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深讀 |110年前肆虐東北的鼠疫,是如何被消滅的

2020-12-11 上觀

提到鼠疫,便令人膽寒。公元6世紀,由地中海地區開始擴展,在醫學史上有「遊西第安那瘟疫」之稱的第一次鼠疫大流行就造成了近億人的死亡;14世紀開始,當時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爆發,遍及歐洲、亞洲和非洲北部,輾轉流行到17世紀,死亡人數難以估量;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天津、北京京畿腹地爆發的「肺鼠疫」更是釀成了「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的慘況,也為明朝滅亡埋下了引線。

總的估算,鼠疫在世界史上已奪走3億多人的生命,遠遠超過全球歷次戰爭死亡人口的總和。

110年前,我國東北曾爆發鼠疫,從1910年10月末持續到1911年4月中旬,死亡6萬餘人。這場瘟疫是如何引發的?最終又是怎麼消失的呢?

【如何發生】

在寒冷的地方,人們會想穿著動物的皮毛取暖,一件貂皮大衣讓很多人夢寐以求。於是,當貂皮供不應求時,有人發現,旱獺皮經過染色後很像昂貴的黑貂皮,所以,捕殺、售賣旱獺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鏈。

當時並無養殖技術,每一張皮都來自野外捕殺。由於待遇不錯,一些逃荒到東北的苦力,儘管沒有捕獵經驗,還是源源不斷地加入到獵獺的隊伍中去。

他們中的很多人對鼠疫聞所未聞,見到旱獺就捕,遇到行動退緩的生病旱獺,還慶幸自己運氣好。其實,旱獺就是土撥鼠,而病旱獺是因為感染了鼠疫後,被同類驅逐出來的。

很快,捕食過病旱獺的人,就出現了感染鼠疫的情況。

1910年10月25日,東北邊疆城市滿洲裡一家客棧之中,有一位客人暴斃,死後渾身黑紫,符合鼠疫症狀。此後,這家小客棧接連出現客人暴斃的情況。僅僅兩周後,這場鼠疫便已經蔓延至哈爾濱地區的傅家甸,一名鐵路工人因為鼠疫死亡。

轉瞬之間,鼠疫就像是開閘了的洪水,迅速在哈爾濱蔓延開來。截止至1910年12月初,哈爾濱每日死亡人數達到一百多人。哈爾濱「淪陷」不久後,1911年1月初,長春和瀋陽先後「淪陷」。僅僅20多天,鼠疫就傳遍了東三省,平均每月死亡一萬人,很多家庭都是舉家暴斃,直接被病菌滅門。

那時,春節快到了,一旦人口流動,這樣一場地區性的鼠疫,勢必演變成全國性的災難。

【如何傳播】

疫情如此兇險,勢不可擋,清政府高層當然不敢怠慢。

在外務部大臣施肇基的舉薦下,清政府最終任命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伍連德擔任全權總醫官,前往東三省疫區防疫救治。

伍連德是馬來西亞人,早年在劍橋大學取得文學學士和醫學學士雙學位。此後他又到德國和法國等醫科大學及研究院繼續進修,拿到醫學博士學位,後來又開過多年診所,在醫學上有很豐富的經驗。

1910年12月24日傍晚,伍連德先生帶著一個助手抵達哈爾濱,當天夜裡,他就深入疫情最嚴重的哈爾濱傅家甸區域進行調查。他首先想搞清楚的是,鼠疫是從何而來的?又應該如何防堵?不找到鼠疫根源,防疫就無從談起。

其實,在伍連德開始調查之前,東北當地政府聽從了日、俄醫學專家的意見,在全東北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打鼠行動。因為當時醫學界普遍認為鼠疫是老鼠身上的跳蚤攜帶病菌傳給人類的。然而,儘管東三省官民幾乎把耗子抓絕種了,瘟疫蔓延的現象也並沒有得到遏制。

伍連德觀察那些被捕捉的老鼠,發現它們身上並沒有鼠疫桿菌。倒是在俄國人加工的皮毛上,他發現了大量的鼠疫桿菌。在找到疫病源頭後,他大膽地斷定,東北鼠疫的爆發,是通過飛沫和空氣傳播的。而這時,一位走訪鼠疫病人的外國醫生,在沒有密切接觸病人的情況下,也受到了感染並死亡。這個無接觸的案例,印證了伍連德飛沫傳播的推斷。

【如何消滅】

接著,控制鼠疫,也就按照伍連德的方案正式全面展開了。

首先,清政府下令,封鎖山海關,並在山海關外設立三道軍事防線。從1911年1月13日開始,任何人出入山海關,都必須要先在軍人的看守下滯留5日,待確認無恙才可以放行(當時鼠疫的觀察期是五天)。

其次,東三省總督下令,從1911年1月14日開始,南滿鐵路與東清鐵路停止運行,最大程度減少人員跨區域流動。

第三,所有人都配發口罩(伍連德發明了一種因地制宜的棉紗口罩,裡面放一塊吸水藥棉,用來隔離瘟疫,被稱為「伍氏口罩」)。

第四,嚴格控制串門的現象,尤其是哈爾濱鼠疫最嚴重的傅家甸區域,被劃分為了四個小片區,這四個片區的老百姓分別配發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口罩。警察通過口罩顏色不同,控制不同區域內的老百姓的人員流動。

第五,哈爾濱醫院收治的傳染病人,按照病情輕重,分到不同區域,由專門人員進行看護治療。而疑似病房是伍連德提出來的,據說現在這種做法也是跟伍連德學的。

這時,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並沒有被消滅,每天死亡的人數還在增加。

根據多年豐富的醫學經驗,伍連德認定疫病之所以得不到控制,是因為大量的屍體未能得到正確處理。

經過不斷實驗,伍連德發現鼠疫病菌在屍體上,能夠存活3個月之久。如果不及時處理這些屍體,老鼠會把這些病菌傳到其他動物,進而再傳染給人。

他認為,要想阻斷屍體上的傳染源,必須對屍體進行嚴格的處理,要麼是深埋,要麼是焚燒。

由於人手不夠,深埋顯然不合適,那麼就只能進行焚燒了。

面對觀念與防治的矛盾,伍連德讓當地官員去墳場看到屍體成堆的可怕一幕,才得到他們支持,於是上書朝廷下令火葬。

後來,伍連德在瀋陽舉行的萬國鼠疫大會上介紹當時的處理方式,他僱傭了二百多人,把屍體按百人堆成堆。再用炸藥炸出一個大坑,裝入五百具屍體,然後倒上煤油進行火化。

隨著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終於,在1911年3月1日,當日的死亡人數為零,到了4月底,鼠疫被全部消滅。

這也標誌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學分析、防治鼠疫的行動取得了勝利。

(參考資料:《哈爾濱 1910:晚清東北大鼠疫紀實》、《東三省疫事報告書》、騰訊新聞「1910年,還剩一口氣的清政府滅掉了肆虐東北的鼠疫」等)

相關焦點

  • 曾經肆虐歐洲的鼠疫,伍連德僅用四個月搞定,他是如何做到的?
    也就是說,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鼠疫已經傳遍了整個東三省,每天死亡的人數都是數以百計。更可怕的是,由於當時的東北是全中國的工業中心,建立了全國最發達的鐵路網絡,瘟疫可以沿著鐵道網迅速蔓延到關內。所以東三省總督錫良向朝廷呈遞的奏摺裡,稱東北疫情:「如水洩地,似火燎原」。希望朝廷趕緊想辦法,否則過不了多久,京城就淪陷了。
  • 為你讀書|撲滅察哈爾鼠疫、消滅天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防疫戰
    根據東北解放區防治鼠疫的成功經驗,決定自10月28日開始採取緊急措施,包括:一、嚴密封鎖交通;二、加強疫區的防疫防治力量,緊急調動醫療、防疫隊伍和藥品趕赴疫區;三、緊急下撥防疫經費;四、責成衛生部趕製宣傳品,廣泛宣傳科學防疫知識,反對迷信活動。
  • 鼠疫、霍亂、麻疹、天花….這些肆虐舊中國的傳染病,就是...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建設百廢待興,同時也面臨著多種疫病流行和肆虐的嚴峻考驗。1956年1月,毛澤東親自主持制定了《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提出了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努力消滅危害人民最嚴重的疾病的奮鬥目標。1960年5月,中共中央經研究決定成立中共中央北方防治地方病領導小組,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鼠疫、克山病、大骨節病、布魯氏菌病、地方性甲狀腺腫等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發展。
  • 110年前,他撲滅那場瘟疫還推動了分餐制
    那是1910年歲末,一場引發肺部病變的鼠疫在東北三省肆虐。臨危受命的伍連德,從天津一路北上,成功撲滅了一度令人絕望的瘟疫,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性命。如今,伍連德的名字鐫刻在紀念碑上,閃耀在小學校門旁,他的雕像屹立在校園,他的故事再次傳遍……他離我們並不遙遠。除了分餐,中國現代醫學體系的建立、「伍氏口罩」的發明,伍連德都是幕後推動乃至首創者。
  • 沒有特效藥,近代中國消滅三次大鼠疫靠什麼?隔離!
    第一次大鼠疫:1910 年11月至1911年3月,爆發於滿洲裡,死亡人數6萬。當時,市場對旱獺皮需求旺盛,萬餘獵人集聚滿洲裡地區圍獵,後感染瘟疫,人們四處外逃,致使肺鼠疫迅速傳播開來,整個東北地區疫情嚴重,並波及北京、天津、山東等地。
  • 鼠疫、霍亂、麻疹、天花…….這些肆虐舊中國的傳染病,就是...
    來源:瞭望智庫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建設百廢待興,同時也面臨著多種疫病流行和肆虐的嚴峻考驗。毛澤東在審查消滅血吸蟲病的規劃同年11月23日至25日,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蟲病領導小組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防治血吸蟲病工作會議,提出必須把消滅血吸蟲病當作一項政治任務,實行充分發動群眾和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原則,並確定了「加強領導,全面規劃,依靠互助合作,組織中西醫力量,積極防治,七年消滅」的血吸蟲病防治工作方針。
  • 新中國成立之初是如何迅速平息鼠疫的?
    1949年10月,察哈爾省察北專區(以下簡稱「察北專區」)鼠疫的流行和蔓延無疑是新中國成立後面臨的一次重大的突發性事件,如何應對這一事件是對當時黨和政府執政能力和水平的一次嚴峻考驗。一、察北專區鼠疫的發生及其演進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傳染的病死率極高、社會危害性極大的烈性傳染病。
  • 鼠疫疫苗是如何誕生的?瑞士科學家的冒險之旅,讓人類遠離鼠疫!
    從1347至1353年,由鼠疫引發的「黑死病」大瘟疫, 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後來,鼠疫頻發,清朝末年在中國東北爆發的鼠疫,也奪去了6萬多人的生命。那麼,鼠疫疫苗是如何誕生的?瑞士科學家的冒險之旅,讓人類遠離鼠疫!
  • 忘記伍連德用了110年,忘記鍾南山會用多少年?
    如果不是前不久央視上播放專門的一期《國家記憶-鼠疫鬥士伍連德》,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中國歷史上還有這樣一個人。他是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他曾引領撲滅東北大鼠疫,綏化大鼠疫,拯救億萬生命。近代中國曾經爆發過三次大的肺鼠疫:第一次,從1910年9月到1911年2月,至少6萬人死亡。從哈爾濱爆發,涉及直隸、熱河、山東、河南、湖北。第二次,1917年8至12月,死亡14600餘人。從今天的內蒙古五原縣新安鎮爆發,蔓延至山西、直隸、山東、安徽、江蘇。
  • 內蒙古歷史上的鼠疫‖正確認識鼠疫
    二、鼠疫的傳染源 經研究發現,鼠疫最初傳染源主要是感染了鼠疫的動物。隨著人類對鼠疫防控研究程度的深人,在鼠疫自然疫源地調查時,往往發現疫源地內的許多齧齒目、鼩鼱目、樹鼩目、食肉目(鼬科)和兔形目等五個目中的中小型哺乳動物可以自然感染鼠疫並又參與鼠疫的傳播。
  • 鼠疫
    為此也只有一種方法,就是同鼠疫搏鬥。這個真理並不值得讚揚,這只是順理成章的事。面對肆虐的鼠疫,絕不能跪下求饒,任其擺布,不管以什麼方式,必須與之搏鬥,這就是《鼠疫》通篇彰顯的真理,而這個真理,在作者看來「只是順理成章的事」,「並不值得讚揚」。
  • 讀加繆《鼠疫》| 海讀沙龍 《鼠疫》總結No58
    9月20日海讀沙龍《心靈、語言和社會》讀書會,火熱報名中,歡迎點擊閱讀原文報名9月26日高新技術交流論壇 之五  半導體新材料
  • 大跌110!東北玉米要掉了?
    東北地區一直在沉默,部分企業小幅度下調收購價格。主要還是被國家出手的調控嚇到了,後續會怎麼樣再去調控市場,還不清楚,今天吉林地區的臨儲玉米定向投放成交結果,或將對玉米市場的火爆帶來有效的降溫。【山東深加工到車信息】今日山東地區到車合計1150輛,較昨日增加60輛,上量穩定增加,到車量破百的企業新增一家!
  • 《鼠疫》:鼠疫是人類日常生活中的隱形災難
    《鼠疫》是加繆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小說講述了原本平靜的奧蘭城市突然爆發鼠疫,全城封閉,在人們慌亂與恐懼之時,主人公裡厄醫生挺身而出同一大批人一同救助病人,奮力抗爭這場災難。最終大家戰勝了鼠疫,但是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鼠疫曾給他們帶來的夢魘。
  • 1911年奉天國際鼠疫會議報告
    整理:葉亮 《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 在1910年至1911年冬季,中國的東北和華北爆發了一場令全世界關注的鼠疫
  • 變形蟲與黑死病:埋藏在土壤和水中的古老殺手,如何捲土重來?
    鼠疫,也就是黑死病,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曾在過去的千年中殺死了上億人,最嚴重的中世紀,黑死病曾經殺死了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但事實上,鼠疫並未被消滅,它們的危機仍然埋藏在地球上。像許多其他病症一樣,引發鼠疫的病原體是鼠疫桿菌,這種細菌是一種很脆弱的細菌,如果失去保護暴露在環境中,很快就會死去。儘管如此,在全球30多個國家中,鼠疫疫情仍然在斷斷續續的重現。比如2017年10月,鼠疫在馬達加斯加爆發。鼠疫曾導致了三個致命的全球大流行。
  • 北京確認收診兩例鼠疫患者。鼠疫是什麼?怎麼防?
    3.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的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從雲南、孟買開始,最後匯聚於北滿,驚天動地地爆發。其後有山西鼠疫,東北第二次鼠疫,以及歐亞非其他地區的鼠疫,直到20世紀30年代以後才銷聲匿跡,全球先後死於鼠疫者達數千萬。
  • 看看加繆筆下的「反抗者」是怎樣對抗鼠疫?
    深以為然。早在14世紀中葉,黑死病席捲歐洲,導致歐洲大陸生靈塗炭。繼而,天花、麻疹更是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創傷。瘟疫侵襲如同海中波浪,起伏不定,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湧。如今,繼十幾年前的SARS疫情之後,非典型冠狀病毒肺炎突擊肆虐,再次讓人談虎色變,惶惶不安。慶幸的是,苦難當前,總有熱血之士無畏生死,挺身而出。
  • 它肆虐人類了3000多年,史上唯一被消滅的傳染病
    文/它肆虐人類3000多年,史上唯一被消滅的傳染病 大家好,小編在這裡帶給大家熱乎乎的內容,歡迎各位看官觀看,您的支持是小編最大的動力。
  • 建國初期滅鼠奇招:老鼠屁股塞花椒,鼠疫從此徹底消失
    當時由於蚊蟲和老鼠肆虐導致各地的鼠疫和瘧疾等疾病被大規模傳播,因這些疾病而死亡的人數也在急速增加,所以我黨便積極的開展了當時頗為轟烈的除四害運動。01所謂四害其實就是老鼠,蟑螂,蒼蠅以及蚊子。老鼠可能會傳播鼠疫而其他一些蚊蟲則有可能傳播傷寒,霍亂等一些嚴重危害人體的傳染病,所以政府便根據不同地方的情況採取了不同程度的清潔運動,大力宣揚除四害,打老鼠,滅蚊蟲的運動。由於當時除四害最多的人員會獲得政府給予的獎勵和表揚,所以每鄉每鎮總會有很多青壯年積極的自願加入除四害隊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