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過程》 教學設計

2020-12-14 中公教師網

一、教學目標

1.概述光合作用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

2.在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相結合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的比較,樹立事物之間存在區別和聯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光合作用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

【難點】

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轉變過程。

三、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

複習導入,提問:
首先讓學生用一個化學反應式來概括出光合作用的過程。在反應式中回憶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場所和條件。
之後設疑:通過方程式你能知道兩種原料是什麼時候被利用?怎樣被利用?產物什麼時候產生?怎樣產生的嗎?從而導入新課。

學生能夠書寫出光合作用化學反應式: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氧氣。

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入課題。

新課展開

1.初識光合作用的兩個階段
(1)通過預習,你們知道光合作用分為哪幾個階段嗎?
(2)有人說,光反應階段在光照條件下進行,暗反應階段只在黑暗條件下進行,請問這種說法正確嗎?
(3)給學生播放光合作用過程的動畫,讓學生對其有個整體的感知。

(1)學生通過預習可以回答出:光合作用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
(2)學生回答:不正確;光反應必須在有光條件才能進行;暗反應在有光無光均可進行。

學生主動觀察、發現與思考。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2.光反應階段
自主閱讀教材,結合動畫,請回答如下問題:
(1)光反應的場所在哪裡?條件是什麼? 
(2)光反應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是怎樣?(嘗試用化學反應式寫出物質變化)
(過渡問題:光反應階段共有幾種產物?去向如何?)
3.暗反應階段
自主閱讀教材,結合動畫,請回答如下問題:
(1)暗反應的場所在哪裡?條件是什麼?
(2)暗反應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是怎樣?(嘗試用化學反應式寫出物質變化)
小組討論,完成如下問題:
(3)在葉綠體中,ATP的移動方向(部位)是怎樣的?ADP呢?
(4)假設白天突然中斷了二氧化碳的供應,葉綠體內首先積累起來的物質是什麼?

學生回答:3種產物,①O2進入線粒體用於有氧呼吸,多餘的會釋放到空氣中;②[H]和ATP均用於暗反應階段。這裡只是為了引出暗反應階段,無需過多解釋。
學生回答:光反應階段產生的ATP只能用於暗反應階段,故移動方向是類囊體薄膜到葉綠體基質;ADP移動方向正好相反。
學生回答:突然中斷二氧化碳的供應,葉綠體內首先積累起來的物質是C5。因為CO2固定減少,C3還原照常進行,所以C3含量下降,C5含量上升。

引出本節重點和難點:光合作用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及相互關係;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轉變過程。

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所學。
作業:畫光合作用過程圖解。

 

深入理解,提高難度。

四、板書設計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臨渭金秋」之教學設計展示:杜橋中學王亞鳳《光合作用的過程》
    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新課學習】(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CO2+H2O→C6H12O6+O2   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準確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並補充說明光合作用過程其實很複雜,進而引出本節課的重點: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
  • 《光合作用的過程》 說課稿
    其主要內容是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的過程及兩者之間的關係。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光合作用的發現歷程,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有氧氣和糖類等有機物。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完整的掌握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轉化,為學生後續學習探究影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等知識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課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 高三生物教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學設計
    合理施肥可促進葉片面積增大,提高酶的合成率,增加光合作用速率。  (4)溫度  ①圖象(如右圖)  ②關鍵點含義  ②溫度:植物所有的生活過程都受溫度的影響,因為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提高溫度可以提高酶的活性,加快反應速度。  光合作用也不例外,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在正常的光照強度下,提高溫度會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
  • 光合作用的秘密,細說多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
    沒錯,這都是植物的功勞,植物的光合作用會調節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過一切都不是那麼簡單,這其中還有一些你不知道的秘密,今天月溪就來給大家講一講。在揭開其中的奧秘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植物的光合作用,簡單的說,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光的照射下,植物將吸收進去的二氧化碳和植物體內儲存的水進行一系列的加工,最後轉換成有機物儲存起來。在這個過程中還會吐出氧氣。
  •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探究歷程》說課稿
    所以,我將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讓學生課前針對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搜集資料,為本節課的開展奠定基礎。因此基於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對於教學目標多元化的要求,我將確定如下教學目標: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說出光合作用以及對它的認識過程,了解同位素標記法。
  • 初一生物教案示例:有機物的製造-光合作用
    情感目標   1、通過光合作用一組實驗的操作過程,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的探究精神;   2、通過光合作用在生產上的應用的教學,使學生意識到生物科學的價值,增強其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 2018下半年甘肅省教師資格考試—光合作用過程(生物)
    2018下半年甘肅省教師資格考試—光合作用過程(生物) 今天我們來梳理一下全國教師資格考試的常見考點之一——光合作用的過程。光合作用過程這一考點無論是在初級中學還是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中都是內容。在每年的考試中都會出現,可以是單項選擇題,也可以是簡答題。2013年下半年初高中、2014年上半年初高中和2014年下半年初中的試卷中光合作用的過程這一考點就是以簡答題出現的,這一內容常常結合模型、曲線分析和生產生活應用進行考查。
  • 高中實驗說課 | 探究光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生命觀念  社會責任)2.結合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設計光照強度、光照時間、光質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影響的探究實驗方案,訓練思維、培養小組合作與溝通能力、提升實驗設計分析能力。(科學思維、科學探究)3.運用自製裝置,完成光照強度、光照時間、光質對綠蘿葉片和月季葉片光合作用強度影響的系列探究實驗,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
  •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與能量轉化》微課精講+知識點+課件教案習題
    「說明光合作用以及對它的認識過程」是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的一條具體內容標準,對應的教材中出現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恩格爾曼、梅耶、薩克斯、魯賓、卡門、卡爾文等學者的實驗或理論。由於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過光合作用的發現史,高中階段的教學常常會出現兩種誤區,一種是不展開光合作用發現史的過程,弱化了生物科學史的教育功能;另一種依照時間順序逐個展開,與初中教學存在大量重複,忽略了學生原有經驗。
  • 「優」課展示(八):北師廣實羅嘉玲老師《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招聘面試題目一:觀看羅老師自己錄頻的微課《光合作用的發現歷程》,完成表格。招聘面試題目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請學生設計實驗探究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要求學生寫出設計思路:包括畫裝置圖、講解操作步驟,進行歸納總結。
  • 高中實驗說課 | 探究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影響的創新實驗
    而且,在教學中發現,僅僅是理論分析光照強度對淨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曲線,學生很難理解,如果學生能通過實驗直觀感受,這個教學難點會更易突破。所以,開展探究系列光照強度梯度對光合作用強度影響實驗,學生通過實驗構建光照強度對淨光合作用速率影響曲線是非常必要的。
  • 【必修Ⅰ教參】第五章 第4節 光合作用與能量轉化
    本實驗包括全過程的探究活動,是個開放度較高的實驗,除教材提出的參考案例外,還可以聯繫光合作用原理和過程從各種環境因素進行思考分析,設計實驗探究溫度、CO2濃度、光質等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因此對學生實驗設計和分析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 光合作用光反應系統講解,請收藏
    大約1年前,在Plant Cell的官網上找到一份光合作用光反應的教學課件,課件詳細介紹了光合作用光反應的理論。
  • 科學家們通過改變藻類微生物的光合作用過程,製造了氫氣
    正常情況下,藻類細胞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並產生氧氣,這項研究改變了活藻細胞的含糖結構。通過光合作用,這些藻類產生了氫氣,而不是氧氣。氫是一種中性燃料,它是未來的能源,氫擁有許多可能的用途。現在,科學家們製造氫氣時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所以大家都在尋找一個足夠清潔的過程,而利用藻類細胞的特殊光合作用反應將幫助人類以無汙染的過程產生清潔能源。
  • 【中考重點複習專題】 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
    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植物的生存需要陽光、水、空氣和無機鹽等條件。●綠色開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種子萌發、生長、開花、結果與死亡等階段。●綠色植物能利用太陽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貯存了能量的有機物,同時釋放能量。●在生物體內,細胞能通過分解糖類等獲得能量,同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模型法」分析光合作用過程中的物質含量變化
    本節課知識點:光合作用過程中的物質含量變化1、方法模型外界條件改變時,光合作用過程中C3、C5及ATP和ADP含量的變化可以採用下圖分析:那麼改變的條件是( )A.加強光照 B.減弱光照 C.提高CO2濃度 D.降低溫度【答案】A【解析】A、在光合作用過程中,CO2參與暗反應,CO2與C5化合物生成C3化合物,當光照增強時,
  • 光合作用暗反應深入講解,請收藏
    光合作用根據反應階段需不需要光可以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暗反應利用光反應產生的ATP和NADPH還原力,固定CO2,實現活躍化學能到穩定化學能的轉變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小麥葉片氣孔開放時,CO2進入葉肉細胞的過程    (填「需要」或「不需要)載體蛋白,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I卷29) (9分)為了探究不同光照處理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科學家以生長狀態相同的某種植物為材料設計了A、B、C、D四組實驗。
  • 信息技術實操型新課教學過程設計淺析
    《中小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綱要》中規定,從小學三年級至高中學段開設信息技術課,並作為必修課,每學年不少於68個學時,上機課時不少於總學時的70%,這也意味著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操型課程佔有重要的地位。實操性課程更強調學生對於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注重對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最終使學生能夠運用自身所學的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 史上最有趣的光合作用科學史
    有一天有一個親戚家的小孩問了我一個問題:實驗設計題目怎麼寫?實驗設計是要有題感的,做多了就有感覺,但是對於什麼是好的實驗設計貌似大家都沒什麼直觀感受。在昨天看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的教材發現教材用整整兩頁(第101-102頁)的篇幅講光合作用是怎麼發現的,記得在高中時因為課時的限制老師講這個講的好無聊的,然而在大學時發現其實這個題目可以用傳記的方式講的好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