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前些天刷微博,一條熱搜引起了芽芽媽的注意。
教育部專門發文,要求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而且還規定了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參加勞動的時間。
甚至連小學1-2年級的孩子,每周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中勞動時間,都不能少於2小時。
評論區裡,網友們的討論也挺熱烈:
「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支持!」
「教孩子學做飯做家務,我覺得很好。」
「小孩子就要好好玩,我們這代好不容易給孩子創造了不勞動的條件,這怎麼又派孩子去勞動了?」
對於教育部的這條新規,芽芽媽舉雙手贊成,要知道,讓孩子做家務的好處可太多啦!
孩子做家務有什麼好處?
1.孩子做家務有利於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
2.促進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家務勞動整合了很多認知技能,比如物品的整理涉及到分類能力,做事情的先後順序涉及到孩子的統籌能力、邏輯能力、時間管理等等。
3.增強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對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特別重要。
4.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家務勞動可以讓孩子產生自豪感和責任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閱歷的增加,這種責任心和自豪感會不斷地提升。
5.增進親子關係。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做家務,會讓親子關係更加融洽,家庭氛圍更加和諧。
不同年齡段的家務活清單
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有時候會超出家長的想像。哪怕是學步期的寶寶,也可以幫助家長完成一些最最簡單的家務活。
關鍵是要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做家務,並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教他們做些複雜的家務活。
以下是給2歲至6歲孩子推薦的家務活清單:
2—3歲
會自己使用馬桶;
會自己刷牙;
可以自己澆花;
可以自己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裡;
能夠幫媽媽把衣服掛在衣架上;
睡前可以自己整理玩具。
3—4歲
將用完的毛巾、牙刷、臉盆放好;
把自己的髒衣服放到髒衣籃裡;
飯後自己把碗盤放到廚房水池裡;
學習擦灰;
能將自己的玩具和書籍放回原位。
4—5歲
飯前按人數準備餐具;
清洗自己的襪子等小件東西;
飯後擦餐桌;
可以自己準備自己第二天穿的衣服;
把晾乾的衣褲分類疊放整齊。
5—6歲
學習收拾房間;
掃地、倒垃圾;
學習疊被子;
學習整理自己的小床;
會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的小書包;
讓小朋友愛上勞動。
孩子參與做家務的幾個原則
1
與孩子一起做家務
爸爸媽媽與孩子同做家務活,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培養各項技能,還可以降低做家務活的辛苦程度。
2
將家務活變成一種習慣
在孩子們還沒養成習慣之前,需要家長在一旁監督,以確保孩子們按部就班完成。
3
合理安排家務活
與長時間馬拉松一樣漫長的清潔任務相比,孩子們更願意重複短暫的整理類工作。
4
和孩子們定好規矩
要和孩子定好規矩,只有承擔了這些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之後,才可以安排其他娛樂活動。
5
最好不要獎勵零花錢
零花錢就是零花錢,不要被當做是酬勞。可以用零花錢來教育孩子。比如說,教孩子明白儲蓄的重要性,讓他們了解物品的價格。
6
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孩子因力量小,經驗不足,完成不了一件家務事,會很容易放棄,家長適當的鼓勵,才會讓孩子有堅持做家務的信心。
芽芽媽愛叨叨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靠一些事物來建立起信心,而做家務正是模仿父母且可以得到認同的途徑。
對孩子來說,遊戲是生活的全部,「家務」也是一種「遊戲」,並能從中獲得樂趣。
看似簡單的家務勞動,帶給孩子的獨立、自信、自強的品質,這都是一生的財富。
爸爸媽媽們應該學會讓孩子去體驗家務勞動,孩子進一步,大人退一步,這就叫成長。
各位爸爸媽媽們,不知道在你們的家庭中,你會讓孩子去做家務嗎?
參考文獻
[1]朱繼文.我們為什麼要孩子做家務?[J].工會博覽,2020(18):50.
[2]孫雲曉,梁丹.家務勞動,讓孩子的手與腦均衡發展[J].婚姻與家庭(家庭教育版),2020(11):30.
[3]張秋芳.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20(29):44-45.
[4]賈偉. 您的孩子做家務嗎?[N]. 河北日報,2020-10-2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