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什麼值得買平臺請關注本帳號獲取更多好文,作者:楊超越真是太好了
一、序言
微軟的surface產品,從誕生之初,就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作為支柱的surface pro系列,集合了平板和筆記本的雙重優點,更加輕薄,便攜,經過7代的更新,已經成為一款成熟好用的產品。
前幾天剛剛發布了7代surface,今天來就來聊聊生產力工具—surface系列的歷代主力產品。
註:部分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二、歷代surface產品盤點
1、測試樣機surface RT—2012.6
RT算是微軟的第一個嘗試,只能搭配微軟商店的應用,無法兼容x86軟體,非常原始的一臺機器,更多的是設計上的嘗試。微軟商店也是手機失敗的原因之一,RT註定是先驅產品,犧牲自己,照亮前路。
2、Surface 1—2013.2
在之後的所有產品中,surface都沿用了RT的設計,即筆記本+平板二合一的設計理念。蘇菲1代安裝win8系統,把筆記本裝入平板中,龐大的軟體也使得surface變得讓人接受,但win8系統天生的短腿,以及續航等問題,還未被市場完全接受,不過好歹有了一絲希望。
3、Surface 2—2013.9
2代推出的速度非常快,更多的是微軟對1代產品的更新,提高續航,硬體更新,容量加大。從2代推出的速度也可以看出,微軟準備堅定不移的走surface的產品道路。
4、surface 3—2015
3代趕上了win10系統,市場也慢慢接受平板筆記本二合一的設計,幾個主流硬體廠商也相繼推出了產品。越來越多的人接受surface的設計。
從歷代的surface更新上看,設計已經定型,多角度支撐,3:2的屏幕比例,平板+外接鍵盤的設計,輕薄便攜,續航長,已經成為了surface系列的標誌。之後的更新,更多是隨著硬體的升級換代。
5、surface pro4—2015.10
4代蘇菲,是轉折產品,標誌著surface系列,徹底邁入生產力工具行列。
因為有intel6代CPU,最高到i7,性能大幅提升,屏幕加大,解析度也到2k級別。
從4代開始,蘇菲系列正式對標蘋果筆記本。性能飆升也使得各種專業軟體可以流暢運行,生產力工具,真正便攜的筆記本(平板)
6、surface Pro 5
5代開始,蘇菲系列又恢復了正常更新上,CPU換代,正常的性能升級,一個比較大的改變就是屏幕換成了4096級壓感屏,使得畫畫、寫字更加得心應手和好用。
7、surface Pro 6
6代蘇菲,除了CPU常規升級外,非常牙膏的是,沒有個usb-C接口,這個已經在廣大便攜本上推廣開的接口,充電、數據、擴展一個接口搞定,但是6代並沒有配,還要帶一個充電線。
8、分支產品
Surface Laptop
一款傳統筆記本設計的蘇菲系列產品。
surface book
一款非常有意思的嘗試產品,和surface類似的設計,但是側重點不同。
可以拆開用,也可以摺疊,在底座集成了獨立顯卡,提升性能,既滿足性能,又滿足平板模式的使用。
surface go
定位蘇菲系列的入門產品,娛樂教育平板用途,性能不高。
三、有錢真好—surface7代
說7代之前,先說一下,微軟是真的有錢,而且不是蘋果那種摳門的,當年xbox三紅,拿多少錢填坑,一聲疼都沒叫,有錢意味著,有試錯成本,7代玩崩了才幾個錢?儘管折騰。
前幾天發布的7帶產品,從手機、筆記本到耳機,折騰的飛起。耳機和laptop就不提了,說說其他幾款。
surface neo
2個9寸屏幕的摺疊雙屏電腦,之前國內出過類似產品,撲街了,從體積來看,性能有限。
更多的可能,是定位在輕度辦公,比如旅途中,在外臨時處理一些文件,回覆郵件等,對性能沒要求的辦公需求。
surface DUO
2塊5.6寸屏幕的摺疊雙屏手機,和上面電腦一樣的設計。安卓系統。
個人看法,以安卓系統和這款手機的銷量,主流APP適配都有難度,何況win10歷代版本更新來看,一股子的咖喱味,一個平板模式都整不清楚,要靠微軟自己做好系統優化適配,更不可能。
愛好者可以入個玩玩,確實還挺有意思的設計,真說好用,還是算了。
surface pro 7
跟著intel一起更新,10代CPU,外加終於給了usb-C接口,作為軟硬體頂級公司,2019年才更新,屬實過分。
surface pro X
一款神奇的產品,有錢真好系列,更加輕薄,帶LTE功能。
但是,這是高通的晶片,ARM架構,基本告別x64和x86軟體,微軟會對把辦公軟體進行適配。更多的是應對輕辦公需求,自帶網絡,可以隨時隨地連接辦公。
但是怎麼看都有點像大號平板。
四、生產力是iPad Pro還是surface pro?
作為一名忠實的iPhone和ipad用戶,我很確定的說,能說出ipad pro有生產力的人,一定是純果粉,說五福一安好的那種。
要娛樂,就買ipad pro,要生產力,只有surface pro。
surface pro性能碾壓就不提了,畢竟蘇菲還一半血統是筆記本。
最重要的是,iPad Pro就沒有生產力,換了iPadOS也不行,下放mac os再說。
ipad的生產力最大的笑話,通過升級ipad os,可以通過USB-C接口直接訪問U盤、硬碟當中的文件。之前是不行的,有C口也不行。
也就是說,蘋果公司擁有全世界最優秀的工程師,就是要想一年,才想通,提倡生產力的iPad Pro,應該能直接讀取u盤才好用,然後軟體放開限制。這是任何一個國內三流工程師都幹不出來的事情。
用WiFi硬碟連接u盤來讀取倒是可以解決。ipad os的更新,越看越搞笑。
說到生產力工具,最簡單的adobe全家桶都沒有,生產啥?沒有專業軟體的支持談性能有意義?
iPad Pro很差,不能成為生產力工具????當然不是,mac os下放,生產力瞬間有。
但是!!!!iPhone11配五福一安,還不換C口的蘋果,怎麼可能幹出影響筆記本銷量的事情???
要生產力,買surface pro是最好的選擇。
五、總結
1、surface的設計早已定型,C口更新之後,以後基本是常規硬體更新,PRO系列,走的還是平板+筆記本二合一的設計,既有平板的便攜娛樂,又可以有筆記本的性能需求,還更加便攜。
2、7代surface的發布會,也可以看出微軟在嘗試更多的可能,雖然前景不明朗,但是有錢能折騰,失敗了也當積累。
3、surface系列最勸退的,就是維修費,很多人給坑過,確切的說,微軟國內的維修外包了,非常坑,其他地區不是這樣的,想入手的朋友要想清楚。 也有值友的親身經歷。
4、娛樂選ipad,生產力還得看windows系統,說到底,硬體再好,想要生產力工具,還是看系統平臺,從設計來看,surface確實是非常好的選擇,我們這招行在外辦卡,都是用蘇菲,無他,win系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