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老人到海南過冬 候鳥式養老煩惱如何破解

2020-12-13 閩南網

  1月15日,海南三亞的一處海灘上,一名老人正坐在輪椅上看海景。 本報記者王偉偉 攝

­  「縣水務局回覆說,造成我們小區缺水的原因,除水廠設備落後,沒辦法擴產外,還因文瀾江現在是枯水期,渾濁度很高,水廠每天供水量有限,無法滿足地勢較高等區域供水。」

­  1月22日,海南臨高縣憑海臨江雙水灣小區住戶張碧琴有些焦慮。連日來,為滿足自己和老伴的每天用水,她不得不每天從超市購買大量瓶裝礦泉水。「買房時有老鄉告訴我,除了三亞外,海南一些市縣公共服務資源旺季不足,淡季閒置,供需矛盾問題突出。我當時還不怎麼相信。」張碧琴嘆了口氣。

­  每年11月,65周歲的張碧琴會和老伴從重慶飛來,次年4月再從海口飛回。像張碧琴和老伴這樣,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來海南不以旅遊為目的、居住時間超過半個月的生活方式,被稱為「候鳥」式養老。海南官方資料顯示,僅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在海南的「候鳥」人數為164.77萬人,約為海南戶籍人口總數的17%,其中相當多數為老年人。

­  《工人日報》記者走訪發現,作為全國唯一的熱帶省份,隨著每年冬季大量「候鳥老人」的集中湧入,給海南帶來經濟社會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在交通、餐飲、保險、住宿、醫藥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給當地城市管理提出新的挑戰。

­  一到冬季就鬧「水荒」

­  張碧琴告訴記者,2014年,自己和老伴在海南臨高縣買了一套一居室,準備每年冬天從重慶老家飛來過冬避寒。不曾想,鬧心的事一件件發生。

­  「去年來得晚,從重慶到海南機票幾乎沒打折,女兒女婿帶孫子從上海過來更貴,幾乎是全價,一家人往返路費就小兩萬。」

­  不僅如此,近兩年,隨著冬季大批「候鳥」到臨高縣過冬,小區陷入「水荒」。

­  記者了解到,張碧琴居住的憑海臨江雙水灣小區現有上千戶居民入住,典型的「候鳥」小區。這兩年,小區從12月起便停水。目前,小區解決方案是,每天有水車拉水到蓄水池,分時段供水,每天3至4次,每次供水不到一小時,水質渾濁且不夠用。

­  「這段時間衝廁所的水都沒有。」張碧琴無奈稱,到海南過冬的老年人,多是上年紀的,希望過個暖冬。哪知道碰到這樣的事情。張碧琴表示,目前小區能入住樓房已有11棟,每棟超20層高,她所在棟戶,每層約14戶人。目前這些住戶的生活用水都受到影響。

­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造成該小區缺水的原因,除臨高縣文瀾江水渾濁,過濾困難外,還與當地水廠設備落後,沒法擴產相關。臨高縣自來水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言,每天冬季,臨高縣用水量較以往增加35%,直接導致地勢高的小區用水吃緊,以致部分小區出現斷水或水量小的現象,給住戶的生活帶來不便。

­  除「斷水」外,「斷電」現象也時常發生。記者了解到,每年淡季,臨高縣不少小區「人去樓空」,房屋空置率較高,有些小區甚至空置達70%至90%。為避免浪費,供電單位平時會減少對部分地區輸電和投入,而冬季集中用電又讓供電單位措手不及。

­  遭遇諸多不順心後,張碧琴打消明年再來海南過冬的念頭。

­  高昂低質的公共服務

­  與張碧琴一樣感到「不適」的候鳥老人不在少數。

­  和5年前一樣,來海南第一個禮拜,63歲的黃貴珠照例是忙碌的。「房子一年沒住人,光打掃擦洗就一整天。此外,水、電、天然氣、有線電視、物業費欠費單據已積攢一厚摞。」黃貴珠說。

­  她和老伴居住在海南樂東縣市區不遠的一個樓盤。因毗鄰海邊,這裡屬於本地人眼裡的「富人區」,也是北方「候鳥老人」較集中的社區。

­  儘管已是第5年來海口過冬,黃貴珠很少去小區附近的酒樓,「物價太高,孩子們來了才下館子。平時我們老兩口都是自己做飯。」她告訴記者,剛來海南第一年,很納悶為什麼菜價比內陸還貴,「平時一斤青菜七八元,春節期間,一斤韭菜或大蔥能賣三四十元。」黃貴珠說。

­  「人老了喜歡清靜,有時又覺得太蕭條,年輕人肯定待不住。兒子就不喜歡這裡。」黃貴珠算了一下,在樂東買房5年,住的時間總共不到一年。「別看社區挺大,其實就那麼多人。住半個月就都認識了。」黃貴珠告訴《工人日報》記者,這裡房子大多常年不住人,每年冬天春節才會熱鬧些。

­  房子空置也使城市各種產業無法激活,黃貴珠在這裡生活遭遇各種不便,「因為人氣不旺,我們所在城區沒有大的集貿市場,每天只能乘坐小區免費班車去幾公裡外菜市場。班車上午只有兩班。從11月開始,隨著小區人數增多,班車會忽然很擠,甚至擠不上車。」

­  同樣因人少,平時計程車也不怎麼來。出行主要坐黑摩的,安全性難以保障。在老家習慣開車的黃貴珠曾想買輛車,但想到一年閒置近9個月,又在海邊,擔心車子放壞只好作罷。

­  「這些還好,目前海南異地醫保無法報銷門診,我們看病成了負擔。」前年黃貴珠老伴不小心把腰扭傷,在門診陸陸續續花了近5000元,「不能報銷,只能自掏腰包。」

­  「大家都覺得我們每年這樣冬來夏走很幸福,實際上由於海南市縣,特別是西部市縣目前在交通、餐飲、保險等行業沒有真正形成產業鏈,不適合長時間在這邊生活。」黃貴珠直言。

­  多方入手人性化解決

­  劇增的旅居人群助推當地經濟快速發展,也給城市治理帶來難題。這些「候鳥老人」往返季節性明顯,冬季需求量旺盛,夏季則較為平淡。一到冬季,公共資源和公共服務明顯難以承載。從公共休閒娛樂設施的緊缺到公交車座位的擁擠,再到醫院人滿為患,菜市場、商場、飯店、賓館等供不應求。而到了夏季,很多地方則人去樓空。這種交替性明顯的度假模式給城市管理與公共服務帶來挑戰。

­  在海南大學中國現代經濟理論研究所所長王毅武看來,相關部門應從城市規劃、管理理念、配套服務等多方面著手。比如加強城市的遠中近期規劃,著眼「候鳥老人」季節性大量湧入的實際,加強公共運輸、醫療、住房等重要基礎設施的規劃布局,適時加大財政投入。「候鳥老人」較多市縣,應加大居民日常生活物資的採購儲備工作,以保證區域內民眾生活需要。針對這些人群季節性強,冬季管理服務人員相對偏少的現狀,建議「候鳥老人」嘗試自我管理和服務。「候鳥」志願者服務隊就是好的探索。

­  目前,海南發布的《進一步加強「候鳥群體」服務管理 發揮「候鳥人才」作用的調研報告》指出,海南在應對「候鳥群體」給城市管理帶來挑戰的同時,要充分發揮「候鳥人才」的作用,不斷出臺各類政策和措施,增進「候鳥老人」與當地人的了解,幫助他們主動參與地方公共治理,使他們不僅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還能老有所為。

原標題:大批老人到海南過冬 候鳥式養老煩惱應如何破解?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焦點

  • 候鳥式養老是很好的城市發展機遇
    作者:江德斌  老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不以旅遊為目的在海南居住超過半個月的生活方式,被稱為候鳥式養老。僅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在海南的候鳥人數為164.77萬人,約為海南戶籍人口總數的17%。
  • 到哪兒去養老?候鳥式養老樂與憂
    從11月到第二年3、4月,每年冬天來海南住四五個月成了近幾年趙彩珍生活的常態。   早在2015年,趙彩珍的女兒柳婧就在海南三亞清水灣購置了一套房子,主要供母親在海南養老。「我母親氣管不太好,在老家哈爾濱一到冬天就容易咳嗽。我當時就想著在海南買套房,躲開哈爾濱冬天的霧霾和寒冷,這樣老年人過得也好受些。」柳婧說。
  • 近百萬候鳥老人南下過冬 資本熱捧海南養老產業機構搶灘落地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謝嵐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養老問題成為社會的一大熱點問題,作為今後養老主要模式的候鳥式養老正在逐漸興起。海南省政協調研報告顯示,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在瓊過冬60歲以上老人有93.29萬人。在溫暖過冬的吸引下,大批外地老人南下,再加上本地養老需求不斷增長,激活了當地養老服務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吸引著各種社會力量參與。不但氣候暖和,而且服務溫馨,海南正在擦亮「溫暖養老」的金字招牌,也吸引了諸多國際知名機構的關注。
  • 「候鳥式養老」絕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
    為了躲避寒冷加霧霾,如今,不少老人紛紛「南遷」廣西、海南、雲南等熱帶地區過冬。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隨著氣候變化「南遷」「北漂」,冬去南、夏到北、東看海、西觀光,在不斷的「遷徙」中尋覓適宜自己的「安樂地」,「候鳥式養老」漸成新寵……醫養結合打造「候鳥式養老」模式「每天按時3頓飯、24小時有人照看、平時休閒娛樂也不少,住在這裡兒女們放心我開心!」
  • 候鳥式過冬,哪裡最適合「棲息」?上海交大發布適宜度指數
    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近年來,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條件的改善,許多老人選擇到南方過冬,這種候鳥式的生活提升了老人的幸福感。到底哪些城市更適合候鳥式養老,除了氣溫,還有哪些指標事關宜居?今天,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在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發布《2019中國候鳥式養老冬季棲息地適宜度指數》,為希望尋找冬季棲息地的家庭、養老產業提供參考。考慮到候鳥式養老冬季以避寒為主要目的,課題組以最冷的一月日平均氣溫 10 攝氏度為門檻(個 別略低於 10 攝氏度),在南方的海南、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和雲南六省區選擇了 51 個城市進行評價。
  • 冬季養老哪裡最適宜? 上海交大發布候鳥式養老「適宜度指數」,廣州...
    通過氣溫、氣壓、溼度、空氣品質、水體質量、醫療條件、交通便捷度、區域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是否文明城市、生活成本等15項指標對位於海南、廣東、福建、廣西、雲南、貴州等南方6省區的56個候選城市進行綜合評價,旨在為日漸盛行的候鳥式養老提供一個具有科學依據的城市選擇。
  • 候鳥式養老真的健康嗎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選擇冬天到南方過冬,夏天到北方過夏,他們的這種旅遊很像候鳥,需要根據季節的變化,在嚴冬和酷夏來臨之前,遷徙到適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去生活一樣,故稱之為「候鳥式養老」。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氣候環境差異很大,在夏季,我國南方一些城市的高溫經常逼近40℃,而北方城市如大連、青島、哈爾濱等則相對涼爽宜人,成為老年人避暑的首選。
  • 「候鳥式養老」日漸盛行 老人們體驗如何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王彤旭)立冬已至,隨著冷空氣來襲,老年人們開始前往南方地區過冬。這種隨著季節變化,選擇不同的地域環境養老的新型養老方式被稱為「候鳥式養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生活舒適度要求的增強,「候鳥式養老」日漸盛行。那麼,老年人對此有何看法,體驗如何?
  • 候鳥式養老新增「遷徙地」
    本報訊(記者 韓雯 實習生周芝)為了加強省市間的交流與合作,昨天,黑龍江省到本市宣傳推介候鳥式養老,並於本市籤署合作協議。由此,津城老人候鳥式養老「遷徙地」又有了新的好去處。  冬天到海南盡享明媚陽光,夏天到北戴河感受清涼海風……在人們的傳統思維中,養老的「最佳境界」就是生活有人照料、生病有人照看,而像候鳥一樣隨著季節變化遷徙而居——這種異地養老模式的出現,悄然改變了養老思維定式。「所謂異地養老,是指老年人根據季節變化,離開現在居住的城市到氣候宜人的外地養老院生活,享受特色養老、醫療保健、旅遊觀光等系列服務。」
  • 百色入選2020中國候鳥式養老冬季棲息地
    今冬首場寒潮來襲許多北方老人選擇到南方過冬近日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養老行業研究團隊發布>如何定義養老城市適宜指數?廣西南寧、柳州、北海、防城港、崇左、桂林、百色、貴港、梧州、玉林、欽州均被評為候鳥式養老冬季棲息地適宜城市。 很有錢才能享受候鳥式養老嗎?
  • 冬季候鳥式養老,大理為何受到熱捧?
    2019年11月15日,《2019中國候鳥式養老冬季棲息地適宜度指數》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發布。近年來,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多東北、華北、西北乃至華中地區的老人選擇到南方過冬,這種「候鳥式」的生活大大提升了老人的幸福感。何為候鳥式養老?
  • 候鳥式養老催熱昆明養老產業
    老人更願意嘗試不一樣的生活「養兒防老、家庭養老」是中國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觀念。但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消費理念的轉變,一些身體健康的老人不再滿足於傳統的家庭式養老,而是更願意在不同季節輾轉到不同的地方,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嘗試不一樣的老年生活。
  • 2020中國候鳥式養老冬季棲息地56個城市排名,有你關注的嗎?
    「候鳥式養老」漸漸流行。每年秋意漸濃,天氣轉涼之時,身處北方的許多老人就會打點好行裝,前往溫暖的南方城市度過漫長的寒冬。 這群老人便被我們稱為「候鳥式養老」的主體人群。 當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年人也更加在意自己退休生活的舒適性。相比於年輕人,老年人在身體上更加難以忍受寒冷天氣。而由於沒有工作的羈絆,他們完全可以在異地選擇更佳舒適宜居的養老場所。
  • 「候鳥式」過冬方式,收拾行囊,獅城眾多老年人開始「南飛」
    本報記者 龐維雙進入12月後,冷空氣不時光臨,氣溫逐漸下降,我市許多老人收拾好行囊,飛赴溫暖的南方過冬。每年這個時候南下,次年三四月份再回來,這種「候鳥式」過冬方式漸漸流行起來。如今,出門「去看看」的可不止年輕人,中老年人冬天到溫暖的南方小住幾個月享受生活,已然成為新的潮流。「三亞空氣清新、氣溫舒適、風景優美,適合老人居住。」王女士今年只有50多歲,幾年前在三亞買了一套房子。從此以後,她每年冬天都要帶著雙方父母過去住一段時間,老人們對這種過冬方式也很滿意。
  • 廣西11市入選2020中國候鳥式養老冬季棲息地,現在去剛剛好!
    今冬首場寒潮來襲許多北方老人選擇到南方過冬近日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養老行業研究團隊發布《2020中國候鳥式養老冬季棲息地適宜度指數養老城市指數包涵氣溫、氣壓、溼度、空氣品質、水體質量、醫療條件、交通便捷度、區域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是否文明城市、生活成本等15項指標。通過這些指標對位於海南、廣東、廣西等南方6省區的56個候選城市進行綜合評價,加權計算出每個城市的冬季養老適宜度指數。
  • 海南成了候鳥式老人越冬的首選之地,你怎麼看待這種生活方式?
    每年這個時候,北方一些退休的老人就移居到海南島過冬去了。我是長年在天津打工一族,目睹了他們冬去春回的情景,聽他們講訴著候鳥式的生活,顯然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旅行式的生活。這批候鳥式老人,有的是在海南買了房的,到冬季去住幾個月,越過北方漫長的寒冬;有的是去海南租幾個月的房子,等來年春天,北方暖和了,他們退房又回到了北方;還有一群人就是冬季去海南來一次漫遊,十天、二十天、一個月……也可能隨走隨到。在海南租房過冬的候鳥老人,沒有固定的租地,今年在三亞,明年可能在文昌,後年可能在瓊海……買了房的,每年就去固定的地方。
  • 長城物業助力海南綠地城打造候鳥式宜居典範
    (原標題:長城物業助力海南綠地城打造候鳥式宜居典範)
  • 夏季「候鳥式」養老受青睞 瀋陽青島貴陽等城市最適宜
    24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發布的「2020中國候鳥式養老夏季棲息地適宜度指數」顯示,瀋陽、青島、貴陽、哈爾濱、大連、長春、威海、銀川、包頭、昆明排名前十,都是夏季候鳥式養老的好去處。  根據聯合國的標準,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或者65歲老人佔總人口的7%即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按照這一標準,中國1999年已進入老齡化階段。
  • 中老年人的「候鳥式過冬」越來越新潮
    過去流行參團去海南度個假現在單飛南方各地過慢生活  中老年人的「候鳥式過冬」越來越新潮  每到12月,杭州市民潘滌就開始留意海南的機票價格和短租公寓租金。  「起碼提前一個月預訂,才能保證訂到合適房源。」他的這些準備,是為了讓父母能夠去海南度一兩個月的假期,過個暖冬。等春節的時候,他還要帶著妻子和孩子,飛去海南和父母團聚。
  • 我國最大養老產業集團啟動「候鳥式養老」項目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  隨著「4+2+1」家庭增多,人口壽命延長,我國快速進入老齡化階段,有越來越多的老人從家中走出來,選擇「機構養老」。我國最大的養老產業集團中資頤年23日在京成立,並啟動「候鳥式」養老產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