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講解「大法」時,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2020-12-22 尚思修善學佛

《法華經》說:「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普佛世界六種震動。」被稱為開悟的《楞嚴經》是佛陀說的一部大法,是阿難在受到「魔」難之後,佛陀應阿難之請開示的經典。『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光 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如是十方微塵國土一時開現,佛之威神令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諸大菩薩皆住本國,合掌承聽。』為什麼佛說法,特別是大法的時候,會放種種光,普佛世界會有六種震動呢?

佛光普照

圓瑛大師說:「欲修真三摩地者,但向耳門,反聞照性,即是首楞嚴王,如幻三摩提,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故名為真。」我們修行佛法,想修真三摩地,就要反聞照性,就要一心一意地去修,和佛菩薩的境界相通了,就會得到佛菩薩的放光指引。佛放光是表法的形式。從頭頂放光,表依理起智;從面門放光,表智慧將開;從胸卐字放光,表因心顯見;從諸佛頭頂放光,表一多無礙;從五體放光,表耳根圓通總攝諸根。[普佛世界]是方便說,是指十方諸佛世界。意思是說,一佛出世 ,面對十方法界開示講大法,十方眾生皆得受用。

佛說大法六種震動

佛說大法而六種震動,一方面,六種震動是講我們學佛修行,開啟本有智慧的次第階段。佛講一個次第,並非讓我們執著於此第,而是方便修行人自行對照,加功用行 ,是讓我們更好的圓融次第,證入圓滿。「動、起、覺、震、吼、湧」這六種震動其實是代表六個階段品位的覺醒和修行功德。《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說:「一雨普洽,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小根小莖,小枝小葉,中根中莖,中枝中夜,大根大莖,大枝大葉,諸樹大小,隨上中下,各有所受。」

是佛講法,其法能令東、西、南、北、邊、中六方震動,這是在表一個法,就是通過聽經聞法、覺悟本心,初步破除你固有的時間空間的妄想,明白十法界、無量法界就在當下一念,即證無生法忍、入住佛家。你的心「動」了沒有?覺察到自己的知見和佛知見的差別沒有?佛法的修持是踏踏實實的,來不得半點虛假。入佛知見、成佛分真,你和圓滿佛的見道是一樣的,目前你需要做的就是入佛知見道去修證了義。

得到正法

是佛講的法、善知識代佛傳法,宣講正法,令你住入佛家後,發心起步,全性起修,進入住位、行位、回向位等位次修證。佛說:「知道者聞道,便能為道。一切世間人,作罪事易,為福事難。一切學士,作福事易,行之者難。故言甚難甚難。」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一定會知行合一的;知而不行,依然是沒有索證、所得、所悟。六祖慧能說:「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

學佛的覺悟

是覺悟如來藏,心不顛倒,證入覺通如來、盡佛境界,進入圓教歡喜地初地菩薩,乃至十地菩薩,乃至三賢十聖、位齊等覺;這個覺包括自覺、覺他,自覺是基礎,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人生最要緊的不是你站在什麼地方,而是你朝什麼方向走。學佛最要緊的不是你讀了多少部經,而是你有沒有讀明白大乘經典。像是法華、楞嚴經典。通過自覺覺他,踐行菩薩道,來真正覺悟。

自覺覺他

是歷三賢十聖修證了義破除最後一分無明,證得妙覺。《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裡面說:「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就是說你徹悟如來藏,耳根反聞入圓真實,心不顛倒,成就大悲心,明白一切萬法都是「一個我」,就成就了「同體大悲」。震就是講那種保護的力量像是「雷震」一樣,剎那見性、雷厲風行、力大無窮、橫掃千軍的猛烈。

震動心靈

是做獅子吼,指一心宣講大乘了義佛法法華、楞嚴正法、善答問難,自覺覺他;像獅吼曠野,令迷茫的眾生,從夢中醒來,能夠動、起、覺,也能夠依教奉行去震、吼、湧。《楞嚴經》說:「一切眾生,不遇如來,不聞正法,於塵勞中,法爾輪轉」我們能夠聞得正法,無疑是聞到了獅子吼,是遇到了「當頭棒喝」,所以一定要覺醒,去學佛、學法,借這一「吼」發起大慚愧心,努力去修行。

覺悟如同花開見佛

是從空出有,大做夢中佛事;住一切法空,行分別智。能令一切眾生聞如來大乘了義正法而覺悟,在這六種震動中覺悟。把無明、妄想震除,「善應諸方所,能滅眾生苦」。真正生起修行的信心,讓帶著隔陰之迷的六萬恆河沙數菩薩摩訶薩覺醒。和諸菩薩一起齊心協力,從心湧出無量法之正念,護持法華楞嚴正法,讓更多的廣大眾生得以覺悟。

相關焦點

  • 《法華經》天雨妙華六種震動
    ( 第九段)【爾時世尊,四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讚嘆。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摩訶曼珠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 佛陀在菩提樹下究竟證悟了什麼?
    釋迦牟尼佛當時證悟宇宙實相時,山河大地發生六種變化與震動。這些變化一般上大家只把它當是一種神跡故事來看,難以理解其現象背後原由。若按照現代物理科學來解釋,這當中就蘊涵著現代量子力學與弦理論的原理。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的瞬間,實際上是『自我』徹底消融,化入虛空宇宙最深層的萬象時空當中!
  • 佛陀三滴眼淚為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佛陀三滴眼淚震動三千大千世界!此文章摘自《舊雜譬喻經》,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發菩提心的重要。沒有被菩提心攝持的任何一個善根,縱然像阿羅漢那樣,從三界輪迴中得到了解脫,也不算是特別殊勝。此時,佛陀臉色無有光彩,像是特別憂愁的樣子。阿難問佛是何緣故。佛陀說:「就像是商人,持價值千萬珍寶外出經商,路上遇到盜賊被洗劫一空,赤裸身體呆在路上,你說愁不愁?」阿難回答:「很愁。」佛對阿難說:「我從無數劫來,千辛萬苦修持正法,欲救度一切眾生成佛。但現在我成佛了,卻沒有起到真實作用,難道我能快樂得起來嗎?」
  • 佛陀故事:佛陀三滴眼淚為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2《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故事》3《佛陀進村乞食,村霸竟用荊棘鋪滿路面,佛陀的做法》     此時,佛陀臉色無有光彩,像是特別憂愁的樣子。阿難問佛是何緣故。佛陀說:「就像是商人,持價值千萬珍寶外出經商,路上遇到盜賊被洗劫一空,赤裸身體呆在路上,你說愁不愁?」阿難回答:「很愁。」佛對阿難說:「我從無數劫來,千辛萬苦修持正法,欲救度一切眾生成佛。
  • 感恩這個時代,感恩與你同行 ——2017年萬眾普佛供燈祈福大典
    11月26日19時,紀念本煥長老誕辰111周年暨2017年萬眾普佛供燈祈福大典在深圳灣體育中心春繭體育場隆重舉行。    萬眾普佛供燈祈福大典自2009年始辦,今年已是連續舉辦第九屆。它既是城中盛事,也是一場洗心之旅,更是展現我們國家文化自信的精神盛會。祈的是福順、品的是文化、求的是安康。
  • 佛陀三滴眼淚,為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此時,佛陀臉色無有光彩,像是特別憂愁的樣子。阿難問佛是何緣故。佛陀說:「就像是商人,持價值千萬珍寶外出經商,路上遇到盜賊被洗劫一空,赤裸身體呆在路上,你說愁不愁?」  阿難回答:「很愁。」  佛對阿難說:「我從無數劫來,千辛萬苦修持正法,欲救度一切眾生成佛。但現在我成佛了,卻沒有起到真實作用,難道我能快樂得起來嗎?」
  • 佛陀哭了,三千大千世界都震動,是為了什麼事?
    今天再和師兄們分享一個佛陀令三千大千世界震動的小故事。        據《舊雜譬喻經》中記載,有一次,佛陀哭了,掉下了三滴淚,震動了三千大千世界。是什麼事,令佛陀如此「傷心」?但是,佛陀並不十分高興,臉色無光,總是看起來特別憂愁。        阿難問:佛陀,您為何愁容不展?佛陀說:「就像是商人,持價值千萬珍寶外出經商,路上遇到盜賊被洗劫一空,赤裸身體呆在路上,你說愁不愁?」阿難回答:「很愁。」        佛對阿難說:「我從無數劫來,千辛萬苦修持正法,欲救度一切眾生成佛。但現在我成佛了,卻沒有起到真實作用,難道我能快樂得起來嗎?」
  • 佛陀三滴眼淚為何會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此時,佛陀臉色無有光彩,像是特別憂愁的樣子。阿難問佛是何緣故。佛陀說:「就像是商人,持價值千萬珍寶外出經商,路上遇到盜賊被洗劫一空,赤裸身體呆在路上,你說愁不愁?」  阿難回答:「很愁。」  佛對阿難說:「我從無數劫來,千辛萬苦修持正法,欲救度一切眾生成佛。但現在我成佛了,卻沒有起到真實作用,難道我能快樂得起來嗎?」
  • 佛陀三滴淚,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我們擁有今天這樣的快樂,完全是佛陀的加持,是佛陀千百萬劫中給我們創造的,故我們一定要有報恩之心。而要想報答佛恩、師恩、眾生恩,修菩提心是最好的方法。  佛教的精華就是強調菩提心,沒有它的話,修無上密法也談不上殊勝。記得《前行備忘錄》中說過,如果沒有菩提心攝持,即使你九年閉關,關房的門用泥巴封上,也不能獲得解脫。所以,菩提心在佛教中至關重要。
  • 八歲童女十問佛,震動三千世界!
    妙慧童女,有一次當佛陀升座說法時,她不慌不忙,從從容容地先走到佛前,頂禮三拜,右繞三匝,然後就長跪合掌,對佛陀說道:「偉大無比的佛陀!您是世間上的明燈,可以照開眾生心地的黑暗。弟子對於菩薩所作所行,現在尚未能完全了解,想懇求佛陀給我請問,為我解答!」佛陀一看,原來是妙慧童女,佛陀知道她的來歷,想到今天菩薩們和羅漢們有妙法可聽了,因此就很歡喜的告訴妙慧童女道:「你太好啦!
  • 佛教故事丨 佛陀三滴淚,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此時,佛陀臉色無有光彩,像是特別憂愁的樣子。阿難問佛是何緣故。佛陀說:就像是商人,持價值千萬珍寶外出經商,路上遇到盜賊,被洗劫一空,赤裸身體呆在路上,你說愁不愁?阿難回答:很愁。佛對阿難說:我從無量劫來,千辛萬苦修持正法,欲救度一切眾生成佛。但現在我成佛了,卻沒有起到真實作用,難道我能快樂得起來嗎?阿難問:不是很多人,已證得聲聞聖果了嗎?
  • 佛陀有說世界是虛幻的嗎
    有的人也會認為佛陀是在說,我們周圍存在的世界是虛幻的,人世間存在的一切是虛幻的。佛陀所說虛幻的本意,是指我們周圍的世界是虛幻的嗎?是指這個世界是不存在的嗎?是指人世間存在的一切,都是不真實的嗎?佛陀為消除須菩提長老的疑問,讓他堅定自己的信心;當然,這也是佛陀在消除眾生的疑問,讓眾生堅定自己學佛的信心,然後,再繼續講解著經文。如果佛陀僅是對須菩提長老一個人,解答如何實證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佛陀只需回答把對萬事萬物的分別通通去除,安住在不起任何念頭的狀態中,就可以了,就結束了。因為須菩提長老已經完全明白了,完全領悟了。
  • 佛陀攝眾的方法: 何為佛教中的六和敬?
    佛陀住世時,領導的僧團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優婆塞、優婆夷等七眾弟子,以佛陀身旁的常隨眾而言,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龐大的僧團,佛陀如何統理,使其和樂清淨,發揮住持正法,度化眾生的集體力量?「六和敬」即是佛陀攝眾的方法之一。
  • 恭迎佛陀涅槃日|佛陀涅槃前最後一次開示
    經云: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佛大音普告,聲至有頂;面門放光,遍照三千,六趣遇光罪垢消除;眾生悲鳴,大地山海皆悉震動。涅槃,並非世人理解的生命的終結或者開始。《涅槃經》云:「若見佛性能斷煩惱,是則名為大般涅槃。」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讓我們一起憶念佛陀,祈願眾生煩惱不現、清涼寂靜!
  • 佛陀十大弟子中多聞第一的是哪位
    阿難陀提出三個條件:一、佛陀的衣服,無論新舊,我不要穿。二、如有信眾請佛陀應供,我不侍奉前去。三、不該見佛陀的時候,我不去見。舍利弗、目犍連將阿難陀條件告訴佛陀。佛陀非常歡喜地嘆說:阿難是一位品格優秀的人,他提出的條件是為了避免譏嫌,生怕別人批評說為了穿衣和吃食物,才侍奉佛陀的。西元前513年佛陀五十三歲時,十九歲的阿難,在竹林精舍正式被選為佛的侍者,侍奉佛陀二十七年,跟著佛的身後,到各地弘化。
  • 佛陀開示迦旃延那羅陀尊者,師傅的一課,施石生天的寓意
    他為了弄懂內容的意義,訪問了六師外道和一些有權威的老婆羅門都答不出。最後想到阿私陀仙說的悉達多太子,聽說已經成道,想必能說出碑文內容的秘密,於是到竹林精舍訪問了佛陀。佛陀以偈語回答說:王中之王是第六天王,聖中之聖是大覺佛陀。
  • 前正覺山苦行洞:玄奘大師親見佛陀苦行像
    佛陀苦行像(圖片來源:資料圖片)釋迦太子出家後一直向南走,淨飯王為兒擔憂,特地派遣了五位侍者跟隨太子一同出家。一行六人進入當時的摩揭陀國(今印度比哈爾邦巴特那和加雅地區)境內。從寺院向西南走四、五十裡,渡過尼連禪河便抵達迦耶城(即今印度比哈爾邦伽耶市,佛陀成道地菩提伽耶即位於伽耶市郊)。城西南五六裡是迦耶山。從迦耶山向東南渡過大河便是前正覺山。從此向西南走十四五裡,就到了菩提樹。菩提樹周圍有磚砌成的圍牆。這些遺蹟相隔不遠,可一路尋訪到。前正覺山由一群小山巒組成,是典型的火成巖地區,但形成年代較短,所呈現的是灰、黃色砂巖,表面風化嚴重。
  • 佛陀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
    - 佛經中說,一個日月系,為一個小世界,須彌山為日月環繞的中心,也就是說,一個須彌山,即是一個小世界。須彌山的問題,至今仍是佛教學中的謎,一些開明的看法(如日本學者),說是出於印度古老的傳說,佛陀在世時,僅是假用傳說來闡明佛法,傳說中的須彌山的或有或無,不是佛陀所要闡明的目的,佛陀的目的,乃是利用須彌山的傳說而闡明覺世濟民的佛法。
  • 以六牙白象轉世的佛陀,卻以獅子為象徵,緣何?
    對佛教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釋伽牟尼佛的前身曾是一頭六牙白象,釋迦牟尼佛從兜率天宮降生人間時,曾乘六牙白象王,他的母親摩耶夫人夢見六牙白象入腹,遂生釋迦牟尼佛。佛陀還為消眾生貪婪、痴迷而斷了其牙。故有人便不解,象與佛有如此淵源,為何佛家還要以獅子作為佛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