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病了,孩子連杯水都不樂意倒」:為什麼孩子不懂心疼你?

2020-11-04 李點點


「我這麼巴心巴肺地愛她,她怎麼不曉得心疼我?還那麼冷漠?」

好友張妍無比幽怨地對我說。

張妍口中的「她」指的是她三年級的女兒。

這幾天,張妍感冒了,頭痛欲裂還畏寒,就請假在家歇息。昨天晚飯,她強打著精神,煮了個雞蛋掛麵。

女兒放學了,回家一看,就很不高興地嚷道:「媽媽,你就給我吃這個?我要吃可樂雞翅!

張妍有氣無力地在廚房邊收拾,邊跟女兒說:「對不起啊寶貝,今天媽媽生病了,沒什麼力氣燒菜啊。」

但女兒只是「嗯」了一聲,就自顧自吃麵了。也沒問媽媽身體怎麼樣,也沒喊媽媽一起吃飯。

張妍心裡一陣失落。

到了晚上,張妍吃了藥躺在床上歇息,感覺嘴很乾,想喝水,一坐起來,卻頭暈得天旋地轉,就喊女兒倒點溫開水。

叫了幾聲,女兒才磨磨蹭蹭端了水過來,水卻是涼的。

張妍讓她把水換成溫的,女兒卻很不耐煩:

涼的怎麼不能喝?又要我跑一趟!我作業還沒做完!」

張妍一秒涼透心,她喘著氣激動地跟女兒說:「作業比你媽還重要?媽媽病了,你幫忙倒杯水都嫌煩?」

可女兒毫無觸動,還委屈地撅起了嘴。

那晚,張妍一夜沒睡好,淚珠打溼枕頭,一個勁地念叨著開篇那句話。

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利齒更噬痛人心

朋友的遭遇讓我想起大姑家的一件事。

國慶假期時,我們到大姑家作客。

一起逛街時,大姑13歲的兒子睿睿看中一款球鞋,愛不釋「腳」。

鞋子打折後還要900多,讓大姑很糾結:睿睿都有好幾雙鞋子了,而這個價格還有點小貴。

看到媽媽猶豫不決,睿睿很不滿:「過節都不捨得給我買個禮物?爸爸少抽點菸、媽媽再節省一些,不就行了嗎?」

我們很吃驚,大姑很尷尬。

最後,姑夫還是咬咬牙買了那雙鞋子。他說,只要孩子開心,全家就都開心。

睿睿興奮地穿上新鞋,戴著無線耳機、兩隻手插在兜裡,神採飛揚走在街上。

而他身旁的爸媽,正吃力地拎著大包小包過馬路、趕地鐵。

大姑有點無奈,避開睿睿,跟我們嘆氣:「這孩子就是這樣,我有時犯頸椎炎,貼了個膏藥,他也不知道問一聲,還叫我離他遠一點,說膏藥會燻到他,沒胃口吃飯!真讓我堵心啊!」

其實,睿睿、朋友女兒這樣的孩子並不在少數。

重慶某中學曾在學生中做過一項調查,結果表明:只有一半的孩子知道父母生日的同學。而能記住父母手機的,也只佔60.5%。

莎士比亞曾寫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能噬痛人心。」

孩子「沒良心」根源在父母

現在很多父母都只悶頭愛孩子,卻忘了教孩子也要愛父母。

心理學家李雪,曾在書裡提到過說,小時候,幾乎每個人都認為:她媽媽對她「很溺愛」,把她慣出很多毛病:

不洗自己衣服、亂花錢、不考慮別人感受、還不知感恩!

但她現在仔細回想,事情一開始並非如此:

那時,她想自己洗衣服,媽媽說她洗不乾淨還浪費水,要給媽媽一塊洗。

媽媽生病時,她試圖關心媽媽,媽媽卻說:「你看書去吧,不要管我。」

她乖乖去看書,媽媽卻又怨道:「白眼狼,白養活了!」

……

李雪說,媽媽就好像一個「聖人」,沒有需求和感受,這讓她無法走進媽媽的內心。

其實,現實中,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事情總是大包大攬,寧願委屈自己也不願意委屈孩子。

但這樣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不一定。

日子長了,孩子會認為:父母很強大,不需要我關注他們,父母理所應該地對我好,吃剩飯、穿舊衣,犧牲自己來滿足我要求……

而當孩子感覺自己不被需要、愛意不被尊重,就很難發自內心地去愛、關心他人,精神上也無法得到健全的成長。

教給孩子愛人的能力

那該如何及時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呢?

1、懂得適當「喊苦叫累

父母無須在孩子表現得太強大、任勞任怨,而是要適當「示弱」、「喊苦叫累」。』

向孩子「索要」關心,讓孩子逐漸共情父母的感受、體驗其中的不易,從而學會關愛父母。

同事辛雅,就是這樣做的。

當她疲累、生病了,都不會跟女兒多作掩飾,而是這樣說:媽媽好累哦、感冒太難受了,你給媽媽捶捶背、洗個碗、拿點藥吧!

不要覺得這是「麻煩「孩子,耽誤他學習。反而,正是這種「被需要」的感覺能激發出孩子內心的保護欲和責任感,獲得一個健全的人格。

2、給孩子表達愛意的空間

《用心看見孩子》一書中,作者曾寫到一件事:六歲的女兒,做個剪紙娃娃送給她,但她忙於家務,反應很敷衍,這讓孩子很洩氣。

隨後,剪紙禮物還被爸爸誤當成雜物丟掉了。

女兒哭了,作者安慰孩子:可以重新做一個給媽媽啊。不料,女兒再次剪好後,卻把它送給了老師,並和老師高興地討論剪紙的各種細節……

此時,她才意識到:當孩子的愛意被大人忽視、拒絕後,他們也會受傷。

當一次又一次的傷害之後,孩子也會慢慢學著不輕易去「付出」即使是對父母。

當我們覺得孩子很自私、不關心人時,不妨多想想,自己是否無意中傷了孩子的心。

另外,多給孩子留一點表達愛意的空間,並給予足夠的關注與回應。

3、不做「魚頭媽媽」

《奇葩說》的辯手黃執中,曾講過一個「魚頭媽媽」的故事:

從前有個媽媽,總把魚肉留給孩子,跟孩子說自己喜歡魚頭。她一輩子都吃魚頭,臨終了才跟孩子說,我其實不喜歡魚頭。

媽媽們總是以為這就是愛,母愛本愛如此,但這樣的「犧牲感」,只會讓孩子誤解:父母就該「奉獻」自己,把好東西都留給我、讓給我。

當父母的成為理所當然,孩子又哪會有感恩之心?

朋友大劉的兒子,在吃炸雞時,把雞肉都吃得差不多了,只給他留點吃剩的「邊角料」。

大劉告訴兒子:兒子,不要給我「留剩飯」,我不喜歡。你愛爸爸,就應該把最好吃的跟爸爸分享!

從那之後,他的兒子開始會學著分享,有什麼好吃的,即使爸爸不在,也會想著要留一些給爸爸。

所以,千萬別為了孩子去壓抑、薄待自己,大方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學會尊重、照顧父母的感受。

當我們在孩子心裡撒下愛的種子,孩子才會「長出」一顆會愛、會感恩的心。

以前談戀愛的時候,總是會看到戀愛雞湯文裡寫這句話,愛別人前先愛自己

我覺得,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親子關係。

孩子的天性是模仿,當我們隱藏自己的需求,犧牲自己的感受,漸漸地,孩子會覺得媽媽並不需要自己的關愛。

反之,當我們自己愛自己,並在適當時候,向孩子說出媽媽需要幫助的時候,孩子也是會非常樂意來愛你。

任何一種健康的關係,都不應該是一方的犧牲來成全的。

你好,我是李點點,3歲女兒番茄、7歲兒子土豆的麻麻,擅長用漫畫和文字記錄二胎雞飛狗跳的日常,分享育兒感悟及婚姻幽默吐槽。

相關焦點

  • 「我病了,孩子連杯水都不樂意倒」:為什麼孩子不懂得心疼你?
    「我對孩子掏心掏肺,為何孩子卻對我這麼冷漠,連杯水都不樂意給我倒。」這是一位媽媽生病時的內心獨白,事情具體是什麼樣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晚些的時候,張鑫感到口乾舌燥,想起來去倒杯水卻又沒什麼力氣,頭暈腦脹的,就叫了女兒一聲。女兒大聲回道:「幹什麼?我在寫作業呢!」媽媽說:「不好意思,寶貝,能幫我倒杯水嗎?」不一會兒,女兒端著水杯過來了,媽媽接過水杯。
  • 「我病了,孩子連杯水都不樂意倒」:為什麼孩子不懂心疼你?
    ,她怎麼不曉得心疼我?到了晚上,張妍吃了藥躺在床上歇息,感覺嘴很乾,想喝水,一坐起來,卻頭暈得天旋地轉,就喊女兒倒點溫開水。叫了幾聲,女兒才磨磨蹭蹭端了水過來,水卻是涼的。張妍讓她把水換成溫的,女兒卻很不耐煩:「涼的怎麼不能喝?又要我跑一趟!我作業還沒做完!」張妍一秒涼透心,她喘著氣激動地跟女兒說:「作業比你媽還重要?媽媽病了,你幫忙倒杯水都嫌煩?」
  • 「我生病,兒子連杯水都不願給我倒」為什麼你家孩子不懂心疼你?
    文|秘籍君自己拼命生下的孩子,然後又一把屎一把尿辛辛苦苦養大,結果卻一點也不懂心疼你,是什麼感受?最近,我閨蜜就遭遇了這種扎心事。閨蜜說自己感冒有一周了,每天早上不想起床,但還是掙扎著起來給兒子做早飯。昨天,兒子放學回到家,她有點頭暈還沒有開始做飯,兒子就有點生氣。然後,她立馬討好兒子道:「乖,媽媽有點頭暈,你給媽媽倒杯水,媽媽緩緩就起來做飯。」
  • 媽媽生病,兒子連一杯水都不願倒,為何孩子如此不懂得心疼人?
    為人父母為孩子毫無保留地付出,自然大部分父母都會收到孩子的回報,但有些孩子卻一點都不知道心疼父母,著實讓人傷透了心。媽媽生病,孩子連一杯水都不願意給倒最近,寶媽小青遭遇了一件讓自己十分糟心的事情。最近由於天氣轉涼,小青不小心著涼感冒了。
  • 為什麼孩子不懂心疼你?媽媽太包辦了,沒有讓孩子感受到你也累了
    到了晚上,媽媽吃了藥躺在床上歇息,感覺嘴很乾,想喝水,一坐起來,卻頭暈得天旋地轉,就喊女兒倒點溫開水。叫了幾聲,女兒才磨磨蹭蹭端了水過來,水卻是涼的。張妍讓她把水換成溫的,女兒卻很不耐煩:「涼的怎麼不能喝?又要我跑一趟!我作業還沒做完!」
  • 我為孩子付出一切,生病了他卻連口水都不幫我倒,為何如此自私?
    最近聽到一位媽媽抱怨,自從生了孩子以後,她一門心思都在孩子身上,衣食住行都儘量給孩子最好的,可以說是傾注了所有的愛。但是最近她身體不舒服,孩子的表現卻讓她有些傷心,開始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出了問題。
  • 千萬別讓孩子染上這三種病,影響孩子一生
    誰家的孩子有個頭疼腦熱,家長看了擔心的不得了,連忙送去醫院治。但相比較身體,如果孩子性格裡,患了這3種病,可能會影響他一生,不治後果很危險。朋友的兒子冬冬,是個典型的王子病。從來不分擔一點家務,吃飯也要父母盛好端給他,最好吃的永遠擺在孩子面前,冬天洗腳水都是朋友幫他倒的。對此,朋友也很無奈:「知道自己太慣著他了,可沒辦法啊,我就一個兒子,不寵他寵誰。」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愛就是:兒子不樂意做的事情,媽媽幫忙;兒子的所有要求,爸爸都滿足。看似是愛,其實是害了他!
  • 「老公,我感冒了,你去給我倒杯水」「大半夜喝什麼水,忍著」
    導語:很多人總喜歡把婚姻當成一種責任,一種使命,其實在我看來,婚姻更像是一種需求,因為人是群居動物,害怕孤獨,需要伴侶共同抵禦生活的困難,當我們需要幫助時,另一半會毫不猶豫地站在你的身邊,和你一起解決,當我們失落需要關心時,另一半永遠是我們最踏實的港灣。
  • 孩子不知道心疼父母,到底問題出在了哪裡?
    很多父母對我說自家的孩子一點都不懂得心疼自己。感覺養了個白眼狼,不知道是性格的原因還是教育的原因,其實在我看來,是教育的問題而不是孩子性格的原因,是父母一手造就了孩子對您的態度,所以遇到這種孩子做父母的首先要反問一句:為什麼您自己的孩子不懂的心疼你呢?在我看來有以下幾種因素造就了孩子不心疼父母的心理。
  • 老婆,讓你給我倒杯水都不行,結婚一年多你在家幹過啥?
    老婆,讓你給我倒杯水都不行,結婚一年多你在家幹過啥?發我都想離開只是因為兩個孩子你們夫妻需要溝通,好好的找你老公談一談。實在談不通。就讓你老公體驗體驗當家庭主婦的難處。能談什麼他是覺得我帶孩子不需要發什麼錢,他一個月工資3000多網貸還要還孩子奶粉什麼所剩無幾跟他8年了從來都沒有1000過換哪個女的早離開了我也是在家帶小寶,我老公工資不高,沒給我多少零用錢,對他女兒很捨得哈哈,我對象說每天給我三塊錢,我說好啊,水果堅果都給我買好了,我起來就吃飯看電視吃水果,晚上等你回來做飯,他說我太過分了,我就說我沒錢買菜!
  • 「我高燒,讓女兒倒水她卻嫌麻煩」,為啥現在孩子都不心疼父母?
    大概是兩個孩子個個都孝順,父母之間關係和睦,孩子和父母更是親密無間,這就是我們都希望看到的景象。在過去也許孝順不難,因為孝順是每個孩子從小就被傳輸的中華美德之一,但是現在孩子孝順變成了一種奢求,這種奢求還真的可望不可即。「為啥我家孩子就不懂得心疼我呢!」
  • 孩子,如果你現在不努力,將來連哭的時間都沒有
    孩子啊,當我看到你貪玩兒,不學習,不看書,不練琴的時候,就有點兒替你著急,但我不能訓你,也不能說重你,因為我沒有權利這樣做。如果,你是我的孩子,我早和你談談了。如果你是我的學生,我也許可以「任務型」的讓你每天讀點東西,背點東西,寫篇日記,而我是一定會檢查你的作業。但你都不是。你只是個孩子,十歲不到。你知道你爸爸媽媽多辛苦嗎?
  • 「為什麼我的孩子不心疼我?」答案戳中了無數父母
    那麼,什麼樣的孩子,容易不心疼父母,只顧及自己的感受呢?太過嬌寵孩子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很多父母都喜歡「富養」孩子;但是,對孩子過於嬌生慣養,孩子很容易成為小少爺、小公主,從來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不容易;長此以往,孩子覺得一切都是應得的,又怎麼會心疼你呢?
  • 孩子為什麼不懂得心疼你?強烈建議所有爸媽都看看
    可是很多父母就不知不覺中溺愛,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問原則對錯。久而久之,孩子覺得被愛是應該的,父母就該這樣對我。很多人成年之後還理直氣壯地啃老,認為從父母那裡得到東西是理所當然,只知索取,不知回報,更不懂關心和感激他人。有時候別人不懂得心疼你,不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過多。
  •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懂得心疼你?答案令人深思...
    來源 信仰和相信的力量 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已經成家立業的孩子依然需要父母的幫襯,並且認為這都是理所當然的。或者這樣的:你為了你的孩子付出了一切,你的孩子卻依然不懂得心疼你?沒有任何覺得不對的地方。 我想如果是我,肯定不會把自己吃剩的給我媽吃,而是會跟她一起分享。 記得我七八歲的時候,有一次吃完哨子面,把剩下的湯和菜譁地一下倒進了我媽的碗裡。我媽當場嚴厲地批評了我,大意是要尊重她啊什麼的。你看就是因為媽媽的有限度給予,所以才讓我至今記得有些事不可以那麼做。
  • 孩子為什麼不懂得心疼你?答案值得深思
    或者這樣:你為了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卻依然不懂得心疼你?很多人成年之後還理直氣壯地啃老,認為從父母那裡得到東西是理所當然,只知索取,不知回報,更不懂關心和感激他人。有時候別人不懂得心疼你,不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過多。同樣,孩子也不是天生的「白眼狼」,而是你無限度給予的結果。
  • 保溫杯變「奪命杯」,倒出的都是「毒水」,你可能給孩子也用過
    對於寶媽們而言水就更為重要了,因為小孩子一般都不太愛喝水,但是又必須保證能讓孩子喜歡上喝水,所以寶媽們可謂是下足了工夫,想方設法的想讓孩子多喝些水。所以杯子就成了寶媽們的重要工具,孩子可能因為好看的杯子從而喜歡上喝水。
  • 令人深思,孩子為什麼不懂得心疼你?建議所有爸爸媽媽都看看
    可是很多父母就不知不覺中溺愛,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問原則對錯。久而久之,孩子覺得被愛是應該的,父母就該這樣對我。很多人成年之後還理直氣壯地啃老,認為從父母那裡得到東西是理所當然,只知索取,不知回報,更不懂關心和感激他人。有時候別人不懂得心疼你,不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過多。
  • 不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
    接受採訪時,女孩說:「小時候媽媽看我那麼累,該我(照)看媽媽了,我很心疼媽媽。」懂得心疼父母的女孩,引來眾多網友的感動和羨慕。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抱怨,整天為孩子忙前忙後,那麼辛苦,孩子卻不懂事、不聽話,不會心疼自己,讓人心寒。
  •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懂得心疼你?答案令人深思,建議所有爸爸媽媽都看看
    很多人成年之後還理直氣壯地啃老,認為從父母那裡得到東西是理所當然,只知索取,不知回報,更不懂關心和感激他人。有時候別人不懂得心疼你,不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過多。同樣,孩子也不是天生的「白眼狼」,而是你無限度給予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