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銀杏財經」(ID:yinxingcj),撰文:風千語,編輯:楊一枝,36氪經授權發布。
「幫個忙,掃這個二維碼下個單。」行車途中,網約車司機突然遞過來一個二維碼。
沒等乘客疑惑,司機立馬又說了,這只是刷單,並不需要乘客支付,只要掃碼在小程序上下單,後面的事乘客都不用管。
用微信掃碼後打開的是一個名為「萬順叫車」的小程序,在該小程序下單後一段時間,乘客再看頁面則發現訂單是已完成的狀態。
「你們為什麼要刷單呢?」
「賺績效分啊,一單20分,新客註冊50分,支付完成30分……」
說起績效分,司機的話匣子立馬打開了,從股權分紅講到了上市,仿佛發財指日可待,甚至還拿小米雷軍和海爾張瑞敏的事情來舉例。
1999年雷軍拒絕了馬雲,2004年,張瑞敏拒絕了馬化騰。
「大家千萬不要再錯過萬順了。」
與司機的交談中發現,要想別錯過萬順,最大的關鍵就在於這績效分。績效分與司機什麼關係?在萬順叫車又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大家都想賺績效分?
根據司機的描述,績效分是與股權掛鈎的,績效分越多,則意味著待萬順叫車上市時能拿到的股權會越多。
至於具體多少績效分等於多少股權,則要看公司上市時的估值。
萬順叫車作為網約車第二梯隊的企業,主打本地司機、熟人熟路,在一些城市發展得很快,尤其是相對沿海不發達的地方。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廣東)顯示,深圳萬順叫車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9月22日,註冊資本10000萬元(未實繳),法人代表周正清。該公司在2020年1月13日被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
萬順叫車官方微博的媒體資料顯示,公司已全國各城市設立了800多家直營分(子)公司,2萬多個社區服務網點,運力領先於行業,而之所以能在短短3年時間內發展至此,歸功於萬順「獨創」的平臺服務費包幹模式和合伙人制度。
要了解包幹模式、合伙人制度以及所謂的績效分之間到底什麼關係,為什麼能吸引眾多司機加入,還得到萬順司機群體中去尋找答案。
打開萬順APP,首頁彈窗的廣告便與「包幹模式」有關。
所謂包幹,就是一次性付清平臺費,司機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選擇月付、季付或年付,月付的話一月500元左右,年付一年則是4800元。此外,推薦別人購買套餐還能有5%的推薦費。
這樣折算下來,也就有了廣告裡【大城市不超過15元/天,小城市不超過10元/天】的說法。
也就是說一旦司機一次性交了一年的平臺費(4800元),那此後一年內,司機都不用再支付給萬順叫車任何費用。反之,如若不進行包幹,平臺則要按每單18%的比例抽取費用。
「你跑多少錢就是多少錢,司機端和乘客端顯示的費用一樣。」
一位萬順司機表示,這樣收費模式比其他網約車平臺要划算很多,單從平臺抽成費用來講,萬順日費率更低確為事實。
這一點吸引了很多司機加入,相較之下,年付會更划算,這也是萬順叫車更加推薦的套餐。
然而另外一個吸引司機們選擇包幹的原因還在於,進行包幹以後可以成為高級合伙人。
一位已經成為萬順叫車高級合伙人的司機告訴銀杏財經(yinxingcj),司機及其他投資人群體(即不跑車的)根據對平臺的貢獻分為共享合伙人、高級合伙人、副經理和服務站經理。
只有成為了高級合伙人後,才能產生績效分,進而拿到股權。
而績效分的產生則與司機平時的業務有關,這就印證了開頭我們從司機那兒聽到的一單20分等說法。
「萬一接不到單呢?」
「疫情後,萬順的訂單多了很多,現在經理們還在帶領人地推,有些地方還經常爆單。」
「那要是不跑車,豈不就沒有績效分?」
「不會的,你如果包一年,平臺本身就會贈送你21000的績效分,有車證與人證又會額外有30000績效分到帳,我買了三年,加上跑車的分,現在已經有十萬了。」
這意味著即便該合伙人從現在開始不當司機,待萬順叫車上市,也能拿到十萬績效分相對應的股份。
從合伙人最後一頁的合同中,可以發現,股權是由該公司工會基層委員會代持,當甲方或其控股公司在資本市場主板上市(公開發行)時,股權才轉到乙方或乙方確認的合規第三方名下。
「你知道什麼時候上市嗎?萬一上不成市呢?」
「聽我們服務站經理說,是今年農曆11月就要準備上市,要說一點不擔心是完全不可能的,不過就算上不了市,就衝平臺費那麼低也不虧。」
那刷單又是怎麼回事呢?
該合伙人表示,每個服務站都有安全後臺,如果訂單手機與支付手機不一致的話,會被查到,屆時可能會被查封帳號,績效分也會失效。
然而,在一個萬順叫車的社交群內,卻總能發現與刷單有關的業務,甚至有人專職刷單。
「改IP,改定位,再模擬路程,改手機型號,和真實訂單一模一樣,我還有自動點擊器,一個號一個小時能賺16塊錢。」
這位業餘刷單的人員表示,自己現在已經有8個帳號用於刷單,為了降低刷單的成本,他還會各處收集優惠券,8個帳號加起來一個小時能賺上百元。
「這樣刷,就不怕被查封嗎?」
「封了再收(帳號)就是,而且一般不會封,除非你刷得實在過分。」
而什麼樣才叫刷得過分,目前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在網約車行業,刷單作為一種灰色產業鏈,一直被各平臺打擊。通常,網約車刷單的目的在於接單量數字好看或在於評分等級。
但萬順叫車平臺內的刷單,顯然還有其他目的。
訂單多則意味著績效分多,績效分多則意味著上市後能分到的股份多,但刷單的動機僅僅是為了獲取更多股份嗎?
這時,一種名為「績效分排名制」的東西浮出水面。
此前,有媒體報導,萬順叫車內部層級存在「拉人頭」現象,並且各層級之間存在直接的利益關係。
通過萬順叫車西南地區一位服務站經理,銀杏財經(yinxingcj)了解到,在他的服務站,成為高級合伙人的條件並非是傳言中拉人頭,比如拉10個、100個司機等。
「我們是按排名算的,績效分排名在10萬名以內的是高級合伙人,10萬名以外的為共享合伙人。」
而對於有些媒體報導中所說的,合伙人必須每天有多少流水的說法,該服務站經理也予以了否認,並表示一切只與績效分排名有關,而績效分不僅可以通過跑車得到,推新客戶註冊APP等方式也可以得到。
在這裡,不跑車的合伙人被稱為推廣合伙人,他們需要通過推薦司機註冊和推薦乘客註冊、叫車等方式獲取績效分。
「萬一上不了市呢?」記者將同樣的問題拋給了這位服務站經理。
經理卻表示,上不了市也沒關係,因為還可以分紅。然而當記者詢問其他合伙人是否有得到過分紅時,該合伙人說:「分紅要品牌上市後才有。」
「我們現在公司市值已有兩千多億,你要搞快點。」服務站經理如此叮囑要「入夥」的人。
聽起來很誘人,但卻不是所有司機都這麼想。
「我拉不下臉來叫乘客幫忙註冊得績效分。」這是一部分司機的心理,這部分人對於萬順叫車的「入夥規則」持謹慎態度。
「什麼高級合伙人,就是想讓你交『包幹費』。」一位網約車司機如此說道。
「但是包幹費看起來比較省錢不是嗎?」
「理論上是,但你一天能接幾個單啊?有些地方,我手機開一天都沒有兩個單。」這位司機表示乘客打車還沒有墊付,經常吃霸王餐,有些去年的車費到今年都還沒有付。
萬順叫車的接單情況到底如何,不同處境的人給出了不同的說法,但刷單情況確實存在。
此外,從與多位司機的交談中得知,有人已經在平臺上投入了幾十甚至上百萬,為的就是公司上市以後的股份。
總的來說,萬順叫車吸引司機入駐的因素主要有兩點:首先,萬順拿下的城市運營牌照屬行業第一(官網顯示已擁有283個城市合法牌照),超過了滴滴出行;其二,選擇包幹套餐後,則可以免去任何平臺抽成的費用。
滿足了這兩點,然後才是合伙人制度的吸引。但只要選擇了包幹,能不被合伙人制度吸引的並不多。畢竟「我們很快就要上市了」。
萬順叫車被傳要上市並非是頭一次,這話傳了有兩三年,但至今未見上市的影子。
只要沒有上市,公司的「市值」就能一變再變。
官網資料「公司發展歷程」一欄顯示,萬順叫車在2016年市值超1億,2017年,市值就達到了200多億。次年的相關採訪中,又有司機表示公司市值已達500億,最終目標是市值3000億。
今年,市值的數字在前文服務站經理口中則變成了「兩千億」,萬順到底市值有沒有千億姑且不論,究其各時段同期的公司對比便知深淺。
世界五百強入門門檻每年有變,市值從100多億美元到300多億美元皆有,若是萬順叫車市值真如傳言,莫非它早入了世界五百強名單?
註:2018年深圳萬順叫車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萬順叫車的模式被質疑並非頭一次,早在2018年時,南方周末就以6000字長文細數了這位網約車牌照之王的各種套路,並直接指出該公司就是玩金融。
而2018年,萬順叫車的月訂單總量僅為1.4萬單,相較同期滴滴的月均訂單8809萬少了不是一星半點。
之所以被質疑,很大的原因就在於萬順一邊野蠻擴張規模,訂單數量卻與牌照數量很不匹配。
同時,在南方周末這篇文章中,提到萬順叫車要在全國發展160萬股東,高級合伙人,每個人享有10萬元的公司原始股權,共享合伙人每個人享有1萬元的公司原始合伙人。
對於文中所說的抽成情況,此次採訪中並未得到核實,一位合伙人甚至向銀杏財經(yinxingcj)的記者表示如果要加入,他可以將5%的推薦費返還。
所謂抽成是指,總公司拿走一部分,剩下的部分由分公司分配,分公司下面還有服務站,而服務站經理的手下可能有上百位司機。
這些司機對於萬順叫車要上市的消息多持堅信不疑的態度,每當有質疑,牌照之王的眾多牌照就會成為一道有利的護身符。
「你說我們要是真涉嫌非法行為,交通主管部門會給我們發經營許可證嗎?」
這樣的回答可能會讓大部分人都啞口無言,但這句話卻不能完全解釋有些司機接不到單,瘋狂刷單的行為。
為了績效分或其他獎勵產生的刷單產業,到底規模如何,對於真單業務的侵蝕程度有多深也是不得而知。
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的平臺費,短時間的確能吸引進來很大一批司機,但是這樣的情況下,平臺規模化盈利的可能就會很低,拿什麼來支撐盈利呢?
答案或許很簡單:拆東牆補西牆。只要有源源不斷的司機加入,選擇包幹套餐,平臺就不會缺現金流,但這些現金流能否穩定支撐起平臺迅速擴張的野心,卻是未知。
並非沒有前車之鑑。
如果說在網約車的安全問題上,滴滴是前車之鑑。那在刷單的問題上,已經暴雷的「之道出行」就是警鐘。
2017年,央視曝光了一款名為「之道出行」的網約車平臺,這個平臺雖然穿著網約車平臺的外殼,但整個平臺無司機接單,大部分人加入都是為了刷單盈利。
比起萬順叫車,之道出行的手段可能更加簡單粗暴:充5000送5000再加500積分,以此類推。
然而就在司機們砸重金準備大賺一筆時,帳戶被凍結,平臺「退一罰一」的處罰更是讓人迷惑。
在之道出行這個平臺上,被呼和浩特警方抓捕的刷單人員劉某僅5個月,就通過兩部手機刷單套現了30多萬元。
2017年3月26日,之道出行被內蒙古樂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收購。
可以說,刷單這件事在網約車行業一直存在,而且各大平臺都有相應的打擊政策,然而通過萬順叫車才發現,刷單可能不僅僅是刷單而已。
在萬順叫車所謂的獨創合伙人模式下,成單量是與績效分掛鈎的,同時也伴隨著純粹為了獲取優惠券差價和獎勵而存在的「司機」們。
動機都是為了牟利,只是有人牟遠利,即股權和上市,有人牟近利,賺差價。
對於普通投資者以及網約車司機而言,萬順叫車的合伙人及包幹模式更像是一款理財產品,把錢放進資金池,等的只是它上市以後的大賺一筆。
只是對於何時上市,上市後具體能得到多少回報,並沒有定論,績效分的存在與其說是獎勵,不如說是策馬前行的鞭子。
在「績效分」這根鞭子的激勵下,大家努力往前狂奔,有人出力,有人出錢,因為前面有「上市」在招手。
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是一句老話,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卻非常少,細觀萬順叫車的合伙人模式,其實能發現許多難以解釋之處。
雖然合法牌照位於行業第一,但是註冊司機僅300萬的萬順叫車,要拓寬市場還是非常難,因此「包幹」模式的推出,算是擊中了很多司機的要害。
跑網約車,司機一開始的訴求十分簡單,就是有單且每單能多賺點錢。
萬順叫車的模式及優勢看起來完全能夠滿足司機的這兩點訴求,一來合法牌照行業第一,二來平臺實行繳費包幹。
只是到了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比如有司機反映接不到單,有乘客碰上司機拜託其刷單的。
真實情況到底如何,通過梳理人人都有自己的判斷。
為了確保合伙人制度的落地和執行,萬順叫車還在各地建立起了分支機構和服務站,定期組織司機開會、培訓和聚餐。
服務站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讓司機有歸屬感和組織感,同樣也是為了方便新投資者或本地司機加入時可以有地方可諮詢。
上述文中所提到的服務站經理,便多次表示更多合伙人規則及細節需要到辦公室才能更加詳細介紹。
然而,在萬順叫車的官方微博中有一篇題為《專訪萬順叫車創始人周正清:用合伙人制度重塑網約車格局,助推行業健》(可能由於編輯失誤,題目不完整)的文章中提出:
合伙人無需支付股本,也無需為公司承擔責任,但可以按比例拿分紅。
換言之只有權利沒有義務,這一點顯然是不合理的。
一位金融界人士介紹,合伙人制度與公司制度不能同時存在,合伙人制度本身在大陸法系的國家就比較少見,像阿里這樣的合伙人制註冊地本就不在國內。
「如果是有限合夥會在合同中註明,否則合夥制需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通過查閱,可以得知,《合夥企業法》在總則中對有限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進行了規定:普通合伙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
因此,無論從哪方面來說,只要是合伙人,都是伴隨著擔責義務的。
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的發展歷程可以寫出很多故事,而在這些個故事中,一定有幾個是與「錯過」有關的。
然而到了萬順叫車這裡,這些故事則成了前車之鑑。今人沒能及時趕上阿里巴巴上市,也沒能趕上騰訊上市,但是眼下萬順就是一個機會,不可再錯過。
這些話語再經由身邊人口耳相傳,漸漸也就成了一個不必再深究的事實。
「萬順發展很快,加入要趁早」這樣的共識一旦達成,那長久以來的奮鬥則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標,那就是拿到股權。
至於最後到底能得到多少股權和分紅,或許不那麼重要,總歸是越多越好。即便公司真的上不了市,多數人也還能抱著「至少平臺費省了」這樣的心態。
根據萬順叫車推廣方提供的資料來看,「司機合伙人體系」會共享公司15%的股權(期權池),15%聽起來不算多,尤其是分化到眾多人頭上以後。
但是只要公司上市就意味著現有財富的翻倍。
在之前的媒體報導中,有人透露萬順是要讓前500名加入者成為合伙人,然而這個數字在一些經理的口中變成了40萬,也有說60萬的。
萬順叫車官網顯示,目前已經在全國範圍內招募了30餘萬的合伙人,15%的期權池到底將要分給多少人,目前未知。
然而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根據相關規定,非上市公司(主要是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數量是有一定限制的。
因為一旦不限制股東人數,則意味著難受證監部門約束,可能存在私下發行股票(實際上是公開)的嫌疑。
資料顯示,深圳萬順叫車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法人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
另外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在萬順叫車拿到所謂股權的形式是通過工會代持,工會持股並非不可能,這屬於間接持股的一種。
但是一旦代持層級過多,金額涉及很大,且股東過多,則很難排除非法發行等情況。
想投原始股的心理,很容易理解,只是目前司機們應該考慮的或許不是萬順叫車能否成功上市的問題,而是要不要繼續投入這個前途未卜的「理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