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⑧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

2020-12-11 澎湃新聞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⑧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2020-12-01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回顧「十三五」,我國農業科技基礎前沿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推動農業產業發生一系列重大變革,對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一系列重大貢獻。現遴選出了10項重大標誌性成果【】,為大家逐一介紹。

NO.

08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第二代測序技術開展蔬菜基因組研究的國家,中國農科院、北京農林科學院、中科院遺傳所和華中農大等優勢團隊合作,先後繪製完成了黃瓜、番茄、西瓜、大白菜、甘藍等蔬菜作物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和變異圖譜,在國際上處於領跑地位。在利用組學大數據挖掘重要農藝性狀基因方面,我國也與世界先進處於同一水平,克隆了控制果實品質與調控、株型建成、開花時間、抗病抗逆等重要性狀的上百個重要基因。相關成果在《Nature》、《Cell》、《Science》、《Nature Genetics》等權威學術期刊發表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論文,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

中國農業科學院黃三文團隊是國際蔬菜基因組研究領域的領先團隊,組織了多個蔬菜基因組的國際合作計劃,繪製了第一個蔬菜作物-黃瓜的基因組圖譜,發現了黃瓜、番茄和甜瓜等作物馴化和種群分化的遺傳基礎,奠定了國際蔬菜基因組研究的基礎,確立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為蔬菜育種創造了新理論框架和選擇工具。品質是多基因互作的複雜性狀,一直是遺傳改良的難點。黃三文團隊發現了黃瓜苦味的雙重調控機制,為培育「葉苦抗蟲而果實不苦」的華南黃瓜新品種提供了育種方案;構建了番茄果實品質研究的多組學平臺,揭示了遺傳變異-基因表達-代謝物含量的三向關係,闡明育種如何改變了番茄果實代謝組。通過大規模品嘗實驗、化學分析和基因組分析,發現了決定番茄風味的33種重要代謝物和49個關鍵遺傳位點,為培育美味番茄提供了解決方案。共發表SCI論文100餘篇,SCI他引10000餘次,研究成果入選2017年、2018年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

中國農科院蔬菜所顧興芳團隊常年從事黃瓜育種工作,創製出聚合5-6個優質性狀和抗5-10種病害的自交系12個;培育出新一代保護地、露地等不同生態型的突破性新品種8個。中農16號、中農26號等,佔遼寧、河北等設施黃瓜主產區總面積的50%以上,引領了中短瓜條密刺型黃瓜的高品質育種方向。中農106號、中農18號等,成為廣東、雲南等7省區的主栽品種,佔主產區的30%以上。新品種在全國累計推廣1187.9萬畝,新增效益91.61億元。為推動黃瓜育種技術變革和蔬菜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華中農大葉志彪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研發出原創性的分子標記22個,首創番茄高通量分子標記基因分型系統,建立了高效的番種質資源綜合評價技術體系,創製新種質達572份。利用高效的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和創製的優異育種材料,育成了聚合多種抗性、品質優良的番茄新品種10個。育成的「華番12」是國際上首個兼抗青枯病和黃化曲葉病毒病的大果番茄品種。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1230萬畝,新增產值165.7億元,其中近3年推廣面積768萬畝,新增產值105.3億元,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

原標題:《「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⑧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發布 超級稻、禽流感疫苗等上榜
    農業農村部20日發布「十三五」期間十大重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這十大重大標誌性成果是:1.水稻基因組學研究及應用國際領先;2.超級稻畝產突破禽流感疫苗研發成功並大規模應用; 4.轉基因玉米大豆新品種培育成功; 5.豬病毒性腹瀉三聯活疫苗研發成功並應用; 6.冬小麥節水新品種與配套技術集成應用; 7.玉米籽粒機收新品種及配套技術體系集成應用; 8.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 「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佔兩項
    農業農村部日前發布了10項「十三五」期間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其中,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H7N9禽流感疫苗研發成功並大規模應用」「豬病毒性腹瀉三聯活疫苗研發成功並應用」兩項研究成果榜上有名。
  • ...變大的秘密——番茄遺傳研究的重要成果於《自然 遺傳學》雜誌...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員、深圳農業基因組所副所長黃三文領導的國際番茄變異組研究團隊通過對世界各地的360份番茄種質進行了重測序分析,構建了完整的番茄遺傳變異組圖譜,為揭示番茄的進化歷史、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
  • 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侯喜林教授團隊在不結球白菜基因組研究上...
    2020年12月28日,南京農業大學侯喜林教授團隊在不結球白菜基因組學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A chromosome-level reference genome of non-heading Chinese cabbage [Brassica campestris(syn.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⑩ | 寒地早粳稻優質高產多抗龍粳新...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⑩ | 寒地早粳稻優質高產多抗龍粳新品種選育及應用 2020-12-03 13: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從基因組到新品種 一根黃瓜也能「頂天立地」—新聞—科學網
    他們同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下簡稱蔬菜所),同樣研究黃瓜,在同一年分別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他們各自帶領團隊,又在科研上開展合作,搞清楚了黃瓜基因組的「內核」,並藉此指導黃瓜分子育種,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山東省農科院發布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11月23日上午,山東省農科院「十三五」百項農業科技成果新聞發布會在濟南舉辦。會上,發布了山東省農科院「十三五」具有代表性的100項科技創新成果,其中,農業新品種38個,農業新技術45項,農業新產品17個,這批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性強,先進實用,生產應用效果顯著,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青睞,隨著這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將有力支撐山東省乃至黃淮海區域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
  • 「黃瓜大王」侯鋒:號稱蔬菜領域的袁隆平,靠研究黃瓜當選院士
    在天津市南開區白堤路,有個很特別的研究所,主要任務是研究黃瓜。這個研究所的創始人叫候鋒,此人更特別,靠著研究黃瓜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要知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都沒有評上院士,他被稱為蔬菜領域的袁隆平。1928年,侯鋒出生於山東,26歲時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大學生。大學畢業後,侯鋒被分配到天津從事蔬菜研究,重點是研究黃瓜。那時候,黃瓜屬於「細菜」,價格非常貴,主要因為這種蔬菜總愛得霜黴病、白粉病及枯萎病。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寒地早粳稻優質高產多抗龍粳新品種...
    回顧「十三五」,我國農業科技基礎前沿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推動農業產業發生一系列重大變革,對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一系列重大貢獻。現遴選出了10項重大標誌性成果【詳情】,為大家逐一介紹。 NO.
  • 讓農業藉助科技的翅膀騰飛!山東省農科院發布百項農業科技成果
    魯網11月23日訊(記者 王雅茜)11月23日上午,山東省農科院「十三五」百項農業科技成果新聞發布會在濟南舉辦。會上,發布了山東省農科院「十三五」具有代表性的100項科技創新成果,其中,農業新品種38個,農業新技術45項,農業新產品17個,這批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性強,先進實用,生產應用效果顯著,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青睞,隨著這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將有力支撐山東省乃至黃淮海區域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
  • 董揚:用基因組學研究發掘生物寶庫
    而後,董揚結合雲南特色,著手進行了一系列遺傳資源研究工作,並在藥用植物基因組、山羊基因組等領域,建起了從基因組學到功能基因組學的系列科研平臺。  創製出基因組學的標誌性技術  讀研時,董揚就接觸過山羊基因組研究,這項研究一直延續到他參加工作。
  • 麝香保心丸獲選「十三五中國醫藥科技標誌性成果」
    在會議期間,由《醫藥經濟報》主辦的「十三五中國醫藥產業成果巡禮」系列活動如約而至,上海和黃藥業旗下獨家產品麝香保心丸憑藉在科技創新、臨床療效、市場份額及行業影響力四個維度上的突出表現,成功獲選「十三五中國醫藥科技標誌性成果」。
  • 作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
    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已經實現對重要農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基因組的測序或重測序,在此基礎上完成對控制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的克隆和鑑定。本文綜述了2017年度主要農作物基因組研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進展。1、基因組學領域論文分析在SCIE資料庫共獲得954篇基因組學研究相關的文獻。
  • ...疏鬆活性系列產品」入選2020中國農業農村重大科技新成果十大新...
    11月20日,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於南京召開,論壇發布了「十三五」期間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以及2020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全球農業研究熱點前沿等6個專項報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張春暉研究員團隊研發的「骨膠原蛋白肽/骨多糖等抗骨質疏鬆活性系列產品」入選2020中國農業農村重大科技成果十大新產品
  • HPJ l 河北科技師範學院閆立英團隊關於黃瓜霜黴病抗性蛋白質組學的研究
    ,河北省特色園藝種質挖掘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黃瓜課題組的題為「Comparative Proteomic Profiles of Resistant/Susceptible Cucumber Leaves in Response to Downy Mildew Infection」的研究論文。
  • ■鑄輝煌 2016年農業科技十大創新成果
    5.我國重大豬病防控技術創新與集成應用  完成單位:華中農業大學等  獲獎情況: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成果簡介:創新了疫苗研發新思路,解決了疫苗關鍵技術難題33項,研製了多聯多價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22種,7種新型疫苗實現了產業化和推廣應用,為市場主導產品。
  • 科學網—我國收穫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
    番茄變異組圖譜繪就或有助提高育種效率 本報訊(通訊員李穎)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黃三文領導國際團隊
  • ...作物演化歷史和果實大小新機製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這些種類繁多的瓜類作物在基因水平上是如何演化形成的,一直是科學上的未解之謎。11月14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張忠華教授團隊冬瓜基因組和變異組研究成果,闡明了黃瓜、甜瓜、西瓜、葫蘆、冬瓜和南瓜等瓜類作物的基因組演化歷史,揭示了冬瓜等果實在馴化和育種改良過程中由小變大的分子機制。
  • 蔬菜種植時間表
    >廣州雨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由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本科生聯合創辦,致力於服務中國現代化農業,前身是雨心工作室,企業宗旨:用技術武裝現代農民。適合春播的蔬菜:菠菜,小青菜,莧菜(喜熱,最好在5月份播種),生菜,茄子,黃瓜,空心菜,韭菜,紅薯藤,菊花菜,辣椒,番茄,絲瓜,冬瓜,南瓜,豇豆,苦瓜,西瓜,扁豆,木耳菜等;適合秋播的蔬菜(要種些耐寒的蔬菜過冬):菠菜,花菜
  • 我國主導3000份水稻基因組重測序成果發表
    這一重大成果將推動水稻規模化基因發掘和水稻複雜性狀分子改良,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組研究和分子育種水平,加快優質、廣適、綠色、高產水稻新品種培育。(文章解讀詳見本號今日第二條)  該研究是國內外水稻研究專家大協作的重大成果,體現了中國農業科學在水稻基因組研究方面居於世界領先位置,並擴大了我國水稻功能基因組研究國際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