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說:「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普佛世界六種震動。」被稱為開悟的《楞嚴經》是佛陀說的一部大法,是阿難在受到「魔」難之後,佛陀應阿難之請開示的經典。『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光 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如是十方微塵國土一時開現,佛之威神令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諸大菩薩皆住本國,合掌承聽。』為什麼佛說法,特別是大法的時候,會放種種光,普佛世界會有六種震動呢?
圓瑛大師說:「欲修真三摩地者,但向耳門,反聞照性,即是首楞嚴王,如幻三摩提,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故名為真。」我們修行佛法,想修真三摩地,就要反聞照性,就要一心一意地去修,和佛菩薩的境界相通了,就會得到佛菩薩的放光指引。佛放光是表法的形式。從頭頂放光,表依理起智;從面門放光,表智慧將開;從胸卐字放光,表因心顯見;從諸佛頭頂放光,表一多無礙;從五體放光,表耳根圓通總攝諸根。[普佛世界]是方便說,是指十方諸佛世界。意思是說,一佛出世 ,面對十方法界開示講大法,十方眾生皆得受用。
佛說大法而六種震動,一方面,六種震動是講我們學佛修行,開啟本有智慧的次第階段。佛講一個次第,並非讓我們執著於此第,而是方便修行人自行對照,加功用行 ,是讓我們更好的圓融次第,證入圓滿。「動、起、覺、震、吼、湧」這六種震動其實是代表六個階段品位的覺醒和修行功德。《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說:「一雨普洽,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小根小莖,小枝小葉,中根中莖,中枝中夜,大根大莖,大枝大葉,諸樹大小,隨上中下,各有所受。」
動
是佛講法,其法能令東、西、南、北、邊、中六方震動,這是在表一個法,就是通過聽經聞法、覺悟本心,初步破除你固有的時間空間的妄想,明白十法界、無量法界就在當下一念,即證無生法忍、入住佛家。你的心「動」了沒有?覺察到自己的知見和佛知見的差別沒有?佛法的修持是踏踏實實的,來不得半點虛假。入佛知見、成佛分真,你和圓滿佛的見道是一樣的,目前你需要做的就是入佛知見道去修證了義。
起
是佛講的法、善知識代佛傳法,宣講正法,令你住入佛家後,發心起步,全性起修,進入住位、行位、回向位等位次修證。佛說:「知道者聞道,便能為道。一切世間人,作罪事易,為福事難。一切學士,作福事易,行之者難。故言甚難甚難。」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一定會知行合一的;知而不行,依然是沒有索證、所得、所悟。六祖慧能說:「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
覺
是覺悟如來藏,心不顛倒,證入覺通如來、盡佛境界,進入圓教歡喜地初地菩薩,乃至十地菩薩,乃至三賢十聖、位齊等覺;這個覺包括自覺、覺他,自覺是基礎,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人生最要緊的不是你站在什麼地方,而是你朝什麼方向走。學佛最要緊的不是你讀了多少部經,而是你有沒有讀明白大乘經典。像是法華、楞嚴經典。通過自覺覺他,踐行菩薩道,來真正覺悟。
震
是歷三賢十聖修證了義破除最後一分無明,證得妙覺。《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裡面說:「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就是說你徹悟如來藏,耳根反聞入圓真實,心不顛倒,成就大悲心,明白一切萬法都是「一個我」,就成就了「同體大悲」。震就是講那種保護的力量像是「雷震」一樣,剎那見性、雷厲風行、力大無窮、橫掃千軍的猛烈。
吼
是做獅子吼,指一心宣講大乘了義佛法法華、楞嚴正法、善答問難,自覺覺他;像獅吼曠野,令迷茫的眾生,從夢中醒來,能夠動、起、覺,也能夠依教奉行去震、吼、湧。《楞嚴經》說:「一切眾生,不遇如來,不聞正法,於塵勞中,法爾輪轉」我們能夠聞得正法,無疑是聞到了獅子吼,是遇到了「當頭棒喝」,所以一定要覺醒,去學佛、學法,借這一「吼」發起大慚愧心,努力去修行。
湧
是從空出有,大做夢中佛事;住一切法空,行分別智。能令一切眾生聞如來大乘了義正法而覺悟,在這六種震動中覺悟。把無明、妄想震除,「善應諸方所,能滅眾生苦」。真正生起修行的信心,讓帶著隔陰之迷的六萬恆河沙數菩薩摩訶薩覺醒。和諸菩薩一起齊心協力,從心湧出無量法之正念,護持法華楞嚴正法,讓更多的廣大眾生得以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