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孔佩雯:青春應直面戰爭之痛 也會遇見和平的暖

2020-12-15 湘湘帶你看社會

(從「九十後」到「九零後」 和平之聲歷久彌堅)志願者孔佩雯:青春應直面戰爭之痛 也會遇見和平的暖

中新網南京12月9日電 題:(從「九十後」到「九零後」 和平之聲歷久彌堅)志願者孔佩雯:青春應直面戰爭之痛 也會遇見和平的暖

中新網記者 申冉

「夏淑琴奶奶、夏至英奶奶、李高山爺爺、葛道榮爺爺……每次和這些老人們接觸,總是很心疼,她(他)們和普通的爺爺奶奶很像卻又不那麼像。是受過戰爭最嚴重的創傷,卻展現出更溫暖一面的那些人。」

只有23歲的孔佩雯,已經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做了5年的志願者。5年裡,她很難描述自己被改變了什麼,卻清楚地感覺到,在一次次「直面」和「相遇」中,自己的變化。

倖存者家屬夏奶奶的家人留下的一張暖心留言條。被採訪者供圖

2015年,作為初入南京曉莊學院的本科學生,孔佩雯了解到,學校在紀念館有一支服務了二十多年的志願講解服務隊。「我覺得作為土生土長的南京青年,也有責任為這段歷史的傳播做一些小小的貢獻。」

基於這樣的初衷,孔佩雯加入了志願服務隊,一幹就是5年,「工作包括了外景的引導講解、場館內的定點講解,以及利濟巷館的定點講解。」

孔佩雯和夏奶奶的合影。被採訪者供圖

「講解工作是高度重複性的,時間久了,年輕人難免感覺浪費時間、毫無收穫,會出現隊員講解狀態不好的情況。不過,有一件事,卻讓這種情況改變了。」孔佩雯說。

「2017年4月,志願者小羅在講解的過程中,遇到一家人,聽得特別認真。講解結束後,其中的一位老奶奶走過來請隊員幫忙,能否尋找一下她愛人的腳印。這時,大家才知道這一家是倖存者老人的家屬。」孔佩雯回憶,在小羅和其他隊員的幫忙下,這位奶奶終於找到了老伴兒的腳印。「這家人參觀之後就悄悄地走了,走之前,老奶奶的女兒在一張講解詞紙空白處寫下一段留言。」

溫暖的夏奶奶成為志願者工作中最美的一次遇見,也成為年輕孩子們一直堅持下去的動力。被採訪者供圖

留言的內容是這樣的:感謝小羅的耐心、細緻、體貼入微的講解,關心和照顧。小羅一直陪伴著92歲的夏至英奶奶及子女來尋找老伴兒的腳印,並找到了哭牆上的大哥王華林的名字。謝謝小羅的一路陪伴。

孔佩雯看到之後,就把這張留言拍了放在志願者服務群裡,「當時一些鬧著要離開的隊員看了之後,再也沒提過離隊。而這張留言也成為我們志願隊的『傳家寶』,幾乎每個新加入的隊員看過都會被感動。」

擔任講解志願者時的孔佩雯。被採訪者供圖

這次無意中的相遇還有一個溫暖的後續,「後來大家都想著去看望夏奶奶,可是他們走的時候什麼聯繫方式也沒留下,只留下一張在倖存者老人腳印邊的照片。我就花了一個多小時,在紀念館的銅板路上,一個腳印一個腳印地對比,最終確認了腳印,並找到了腳印相關的聯繫方式,才發現腳印的主人王華治老人已經在幾年前去世了。」孔佩雯回憶,「在幾次嘗試的聯繫中,都因為夏奶奶年事已高,她的家人拒絕了我們。」

「後來,夏奶奶得知是紀念館的講解志願者時,她對兒子說,『讓她們來吧,都是在做好事的好孩子』。」孔佩雯總是記得,2017年12月20日去看望夏奶奶的時候,「夏奶奶一直拉著我們的手說,『還是和平好啊,謝謝你們來看我』。」

直面戰爭的痛,也遇見和平的暖。孔佩雯的青春有了堅實的根,長出燦爛的花。 申冉 攝

「其實,該說謝謝的是我們,謝謝奶奶讓我們知道,我們的堅持多麼有意義。」直到今天,志願隊的小夥伴們都把和夏奶奶的相遇,當作是這份工作中最美的遇見。

「正是一次次這樣那樣的『遇見』,讓我堅持了5年的志願者工作。」這份工作也深深改變了她。

「負責外景講解時還好,後來去了利濟巷分館,每天身處在曾經慰安婦受難的地方,直面戰爭帶來的慘痛,心裡特別不舒服。」孔佩雯在一次活動中,和紀錄片《二十二》的導演郭珂談起了這種心理的不適,「他告訴我,這段歷史要用心去看、去聽、去講、去克服種種悲痛,然後把倖存者們當自己的親人去親近,就會覺得離這段歷史更近一些。」

在不斷地用心接近中,這位年輕而善感的女孩改變了、成長了。「老人們的眼神總是讓我心疼,帶著倔強、憂傷,更多的是溫暖和很多複雜而難以言明的情緒。和老人們的接觸中,感覺自己變得更細心、更耐心,更愛我們的國家了。我也真正意識到戰爭帶來的創傷不止於戰爭當下,而是對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帶來的傷痛。」

這份工作也影響著孔佩雯對未來的計劃,「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去描述『和平』,但是聽到一位國際志願者的話,我覺得找到了答案:和平就是當爆竹聲響起時,所有人不再感到恐懼。不久以後我要去英國留學了,到了那裡,我想通過自己的專業,把這段歷史以展覽、紀錄片、歌曲等形式,傳遞給更多的人聽,呼籲大家都加入到珍惜和平的隊伍中來。」(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江東門紀念館講解志願者孔佩雯:做紫金草志願者 改變人生軌跡
    孔佩雯告訴記者,在經歷了三輪的考核後,她和另外18人從100多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成為紀念館講解志願者。 那之後,孔佩雯開始花大量的時間學習南京大屠殺史實,背誦練習講解詞。「原來我面對觀眾的時候會緊張和膽怯,現在我會很自信地去跟他們講述。」孔佩雯說。 2017年5月,讀大二那年,孔佩雯作為紀念館紫金草國際交流志願者前往韓國獨立紀念館,開啟了為期半年的交流研修。
  • 做紫金草志願者 改變人生軌跡
    「原來我面對觀眾的時候會緊張和膽怯,現在我會很自信地去跟他們講述。」孔佩雯說。 2017年5月,讀大二那年,孔佩雯作為紀念館紫金草國際交流志願者前往韓國獨立紀念館,開啟了為期半年的交流研修。在韓國的戰爭紀念館,孔佩雯遇到了一位時年76歲的志願講解員。孔佩雯記得,這位奶奶說著一口不太流利的中文,努力地向她解釋著展板上的內容,講解快結束時,她才知道這位奶奶是一位生活在韓國的朝鮮族中國人。
  • 匯聚傳向世界的「和平之聲」——寫在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
    南京曾經深受戰爭的傷痛,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深知和平多麼可貴。近幾年來,南京精心舉辦了一系列和平主題活動,圍繞「9·21」國際和平日、「12·13」國家公祭日等重大時間節點,召集國際機構、社會組織,舉辦國際論壇、展覽、和平祈願傳遞等活動,拓展國際和平交流。
  • 【作文365】以青春之名,守護和平
    傳承抗美援朝精神,肩負保衛和平的使命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第四中學 邱欣祥每個人的青春都有選擇的權利,保家衛國是我的前赴後繼;為了家園不再有親人哭泣,我毅然去接受硝煙瀰漫的洗禮,美好的青春怒放出戰地黃花,衝鋒的號角只為英雄呼吸!2020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紀錄片《為了和平》主題曲唱響了一代英雄的主旋律。
  • 山服大學生志願者:防疫一線書寫青春之歌
    這其中就有山東服裝職業學院的大學生志願者們,他們主動投身疫情防控,加入志願服務的大軍,為群眾送溫暖、為防疫作貢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青年擔當,書寫出新時代的青春之歌。他作為一名高校大學生,積極響應國家和上級號召,主動請纓,參加村委組織的防疫志願者隊伍。在志願者執勤過程中,他克服嚴寒等困難,無時無刻都嚴守崗位。有的村民給志願者送來了愛心雞蛋,愛心蔬菜,這深深的感動了杜德一,各位志願者也相互鼓勵,有的在群裡唱歌加油,有的做詩鼓勵,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村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在村委會的統一指揮下,守護著全村人的生命安全。
  • 民進黨正堵住和平之門 開啟戰爭之鎖?
    民進黨正堵住和平之門 開啟戰爭之鎖?如此實在令人不得不擔心,當兩岸和平之門被堵住時,兩岸戰爭之鎖將被開啟。  民進黨將以三道門檻來阻擋任何具有政治性質的兩岸協議,甚至漫無標準而可任意視之為政治語言如「九二共識」等文字列入協議時,亦可能遭受這些門檻所擋。這樣只會排除兩岸化解政治分歧的可能性,固化雙方矛盾的根源,加上兩岸綜合實力的落差逐日擴大,此一問題對臺灣非常不利。
  • 「終止戰爭·世界和平」制定國際法宣言文在首爾發布
    國際法協會英國倫敦本部副議長卡麥爾.候賽因,著名社會活動家、佛通社社長扶剛博士,中國著名律師王科峰,中國資深外交官於引,最高人民法院龐衛東,中國和平志願者孟繁君、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蔣文杰、中國國際科學和平促進會劉安勝等和平進步人士受邀出席本次會議。
  • 世界何時才能鑄劍為犁——桌遊中的戰爭與和平
    「鑄劍習以為農器,放牛馬於原藪,室家無離曠之思,千歲無戰鬥之患。」——《孔子家語·致思》戰爭,對出生於和平年代的我們來說如此陌生,陌生到反戰標誌已然成為潮流圖案,對戰爭應有的恐懼與害怕,也只在沉重的戰爭題材電影或紀錄片中才會被喚醒。
  • 特殊的寒假聚會:雅禮中學志願者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新湖南客戶端1月23日訊(記者 宛俊餘)1月22日上午,長沙市雅禮中學和長沙市南雅中學7名志願者同學在嶽麓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長沙市天心區西湖安置小區看望慰問抗美援朝老兵曾瑞清,並送去新年祝福。
  • 臺灣要戰爭還是和平? 吳斯懷:戰爭沒有贏家
    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與蔡英文兩人就卑躬屈膝、把臺灣推向戰爭邊緣隔空交火。國民黨「立委」吳斯懷也持續在臉書發文挺馬,強調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吳斯懷也感慨,「每次誠摯的建議終遭忌嗎?」    吳斯懷認為,與其討論大陸會不會「武統」臺灣?美國會不會援臺?臺灣能支撐幾天?這些都問錯問題了,應該先問「臺灣要戰爭還是和平?」
  • 臺海觀潮|臺灣民眾渴望和平 認為應避免戰爭
    換言之,大部分臺灣民眾心理傾向支持兩岸合作,藉此緩解兩岸敵意,建立和平穩定關係架構。 其次,中美博弈衝突,導致部分臺灣民眾附和美國反中派所掀起「中國威脅論」,但絕大多數臺灣民眾反對軍購。
  • 志願者範梓幸:帶著奶奶的願望走上和平的講壇
    (從「九十後」到「九零後」 和平之聲歷久彌堅)志願者範梓幸:帶著奶奶的願望走上和平的講壇  中新網南京12月12日電 題:(從「九十後」到「九零後」和平之聲歷久彌堅)志願者範梓幸:帶著奶奶的願望走上和平的講壇  中新網記者 申冉  「我的奶奶91歲了,她小時候親眼看著侵華日軍闖進她住的村子。
  • 一生的「戰爭與和平」
    寫作這個「自治國」在和「主流強國」的對峙中敗下陣來,而這種內心的衝突終於在我寫下這篇「戰爭與和平」之後獲得了短暫的和平。你瞧,戰爭與和平並不只是長在兩國元首的腦子裡,它幾乎貫穿了我們一生的軌跡。當能力夠不著欲望,現實夠不到期望,一個人的斤兩敵不過公序良俗,當人有一天不想一直做一隻混吃等死的豬,戰爭就開始了。把前面那句話裡的「不」字都去掉時,和平則翩然降臨。
  • 山西大同大學青年志願者開展「祭奠同胞,維護和平」國家公祭日系列...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增強當代大學的愛國主義精神,更多的了解歷史,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激發青年學生維護世界和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的正能量,12
  • 東京「紫金草」合唱團用歌聲反省戰爭呼喚和平
    他覺得,這種花是不畏暴行、愛好和平的象徵,便將種子帶回日本培育,起名「紫金草」,並和後代一起致力於讓這種「和平之花」開遍日本。被這段史實感染的日本詞作家大門高子女士創作長達1小時的組曲《紫金草的故事》,並組建「紫金草合唱團」,10多年來巡演上千場,用歌聲唱響和平,反省戰爭。
  • 建設和平博物館 傳播和平形象
    這類博物館以「向人們傳達戰爭的愚蠢和恐怖,形成人們的反戰意識」為主要目標,以繼承地區戰爭體驗為目的組織展覽內容,這些戰爭的綜合記憶,在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夏威夷亞利桑那紀念館,猶太人種族大屠殺的奧斯威辛博物館,德國的達哈烏強制監獄紀念遺址,華盛頓的大屠殺博物館,英國戰爭博物館的大屠殺展室、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被分別繼承下來。
  • 「青春志願·愛在旅途」 春運暖程志願服活動
    會理縣大學生西部計劃服務單位、會理縣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根據《共青團涼山州委辦公室關於轉發〈共青團四川省委 辦公室關於組織廣大團員青年投身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 發展的通知〉的通知》(涼團辦〔2021〕1 號)以及《會理縣 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關於在 2021 年元旦春節期間開展志願服 務關愛行動的通知》(會文明辦
  • 徐州公益團體聯合7家高校志願者團隊傳播和平記憶
    當日上午,徐州市大愛公益服務中心、徐州市啟聰特教慈善公益、徐州綠軍裝愛心公益團體聯合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師範大學、江蘇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徐州醫科大學、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7家高校志願者團隊在徐州市淮海戰役烈士陵園開展了以「大手拉小手『牢記歷史 矢志奮鬥 振興中華』」為主題的紅色教育活動。
  • 高三滿分作文點評:《不負青春韶華,寫好時代答卷》
    過去,我們已書寫了無數的考試「答卷」;現在,我們更應以豪邁的情懷和崇高的志向,不負青春韶華,寫好時代的答卷。(開篇大氣,連用一系列複句,聯繫現實,鮮明提出觀點。)青年書寫時代答卷,要築牢理想信念。(分論點一:扣住青年、時代,強調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