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kbook的用戶數據洩露事件 為何堵在輿論風口來勢洶洶?

2020-12-27 武漢生活故事

這幾天最飽受爭議的80後就屬馬克·扎克伯格了,自Fackbook 5000萬用戶信息遭洩露之後,扎克伯格和Fackbook就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股市暴跌,直接蒸發500億美元市值。

更有網友憤怒的表示,這中國女婿應該主動辭職,給廣大網友一個交代,在數據洩露事件發酵5天之,扎克伯格首次公開回應,發表道歉稱「我們有責任保護用戶的數據,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就不配為用戶服務」。

為何這次Fackbook的數據洩露事件會引起如此大的社會效應?首先,它發生在美國大陸,用戶的自我隱私保護意識很強,就好比給汽車裝行車記錄儀,在歐美國家他們是不能理解的也是不允許的,因為你在車上裝個行車記錄已經侵犯的他人的個人隱私。

反觀國內,網民的個人隱私保護意識就顯得有些單薄,出現數據洩露事件也是草草了事。想想過去的2017年,還有人在某寶大肆出售58同城的簡歷,一次購買2萬份以上,3毛一條;10萬以上,2毛一條。要多少有多少,全國同步實時更新,而這些信息基本包含了一個人的手機號、身份證、畢業學校和家庭地址等。

其次,Fackbook作為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平臺,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比阿里巴巴的市值還高,而扎克伯格作為一個年輕的80後掌管著這家網際網路巨頭。全球有很多人和機構盯著,一旦出事就會有仇敵蜂擁而至,把它推上風口接受輿論的考驗。

在資訊時代,可以說沒有絕對的安全,也沒有絕對的隱私,作為網際網路企業,應該有一份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我們不能單純的把數據洩露歸咎於某一個員工的惡意行為,因為他代表的是企業的形象,是企業在保護用戶數據機制上的一個漏洞。

相關焦點

  • 「辛選用戶信息洩露」事件後續!2Y開價5000萬邀請利哥重返直播
    在「燕窩事件」的持續發酵下,辛巴做出回應並道歉,表示願意承擔「退一賠三」的責任召回所售產品,並陸續有網友曬出收到賠償金的圖片,本以為事件就這麼安靜的處理完成,但卻又出現意外,再一次將辛巴送上了輿論的風口。
  • 京東闢謠「洩露5千萬用戶數據」:並非京東帳號數據
    驅動中國 2019年4月26日消息 今日,「京東發言人」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針對外界謠傳「京東洩露的
  • 近期國內外重大數據洩露事件
    下面,我們來看看近期國內外發生的數據洩露和網絡攻擊事件。微博用戶數據洩露近日,有用戶發現5.38億條微博用戶信息在暗網出售,其中,1.72億條有帳戶基本信息,售價0.177比特幣。涉及到的帳號信息包括用戶ID、帳號發布的微博數、粉絲數、關注數、性別、地理位置等。對此,微博安全總監羅詩堯回應表示:「洩漏的手機號是19年通過通訊錄上傳接口被暴力匹配的,其餘公開信息都是網上抓來的。」
  • 京東12GB用戶數據包洩露 內含用戶帳號密碼郵箱等信息
    京東千萬用戶帳號信息疑遭洩露 數據超12GB  最近,黑市上出現重磅「炸彈」,一個12G的數據包開始流通,其中包括用戶名、密碼、郵箱、QQ號、電話號碼、身份證等多個維度,數據多達數千萬條。而黑市買賣雙方皆稱,這些數據來自京東。京東方對此表示,正在緊急核實數據真偽。
  • Foodpanda發生數據洩露 72萬用戶數據遭曝光
    近年來,很多企業出現了數據安全問題。其中有些企業無意中將客戶個人數據被洩露。知名餐飲外送平臺Foodpand,其母公司最近就發生了數據洩露事件,多達72萬用戶數據慘遭洩露,其中包括來自香港的客戶。Foodpanda 母公司Delivery Hero 近日洩露了多達72 萬條用戶資料,當中包括香港顧客用戶帳號遭外洩的資料包括:姓名、電郵、電話、地址座標等數據該公司正積極展開內部調查事件起因
  • 2018 年全球網際網路十大數據洩露事件盤點
    據《2018數據洩露損失研究》評估顯示,大型數據洩露代價高昂,百萬條記錄可致損失4000萬美元,5000萬條記錄可致損失3.5億美元。遭遇數據洩露事件的公司企業平均要損失386萬美元,同比去年增加了6.4%。根據全球各地頻發的數據洩露事件,這裡整理了2018年上半年度的10起國內外影響最大的數據洩露事件,希望以此引起廣大網友對數據安全的重視。
  • 質問萬豪:520萬用戶信息洩露 補救措施為何不包括中國會員?
    但為何中國用戶不受數據安全保護?520萬份萬豪用戶資料被洩露!這註定是個無眠之夜。但當故事發生在愚人節前夜,一切似乎多了分戲謔的味道。隨著《IT時報》記者的調查深入,更為戲謔的事浮出水面,萬豪的補救措施居然沒有包括中國大陸會員。
  • CellETF:健康寶洩露明星素顏照、Ledger 27萬用戶數據洩露?
    Ledger 27萬用戶數據遭洩露無獨有偶,12 月 21 日,硬體錢包製造商 Ledger也有27萬用戶的數據遭洩露。黑客網站Raidforums公布了從硬體錢包製造商Ledger中盜取的一百多萬封客戶電子郵箱。Ledger之後表明「的確可能是我們2020年6月電子商務資料庫的信息內容」。
  • 2014年網上信息洩露事件:百萬考研用戶信息被賤賣
    有過網購經歷者知道,使用這些網站的前提是「註冊」,而註冊用戶一定要填寫諸多個人信息,支付也多半是刷卡完成的。出現在攜程上的漏洞,很容易讓人們對所有的電商網站的安全性產生懷疑。  小米800萬用戶數據洩露  5月13日晚間,有爆料稱小米論壇用戶資料庫疑似洩露,涉及用戶約800萬。
  • 原創·盤點|2017年國內外重大數據洩露事件
    2017年,全球數據洩露事件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而且其涉及的行業也更廣泛。據美國威瑞森電信公司(Verizon)的《2017年數據洩露調查報告》顯示,金融行業依然首當其衝,24%的數據洩露事件和金融機構有關;其次是醫療保健行業15%。
  • Facebook高管接連發聲 為數據洩露事件道歉
    在數據洩露事件發生多日之後,Facebook的高管們終於正式為此事公開道歉。他表示,公司有責任保護用戶數據,「如果我們做不到,就不配服務你們。」他表示,這次事件的根源在於,一位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曾經在Facebook上放上了一個個性測試應用,並被大約30萬用戶安裝。
  • 支付寶用戶「信息洩露」
    據《時代報》報導,昨日,一則「支付寶鬧內鬼20G用戶信息被盜賣」的新聞在網上流傳,該消息稱,支付寶前員工李某和兩位同夥,將支付寶用戶將近20G的資料有償出售給電商公司、數據公司。消息發布後引發了輿論狂潮。支付寶官方微博昨日發布聲明回應稱,李某洩露的信息不含密碼、核心身份信息,不涉及用戶隱私及安全。
  • 澳洲大學在線考試系統遭黑客攻擊,數十萬用戶數據被洩露
    據澳媒報導,澳洲有關部門正在調查澳洲大學正在使用的一個在線考試工具的數據安全隱患。雪梨大學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該校周四與ProctorU公司進行了會面,並確認正在對一起機密數據洩露事件進行調查。「任何這種類型的安全和隱私洩露事件令人深感擔憂,我們將繼續與ProctorU合作,了解洩露事件的相關情況,並確定是否需要採取任何後續行動。我們還將評估今年在線考試和監考的經驗,為我們在2021年的學業評估方法提供參考。我們今天會見了ProctorU的執行長和合規官員,他們證實目前正在調查一起與服務用戶相關的機密數據洩露事件,」該發言人說道。
  • 年底電信詐騙頻發,多家快遞公司捲入用戶信息洩露事件!
    近日,快遞行業個人信息洩露事件持續發酵。不僅圓通被曝出超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據媒體報導,申通、EMS(郵政速遞)、德邦等也未能倖免。此後,上述快遞公司陸續回應稱正在展開調查。年底電信詐騙事件頻發,為何快遞行業成為個人信息洩露重災區?怎樣避免財物損失,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成為了當下人們討論最多的問題。
  • 對標中信銀行信息洩漏事件,回首旅企用戶數據「裸奔」之殤
    上海市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局表示,該局已對該事件表示關注,並已正式介入調查。實際上,近年來,有報導稱銀行業中的用戶信息洩漏,但是在涉及公司的冷處理模式或低調的謠言或「拒絕回應」中,公眾輿論常常降溫。很快。得益於娛樂業爭議中的「破壞」的成功,公眾首次廣泛討論了銀行客戶個人信息的安全性,並引發了持續的跟進。各種媒體和監管機構的正式回應。
  • 信息洩露事件再次爆發,消費者為何一直在「裸奔」
    最近酒店業可是真不消停,前有四季、柏悅、香格裡拉、麗思卡爾頓等一大波高星級酒店遭遇了「毛巾門」事件,上周末萬豪的喜達屋酒店又出現了5億訪客數據被盜事件。如果說「毛巾門」事件是酒店們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在服務等級上完全不達標,那此次萬豪的數據洩露事件,則是更加之直接地讓涉及到的消費者「裸奔」了。
  • Under Armour又碰上麻煩事 健身平臺1.5億用戶數據遭洩露
    仍未走出業績低谷,Under Armour又遭遇用戶數據洩露的糟心事。3月30日,這家美國運動品牌對外宣稱,旗下健身應用MyFitnessPal因存在數據漏洞而遭到黑客攻擊,多達1.5億用戶的數據被洩露。
  • 網易郵箱被曝過億數據洩露 回應數據洩露報導不實
    導致此次安全事件的原因,疑似網易用戶資料庫洩露,影響數量總共數億條。烏雲方面稱,目前已通過烏雲漏洞平臺第一時間通知到網易。  烏雲平臺披露,目前洩露的信息包括用戶注名、MD5(一種算法)密碼、密碼提示問題和答案、註冊IP、生日等。據悉,解開後測試大部分郵箱依舊還可登陸。
  • 5億微博用戶數據洩露?暗網無人交易,專家建議用戶勤改密碼
    對於工信部的約談,新浪微博方面表示,公司高度重視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針對此次事件已採取了升級接口安全策略等措施,後續將按照工信部要求,落實企業數據安全主體責任,切實做好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工作。暗網無人交易,Telegram查詢火熱「微博數據洩露」的討論起源是,3月19日,微博網友@安全_雲舒轉發一條微博(已刪除)稱:「很多人的手機號被洩露,根據微博帳號就能查找手機號,相信包括明星、企業家、公務員等人在內,也包括我的手機號,來總的(微博CEO 王高飛),也包括各位的。」
  • 中信銀行洩露交易明細引熱議,媒體聚焦信息安全漏洞怎麼堵
    個人金融信息洩露產生的影響不容忽視。據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鄧建鵬介紹,信息洩露後,實施電信詐騙者極可能對潛在的犯罪對象進行精準定位和選擇;一些出售房產、保險類產品的商業機構很可能根據洩露的信息來精準挑選潛在用戶,推銷產品,構成商業性騷擾;此外,銀行「流水」公布後,用戶與他人、機構之間的交往記錄就會被他人知曉,使得被交往對象的信息也被牽扯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