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管不住自己,怎麼辦?是因為家長的「他律」做的還不到位

2020-07-24 李家和

很多家長會因為自己的孩子自律能力差而感到頭疼。比如跟孩子約定玩遊戲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可明明時間到了,孩子總是說這局沒有打完而拒絕關掉手機。父母出門辦事,讓孩子在家寫作業,孩子拿起手機就開始玩遊戲,等父母回到家一看,作業一點兒也沒寫。父母絞盡腦汁,磨破了嘴皮子,孩子依然我行我素,無法做到自律。


孩子老是管不住自己,怎麼辦?是因為家長的「他律」做的還不到位

孩子不自律,怎麼辦?


什麼是自律呢?自律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自我管理和約束。


6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做了一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讓一群四歲左右的孩子單獨待在房間裡,給他們每人一顆棉花糖,然後告訴他們,如果能堅持15分鐘不吃這顆棉花糖,就可以再給他一顆作為獎勵。


但是門被關上之後,有2/3的孩子,急不可耐的把棉花糖送進了嘴裡,有的孩子甚至熬過了14分鐘,最後還是功虧一簣,只有1/3的孩子度過了大概是有生以來最為艱難的15分鐘。


十年以後,研究人員跟蹤發現,能夠堅持15分鐘不吃棉花糖的孩子長大以後,不論在事業上還是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都比那些馬上吃到棉花糖的孩子更優秀,因為這些抵擋住誘惑的孩子已經懂得了成功最重要的原則——「推遲享受」的能力,也就是自律。


孩子老是管不住自己,怎麼辦?是因為家長的「他律」做的還不到位

自律的重要性


自律對於一個人非常重要。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那些成為學霸的孩子們,往往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智商或智力水平更高,而是因為他們的自律能力更強。他們相比於其他孩子,上課的時候更能遵守紀律,課後更能按時完成功課,他們通常比別的同學更早的安排學習計劃,更少的花時間用在看電視或玩遊戲上。


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呢?


其實每一個孩子的自律都是從「他律」開始的。也就是說,當孩子小的時候,都是按照父母設定的規矩來做事,然後才逐漸過渡到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的階段。而且這個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進行及時的調整和改變,直到孩子具備這種自律的能力。因此,父母做好「他律」才是孩子能否做到「自律」的關鍵。


孩子老是管不住自己,怎麼辦?是因為家長的「他律」做的還不到位

他律的重要性


那麼父母怎麼樣才能做好「他律」呢?


其實正確的「他律」就是指父母要選擇科學的家庭養育方式來給孩子立規矩,那麼最好的家庭養育方式就是權威型。權威型養育方式是和控制型、溺愛型和忽視型相區分開來的。


舉一個例子,權威型的父母,相比於其他三種類型的,更像是一支球隊的教練,他會教給他的隊員們,該如何掌握方法、如何贏得比賽,而不是代替他們上場;他尊重他的隊員們,會引導和幫助他們思考,而不會控制他們的想法,替他們做出決定;他會給他們制定規矩和邊界,而不會事無巨細的限制他們的努力和行動;他會尊重隊員們的感受,讓他們自己承擔比賽的結果,而不會凡事親力親為,讓隊員覺得結果與他們無關;他會營造積極向上,努力贏得比賽的環境,而不會讓隊員放任自流、得過且過;他會率先垂範言傳身教,而不會言行不一、坐享其成。


孩子老是管不住自己,怎麼辦?是因為家長的「他律」做的還不到位

做教練型的父母


具體到給孩子立規矩,權威型的父母會做到以下幾點:


1、可行的規矩必須建立在良好的親子關係基礎之上,也就是說,和孩子之間的溝通要順暢,情感連結要到位。這就需要家長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的感受,在立規矩的時候態度要和善。再好的規矩,如果一開始就被孩子所抗拒,那麼也很難執行下去,而且破壞了親子關係,就會得不償失。這一點是「他律」的基礎,非常重要。


2、規矩的制定要清晰和明確,要有底線和原則,不能模稜兩可,朝令夕改。規矩一旦制定,父母要帶頭執行,要控制好情緒,不能因為個人好惡而破壞了規矩的嚴肅性。比如給孩子約定了每天玩遊戲的時間,不能因為父母今天心情好,就把這個時間進行延長,或者因為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就隨意的取消這個約定,這都是不對的。


孩子老是管不住自己,怎麼辦?是因為家長的「他律」做的還不到位

3、規矩的執行要堅定,在制定規矩的時候,要明確出相應的需要承擔的後果,一旦違反了規矩,孩子就要承擔後果。當然這個後果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懲罰措施,而應該是在制定規矩的時候,和孩子商量之後的結果,是雙方都認可和同意的。


4、在規矩的範圍以內,要允許孩子自己做出決定。這既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也是培養孩子自律能力的一個出口。隨著孩子自律能力的不斷提升,我們可以把這個讓孩子自主決定的區域範圍逐步的放大,最終實現孩子的全面自律。


5、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尤其是對於低齡的孩子,自律能力還比較差,父母要做到言傳身教,儘可能的減少對孩子的影響。比如要想減少孩子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那麼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父母就不要玩手機,這樣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對孩子的幹擾,幫助孩子提高自控力。


孩子老是管不住自己,怎麼辦?是因為家長的「他律」做的還不到位

良好的養育環境


所以大家看,孩子的良好自律和父母的科學「他律」是密切相關的。智慧的父母會密切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動態的調整對孩子「他律」的程度,既不能拔苗助長、急功近利,也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問,只有循序漸進,才能逐步養成孩子良好的自律。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父母的科學養育。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自律?家長先要檢查他律有沒到位
    之前對於培養孩子的自律,我想的比較簡單。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好、做好,按規則來不就行了?可後來我才發現,孩子自律的養成,首先需要的是家長的他律。以後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東西。晚上她用手機學習英語,我在收拾東西。不一會兒,就聽到她在看App裡的英語動畫了。我:不是說好學完才能看的嗎?她爭辯道:看這裡的動畫也是學習,也能得積分的。
  • 自律的孩子一定是家長「管」出來的
    自律就是要克制自己,不做不該做的事情。但孩子畢竟還小,他的很多行為習慣尚未養成,所以,孩子想要自律,那前期一定少不了他律,而這大部分的他律,必然來自於家長。而另外一個成績稍差的孩子卻有了巨大變化:字寫得工整漂亮了,課文也能流利地讀出來了(上學期基本不敢開口讀課文),上課回答問題還非常積極了。據了解,原來是由於去年成績太差,夫妻倆商量了一下,決定留一人在家,專門陪伴孩子學習。因為家長選擇了不同「陪伴」方式,兩個孩子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 40名大學生曠課太多被退學:管不住自己的人,遲早出局
    釋放出一個信號:大學不代表就是安全區,若是管不住自己的人,經常曠課,回爐重造是大勢所趨。告訴孩子,管不住自己的人,遲早出局。所以,大學是自我管理的起點,只有能管住自己的人才能順利畢業,管不住自己的就提早出局。因為小學、初中和高中都有大人和老師盯著,沒寫作業父母和老師會懲罰,所以是他律;而到了大學後,因為沒有自律和他律,逃課、玩遊戲是常有的事。
  • 孩子愛發脾氣、管不住?家長別「以暴制暴」,應該先反省自己
    脾氣暴躁的家長,最怕的是遇到什麼樣的孩子?大概也是脾氣不好,管不住的孩子吧,因為孩子愛發脾氣,家長經常會「以暴制暴」,而孩子也會「以暴制暴」,家長越是這樣,孩子就越容易發脾氣,可見「以暴制暴」沒多大用。
  • 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怎麼辦?很簡單,這樣做
    很多人說自己平時心境平和,可是一陪孩子學習,心裡的火氣真是壓不住,感覺隨時都要爆發,平時樂觀積極的父母,為什麼一陪孩子學習火氣就這麼大?為什麼平時母慈子孝,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真的是孩子讓我們生氣嗎?所以,當陪孩子學習,火氣已經堵在胸口時,我們一定要去覺察自己內心的情緒,我們真的只是因為孩子學習磨蹭而憤怒嗎?不是,在憤怒下面還有著一層很重要的情緒—挫敗感:我覺得我做不到,我管不好孩子,我沒有辦法讓他高效率學習。面對這種挫敗感時,我們會努力想辦法去控制教導他,責罵他,恨不得手把手教孩子去寫,可是,都沒有用,孩子不會因為我們的著急發火有所改變,這種失控感就會讓我們覺得挫敗,更想發火。
  • 家有「熊孩子」管不住怎麼辦?
    但瑩瑩不但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對媽媽大聲吼叫「你不是我媽媽,我不要你做我媽媽,我沒有媽媽了」,頓時媽媽非常生氣,覺得很沒面子拉起瑩瑩就想打一頓,幸好被客人拉開瑩瑩媽媽才停了手,瑩瑩媽低頭嘆息:唉,孩子怎麼這麼淘氣,管不住呀!
  • 高考孩子心老是靜不下來怎麼辦?
    核心提示:<P>高考焦慮心理諮詢是家長和老師非常關心的熱門話題。現在離2010年的高考僅有兩個多月的時間,經常有家長或老師諮詢這樣的問題,孩子老是靜不下心來複習功課該怎麼辦?高三學生上課老是走神該怎麼辦?專家指出,這其實都是高考焦慮心理在作怪,應接受專業的高考焦慮心理諮詢。
  • 青春期的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對他說
    「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寫作業時,雞飛狗跳,烏嗷喊叫,前一秒如漆似膠,後一秒叮鐺就削。我們給孩子的愛,就像是『新貴妃醉酒』裡的那句——愛恨就在一瞬間」,網絡熱詞道盡了家長的無奈與辛酸!孩子,你應該知道了吧,家長老師為什麼老是管著你了——他們與你有著共同的利益,是一個戰壕的戰友,而不是「敵人」!你的成功與否,與鄰居叔叔阿姨、學校同學關係不大,所以他們不管你,當然也就沒有什麼矛盾。
  • 你連孩子都管不住,幾十歲是白活了?多少家長教育孩子動手不動腦
    在我們之前的文章《》 ,有家長私信我,然後各種詢問,恨不得讓我去幫忙教育孩子。我發現,很多家長根本不是管不住孩子,也不是沒有能力管好孩子,而是想圖省事,經常是動手不動腦!!這些家長他們不去根據孩子的問題去對孩子進行管教,往往圖省事,簡單粗暴教育孩子,以至於自己教育方法不好,最後導致孩子留下教育的禍根。
  • 孩子一會也坐不住,怎麼辦?
    孩子一會也坐不住,怎麼辦?說起孩子安靜不下來,一會也閒不住,就有一肚子苦水要倒。因為我家的熊孩子就是如此。&34;今年4歲了,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熊孩子。每次去幼兒園接他放學都會很不好意思。
  • 從「管不住」到「不用管」家長需要先做好這3點
    小的時候令家長頭疼的就是管不住孩子,自己說話他們不聽,反覆嘮叨孩子當耳旁風,畢竟孩子是個體,他們有自主意識,而且現在的時代也不像過去一樣孩子對家長唯命是從,他們每天接收的信息和知識,可能比父母小時候三天接收的都要多,父母想要管住孩子,更重要的是要不斷提升自己,不斷變化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長才行。
  • 孩子老是頂嘴怎麼辦 家長的正確做法
    大家都知道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經過各種各樣的階段,也是性格的養成期和培養最佳時機,隨著孩子增長,個人意識越來越強,不但個子工高了,身體長壯了,甚至脾氣也會越來越大,遇到和家長不同的意見時,孩子會慢慢學會頂嘴,家長肯定是特別生氣的,那麼孩子愛頂嘴怎麼辦?家長朋友又應該如何來應對生活中孩子愛頂嘴的情況呢?
  • 孩子做作業速度很慢,老是在磨蹭,作為家長該怎麼辦?
    一個家長問我:「我的孩子做作業的速度很慢,老是在磨蹭,一個作業花很長時間也無法完成,作為家長,我該怎麼辦?」孩子做作業速度慢,確實很讓人頭疼。當家長看到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寫一個字玩一會兒,老半天都沒做完一個作業,自然會暴跳如雷。
  • 孩子好動、老是坐不住怎麼辦?這3點越早知道越好!家長必看
    費盡心思買的繪本,看不到3分鐘就被丟一旁;玩手機時一動不動,做作業時就玩這玩那;上課時要麼東張西望,要麼走神開小差。寶媽圈裡,相信很多人都能聽到寶媽抱怨:「我家孩子專注力差、坐不住、玩什麼都是三分鐘新鮮、根本看不上10分鐘的書……」那孩子的專注力的好壞,真的就如寶媽們的主觀判斷嗎?
  • 「神獸錦囊」你家娃是「自律」還是「他律」?
    假期來臨,這是訓練孩子時間管理的最好時機,做計劃,做安排,督促監督,可是,為什麼這麼心累呢?學校布置的作業他不按時間要求提交,拖拖拉拉,每次事先安排好的作業完成時間和內容,到最後都是一拖再拖,而後就是我分崩離析的怒吼,一生氣什麼不好的話都出來了,彼此之間傷害!不盯著就不行,一放手就沒結果,怎麼辦?真的只能「他律」不能「自律」嗎?
  • 睿智燈塔-孩子做題老是粗心怎麼辦,如何改掉孩子粗心的毛病
    孩子做題老是粗心怎麼辦?每次考試前家長都會對孩子叮囑,做題時要仔細審題,看清楚之後再回答,孩子也點了點頭。可是每當孩子考完試,還是會因為粗心而導致很多題沒有做對,這種情況讓許多家長也十分頭疼。那麼,如何改掉孩子粗心的毛病呢?
  • 驥老師支招:孩子老是寫錯字,怎麼辦?
    歡迎大家關注並在評論區提出你和孩子相處的問題和疑惑,我努力做到有問必答,一般問題評論區解答,普遍性問題用文章解答。家長:孩子六年級,記性不好,老寫錯別字,即使讓他把錯字抄很多遍他還是錯,怎麼辦?孩子的記憶發展是從形象記憶到抽象記憶發展的,前期孩子記憶都不會特別精準,漢字的學習都難免會出現錯誤,隨著長期的積累和運用,才會慢慢理解內化,所以現在孩子出現錯別字不會影響後期孩子語文的學習,家長大可不必為此煩惱擔憂,而更需要關注孩子的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培養。第二、 孩子在學習上出現錯誤與困難,家長不應該太過於焦慮,做出過激的反應。比如孩子寫錯字,就罰孩子抄寫很多遍等。
  • 孩子規則意識差,管不住自己?
    「老師找過我好幾次,說我家孩子上課坐不住!」「我家那熊小子,家裡買了無數的汽車玩具,都能堆半間屋子了,可他上商場看到車還想買,不給買就大哭大鬧!」「孩子就愛玩手機,想方設法要我的手機玩,我跟他說玩手機時間長了對眼睛和大腦都不好,有時不許他玩,但他就是控制不住想玩的欲望!」
  • 李開復教子經:培養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三十歲那一年,李開復自己也成了父親,他承襲父母對他的管教觀,敢於讓孩子獨立自主做決定。對於一對千金的教養,他舍中國傳統的教養觀,並不以教出「乖巧」的孩子為目標,而認為「積極」是教養中最重要的事。因為目標不同,所以「規矩要愈少愈好」、目的是「培養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 暑假只剩兩周,寫給還想管管孩子的中學生家長
    很多時候,家長比孩子更期待開學。因為假期的孩子實在不好管。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根本管不了。有的家長於是對孩子放任自流,但相信點開這篇文章的家長,還是有心想管管孩子的。但凡想管孩子的家長,一定是對自己有追求,對孩子有要求的。出於愛和責任,想好好利用假期,規範一下孩子行為習慣,提高一下孩子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