「三步走」,讓娃從他律變自律
  • 孩子自律程度不夠,父母的「他律」就成了關鍵,試試這樣合理管束
    這時候來自父母的管束,及時的提點孩子就很重要了。也就是他律。一個長大以後也自律的孩子,小時候一定是培養過自律的能力和意識的。可是自從女兒幼兒園開始,就不認真學習,不好好寫作業,成績更是差別人一大截。孩子回家以後,放下書包,直奔電視機。就算小麗不給看,關了電視,女兒還是不專心寫作業,一會弄這個一會弄那個的。小麗實在忍無可忍,向女兒班主任請求幫助。班主任告訴小麗:要想孩子自己管好自己,家長首先就要這樣做。
  • 李開復教子經:培養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三十歲那一年,李開復自己也成了父親,他承襲父母對他的管教觀,敢於讓孩子獨立自主做決定。對於一對千金的教養,他舍中國傳統的教養觀,並不以教出「乖巧」的孩子為目標,而認為「積極」是教養中最重要的事。因為目標不同,所以「規矩要愈少愈好」、目的是「培養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 如何培養孩子自律?父母要做到這3點
    教會孩子自律,才是真正的富養。自律讓孩子有權選擇自己的夢想,更有能力主宰自己的人生。相信很多家長都面對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制定了計劃之後經常拖延、中斷,你說他他還很有理。其實這是因為孩子不夠自律,沒有養成良好的執行習慣。
  • 讓自律成為孩子的一種生活方式,孩子不優秀都難
    對於孩子來講,他們天生是沒有「我只能吃一顆糖」、「我只能看十分鐘的電視」這種意識的。也就是說,孩子不是天生就會自律的,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講,自律的前提應該是他律。他律是自律的基石。對於孩子而言,自律最開始源於家庭規則建立。
  • 自律的孩子一定是家長「管」出來的
    自律就是要克制自己,不做不該做的事情。但孩子畢竟還小,他的很多行為習慣尚未養成,所以,孩子想要自律,那前期一定少不了他律,而這大部分的他律,必然來自於家長。而另外一個成績稍差的孩子卻有了巨大變化:字寫得工整漂亮了,課文也能流利地讀出來了(上學期基本不敢開口讀課文),上課回答問題還非常積極了。據了解,原來是由於去年成績太差,夫妻倆商量了一下,決定留一人在家,專門陪伴孩子學習。因為家長選擇了不同「陪伴」方式,兩個孩子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 德國家庭教育的62條規則,讓孩子更加自律和自由!建議家長收藏
    ——華倫·巴菲特最近經常有家長跟小愛媽抱怨:「孩子做作業要大人守著,不看著就不寫;看電視不督促能看一整天;吃飯、睡覺、起床都要催,大人稍有鬆懈孩子就不做事,這可愁壞了家長們。」歸根到底都是孩子不自律的表現。
  • 【貝果推薦】如何養出自律的孩子?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約束他們行為的力量主要來自外部,先有他律,然後才有自律。沒有受過管教的孩子就像一匹桀驁不羈的野馬,以自我為中心,放縱慾望,不知道邊界在哪裡。而父母的管教則是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邊界在哪裡,規則是什麼。從他律到自律,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過程。
  • 科研經費管理中的「他律」與「自律」
    原標題:科研經費管理中的「他律」與「自律」  □ 臨風  近來, 浙江大學教授陳英旭因貪汙科研經費受審,再次引起了社會公眾和媒體對科研經費管理使用的關注。科研經費問題涉及「制度」、「管理」和「人」這三個要素,既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設計,也要有科學合理的管理手段,更需要經費的使用主體——科研人員的行為規範,這三者相互聯繫,缺一不可,現實中的種種問題和亂象往往是這三種因素共同「失靈」的結果。
  • 孩子愛「告狀」怎麼辦?家長有效回應,讓孩子從「告狀」走向自律
    是我先拿到的!」「媽媽,那個小女孩玩滑梯插隊!」......家長朋友們有沒有發現,不管是自己家的孩子一起玩,還是與外邊小朋友玩時,他們總會有告不完的狀。不光在家,在幼兒園,老師也成了「法官」,每天都有判不完的案。
  • 「健康寶貝」讓自律成為孩子的一種生活方式,孩子不優秀都難
    經常有家長抱怨:「孩子做作業要大人守著,電腦一玩一整天,睡覺、吃飯、上學都得催,總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著,否則,別指望他能自己做好。」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現。1 制定合理的家庭規則「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即便是在家裡,也要制定合理的規則。對於孩子來講,他們天生是沒有「我只能吃一顆糖」、「我只能看十分鐘的電視」這種意識的。也就是說,孩子不是天生就會自律的,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講,自律的前提應該是他律。
  • 從他律到自律,掌握髮展規律父母制定規則3步走,輕鬆養出自律娃
    上個周末閒得無聊在各大寶媽群裡閒逛,加起來差不多有十幾個群的樣子,原本在幾個比較大的群裡看到的幾乎都是天南海北的寶媽在拉家常,並沒能夠引起我的注意,然而就在我準備要放棄的時候。:「我本身是部隊轉業老婆自己開了一家公司,我們兩個都是那種特別自律的人,但我們的孩子卻是和自律這件事根本不搭邊,原本之前已經說好了要每天早晨要保證晨跑,沒堅持兩天的功夫他是說啥都不去了,在其他事情上更是如此,我現在發現想要和孩子談自律,簡直是門兒也沒有。」
  • 孩子被盯著才乖?深圳寶媽:讓自律成為孩子的一種生活方式
    經常有家長抱怨:「孩子做作業要大人守著,電腦一玩一整天,睡覺、吃飯、上幼兒園都得催,總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著,否則,別指望他能自己做好。」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現。對於孩子來講,他們天生是沒有「我只能吃一顆糖」、「我只能看十分鐘的電視」這種意識的。也就是說,孩子不是天生就會自律的,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講,自律的前提應該是他律。他律是自律的基石。對於孩子而言,自律最開始源於家庭規則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