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聰沛本報記者鄒慧穎/文
婆媳過招一 「嬌妻」與「母后」愛誰多一點?
「娶了一個媳婦,就等於死了個兒」,雖然這話有它的偏頗之處,但大多數婆婆還是信以為真,以至於談「媳」色變。於是,雙方均帶著對「小皇帝」的深情厚愛,把婆媳關係再度推向水火不容的地步。近日,記者在哈市一家心理診所看到這樣一個記錄:某獨生子電話諮詢,其母五十出頭,由於某些特殊原因,決定婚後暫時和父母同住。然而,在他新婚之夜,原本一向非常通情達理的母親,突然變得有些情緒暴躁、蠻橫無理,居然為一丁點兒小事和父親大吵大鬧。新媳婦是獨生女,哪裡受得了這氣。這一夜,「母后」大發雷霆,「嬌妻」淚流滿面,「皇帝」左右為難……新婚如此,可想而知她們今後的婆媳關係會怎樣。
採訪中,婆婆和兒媳婦紛紛講述了對「情敵」的看法。當婆婆兩年、52歲的張阿姨說:「兒子從小就和我關係好,都長成二十出頭的小夥子時,見到我還特別親,經常摟著我的脖子攙著我的胳膊媽媽長媽媽短的。我就這麼一個兒子,二十多年我把全部的愛都傾注到他身上。孰料,一結婚讓兒媳婦拐的,兒子和我的親熱勁兒沒了不說,每天長到丈母娘家,想見他一面都難!兒媳婦好不容易回來一次,可是一旦回來卻一言不發如坐針氈!」
結婚兩年的王女士說:「我就討厭老公總在婆婆面前撒嬌,拿肉麻當有趣!再說,婆婆每天總是在我面前嘮叨,『兒子愛吃這個,我幫你洗衣服呀……』不停地打電話幹涉我們的生活。為了避開婆婆的絮叨,讓老公多些陽剛,少些孩子氣,我就不回婆婆家。曾經我還和老公約定,回我家10趟我陪他回一次家!」結婚半年的趙女士也說:「是呀,我就覺得如果老公總在婆婆的呵護下生活,根本不能給我安全感!他怎麼能撐起一個家呢?」
專家點評:互相尊重起碼應該「說得過去」
多數母親都會把兒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兒子一旦邁進婚姻的殿堂,母親的心情特別失落,獨生子的母親則會感覺好像失去了自己唯一的財產。在這種情況下,母親自然會對兒媳婦產生或多或少的牴觸情緒。然而,從小嬌生慣養的獨生女素來唯我獨尊,哪能受得了氣,雙方自然產生莫名其妙的對抗,甚至互相挑剔。
專家建議,兒媳婦首先應該放下自己的偏見去認識婆婆,把婆婆當親人看,沒事常回家看看!而婆婆為了自己的兒子,就應該對兒媳婦好些。互相認同後,要互相尊重,彼此視若親人,時刻提醒自己婆媳之間要「說得過去」。
婆媳過招二 「嬌氣」與「絮叨」各有各的理?
「雙獨」婚姻往往易導致夫妻雙方生活能力差。這時,婆婆看到嬌氣的兒媳婦自然難以放心,一旦插手孩子的生活,雙方不可避免地要頻繁過招。
張小姐,25歲,事業單位科員,新婚不久。她告訴記者,「我一聽到電話鈴或門鈴聲,就毛骨悚然,這都是婆婆的過分關心給我做下的「病根」。我們新婚之夜,婆婆就送了份意外的禮物。晚上9時,電話鈴聲格外刺耳,是婆婆囑咐我們關好水電煤氣,不要睡得太晚。更讓人不可理喻的是,從此婆婆幾乎天天兩遍電話,早上提醒穿什麼,晚上囑咐蓋被子。」汪女士說:「我結婚兩年了,婆婆幾乎天天來幫我們打掃衛生,我覺得自己雖然從身體上被解放了,但是精神上卻上了一把沉重的鎖頭!」至於兒媳婦不要孩子等做法,更會激活婆婆的話匣子,在婆婆的眼裡這就是不負責任!
面對兒媳婦的埋怨,婆婆也傾訴了苦衷。「我是想不管,但是他們也不讓人放心呀!滿地是髒衣服,襪子不穿到沒有都不洗,用過的碗放到長毛都不刷一下……好端端的家造得跟『豬窩』一樣!」當婆婆兩年的張阿姨說:「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兒媳婦每天早上刷牙後牙缸都不刷淨,常常留有牙膏等汙漬,我說過她,可是她既不生氣也不上火,就是惡習不改!最後沒辦法,我只有天天給她刷牙缸。除此之外,我這個兒媳婦到現在為止從未下過廚房,連方便麵都不會煮!都說不用我們老人管,可是不管行嗎?」
李阿姨,56歲,當婆婆4年。她說,「不是做婆婆的愛講究兒媳,這些年輕人也過於嬌氣。不僅不會做家務,就連上下班都必須我兒子接送。有時我兒子晚上加班回來晚,我家老頭就到樓下接兒媳婦。我們家兒媳婦已經進門4年了,不管晚上幾點下班,回家一定要有人接,否則堅決不上樓,一說她就回答兩個字『害怕』!說實在的,誰願意幹涉他們的生活?但是你說,一個連樓都不敢自己上的嬌小姐,生活自理能力顯而易見。不僅僅是這些,她花起錢來嚇死人,買件破絨衣,居然花了800多元。」
專家點評:各退一步緩解婆媳緊張
小兩口都是獨生子女,生活能力差,不會幹家務活。突然面對一個家庭,多數可能連上街買菜都不會,因此勢必會導致婆婆的過多參與,由此也會產生許多摩擦,而矛盾的焦點幾乎全部集中到婆媳之間。從家中刁蠻任性的獨生女到為人妻,她們通常表現出不會過日子,生活中存在浪費、奢侈等習慣,而婆婆此時卻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堆積久了,婆婆自然會產生怨言。因此,雙方只有各退一步,方能化幹戈為玉帛。
婆媳過招三 「媽媽」與「奶奶」「太子」誰來管?
不要孩子婆媳相處難,可有了孩子婆媳關係更緊張。第三代子女的出生,往往成為婆媳關係惡化的分水嶺。為了照顧孩子,很多本來單過的小兩口會與公婆同居,而同居以後三代同堂的隱患也隨之而來。獨生子女夫婦自身獨立意識很強而且崇尚個性化,婆婆們一般難以接受孫輩人所接受的獨立鍛鍊和教育,導致孫輩「教育權」的爭端。趙女士,30歲,科員,結婚4年。她說:「我剛有孩子時,什麼都不懂,連抱寶寶都不懂得用什麼姿勢抱,不知道女兒究竟為什麼哭個不停。我覺得天要塌下來了……正因為如此,女兒的窩就從我們自己家轉移到了奶奶家。一晃快三年了,我要是批評女兒一句,婆婆的臉上立即『晴轉多雲』。索性我也不管了,順其自然發展吧,反正現在孩子還小。不過,聽我們也是獨生子女的同事說,她們的孩子在家更受『寵』,婆婆不讓給孩子安排太多的學習任務,整天就知道哄著孩子打撲克。看到同事家的現狀,我也就看到了自己的明天,我真擔心以後孩子長大了怎麼辦?」
面對兒媳的疑惑,李阿姨反駁到:「我的小孫子出生後,兒媳婦簡直被手無寸鐵的她『殺』得手足無措。無奈,我乾脆接過孫子的管理權,剛滿月,兒媳婦就給孫子斷了奶,孩子徹底入住我家。可是孩子一天天長大了,她又想拿回管理權,每天給不到4歲的孫子時間安排得滿滿的。這麼小的孩子又學英語又學口才,晚上還要學習遊泳。最慘的時候,我一周都見不到孫子一面。都以為老了可以享受天倫之樂,可是反而見不到孫子了,以前的付出也都沒得到任何回報,這種劇烈的反差,讓我心裡空蕩蕩的!」
專家點評:提倡獨生子女結合自身教育子女
在第三代的子女教育問題上,婆婆和兒媳的矛盾更是猶如針尖對麥芒。第一代獨生子女大部分接受了相當程度的教育,有較強的自省能力,他們普遍感受到,上一代人對他們的教育過於寵愛,過分重視智商教育而忽視了情商教育,忽視了自主自立能力的培養。因此,他們可能會結合針對自己的成長經歷,不僅注重撫養,更重視智商與情商的平衡發展,注重價值觀、態度和社會規範的傳遞與教導。
「婆媳關係」並非洪水猛獸,無論發生了什麼,都沒有對錯,也無須追究對與錯———假如婆婆能把媳婦當自己的女兒看,不要有「人家的姑娘」的分別心,以對待自己的兒女的心態和她相處;假如兒媳把婆婆視作自己的母親那樣照顧,儘可能的去體諒老人的性格或其他不足,當和婆婆有矛盾時,千萬別犯和婆婆「爭老公」的「低級錯誤」;假如兒子能學會「和稀泥」,化解「婆媳關係」天然的敏感因素……
新聞背景
婆媳關係八成不和
據新華社近日報導,天津市一項對千戶的最新調查顯示:有78%的已婚獨生子女小家庭覺得「婆媳關係」很難處。調查統計顯示,對老人的精神贍養、教育子女、兩代人生活方式和觀念的差異,成為一些獨生子女家庭婆媳關係難處的三大主因。來自哈爾濱市婦聯的消息說,雖然哈爾濱未做類似調查,但顯然存在類似情況。
「婆媳親,全家和。」婆媳關係可以說是中國家庭內部人際關係中的一個傳統難題。隨著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第一代獨生子女步入結婚組建小家庭高峰期,儘管目前婆媳受教育程度和素質均比以前高,婆媳同住的比例比以前低,但是依然有相當部分的已婚獨生子女覺得「婆媳關係」很難處。在如今經濟依存度低和婆媳相互尊重的條件下,為何還會造成近八成的「婆媳不和」呢?針對這一問題,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哈市各級婦聯、社區等部門,與「獨生子」的媳婦和母親零距離接觸,傾聽她們的苦衷與無奈,進一步了解「嬌公主」與「皇太后」的心理爭奪戰。與此同時,記者採訪了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婚姻家庭研究所研究員張一兵,為緩解婆媳關係量體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