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送孩子赴美讀高中、本科,與此同時留學生群體低齡化帶來諸多問題。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孫衛赤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 5月26日,美國留學生綜合教育機構厚仁教育發布報告稱,2014年大約有8000名中國留學生被美國學校開除,其中8成是因學術表現差或學術操守問題被開除。兩天後,美國司法部發表聲明,起訴15名涉嫌「聘請他人替考」的中國公民(留學生)。中國人對教育的重視是出了名的,而美國是中國學生最青睞的留學目的地,上述兩則消息令很多人感到難堪,也加深了近年來對留學生群體的負面認知——中國留美學生好像不再是「刻苦」的「精英」,而是開「豪車」、愛「作弊」的「富家子弟」。其實,這樣的概括是一種成見,留學生群體中不乏刻苦努力者,但由於中國學生數量持續增加且人員結構在發生變化,「不爭氣」的絕對數隨之上升。厚仁教育首席發展官陳航承認,中國留學生的形象大不如前,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與赴美中國留學生的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有關,大量湧入的中國學生呈現低齡化特點,越來越多的學生是「中等資質」。「老一代和新一代最大的不同是赴美留學從精英化向平民化轉變」,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常因早戀引發犯罪
今年5月19日,20歲的中國留學生小陳在加州聖塔芭芭拉高等法院,對檢方所提出的虐待動物等多項罪名向法官表示認罪。在法庭外,小陳對當地媒體說,因自己不當行為而給家人、學校以及社區帶來影響,他對此深表歉意。
事情的原委是,去年5月,在聖塔芭芭拉社區學院學習的小陳因瑣事與同居女友鬧翻,不僅暴力相向,還傷及他們飼養的寵物狗。當小陳抱小狗去寵物醫院醫治時,院方了解到小陳可能虐待寵物,於是報警。隨後,小陳家暴女友的事被警方掌握。檢方稱,由於小陳在被捕後還教唆女友撤訴、銷毀證據,因此對其提起包括家暴、虐待動物、教唆證人和違背法庭命令等5項指控,最高可判6年10個月監禁。
小陳的辯護律師鄧洪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個案子幾乎集中反映了中國留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年齡小、心理承受能力弱、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律性差、早戀、法律意識和觀念差等。「過去幾年,我們處理了上千起中國留學生案件,除了酒醉駕車、家庭暴力和盜竊等案件外,一些新問題越來越突出,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鄧洪說。
鄧洪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早戀引發的各類犯罪是中國留學生面臨的新問題。很多十五六歲的留學生正值青春期,在異國他鄉沒有家長管教。他正在處理的一起牽涉12名中國留學高中生的綁架案,其中一名男生看到女友跟了另外一名男生後,強迫女友上車而形成綁架。鄧洪特別提到,不乏十五六歲的女孩同時有幾個男友的情況,而她們的家長毫不知情。此外,留學生濫交情況嚴重,由此導致家暴甚至情殺。
另一個普遍性問題是,雖然絕大部分留學生到美國是有學習意願的,但不少學生到美國後沉溺在電腦遊戲中,而不能按時完成學業意味著要花更長時間和更多錢。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的一名中國留學生就因很長時間不能完成語言班的學業,在沒錢的情況下到幾個朋友家輪番借宿,最後走投無路,在學校跳樓自殺。
「愛作弊的富家子弟」?
小陳在認罪道歉的同時,希望當地民眾不要因為他的過錯而錯怪所有中國留學生。但事實上,形形色色的事件已經使中國留學生群體被「汙名化」。除了為當地媒體關注的早戀、家暴案件,集體性質的作弊以及開豪車、買名牌之類的行為則是主流媒體關注的焦點。在美國媒體眼中,中國留學生的光輝形象已然不再。「過去,中國(留美)學生被認為是出類拔萃的,但過去5年,他們的形象完全改變,成了愛作弊的富家子弟」,《華爾街日報》援引厚仁教育首席發展官陳航的話說。
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陳航表示,中國留學生今昔對比明顯,與赴美學生群體的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有關。他說,2007年、2008年,美國開始對中國留學生開放籤證,由此到美國留學高中、留學社區學院、留學本科的學生大批湧入。這是中國留學生結構發生變化的轉折點。2008年美國對中國大陸只發放了60個高中留學籤證,現在發放的高中留學籤證是2.7萬。
陳航說,這批學生大多是90後,年齡小、自理能力差、生活能力差,最重要的是這些學生在國內大都是學習中等的學生,英語不行。很多家庭和學生認為,考不上國內名校或是一本,去美國留學既能學英語,拿的學位也比國內二本、三本和大專的學位強。實際上,這些學生到美國一落地就是弱勢,進不了主流學校。他提到,《紐約時報》曾發表過一個對中國留學生的調查,在被調查的250名學生中90%有造假的情況。這一帶有明顯傾向性的報導被大幅度轉發,中國留學生甚至被描述成騙子。
中國學生開豪車的新聞同樣導致人們對校園裡的亞裔群體產生負面印象。比如密西根州《馬斯基根紀事報》去年一篇報導題為「校園豪車:密西根大學的中國學生湧入寶馬、瑪莎拉蒂和其他高端汽車店」,文章寫道,那些最近沒參觀過密西根州立大學校園的人可能會驚訝地發現,校園裡有人開著瑪莎拉蒂、蘭博基尼兜風。更令人吃驚的是方向盤後的人——19、20歲的中國學生……
「過去,中國留美學生多是節衣縮食的研究生。現在,大量學生來自中國最富有和最有權勢的家庭。」美國《大西洋月刊》報導稱,中國富家子弟出現在美國校園甚至引起奢侈品牌公司關注並發掘這個「金礦」。波道夫·古德曼百貨商店贊助紐約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農曆新年慶祝活動,布魯明戴爾在芝加哥的購物中心為中國學生組織時裝秀。
報導同樣提到,為美國高校提供中國事務諮詢的公司Zinch China調查稱,90%的中國申請人提交了假推薦信,70%讓別人代寫個人陳述,50%偽造高中成績單,還有10%列舉了他們沒有獲得過的學業獎項和其他成就。結果,很多學生到美國後發現,他們的英語水平跟不上課程進度,也應付不了論文。
從精英化向平民化轉變
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統計,自2009年起,中國持續成為赴美留學生最大輸送國。2013至2014學年,美國31%的留學生來自中國。那個學年,共有274439名中國學生在美國學習,同比增加16.5%。不少分析稱,20年的經濟高增長以及中產階層的壯大,讓中國家長有能力送孩子們出國。僅去年,就有45.98萬中國學生赴海外留學,大部分是自費或有美國大學獎學金資助,僅4.6%是政府資助。
「老一代赴美留學生都是經過層層篩選,獲得獎學金去美國攻讀研究生課程,被選上的人鳳毛麟角。由於出國時年齡較大,普遍具有家國情懷和豐富的生活經驗,而且多數都不是獨生子女,因此格外珍惜出國學習的機會。」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現在赴美學生低齡化特點明顯,條件優越,性格突出,各種各樣的人都有。「老一代和新一代最大的不同是赴美留學從精英化向平民化轉變。」
陳航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一些教育研究機構注意到了中國留學生存在的問題,並指出很多中國學生英語預科班的ELS都完不成 從這個學校轉到另外一個學校還是學ELS,有的學生學了兩年半還是沒有學到正課。他認為這不足為奇,這些問題在美國高中或社區學院也會出現,這恰好反映出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教育系統中並不特別,這是真實和正常水平的體現。
根據美國教育部的數據,全美41%首次入學本科四年制大學學生,在6年內不能拿到本校的本科學位;社區大學的比例更高,為69%。美國《新聞周刊》排名的院校資料庫,提供了四年制大學的學生四年不能拿到畢業證的數字。比如,哈佛大學14%,匹茲堡大學36%。陳航認為,要承認中美教育之間的差異,在中國不能畢業的情況很少見,但在美國畢不了業並不新鮮,這些情況要告訴中國的家長,讓他們知道真相,也要知道美國的教育是怎麼運行的。
陳航還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應該關注留美中國學生這一美國主流教育中的弱勢群體。留美中國學生並非某些美國學校眼中「移動的錢包」,他們的成功與否,不僅關係到留學生個人和家庭,更關係到中美教育交流產業的成敗,以及相關的社會成本。
鄧洪是上世紀80年代赴美留學,陳航是在90年代赴美留學,對於目前中國留學生的情況,他們既羨慕又著急。他們都表示,他們留學時就是苦讀書,學生之間也非常團結,雖然身無分文,但有追求,優異的成績讓其他國家的留學生和本地學生刮目相看。現在的中國學生很有錢,一年五六萬美元的學費不在話下,但在很多方面給美國社會留下負面印象,這值得中國教育界和家長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