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即是方向,很重要。如果目的搞錯了,你會力不從心,效果出不來,越幹越灰心。目的有短期的和長期的。一個人的短期目的不一定和長期目的相匹配。有些人短期目的達到之後便換了另一個目的;另一些人,短期目的完成之後利用慣性一步一個腳印去努力實現長期的目的。
有時候目的是很隨意的,隨著自己成熟才會更理性思考目的、定位目的。記得我在讀高二年級的時候的某一天問我的英語老師:「老師,您認為我可以考上大學的外語專業嗎?」老師不加思考就回答我:「你一定能考得上。」在老師的「賞識教育」鼓舞下,我果真如願以償考上了大學的英語專業。當時,能考上大學的外語專業就是我學習英語的目的。實際上,這個學習目的是有些籠統,不夠具體的。由於我當時很年輕、幼稚,對英語專業的印象很模糊,根本不知道所謂的「英語專業」還分「英語教育」(師範類),和純粹的英語專業,如「翻譯專業」「對外貿易英語專業」等。坦率地說,我讀高中的時候對英語教師這個職業是沒有什麼認識的,也沒有當老師的願望。可以這麼說,當年高考之後填報高考志願時也沒有人具體指導,稀裡糊塗就填寫了「師範專業」,真是有點鬼使神差。這不,時間過得真快,一晃眼就過了幾十年。直到現在我才逐漸清楚,學習英語的真正目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能夠聽懂英語、讀懂英語、用英語與別人進行口筆頭交流。達到了以上這些目的,我們的英語學習算是成功了。
有些人學習英語的目的是很明確和單一的。對於很多中學生來說,他們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能夠畢業時升入高一級的學校。至於是否對英語有興趣,英語學習的終極目的是什麼,是否把英語當成終身使用的工具等問題,壓根沒有過多的考慮。這些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比較功利,對此我們沒有必要進行指責。再比如說,你學習英語就是要讀懂自己所學專業的英語文獻。例如,你是學計算機專業的,由於計算機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每天都有新的思想和產品出現,且文獻資料和信息多以英語為載體,要得到這些最新的信息,你就必須要有讀懂英語的能力。
於是,你開始踏上英語學習之路了。首先你學習一些英語的基本語法,理解英語的句子結構,緊接著,你就開始讀英語書了。你可以先讀一些非科技的英語文學讀物,或讀一些報紙雜誌,目的是熟悉語法結構和掌握一些最常用的詞彙。此後,你就可以藉助英漢詞典來讀計算機方面的書籍。一開始會有難度,因為生詞太多,句子結構也比較複雜,加上不熟悉西方人表達思想的方式。但是,只要你堅持讀下去,你會發現詞彙重複率極高,句子結構也有很高的重複率。同時,你很快就會習慣西方人表達思想的方式。
量變會帶來質變。堅持一年或兩年,從較簡單的開始,隨著量的積累,努力培養自己的興趣,閱讀英語書成了你每天必做的事。突然,在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你能讀懂較為簡單的英語讀物了,我想這個過程可能是一年多一點時間,也可能是兩年,但只要你堅持做下去,很快就會讀懂有關計算機方面的文獻,如果你的英語閱讀能力能滿足工作的需求,那麼你就成功了。
一些目的是先「狹隘」然後才「寬闊」的。儘管有人會認為這種標準過於「狹隘」,但這些「狹隘」的目的卻是某些人學習英語的原因和動力。在你學會英語閱讀後,若想提高聽、說、寫的能力,可以去讀一些有關英語學習方法的實際,參考書中的原則與具體做法,去努力提高運用英語的技能。有了一個突破口之後,就容易各個突破英語學習上的困難。
我和朋友Ben的英語學習經歷有些相似。我們都是在花了大量時間精力在聽說上面並取得明顯進步之後,英語閱讀、寫作,甚至翻譯能力的突破才隨之而來的。總之,如果你能自如運用英語、欣賞英語,你的英語學習就成功了,學習英語的真正目的也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