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最飽受爭議的80後就屬馬克·扎克伯格了,自Fackbook 5000萬用戶信息遭洩露之後,扎克伯格和Fackbook就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股市暴跌,直接蒸發500億美元市值。
更有網友憤怒的表示,這中國女婿應該主動辭職,給廣大網友一個交代,在數據洩露事件發酵5天之,扎克伯格首次公開回應,發表道歉稱「我們有責任保護用戶的數據,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就不配為用戶服務」。
為何這次Fackbook的數據洩露事件會引起如此大的社會效應?首先,它發生在美國大陸,用戶的自我隱私保護意識很強,就好比給汽車裝行車記錄儀,在歐美國家他們是不能理解的也是不允許的,因為你在車上裝個行車記錄已經侵犯的他人的個人隱私。
反觀國內,網民的個人隱私保護意識就顯得有些單薄,出現數據洩露事件也是草草了事。想想過去的2017年,還有人在某寶大肆出售58同城的簡歷,一次購買2萬份以上,3毛一條;10萬以上,2毛一條。要多少有多少,全國同步實時更新,而這些信息基本包含了一個人的手機號、身份證、畢業學校和家庭地址等。
其次,Fackbook作為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平臺,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比阿里巴巴的市值還高,而扎克伯格作為一個年輕的80後掌管著這家網際網路巨頭。全球有很多人和機構盯著,一旦出事就會有仇敵蜂擁而至,把它推上風口接受輿論的考驗。
在資訊時代,可以說沒有絕對的安全,也沒有絕對的隱私,作為網際網路企業,應該有一份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我們不能單純的把數據洩露歸咎於某一個員工的惡意行為,因為他代表的是企業的形象,是企業在保護用戶數據機制上的一個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