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綜合知識學習過程中人物學習是一大重點,也是一大難點,特別是一些人物在多個知識點中出現,給我們學習帶了來許多困惑。這就需要對知識進行一定的歸納總結,從而的掌握知識。皮亞傑是教育綜合知識學習中知識點較多的一個人物,在考試過程中也經常出現,是我們考試的之一。接下來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其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一、認識發生論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人的知識來源於動作,動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維的基礎。嬰兒通過對物體的抓取、擺弄等動作獲得關於物體的知識,從而認識物體。因此提出建構主義發展觀,包括:圖式是指人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同化是指有機體面對一個新的刺激情景時,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圖式或認知結構中。順應是指當有機體不能利用原有圖式接受和解釋新刺激時,其認知結構發生改變來適應刺激的影響。平衡是指個體通過自我調節機制使認知發展從一個平衡狀態向另外一個較高平衡狀態過渡的過程。
該知識點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識記和理解,做單選題和多選題備考,同時對於同化和順應需要進行區分做判斷題備考。
二、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有它主要的行為模式。其中,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他提出了認知發展理論,並將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該知識點主要考查對各階段特徵的把握以及時間的區分,考試過程中要充分備考,全題型備考。
三、道德發展階段論
皮亞傑採用對偶故事法研究兒童道德判斷發展的水平。對於兒童道德發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兒童道德情感與道德判斷兩個方面。將道德發展分為以下階段:
前道德階段(1~2歲):又稱自我中心階段。該階段兒童處於感覺運動時期,行為多與生理本能的滿足有關,在遊戲過程表現為無規則意識,因而談不上任何道德觀念發展。
他律道德階段(2~8歲):兒童思維正在由前運算思維向具體運算思維過渡,這一時期兒童的道德判斷是以他律的、絕對的規則及對權威的絕對服從和崇拜為特徵。
自律或合作道德階段(8~11、12歲):這一時期兒童道德判斷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從"為特徵,而是以"平等的觀念"為主要特徵。
公正道德階段(11、12歲以後):這一階段兒童開始出現利他主義。傾向於主持公道、平等,體驗到公正、平等應該符合每個人的特殊情況。
道德發展階段在考試過程中需要與認識發展階段理論相互聯繫,考查的是每一個階段特徵的識記,以客觀題考查為主。
以上是關於皮亞傑知識歸納總結,幫助大家更好的學習相關知識。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