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廣東省教育廳終於官宣了幼兒園6月2日起可分期、分批組織學生(幼兒)返園返校。就在大家都沉浸在即將開學的喜悅氛圍中的時候,然而深圳的家長們卻發現不少幼兒園從民辦轉為了公辦(簡稱「民轉公」)。
其中,龍崗區民辦轉公辦幼兒園在今年有55所獲得資格,南山區就有45所。
深圳「收編」民辦園為公辦幼兒園的動作頻繁,這並不是一時的舉措。幼兒園「民轉公」的政策由來已久,2018年教育部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及《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逐步提高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到2020年全國原則上達到50%」。
深圳「收編」民辦園為公辦幼兒園的動作頻繁,這並不是一時的舉措。幼兒園「民轉公」的政策由來已久,2018年教育部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及《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逐步提高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到2020年全國原則上達到50%」。
深圳作為一線城市,從幼兒園到高中,公辦學校的學位一直是緊缺狀態,深圳也推出了不少相關的措施,對於幼兒園來說,民辦轉公辦是重要的舉措之一。 除了深圳,從去年年底起,南寧市良慶區也成立了由教育、建設、房屋等多個部門組成的領導工作小組,計劃到2020年秋季學期,良慶區將有7所小區配套幼兒園作為公辦幼兒園招生。近期,良慶區教育局有關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在這幾所幼兒園開展移交工作。民辦幼兒園轉公辦幼兒園,有利也有弊。 弊端在於:「一些地方政府為提高公辦及普惠園比例,採用停止民辦幼兒園的申辦,不給民辦園辦理辦學許可證、不通過年審,強迫辦成普惠園或收回公辦園⋯⋯這些簡單粗暴的行政手段,侵害了辦學者權益,嚴重打擊了社會力量辦學積極性。」福建省政協委員謝燕川女士在對學前教育發展寫的建議中表示道。 而利在於,民辦轉公辦後,這些幼兒園將執行統一的公辦幼兒園辦學標準與管理要求,對老師、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益處多多。
對老師:民轉公後,老師上崗的要求提高了,公辦幼兒園的教師學歷最低要求在大專以上,原有在崗教師若沒有考取到相應的證書,將會遭到淘汰;而持有證書的老師,則有機會繼續工作,得到公辦園所教師應有的福利待遇(如編制、社保、公積金、假期等),工作也會更加穩定。經過此次疫情後,教育部門對園所教師資質的檢查將會更加嚴格,想要達到開園標準,園長需具備園長任職資格證等證書,幼兒教師要具備教師資格證,保育員要持有保育員證。2020年保育員證改革,下半年國家將取消該職業資格證,下放為協會證書。
因此,要保證自己繼續在幼教行業發展,拿相應的證書都是必不可少的。 對家長:民轉公後,入園費用降低,收費更加合理,相比民辦,入園費用不可控,只要能承擔起昂貴學費的幼兒都可以入園報名及入園方便。 對小孩:軟硬體成熟,公立幼兒園硬體設施相對來說比較完善,小朋友的玩具、教具、活動場所等應有盡有,師資力量也更強,小朋友能得到更好的照顧。
文章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