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孩子一定是家長「管」出來的

2020-08-10 D老師桃之夭夭

自律就是要克制自己,不做不該做的事情。但孩子畢竟還小,他的很多行為習慣尚未養成,所以,孩子想要自律,那前期一定少不了他律,而這大部分的他律,必然來自於家長。


1️⃣沒有家長的督促,孩子就會失去對時間的控制權,學習也就失去了平衡。

這學期開學以來我們班有個上學期成績稍好的孩子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要麼不完成作業,要麼就算是做也是亂做,要麼不會背書,要麼書本忘在家裡……各種情況令我措手不及,一問,父母均出門打工,只有一個只能照顧她「一日三餐」的奶奶在家。

而另外一個成績稍差的孩子卻有了巨大變化:字寫得工整漂亮了,課文也能流利地讀出來了(上學期基本不敢開口讀課文),上課回答問題還非常積極了。據了解,原來是由於去年成績太差,夫妻倆商量了一下,決定留一人在家,專門陪伴孩子學習。

因為家長選擇了不同「陪伴」方式,兩個孩子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小孩子都是貪玩的,都是有惰性的,沒有家長的督促,一旦今天的某個環節偷了懶,明天也就會找到另外的理由繼續偷懶,今天不堅持,下次、下下次的逃避也很快會變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養成不恰當的惰性以後,學習也就變成了得過且過的事情。

2️⃣要想成為高度自律的人,家長年幼時的「管」必不可少。

現實的很多例子告訴我們,優秀的人必然是高度自律的人,而高度自律的人,小時候一定離不開父母的「百般」訓練。

周杰倫曾透露自己從4歲開始學琴,還被要求每天練2個小時,他小時候非常好動、根本坐不住,周媽媽則會拿著藤條在一旁督促,但當時聽到窗外其他小孩的嘻鬧聲,自己非常痛苦,「為什麼我要學鋼琴」,雖然以前不懂,但他如今也體會到媽媽當初的苦心,「現在真的很感謝她」。

若沒有周媽媽當時「狠心」地堅持,怎會有現今如此耀眼的杰倫。所以,杰倫才會在成名後寫了那麼多關於媽媽的歌。


自律之所以很難,是因為懶惰的誘惑太大,跟小朋友玩耍不開心嗎?躺在沙發上看電視不輕鬆嗎?玩手機遊戲不愜意嗎?孩子是經不住這些誘惑的,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必須時刻督促孩子,提醒孩子,給他們的懶惰一記響亮的「耳光」。

3️⃣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自律,定然會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其身正,雖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家長只要在平時的生活中「管」好自己,做一個自律的家長,孩子也定然不差。

若沒有家長的「管」,孩子可能會沉浸在無法自拔的遊戲世界裡;若沒有家長的「管」,孩子的自律無法形成;若沒有家長的「管」,孩子在短暫的歡愉後伴隨的將是思維的遲鈍和心靈的荒蕪……

我是「D老師桃之夭夭」,希望各位友友關注我,給我留言,我們一起聊聊教育的那些事兒。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自律?家長先要檢查他律有沒到位
    之前對於培養孩子的自律,我想的比較簡單。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好、做好,按規則來不就行了?可後來我才發現,孩子自律的養成,首先需要的是家長的他律。以後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東西。晚上她用手機學習英語,我在收拾東西。不一會兒,就聽到她在看App裡的英語動畫了。我:不是說好學完才能看的嗎?她爭辯道:看這裡的動畫也是學習,也能得積分的。
  • 致家長:真正自律的孩子,從來不是父母逼出來的
    懶惰是人的本性,孩子也不例外。自律不是天生的,一個自律的孩子是從小培養起的。但是在培養孩子自律時,家長切記千萬不能「逼」,往往家長越「逼」,孩子越反著來。1、管控過於嚴格,引起逆反心理有些家長覺得想讓孩子自律,就必須嚴格,無論大事還是小事都錙銖必較,上綱上線。可這樣一來,自尊心較強的孩子勢必會逃避或是反抗。
  • 李玫瑾:好孩子是狠心管出來的!6歲之前管什麼?答案值得收藏
    因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好孩子就是狠心管出來的!而且關鍵期就在6歲之前。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在孩子6歲之前管什麼?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正確的答案,想管出好孩子,就得從3方面來管!自律、謹慎,對孩子的未來的學習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 李玫瑾直言: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這個時間狠心管,孩子更懂事
    就是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這個時間狠心管,孩子更懂事。這個時間就是在6歲之前,父母要有意地對孩子進行性格培養。李玫瑾教授在演講中表示,很多孩子到了12歲離家出走、用生命要挾父母的案子,她經常碰見。而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父母管教他們引起的。
  • 如何讓孩子更自律?
    孩子行為教育,從來都不會太早。孩子不自律!家長怎麼辦?家長對老師抱怨說: 「孩子事事要大人督促,玩電腦停不下來,上學需要家長催促,更不要說寫作業、吃飯、睡覺等等大事小情了。」不止孩子管不住自己,大人也是一樣! 「早起時跟自己說:倒數三十秒,數完就彈起來。然而數到15就睡著了……」 「就寫完這段話我分了三次,中間還分別刷了一次朋友圈和吃了零食。」
  • 孩子不自律,根本就是家長不「自律」
    我們在驚呼別人家的孩子優秀時,卻從來沒有反思過,這些孩子的自律是如何形成的?他們自律的背後又是什麼?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有自律性,他們的自律一定和父母有著密切的關係!他說:「我先自律不玩了,主動去看書學習,孩子也就感覺無趣,便也跟著學習。再後來他學習,我就陪他學習,現在成績班上前幾名,我也就不想換回手機了。」說時臉上洋溢著得意的笑容。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父母沒有良好的自律性?如何要求孩子有自律性?不如提升自己,同時也讓孩子更優秀。
  • 李玫瑾:好孩子是狠心管出來的!6歲之前該管什麼?答案值得收藏
    並且表示,6歲之前家長的話就像是黃金,甚至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而6歲之後的話就像泥土,孩子聽了都嫌煩。因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好孩子就是狠心管出來的!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在孩子6歲之前管什麼?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正確的答案,想管出好孩子,就得從3方面來管!
  • 自律的孩子學習成績會越來越好,醫生教您:如何培養孩子自律?
    由於疫情影響,今年的孩子上網課的居多,那麼上網課就是可以看出孩子自律的重要性,才不至於和其他同學拉開距離,最長寒假,線上教學,這對學生來說完全是一場自律能力的考驗。擁有自律能力的同學,很可能通過這個假期不斷的突破自己,但是不自律的孩子,可能會越來越脫離軌道。
  • 網課期間,有的學生不自律,家長又說很忙顧不上管,該怎麼辦?
    隨著時間推移,截止今天網課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月時間,其中就暴露出許多問題:一、高年級學生尤其是高中學生相對比較自律,學習能力也更強,對這種新的教學形勢比較適應,效果也最好。其實這個不難理解,高中生面對高考壓力,不用揚鞭自奮蹄。
  • 孩子不自律?家長莫著急,試試把"狠心教育"變成"有效幹預"
    想必每個有孩子的家庭,會經常上演這樣的場景:作業還沒寫完?那你還不快點,怎麼還在看電視?考試只得了80分?上次你答應媽媽要考100分,為什麼沒達到?說好不再玩遊戲,信不信我把你手機給摔爛?這樣的話語家長們是不是很熟悉?那是因為家裡有個不自律的孩子。
  • 真正自律的孩子,從不是父母逼出來的
    你想擁有一個自律的孩子嗎?單純靠家長的逼迫是無法讓孩子學會自律,反而會適得其反。蘋果創始人賈伯斯曾經說過:「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的。」自律是一切的基礎,越自律的人就越優秀。自律不是天生的,要培養孩子自律就要從小抓起。但是想要培養孩子自律,千萬不能逼迫孩子,往往家長越逼,孩子就會和家長對著幹。這是為什麼呢?(1)管控嚴格,引起逆反心理有的家長想讓孩子自律,首先會非常嚴格的要求孩子,錙銖必較。但是自尊心強的孩子會逃避或者反抗,逼迫孩子只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這樣更不利於培養孩子自律。
  • 德國家庭教育的62條規則,讓孩子更加自律和自由!建議家長收藏
    ——華倫·巴菲特最近經常有家長跟小愛媽抱怨:「孩子做作業要大人守著,不看著就不寫;看電視不督促能看一整天;吃飯、睡覺、起床都要催,大人稍有鬆懈孩子就不做事,這可愁壞了家長們。」歸根到底都是孩子不自律的表現。
  • 如何把孩子培養成自律的人?習慣成自然,家長的心還要再狠一點
    爺爺奶奶以為優優睡了,其實並沒有,每天早上都會起很晚,爺爺以為孫子在睡懶覺,也沒管。2.鍛鍊堅強意志孩子的自律能力本來就很差,有些成年人都無法控制好,更別提小孩子了,因此,教會孩子自律,可以鍛鍊孩子的堅強意志,讓孩子學會約束自身。例如讓孩子在周末也要按時起床,學會自律,孩子一定很難做到,必須擁有堅強的意志,較好的自律能力才能夠達到。
  • 高考狀元的自律,是家長這樣培養出來的
    千萬不要只是吃驚或羨慕別人家養了個高考狀元,因為這絕不是短時間形成的,而是父母在孩子每一件小事上有意鍛鍊孩子的自律,一點點累積而成的。自律是所有高考狀元必備的品質。車到山前必有路,車到山前必有路,但沒有自律,人們到不了山前。
  • 致孩子:自律者出眾,懶散者出局!(家長讀給孩子聽)
    來源:微信公眾號: 超級父母(微信號:edu809)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答:那些不自律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這世上有個亙古不變的道理:「自律者出眾,懶散著出局」。1現在混日子小心日子混了你很多孩子不喜歡學習,於是上課不好好聽講,作業不好好完成,考試只是為了敷衍父母。甚至覺得考試交白卷,上課跟老師對著幹是件很酷的事情。可是孩子,我想告訴你,這個世界上,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 想讓孩子自律,家長每天「逼迫」孩子做到這3點,娃將來更有出息
    自律,可以讓人越來越優秀,也能夠讓人不斷地實現目標,但是自律不像說起來那樣容易,承認自律需要強大的毅力,孩子自律就更是難上加難,但不代表毫無辦法,要想讓孩子變得自律,家長們可以抓住技巧,從關鍵點出現。隨著生活條件變化,許多家長對孩子的寵溺越來越嚴重,不需要做家務,不需要做不喜歡的事情等等,更別說逼迫孩子做什麼,慢慢的讓無數的青少年壓根不懂自律是何物,這也直接導致教育矛盾凸顯,許多家長發現管不住孩子之後開始後悔,沒有讓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
  • 怎樣讓孩子學會「自律」?在這3方面,家長要「狠」一點
    ,也沒有了父母的約束,就像是脫韁的野馬,每天都玩到筋疲力盡,爺爺奶奶特別寵愛這個小孫子,只要是孫子提出來的要求,他們都會無條件滿足。,在這3方面,家長要「狠」一點1、規矩孩子到了3歲左右的時候,家長就要給孩子立規矩,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當孩子破壞規矩時,家長不要心軟,而是要狠一點,讓孩子長記性,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 家長如何教會孩子「自律」?
    01《教會孩子遵守紀律,是教會孩子「自律」的前提》◆ ◆ ◆主講:於磊課程導語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父母發現孩子缺乏恆心、存在畏難情緒。導致這些情況的原因之一是家長對於孩子沒有「紀律」要求,家長可以通過教會孩子遵守紀律,讓孩子學會「自律」。
  • 自律的孩子不是吼罵出來的,家長正確引導才是根本
    一,家長要給孩子做榜樣。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的人,你首先要是那樣的人。二,每天固定時間去讀書。在固定的時間內,陪孩子學習知識,講故事。睡前半小時的親子讀物,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三,飲食要規律。一日三餐準時準點,孩子能吃多少吃多少,不要強迫他進食。四,規律的作息時間。每天早睡早起,晚上十點前睡覺,早上七點起床,固定好時間。五,不要吼叫孩子。孩子做錯事了,不要吼叫。要分析原因,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了,今後怎麼改。
  • 想讓孩子自律 家長請做榜樣
    《自律不如自由?》 卓文 繪■放暑假了,孩子的學習、生活是否按部就班,成了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不少家長搬出「越自律,越自由」的道理來教育孩子,卻被孩子用「我現在就很自由,為什麼還要通過自律來換取自由」的話頂了回去,讓家長們語噎。自由自在的假期讓孩子變懶了四年級學生小榕放暑假後的日子可以用「稀裡糊塗」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