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渠水這裡來!穿過1250座山頭151座渡槽211個隧洞到林州

2020-12-20 海鷹視線VV

一個偶然的機會 ,走進了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人造天河的林州市紅旗渠渠首。如果不是屹立的這座四方石碑(碑的四方有領導題詞)和洞口上方的「紅旗渠源」四個大字作證,怎麼也不會相信這就是著名的紅旗渠首。原來漳河水從這裡出發,穿過1250座山頭151座渡槽211個隧洞才到林州。

我是聽著「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長大的,對紅旗渠有著深厚的感情,在我印象中,紅旗渠渠首應該是個浩大的工程,但怎麼現在看不出來工程的浩大,水也不是很大呢?

林州紅旗渠渠首管理處老李說,紅旗渠渠首在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的崔家莊境內,渠首工程由攔河溢流壩、引水隧道組成。現在漳河水枯水期,水小,你看不到水奔湧那個氣勢,攔河壩也看不出那個氣勢。

他說, 攔河壩是個很浩大的工程,攔河壩長70米,高3.5米,底寬13米。當時500名男女民兵在這裡奮戰,尤其截流還有10米時水流太急根本無法合攏。這時,40多名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普通民兵,高喊口號,跳進冰冷的激流,臂挽臂,肩並肩,手拉手,排成道道人牆,用血肉之軀才保障了大壩截流順利進行。

他說,這個大橋叫漳安橋,橫跨漳河,是沿河兩岸人的主要交通通道,橋下河水衝出來的深坑,巨大紅色巖石可以想像水大時的力量。

他說,現在也是漳河水少的季節,水是清的,到了雨季 ,河水很大。還有河北省、山西省一些地方也在漳河上遊沿岸修建了許多蓄水、引水的水利工程。咱們看到的水 ,主要是流到紅旗渠的。

紅旗渠一個了不起的工程,林州人歷時近10年,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全長1500公裡,解決了56.7萬人和37萬頭家畜吃水問題,54萬畝耕地得到灌溉,被林州人民稱為"生命渠"、"幸福渠"。

相關焦點

  • 人力幹10年削平1250座山,建築12408座,2225萬土石方,有水喝了
    這個縣就是原先河南省的林縣,古名為隆慮,後來這裡又撤縣設市,改為林州市。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乾旱之地。從明朝正統元年,也就是1436年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僅514個春秋,就發生了超過100次的自然災害,30多次顆粒無收的大旱。據史料記載,這裡因為河乾井枯,500多年至少發生過5次人類相食慘絕人寰的事情。
  • 紅旗渠是如何修建成的
    林縣人民世世代代想水、盼水、找水。一位名叫崔復生的林縣籍作家曾經在一篇關於紅旗渠的報告文學中這樣寫道:「水,維繫著林縣人的命。外地人到林縣做『官』,如果頭腦裡沒水,那不可思議;林縣人如果存心把水糟蹋掉,那就不僅僅成過錯,而是前逆祖宗後坑子孫的罪孽了。」只要在林縣這塊土地上生存,就得會念水字經。林縣已有修渠引水的歷史。
  • 精神之渠永不斷流——紅旗渠精神新時代傳承錄
    新華社鄭州9月14日電 今年7月,紅旗渠全面建成通水50周年。50年前,這裡萬人空巷、歡慶渠成。50年後,這裡依然渠水奔流、激勵人心。人們更多是在尋找那股永不枯竭的精神之源。
  • 世界奇蹟紅旗渠,虎口撥牙太行人,懸崖上翱翔,刀鋒上舞蹈
    圖文/詹愛玉圖文/詹愛玉虎口撥牙的任羊成在工地上,看到正在砌磚的69歲徐師傅,他說,當年他的村莊,年年乾旱沒水喝;有個村莊,大年初一,一個兒媳因為灑了一擔水而上吊。他主動請戰,找人扶他到工地,挷上繩索,帶著鋼釺,又重回懸崖。圖文/詹愛玉由於一隻腳不能動,他只能用一隻腳蹬,比平時更耗體力,因為雙腿不平衡,來迴蕩的用力不均勻,但他仍然堅持著,把一塊塊險石剷除,累了用鋼釺插入石壁縫裡,讓自己停留一會,而後繼續作業,被人們稱為「獨腳俠」。是怎祥的毅力,讓他受傷後,重新繼續工作?
  • 河北「紅旗渠」:人造天河躍峰渠
    透過紀念館的玻璃外牆,一渠清波從紀念館正下方的水渠裡穿流而過。這條水渠,就是至今仍在發揮輸水作用的躍峰渠。 「提到人工修建的山區水渠,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河南林州紅旗渠。 修建躍峰渠與平原修渠大不一樣,修渠平均海拔170米,需要逢山鑿洞,遇溝架槽,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 「具體來說,躍峰渠在修建過程中共穿過54座山峰,跨越49道溝壑,還在沿途修建各種建築物1500多個,其中特大型、大型建築物683個,分乾渠以上工程量達1300萬立方米。」杜良盛介紹。
  • 禮讚向東渠
    向東渠引水流量8立方米/秒,年均引水496.4萬立方米,流域333平方公裡。乾渠起自烏山山麓,攔腰截斷漳江上遊馬鋪下墩和下河水尾2條溪流,築起滾水壩逼水上山。為了讓逶迤連綿的渠水穿嶂越澗向東而行,工程劈開山頭24座,盤繞層巒峻岭100多個,跨越溪河15條。經馬鋪、下河、城關、莆美、常山、陳岱,跨八尺門渡槽進入東山島,再經後林、港西落進紅旗水庫。
  • 站在紅旗渠壩埂上感受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之道
    為了改變天然的困境,上世紀60年代,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環境極其惡劣、條件十分欠缺的情況下,10萬大軍戰太行,憑藉一錘一釺一雙手,歷經十年苦戰,削平1250座山頭、鑿通211條隧道、架設151個渡槽、挖砌2200多萬立方土石,最終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了長達1500多公裡的「人工天河」紅旗渠。
  • 鳳凰縣巖板堰渡槽:苗族青年「情人橋」
    人類找到了馴服水的方法 ——從有水處調水到缺水地區 渡槽,應運而生 」 渡槽,也稱高架水渠,是跨越河流、道路、山衝、谷口等地的架空輸水建築物,除用於輸送渠水外,還可排洪、排沙、通航和導流。 02 四川省瀘縣華豐渡槽 四川省瀘縣華豐渡槽,全長1122米,有47個大拱跨,76個小拱跨,橋墩上還有小拱。1978年竣工,使用至今。
  • 林州重點項目:四條道路、三個水系、三座公園、兩片老舊...
    來源:林州新視線/桑桑這兩年,我大林州城市發展變化太大了,小編作為市民感覺很幸福、很自豪!2020年,又有哪些驚喜呢?今年城市建設重點項目太多了:簡單說:四條道路、三個水系、三座公園、兩片老舊街區改造!4條道路:秋實路 曙光路 龍安南路 天平大道秋實路、曙光路是醫教園區裡的主要通道,將拉大城區東南部分(學院路往東、長春大道往南)框架。
  • 紅旗渠迎賓大道,林州美麗風景線
    美麗太行,最美林州。這幾年林州的道路修得是越來越好,走在家門口,仰望全世界。作為林州最具特色的道路——觀光大道。從修建完成到現在,差不多也有十多年的歷史了。從原來的雙向道到現在的單向道。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這裡有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迎賓大道。迎賓大道是由南林高速出口至紅旗渠的一條貫穿東西的康莊大道。出了南林高速出口,首先進入的是迎賓大橋。這座橋剛建好的時候,一度是年輕人拍照片,拍視頻的聖地。也曾有很多的老人孩子,在晚飯之後到這裡乘涼。
  • 河南夏天最合適遊玩的5A級景點,聞名世界,你去過哪幾個?
    河南作為中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在50萬年前就有人在這裡居住了,這裡的歷史十分悠久,從古至今形成許多名勝古蹟和自然風光,雖然河南是一個人口大省,但是也是一個非常適合來此旅遊的省份,今天要說是河南5個非常值得一去的5A級景區,每一處都可以說是堪稱世界級。
  • 林州今年再新建三個公園,附效果圖!
    來源:林州新聞文意 志東 楊潔3月26日上午,記者在林州大道西段桃園渡槽處看到,施工機械正在冒雨進行場地施工,圈設圍擋。此處將要建設的是我市今年的3個公園之一——桃園渡槽公園。今年我市城建重點項目43322,其中一個3是三個公園。
  • 林州今年再新建三個公園,建成後必將驚豔山城!附效果圖~
    林州今年再新建三個公園,分別是紅旗渠大道兩端的蜜蜂山公園、黃華公園,林州大道西段的桃園渡槽公園。三個公園是我市提升城市品位的重點民生工程。蜜蜂山公園建設主體為桂園街道辦事處,黃華公園、桃園渡槽公園建設主體為黃華鎮。1、蜜蜂山公園蜜蜂山公園位於網紅綠地東邊,兩者相輔相成。
  • 【誠摯邀請】2019,歡迎您到林州來!
    重走人工天河、接受紅旗渠精神的洗禮、在渠邊觀光休閒,深受遊客追捧。中國研學旅行從紅旗渠走來,一批批中、小學生紛至沓來,加入「走一次紅旗渠、推一把民工車、打一次開山錘、唱一首紅歌」等體驗活動中。目前,林州市擁有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等國字號品牌27個,5A級景區2家,4A級景區1家,3A級景區7家。紅旗渠紅色教育遊、林慮山綠色生態遊、藍天滑翔運動遊為代表的「紅、綠、藍」三色品牌特色交相輝映、蓬勃發展,成為集黨性教育、休閒觀光、養生養老、鄉村體驗、山地運動於一體的國內外重要旅遊目的地。
  • 林州兩大文旅項目籤約,打造太行水鎮和高端民宿村
    項目籤約現場勇士戰「疫」未下鞍,一夜春雪報喜來。2月28日上午,一場簡約而特殊的籤約儀式在林州市黨政綜合樓舉行。項目將對林州城市建設、旅遊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擔子坡民宿項目位於黃華鎮止方村擔子坡自然村,佔地面積5.3公頃,總投資約3億元。按照規劃,該項目將在保留擔子坡村原有風貌的基礎上,注入紅旗渠精神元素,打造獨具特色的高端民宿。項目將對當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旅遊產業提升增磚添瓦。
  • 河南林州最有名的3個景點,其中1處是紅旗渠,你去過嗎
    這裡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不過很多外地遊客對林州還是不太熟悉,下面盤點一下林州最有名的3個景點,其中1處是紅旗渠,你去過嗎?林州隸屬於安陽市,屬於縣級市,這裡人口眾多,境內多山地丘陵,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是中國低碳生態示範市、國際生態休閒示範城市,很值得遊客前往遊玩。這裡有山有水,比如萬泉湖就是河南著名的旅遊勝地。
  • 在森林公園運動中,勇攀林州太行魯班霍
    林州太行山森林體育公園位於黃華鎮倒底溝村南側,一條主運河紅旗渠穿過公園,森林體育公園適合登山山地自行車、森林探險體驗、森林極限運動等體育項目。他不僅能為市民提供新的森林體育休閒場所,而且具有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野生動物、淨化大氣、保護和美化環境等多種功能。
  • 河南「最值得去」的5A景區,個個堪稱世界級景點,你去過幾個?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而後更是經歷了四百多年的大規模經營,如今現存的窟龕有兩千多個,十萬多尊造像和兩千八百多品碑刻題記,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文化、宗教等領略的變化。如今保存下來的龍門石窟有著極高的研究和欣賞價值,是我國燦爛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