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儀式,它使某個日子區別其他日子,使某一時刻不同與其他時刻。
——《小王子》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要來了,笑姑娘期待的聖誕老人又要華麗麗的登場了。
去年的聖誕樹在行使了最後一次使命後光榮的下崗了,今年本想著有二壯這個搗蛋鬼,暫時不買了。
冬至了,爸爸問起來聖誕樹,笑朋友說去年的壞了,媽媽扔了。
我說,今年不買了,二壯揪的估計它都站不起來。
爸爸說,聖誕樹,還是得有,得買。
所以臨時起意再買一棵,五分鐘之內選好下單,和商家約好務必當日發出,這樣就不擔心聖誕老人找不到我們家的小朋友了。
聖誕樹23號送達,拆開包裹準備裝扮起來,等笑姑娘回來給她一個驚喜.
壯小夥這個破壞王把裝飾的泡沫鈴鐺和雪人,捏的滿地都是白色泡沫,本就不太穩固的樹也被這貨拽到了無數次,無奈之至。
索性把裝飾品簡單安上去幾個,把彩帶條和彩燈掛上,還有最上端的心形和蝴蝶結、還有英文的聖誕快樂的掛飾一插好,忽閃忽閃的聖誕樹點亮了客廳。
晚上聖誕窗花貼好,聖誕襪細數拿出,待今天笑姑娘放學一一掛好,這個看個頭是個大姑娘內心裡卻依然小女孩的小屁孩今晚可以懷揣著美夢入睡了。
節日的儀式感還是要有的,儀式是人們面對自然、社會、他人與自身所採用的一種特殊行為方式,它內化了人們心靈上的許多需求,也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嚮往。
儀式感,會讓你在平凡又瑣碎的日子裡,找到詩意的生活,找到繼續前進的微光,找到不願將就的勇氣,也是父母給孩子成長最厚的莊重和最大的底氣。
在孩子豐富而複雜的生活和學習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儀式,這些重要時刻,如果全家人能一起參加,那將給孩子帶去無窮的信心和鼓勵。
畢淑敏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但你要為之確立一個意義。
育兒中的儀式感,正是給與「育兒」以意義,並且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培養自己尋找人生意義的能力。
當我們忙碌著奔波著焦慮著,唯有儀式感,能讓我們莊重認真地對待生活。而儀式感本身,就是對生活極大的熱愛。
世界紛紛擾擾,日子平淡無奇,而儀式感,就是平淡生活中主動建立的小確幸。正是這些小確幸,讓我們能更好地感知生命、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