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甲番人以前曾寫過一首原創五言律詩,用韻平水韻平聲七陽,題目叫《冬至詩》,今日剛好冬至,在此推薦給大家並重新註解:
北地天飛雪,南方樹掛霜。千山龍走筆,萬徑劍痕藏。
羈久思親怯,樓高望遠傷。喚兒彈一曲,冬至憶家鄉。
冬至又稱冬節,是冬季的大節日,也是全年白天最短的一天,在中國北方,正是大雪紛飛之時,即便是在相對溫暖的南方,也有很多地方天氣寒冷,樹木掛霜,所以首聯從上往下俯視,以對仗兩句描繪了中國大地冬至景象,冬至日,中國南北儘是銀裝素裹。
頷聯兩句是從飛機上往下遠望大地,只見千萬座山組合成天公筆下的龍脈,其恢宏氣勢讓人驚嘆,而數不清的路徑似乎被人以劍刻了痕,又在冰雪覆蓋之下,隱約可見,此二句意在突出畫面感,有冬天飛行經歷的朋友應該可以感受到。
頸聯是有情之句,冬至日是合家團圓的日子,然而又有多少遊子在外無法返鄉回家,唯有登上高樓望遠感傷,內心思念家中的親人,但是離別太久了,似乎略有情怯,此聯雖未突破唐宋前人意境,但一個怯字用於思親,也算別有意味了。
尾聯從眼睛轉入耳朵,從一首思鄉曲來表達鄉愁,長期在外的「新客家人」終於有了「新客家」二代人,孩子們對家鄉並沒有很深刻的印象,甚至很多孩子都不會講家鄉話,但在傳統節日,大人們一般都會和孩子們講講家鄉的故事和自己的童年往事,冬至了,與其獨自一人想念家鄉,不如讓孩子彈奏一曲潮州古箏名曲《柳青娘》,在深沉優美的曲調中,思緒悠悠。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更多精彩,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