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僅供參考】
1.鴕鳥場應選地勢較高,向陽,避開風口,避免冬季寒風的侵襲,不要在陰溼低洼積水的地方建鴕鳥場,選擇地址還需考慮發展餘地。水源要充沛,水質要好,最好是打井取水,地下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以免水源不足造成經濟損失。
2.場地應選擇交通方便,能接通能源的地方。 因為飼養鴕鳥要運進飼料、飼草生活用品等等,又要運出種崐鳥、種蛋、商品鳥,交通方便道路平坦可減少運輸費用,降低損耗,但又不能距交通要道太近,還必須考慮到鴕鳥的防疫,一般要求距主要公路1公裡以上,還要考慮到鴕鳥場周圍,2公裡以內不能有家禽飼養場,以免交叉感染疾病。例如:我們的飼養場周圍養雞、鴨、鵝造成我場的鴕鳥患黴形體病。確保能源,保證生產順利進行,鴕鳥生產中,種蛋崐的孵化,雛鳥的保溫,飼料的加工,供暖通風,用明都需要電,因此,鴕鳥場的電源要求充足和穩定。場內還應備有發電機,以免通電受阻時造成損失。
3.場地的土壤應符合鴕鳥的生態習性,環境安靜, 儘量避免應激反應,最好選擇沙土和沙壤土;通氣性好,導熱性較小,微生物不易繁殖,易保持乾燥,不會形成大泥濘,因鴕烏的排糞尿量較頻易造成地面汙染。如不選擇這樣的地方,每年拉沙子經費也是十分可觀的。筆者在實踐觀察,鴕鳥十分膽小,很容易產生應激,對空中的飛機聲、汽車、拖拉機行駛都十分敏感,特別是在產蛋期,造成鴕鳥蛋滯留,造成損失。所以在建場時,一定要套圍牆,即要考慮到鴕鳥的生活習性,也要接近自然狀態的環境,從而更好地發揮其生產潛能。
4.布局合理,有利於生產。鴕鳥場應包括生產區、 輔助生產區、行政管理區、生活區等。生產區要根據風向,按孵化室、育雛室、青年鳥欄、成年鳥欄順序排列。輔助生產區,如飼料庫、飼料加工間、獸醫室、車庫等要與生產區分開,這樣有利於防疫,應避免非生產人員隨便進入該區而引起疫病的傳播。行政管理區,包括門衛、進場消毒室、辦公室等,應設在與生產區風向平行的另一側,距生產區300-400米以上;化糞池應設在地勢低洼下風方向,距生產區,生活區最好在500米以上。生活區,包括職工宿舍、食堂、 文化娛樂場所等,最好與場區完全隔開。筆者看了幾家鴕鳥場,生產區、孵化室全建在一起,甚至連圍牆、門衛都沒有,用鐵絲網圈起來就養鳥,長此下去就會出現鳥病多、死亡多的局面。
1.設計要求
(1)飼養面積 根據鴕鳥的生物學特徵,要提供足夠的飼養面積。如飼養面積不足,運動場狹窄,鴕鳥互相衝撞,造成損傷,導致生產性能下降,甚至出現消化性疾病。在廣闊的草地圍欄放牧,面積不受限制。在集約飼養條件下,則根據經濟、合理、密度適當的原則安排。每隻鴕鳥欄舍面積為:1—60日齡,室內0.3—0.8平方米,室外2平方米;61—180日齡,室內2平方米,室外15平方米;181—540日齡,室內4平方米,室外25平方米;種鴕鳥,室內10平方米,室外300平方米。
(2)圍欄 鴕鳥場以圍欄相隔,欄高2米左右,材料應光滑不帶刺,最好有一定彈性,以免鴕鳥碰撞時受傷。可用鐵絲網、金屬管欄柵,也可用簡易的竹木欄柵。
(3)鋪沙 室內、運動場鋪5—20釐米厚的沙,使地面硬度適中。
(4)排水 整個場地要分區、分欄建排水溝。
(5)綠化 欄舍周圍最好能設1—1.5米寬的綠化帶,既可淨化環境又可種植青飼料。
2.種鴕鳥欄舍 種鴕鳥一般1雄、3雌為一個繁殖單位,分欄飼養,需使用面積1200—1500平方米,其中鳥舍面積40平方米,其餘為運動場。鳥舍用作避風、擋雨、遮蔭和調教種鳥產蛋。因鴕鳥高大,舍門應寬大,門高不得低於3米,便於鴕鳥進出。鳥舍正對運動場的一面敞開,舍內做一個寬1米、深0.2米的沙巢,供雌鴕鳥產蛋。在配種季節,相鄰的種鴕鳥欄間最好用纖維布遮擋,避免種鳥間相互幹擾配種。種鴕鳥欄舍的建築方式有雙列式小間、單列式大間和群養大圍欄舍,也可根據飼養規模、地形等因地制宜選擇建築方式(參見圖4—1、4—2、4—3)。
3.雛鴕鳥欄舍 雛鳥舍要求類似雛雞舍,應具有保溫、乾燥、通風、防暑的功能,備有通風增溫設施。欄舍宜座北朝南,帶有相應的半蔭棚運動場。為防鼠害,室內做水泥地面。運動場有1/3的水泥地面。
鴕鳥育種,特別是選擇性育種,尚為系統的資料。在當今市場上,羽毛價格比鳥皮和鳥肉要高,所以大家只把目光對準那些羽毛美麗的鴕鳥而不關心其體形。但對鴕鳥養殖業來說,體形才是最重要的。養殖者應選擇體形大,骨架好,和羽毛豔麗的鴕鳥作為種鳥,作好標記對其遺傳系譜進行詳細分析,並選育那些繁殖力高的種鳥。因為無法捕獲大量的野生鴕鳥群來進行雜交育種, 如果不在已有鴕鳥群中嚴格選育的話,只能把這一新興行業帶入死胡同。
鴕鳥的選育與其它動物(如家禽、家畜)的選育標準和方法基本相同,我們可以充分借鑑這方面的經驗,做好鴕鳥的選育工作,促進鴕鳥養殖業的發展。
(1)種鴕鳥選擇項目
體形外貌:體格健壯,發育勻稱,頭部清秀,眼大有神,姿勢端正,步伐靈敏。產蛋量高的雌鴕鳥,背部羽片汙濁,毛尖幹縮,背後半部羽毛稀短或無毛、尾巴下垂,後軀豐滿肥厚。
生殖器:雄鴕鳥的陰莖粗、長,向左彎曲,陰莖長25釐米以上。
生產性能:包括產肉性能和繁殖性能。產肉性能包括生長速度、料肉比、屠宰率。繁殖性能指開產日齡、年產蛋量、蛋重、受精率、孵化率、出雛率、育雛成活率等。
(2)選種方法
個體選擇:根據鴕鳥個體品質直接進行選種。它不僅是反映種鳥生產力的指標,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種鳥的育種價值。
家系選擇:以整個家系(包括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作為一個選擇單位,根據家系生產性能的平均值進行選擇。
系譜選擇:根據系譜記錄的祖先、同胞和後裔的品種和性能進行選擇。
在實際工作中,要綜合以上方法進行選種並有所側重。幼鳥育成階段以系譜選擇為主,輔以外形和生長發育鑑定。當種鳥已表現出生產性能時,則以個體選擇為主,系譜鑑定為輔。
主要設備、用具鴕鳥場應具備孵化設施和育雛保溫設備。孵化設施大致與養雞場相同,包括儲蛋室、孵化室和孵化機、出雛機。孵化機可訂做專用機,如電子工業部41所研製的豪華型孵化設備、江蘇無錫孵化廠生產的孵化機、北京醜小鴨孵化設備等,也可由常規孵化機改制蛋盤、蛋架後使用。常用保溫設備有紅外線燈、電熱育雛傘等。
除切草、飼餵、消毒等用具外,鴕鳥場還應設置V型保定架,便於鴕鳥檢查、診療時使用。
在自然養殖條件下, 鴕鳥產蛋落地後常常被泥土、糞便汙染,受汙染的鳥蛋經過清洗、 消毒等多重手續處理,還是免不了受細菌感染,孵化過程中常出現中晚期蛋內雛鳥死亡,甚至出現「炸蛋」, 以致整箱蛋受感染而報廢,給飼養場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我們在對孵化中的鳥蛋進行多次觀察,發現, 受汙染的鳥蛋在孵化中期出現蛋內有多處細菌斑點,還有孵化後期的鳥蛋因受細菌感染,自身蛋溫升高加快,致使晚期死之。 通常在孵化過程中發現有些鳥蛋後期突然失重加大,解剖後雛鳥乾枯死之,這便是典型的細菌感染。實行「人工接蛋」, 經過長期的觀察和試驗,一年中接蛋率在85%以上,孵化出雛率比過去提高20%,現將此法介紹如下,供參考。
一、分管技術員受掌握鴕鳥開產期, 首先備好經過燻蒸消毒的塑膠袋或乾淨毛巾。
二、 通知飼養員對開產期的鳥進行觀察一般開產鳥在前10天左右雄鳥邦助母鳥在圈內「扒窩」, 母鳥常在坑邊轉圈,鼻孔發紅,開產當開進食量減少,特別是產前母鳥在圈內來回走動焦燥不安, 這時飼養員要把手用消毒液洗乾淨,準備好塑膠袋或毛巾,靜候在鴕鳥不易發現的地方進行觀察。(鴕鳥產蛋一般是在下午2點~7點左右)。
三、產蛋前2分鐘左右,母鳥會蹲下,口流黏液,扇動雙翅,發出震顫志聲,開始產蛋。 此時接蛋人員要立即輕跑過去,一手拿毛巾接蛋量一隻手輕提鳥的尾羽,防止尾羽沾上鳥蛋而受汙染。 接蛋時人要蹲下防止雄鳥對你的功擊。
四、接下的蛋是乾淨潮溼的, 飼養員要及時送交種蛋燻蒸室,孵化員接管進行消毒立檔儲存。消毒時要等蛋表面水份風乾後才能進行。(雨天接蛋要用塑膠袋,防止雨水汙染)。
五、燻蒸或儲存鳥蛋應把有氣室的一頭朝上放好。 鳥產蛋時有氣室的一頭先出來,接蛋時只要注意一下, 告知孵化員便行了,接蛋能解決氣室方向認定的一個難題。 一、育雛期的飼養管理
飼養方式多採用地面鋪墊平養,墊料要求鬆軟,吸溼性強。1~6周齡每平方米分別飼養5、2、1.5、1、0.5、0.25隻,以後隨日齡增長繼續減少。育雛溫度、溼度、光照、通風等與一般雛禽相似。另設運動場,面積為育雛舍的3~5倍,以便雛鴕鳥運動。1~12周齡的日糧營養水平為:含粗蛋白質21%~22%,代謝能12180焦耳/千克,粗纖維4%,鈣0.9%~1%,有效磷0.5%。日糧中應有足夠的優質草粉,佔配合飼料10%以上,可有2/3的配合飼料加1/3的優質牧草,如苜蓿草等。
二、育成期的飼養管理
從12周齡起至開產止為育成期。這一時期鴕鳥的生長發育旺盛,日糧中應含粗蛋白質15%~16.5%,代謝能11550耳焦/千克,粗纖維6%,鈣0.9%~1%、有效磷0.5%。飼養方式可圍欄圈養,也可放牧飼養,讓鴕鳥自由覓食或採食青飼料。顆粒飼料佔30%,優質新鮮牧草佔70%。在優質草地上放牧,可不補或少補充飼料。
三、產蛋期的飼養管理
鴕鳥30月齡開產。這時應按公母比例1:2~1:3組成小群飼養和生產種蛋。日糧營養為:粗蛋白質18%,代謝能11760焦耳/千克,粗纖維6%,鈣4%~4.5%、有效磷0.42%。飼養方式可圍欄圈養或放牧飼養。每小群應有100平方米的舍內面積和5~6倍的放牧地或運動場。在較好的草地上放牧,每天每隻補充1.5千克配合顆粒飼料即可。
1 . 飼餵和運動進入育成期的鴕鳥, 採食量大, 同時容易過
食, 所以, 飼餵最好定時定量。在春、夏溫暖季節可飼養在舍外, 晚
秋、冬季太陽落山後可趕入舍內, 夏季運動場要設置陰涼, 不放牧
的應以日餵4 次為宜, 每次飼餵間隔時間最好相等, 每次飼料投量
以全天的1/ 4 為準, 早、晚兩次可略多一些, 每次飼餵後0 . 5~1h
左右應驅趕運動, 以防鴕鳥沉積過多的脂肪影響產蛋性能, 特別對
大群飼養的育成鳥尤為重要。
另外, 必須保證清潔充足飲水, 飲水器每天清洗一次, 每周用
高錳酸鉀水消毒一次。
2 . 環境衛生育成期鴕鳥採食量大, 排糞多, 應及時清除, 飼
養場地應定期消毒。
3 . 放牧有條件的養殖場, 可在早晨太陽升起1h 左右待露
水消失後, 把鴕鳥趕到草地放牧, 放牧回來後應根據情況, 精料補
飼。
4 . 拔毛鴕鳥羽毛要細心收集, 當鴕鳥生長到6 月齡時, 可
第一次拔毛, 一般在溫暖季節進行。翅膀的羽毛一般用剪刀剪, 而
覆羽、尾羽、體羽可用手拔, 拔毛時, 不能用力過猛, 以免損傷皮膚。
腹部的羽毛一般不拔, 有利於健康。此後每隔9 個月可拔毛一次。
飼料與營養
鴕鳥產蛋期配合飼料中粗蛋白質含量以18%為宜。青飼料以自由採食為主。特別要注意種鴕鳥對鈣的攝入,除了飼料中給予足夠的鈣、磷外,在欄舍內可以設置飼餵骨粉的食槽,任種鴕鳥自由採食。
飼餵方法
人工飼養的鴕鳥每天的活動比較有規律。因此,應根據其生活規律定時、定量進行飼喂。每天天一亮,鴕鳥就在運動場上圍著邊網跑步,跑15~20分鐘後進行交配、採食。所以首次飼餵時間以早6時30分至7時30分為宜。一天飼餵4次,每次飼餵的間隔時間儘可能相等。飼餵順序可以先粗後精,也可以把精飼料拌入青飼料中一起飼喂。精飼料餵量一般控制在每隻1.5公斤左右,以防鴕鳥過肥而使產蛋量下降或停產。
養鴕鳥實行「人工接蛋」好在自然養殖條件下,鴕鳥產蛋落地後常常被泥土、糞便汙染,受汙染的鳥蛋經過清洗、消毒等多重手續處理,還是免不了受細菌感染,孵化過程中常出現中晚期蛋內雛鳥死亡,甚至出現「炸蛋」,以致整箱蛋受感染而報廢,給飼養場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我們在對孵化中的鳥蛋進行多次觀察,發現受汙染的鳥蛋在孵化中期出現蛋內有多處細菌斑點,還有孵化後期的鳥蛋因受細菌感染,自身蛋溫升高加快,致使晚期死亡。通常在孵化過程中發現有些鳥蛋後期突然失重加大,解剖後雛鳥乾枯死亡,這便是典型的細菌感染。
實行「人工接蛋」,經過長期的觀察和試驗,一年中接蛋率在85%以上,孵化出雛率比過去提高20%,現將此法介紹如下,供參考。
一、分管技術員要掌握鴕鳥開產期,首先備好經過燻蒸消毒的塑膠袋或乾淨毛巾。
二、通知飼養員對開產期的鳥進行觀察,一般開產鳥在前10天左右雄鳥幫助母鳥在圈內「扒窩」,母鳥常在坑邊轉圈,鼻孔發紅,開產當天進食量減少,特別是產前母鳥在圈內來回走動焦燥不安,這時飼養員要把手用消毒液洗乾淨,準備好塑膠袋或毛巾,靜候在鴕鳥不易發現的地方進行觀察。(鴕鳥產蛋一般是在下午2~7點左右)。
三、產蛋前2分鐘左右,母鳥會蹲下,口流黏液,扇動雙翅,發出震顫叫聲,開始產蛋。此時接蛋人員要立即輕跑過去,一手拿毛巾接蛋另一隻手輕提鳥的尾羽,防止尾羽沾上鳥蛋而受汙染。接蛋時人要蹲下防止雄鳥對你的攻擊。
四、接下的蛋是乾淨潮溼的,飼養員要及時送交種蛋燻蒸室,孵化員接管進行消毒立檔儲存。消毒時要等蛋表面水份風乾後才能進行。(雨天接蛋要用塑膠袋,防止雨水汙染)。
五、燻蒸或儲存鳥蛋應把有氣室的一頭朝上放好。鳥產蛋時有氣室的一頭先出來,接蛋時只要注意一下,告知孵化員便行了,接蛋能解決氣室方向認定這一個難題。
鴕鳥的育雛期一般為0 周齡~12 周齡, 在此階段, 特別是6
周齡以前死亡率很高, 所以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 溫度雛鳥對溫度要求較高, 過冷、過熱都不利於育雛率
的提高。一般在開始10d , 雛鳥頭頂的溫度控制在31℃~33℃ , 以
後漸漸降至27℃~30℃ , 從第3 周齡至第8 周齡溫度保持在21℃
~26℃即可。一般網上育雛, 採用紅外線燈加熱時, 雛鳥在天氣冷
時會受寒, 而採用加熱器或中央供暖的設施育雛, 可避免這一問
題。除此之外, 還應注意有效的通風, 以保證育雛室空氣新鮮。
2 . 溼度一般地, 育雛室的相對溼度可控制為1 周齡50%~
60% , 2 周齡60%~65% , 3 周齡以後65%~75%。常用的加溼辦
法是放置溼草捆、水盤、溼砂或水蒸汽等。防潮辦法是加強通風換
氣、勤換墊料、禁止向地面灑水等。
3 . 飲水開食雛鳥出殼後原來卵黃提供的營養物質可以滿
足其48~72h 的營養需要, 在此之後才有飢餓感, 並試圖採食, 這
時應先讓其飲水, 然後開食。飲水器( 應是塑料盤)要淺, 以保證雛
鳥不被淹死或弄溼腹部, 為了保證飲水器不被雛鳥踩翻, 可在淺盤
中放一些洗淨消毒過的石頭等重物使盤固定, 同時要經常觀察飲
水器中水的多少, 不斷補充新鮮清潔飲水, 每周應在飲水中加
0 . 01%的高錳酸鉀一次, 以達到消毒防腐的目的。雛鳥飲水後
2h , 可餵給混合飼料即開食, 如用手輕輕敲打料槽或料盤, 用手指
撥弄飼料, 以模仿成鳥的啄食行為, 讓其學習採食。一些切碎的苜
蓿、胡蘿蔔、菜葉子等都可作為誘食飼料。
4 . 飼餵鴕鳥的飼餵方式種類繁多, 有的放在地面上, 有的
在地上墊上橡皮墊, 有的則採用料筒或料槽。但其基本原則是: 花
費少、浪費低、便於添料和清理料槽及少餵勤添。對飼槽要加以固
定, 以防止鳥群奔跑時踩倒飼槽或損傷鳥腿。飼槽的高度可依年
齡而定, 成年鳥的飼槽一般距地1 . 2m 左右, 雛鳥飼槽高度可與鳥
背高度一致。不能使用破舊的水槽和飼槽, 因為它們中可能有一
些脫落的金屬碎片及其他異物, 被鴕鳥吞食後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甚至死亡。飼餵次數可考慮1 周齡內每3h 投餵一次, 以後每4h
投餵一次即可, 飼餵時仍然堅持先青綠、後精料的原則, 每次的投
餵量以不剩料為宜。
5 . 光照光 照對鳥類的生長發育十分重要, 所以在溫暖季
節, 每天可將雛鳥放到舍外運動、曬太陽; 在氣溫較低的季節裡, 舍
外不能活動時, 要解決好育雛舍的採光, 讓陽光能從窗戶照射進
來, 0 周齡~3 周齡保證23~24h 光照, 以後可採取自然光照制度。
6 . 密度一般在1 周齡時適宜的飼養密度為4~5 只/ m2 ; 2
周齡時降到3~4 只/ m2 , 以後隨著雛鳥日齡的增大可逐漸降低飼
養密度。
7 . 雌雄鑑別當幼鴕鳥生長到一定年齡階段時, 即可採用雌
雄鑑定的方法將其分開歸類, 以便於飼養管理和出售。
8 . 營養與飼料一般情況下, 有人建議0 周齡~12 周齡的雛
鳥混合精料中粗蛋白質的含量可控制在19% ~ 22% , 能量
12 . 13MJ/ kg , 草粉可佔10%。鴕鳥屬草食動物, 要採食一定量的
青綠飼料, 若單純餵給高蛋白的精料, 會很快導致腿部疾病, 故應
配以切碎的苜蓿葉或其他營養豐富的青飼料。但應特別注意, 雛
鳥不能餵任何莖稈等粗硬飼料, 否則會造成消化不良, 阻塞前胃,
肚脹, 絕食, 逐漸衰竭而死亡。
雛鳥對Ca、P 等礦物元素的需求比雛雞、雛鴨高得多, 如用雛
雞飼料餵雛鳥, 即可在較短時間內出現腿病。一般養殖者如在每
10 kg 雛雞飼料中補加200~300g 骨粉作為雛鳥飼料, 可有效地防
止腿病的發生。鴕鳥養殖者經驗證明, 在混合精料中添加5% ~
8%的優質苜蓿粉是非常有益的。1 月齡~3 月齡的雛鳥, 其混合
精料可佔日糧的60% , 優質青綠飼料佔40%。
如果有苜蓿地, 在晴朗暖和的天氣, 還可將雛鳥趕出去放牧,
雛鳥僅會採食幼嫩葉子, 可避免胃脹。還應注意的是, 鴕鳥的習慣
是喜歡啄食, 如果飼養場地有秸稈、碎玻璃、鐵絲、鐵釘或塑料等難
以消化的物質, 誤食後就會導致消化不良、肚脹、胃腸阻塞或創傷、
甚至死亡。所以育雛舍不能用稻草等乾草做墊料, 凡是鴕鳥能觸
及到的地方, 一定要把以上異物清除乾淨。另外, 鴕鳥容易受到驚
嚇, 應儘量減少對其驚擾, 防止應激性疾病的發生。
1.產蛋期的飼養
(1)飼餵方法 人工飼養的鴕鳥每天的活動比較有規律。因此,應根據其生活規律定時、定量進行飼喂。每天早晨天一亮,鴕鳥就在運動場上圍著邊網跑步,跑15—20分鐘後進行交配、採食。所以首次飼餵時間以早6點半至7點半為宜。1天飼餵4次,每次飼餵的間隔儘可能相等。飼餵順序可以先粗後精,也可以把精飼料拌入青飼料中一起飼喂。精飼料餵量一般每隻控制在1.5千克左右,以防過肥而使產蛋量下降或停產。
(2)飼料與營養 產蛋期鴕鳥配合飼料中粗蛋白質含量以18%為宜,代謝能10,5兆焦/千克。青飼料以自由採食為主。特別要注意種鳥對鈣的攝入,除了飼料中給予足夠的鈣磷外,在欄舍內可以設置飼餵骨粉的食槽,任種鴕鳥自由採食。
2.產蛋期的管理
(1)分群 雌鴕鳥在24—30月齡達到性成熟,雄鴕鳥在36月齡達到性成熟。性成熟前以大群飼養,每群20—30隻,產蛋前1個月進行配偶分群。一般是4隻(1雄3雌)為一飼養單位。分群工作一般是在傍晚進行,先將雌鴕鳥引入種鳥舍,然後再將雄鳥引入,這樣可以減少雌雄之間、種群之間的排異性。
(2)運動場 鴕鳥體型較大,需要的運動場面積相應也要大。1個飼養單位(1雄3雌)約需1500平方米左右。這樣可以給鴕鳥提供較為自由的活動範圍,有利於提高受精率,防止過肥。鴕鳥一般是有規律的自由活動,不必驅趕運動。如果飼養群較大,7隻或14隻以上為一飼養單位,則需要驅趕運動,最好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各驅趕1—2小時。
運動場要保持良好的衛生,隨時清除場內的糞便和雜物,在鳥欄和食槽旁不要隨意放置雜物,以免鴕鳥誤食硬性異物,導致前胃阻塞和腸穿孔,造成非常死亡。運動場及棚舍最好每周消毒1次。
(3)休產 為了保持雌鴕鳥優良的產蛋性能,延長其使用年限,需強制休產。一般掌握在每年11月份至次年1月份為休產期。休產期開始時雌雄鳥分開飼養,停止配種,停餵精料5天使雌鴕鳥停止產蛋,然後餵以休產期飼料。
(4)捕捉 若要調換運動場或出售鴕鳥需要捕捉時,應特別小心。因為鴕鳥頭骨很薄呈海綿狀,頭頸處連接也比較脆弱,均經不起撞擊。捕捉的前1天在棚舍內飼喂,趁其採食時關入棚舍,捕捉時需3—4人合作,抓住頸部和翼羽,扶住前胸,在頭部套上黑色頭罩使其安定。鴕鳥一旦套上頭罩,蒙住雙眼,則任人擺布,可將其順利裝籠、裝車。但對兇猛的鴕鳥要特別小心,在捕捉前3—4小時適量餵一些鎮靜藥物。
(5)運輸 種鴕鳥運輸前須減料停產,確保運輸時輸卵管中無成熟的蛋。運輸前3—4小時停餵飼料,在飲水中添加維生素C、食鹽和鎮靜劑,以防止應激反應。運輸季節以秋、冬、春季為宜,最好選擇夜間進行,因鴕鳥看不清外界景物,可以減少騷動。運輸工具和籠具要消毒,籠具要求堅固通風,頂部加蓋黑色圍網。運輸過程中隨時觀察鴕鳥動態,長途運輸注意定時給水。保持車內通風良好,對燥動不安的鴕鳥戴上黑色頭罩。運到的鴕鳥由於應激,1—3天內常會表現食慾下降,糞便呈粒狀。應及時補充維生素、電解質,飼料投餵逐步過渡,以利鴕鳥運輸應激後的恢復。
鴕鳥的盲腸特別發達,能消化富含纖維的青飼料,約佔全部日糧的70%左右。非洲鴕鳥成年體重達100 一150 千克,日需青飼料2 . 5 一5 . 0 千克。冬季可將牧草製成草粉,在鴕鳥精料中配合使用。目前飼養鴕鳥的青飼料主要是以各種青菜、青草、胡蘿蔔、甘薯藤為主,如經常餵胡蘿蔔、甘薯藤,其飼養效果更好。鴕鳥對各種維生素的需要量較大。在野生狀態或放牧飼養條件下,鴕鳥可以從採食大量的青綠飼料中獲得所需的維生素,但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其維生素來源應由飼料中供給。當鴕鳥患有消化道疾病、服藥或拒食時,其消化道合成B 族維生素的能力大為下降,此時要特別注意B 族維生素的補給。
到目前為止,對鴕鳥的維生素營養研究還很少,但在實際生產中鴕鳥的維生素缺乏症已經得到證實,已發現4月齡鴕鳥腿部肌肉變性是由維生素E 和硒缺乏所致。鴕鳥的幾種主要維生素缺乏症如下:① 缺維生素A 胚胎早期死亡,雌鴕鳥產蛋率降低;② 缺維生素D ,患佝僂病、軟骨病,胚胎晚期死亡,雌鳥產蛋皮薄、甚至產軟蛋;③ 缺維生素e,早期或晚期死亡,肌肉纖維和小動脈急性壞死、變性,雄鴕鳥引起終身不育;④ 缺維生素B2 ,胚胎中期死亡,雛鳥腳趾內側彎曲;⑤ 缺維生素B6,雛鳥表現走路搖擺;⑥ 缺葉酸,胚胎晚期死亡,喙發育不全,雛鳥脛骨、膝關節變形、彎曲。
( l )苜蓿 苜蓿屬豆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適應性廣、產量高、品質好,是最好最經濟的飼料,被稱作「牧草之王」。苜蓿喜溫暖、半乾燥氣候,耐熱、耐寒,在南北方均能生長,在北方地區可年收3-5茬,南方可年收5-7茬。兩次刈割間隔為30 一40 天,畝產鮮草3000- 5000 千克。幼嫩苜蓿是鴕鳥最好的青飼料。每天每隻大鴕鳥餵量3- 5 千克。3 周齡前小鴕鳥只能餵葉子和很嫩的莖。苜蓿在開花期粗蛋白質含量佔乾物質的20%左右。乾物質佔鮮草的23%左右。隨著生長階段的延長,蛋白質含量逐漸減少,粗纖維顯著增加,所以飼餵以開花前的苜蓿為好,如一時用不完,可曬制乾草。
( 2 )紅三葉 紅三葉屬豆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溫暖地區一般能生存2 一3 年。紅三葉喜溼潤海洋性氣候,夏季不太熱、冬季不太寒的地區最適宜生長。能耐零下低溫,不耐熱,夏季高溫生長不良,在年降水量1000 毫米的地區均能良好生長,在雲、貴高原地區生長良好,昆明一帶可生存7 一8 年。當年播種,可刈割2 -3 次,畝產鮮草3 000~4000 千克,高的可達6000 千克。紅三葉在開花前葉多莖少,最適宜飼餵鴕鳥.開花前粗蛋白質含量佔乾物質的20 % ,乾物質佔鮮重的18 % 左右。紅三葉草質柔軟,品質良好,是鴕鳥的上好飼料。
( 3 )桂花草 又名熱帶苜蓿,屬豆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桂花草喜高溫多雨,在亞熱帶地區適應性較強,耐乾旱,生長繁茂,產量高,營養豐富,是亞熱帶地區的優良牧草。一般一年可刈割3 一4 次,畝產鮮草3000-4000千克。桂花草粗蛋自質含量在8%左石,但由於其莖上被茸毛,所以適口性不太好。飼餵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如製成乾草粉,則效果很好。
( 4 )象草 又名紫狼尾草,屬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熱帶、亞熱帶普遍種植的高產優良牧草。喜溫暖、溼潤的氣候.耐旱、耐高溫。具有產草量高、耐粗放管理、利用時間長等特點。前3 年長勢較旺,產量高,以後則逐年減弱,產量也降低在生長旺季,每隔20 天左右可刈割l 次,一般畝產鮮草1 萬一2 萬千克。象草柔嫩多汁,水分含量高達85%左右。象草的利用率和消化率均較高。粗蛋自質含量佔於物質的10 % 左右。因葉面有茸毛,飼餵前需切成2 釐米左右長為好。象草也可以調製乾草和青貯。
(一) 營養缺乏症
1 . 肌肉營養不良日糧不平衡, 維生素E 和硒缺乏時, 就會
發生肌肉營養缺乏症。臨床表現為輕癱或跛行。病理變化為骨骼
肌、心肌和肌胃出現病變, 並伴有脂肪組織壞死。嚴重硒缺乏會引
起鴕鳥體質虛弱, 對傳染病易感。
鑑別診斷: 因胃蠕動馳緩而久臥不動, 腿部肌肉受壓, 血液循
環受阻, 為橫紋肌病。其病變與此病相似, 橫紋肌病為散發, 肌肉
營養不良為群發, 肌組織部位不同。
治療: 早期注射維生素E150mg , 硒0 . 5mg , 療效顯著。後期
只能及時淘汰。
2 . 骨骼變形長期營養不良, 蛋白質含量過高, 吸收障礙, 會
引起代謝障礙或低血鈣, 出現此病。
臨床症狀: 腿扭曲, 跗關節腫大, 肌腱裂開, 腿虛弱無力或弓形
腿綜合症。
防治: 早期可用限制性圍欄加以糾正, 配製全價飼料, 反覆發
作的可用寬橡膠帶、棉線、皮帶、低粘帶和夾板施行矯正術治療; 亦
可用1 . 4% 鈣、0 . 7% 磷和每kg 體重3000u 維生素D3 複合劑預
防; 亦可對1 周齡雛鴕鳥注射錳、鋅複合劑預防。
(二) 中毒病
常見的有黴變飼料、有毒植物、藥物中毒等。
黴變飼料飼餵會出現腹瀉, 免疫抑制, 肝、肺損害等。預防上
要保持飼料新鮮, 變質陳舊飼料不喂。在南方多雨季節、天氣潮溼
時, 飼料更易黴變, 所以要保持庫房乾燥, 食槽要有雨棚防雨, 每天
要清洗乾淨。
有毒植物如苦楝樹、夾竹桃等, 食後可引起眼瞼炎, 眼瞼及全
身脫毛性紅斑, 以後形成黑痂。所以不要在鴕鳥場地內種植這些
植物, 以防鴕鳥誤食葉、果中毒。鴕鳥食用青飼料, 如含硝酸鹽的
菜, 特別是施用大量氮肥後的白菜、十字花科青菜、椰菜等, 或堆積
過多、時間過長, 發酵後鴕鳥採食, 引起亞硝酸鹽中毒。主要表現
為搖擺, 喜伏臥, 煩躁不安, 腸炎, 排綠尿。雛鳥還表現為搖擺蹣
跚, 平衡失調, 易跌倒等症狀。
藥物中毒主要為有機磷農藥殘留在青飼料中引起, 表現腹瀉、
嘔吐、流涎等。可及時注射特效解毒劑, 如阿託品、解磷定等。另
外, 抗蟲藥、抗菌藥用量過大、時間過長也會引起中毒, 如莫能菌
素、呋喃類、林可黴素、鏈黴素、粘菌素等, 表現為鳥腿僵硬、麻痺、
過度興奮或嗜睡、肌肉神經失控或死亡。抗菌素還能影響腸道內
的正常菌群, 進而影響纖維素的消化, 尤其在盲腸內的消化。
除以上之外, 還有有毒魚粉、肉毒中毒, 分別表現為嚴重肌胃
糜爛和全身麻痺, 反應遲鈍, 躺在地上四肢向外伸展, 不能活動, 甚
至抬不起頭。故草原上放牧的鴕鳥必須定期注射肉毒素菌苗免
疫。
食鹽中毒常見於採食用鹹水灌溉的苜蓿後, 雛鳥因鼻鹽腺尚
不完善, 不能分泌鹽分, 可導致嚴重的腎小管病變。
(三) 前胃嵌塞
鴕鳥喜啄食異物, 容易吞入胃內造成堵塞。常見阻塞物如砂
石、乾草、幹樹葉、木板、塑料、橡膠甚至金屬材料。導致鴕鳥誤食
異物的因素有: 欄內異物顯眼或顏色鮮豔, 新環境特別是塑料場
地, 飼料營養或味道不當, 剛出殼小鳥缺乏誘導帶食, 其它因素如
疾病、下雨、寒冷等應激均易引起。
臨床表現: 分不完全阻塞和完全阻塞。不完全阻塞是有部分
食物通過, 患鳥表現為食欲不振, 體重逐漸下降, 糞便呈硬球狀, 排
尿減少, 尿酸鹽濃度增加, 在小鳥期可變為「僵鳥」。完全嵌塞為食
物完全不能通過, 患鳥體重迅速下降, 漸漸脫水, 初期有食慾, 有渴
感, 喜啄食飼料和飲水, 但這只不過是假食行為, 鳥頸部食道處缺
乏食團蠕動, 以後絕食, 糞便幹硬如羊糞, 量少或停止排糞, 嚴重脫
水, 尿量減少且高度濃縮, 很快衰竭而死亡。腹部觸診: 腹中偏左
胃內容物堅實。血液檢查: 急性脫水紅細胞壓積和蛋白質含量升
高, 慢性時則相反。如果血清天門冬氨酸轉胺酶升高, 則胃和肌肉
崩解。如果白細胞數升高, 則黏膜層可能已經損傷或異物已穿透
胃壁而感染。
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和觸診可初診, 確診需做X 線或胃鏡檢
查。
治療:
(1 )不完全阻塞時, 用輕瀉劑促進胃內異物排出, 如礦物油、植
物油、少量硫酸鎂等。
(2 )藥物治療無效或完全嵌塞, 則需早期實施手術療法。①全
身麻醉。②右側臥, 左腿向後拉直保定。③腹中線處拔毛30cm×
15cm。④皮膚清潔消毒, 置創巾。⑤距胸骨後端12~16cm, 腹中
線左側觸摸前胃, 銳性一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 鈍性分離腹直肌,
有鉤探針引導切開腹膜, 露出前胃。⑥手指剝離前胃上的腹腔氣
囊。⑦將前胃漿膜層用四角牽引線或與皮膚縫在一起固定, 周圍
纏繞大塊滅菌紗布。⑧ 切一小口, 排出前胃液體, 再擴至5 ~
10cm。⑨用鑷子、鉗子或匙取出胃內容物, 也可通過此口取出胃
內容物。⑩滅菌生理鹽水衝洗前胃後縫合, 可用0 號或1 號腸線
先連續螺旋縫合前胃切口, 再行倫貝特氏( 連續垂直內翻)縫合, 腹
膜、腹直肌分別用腸線連續螺旋縫合, 皮下組織、皮膚用絲線結節
縫合。創口消毒, 覆蓋保護繃帶。手術結束, 待鴕鳥清醒後, 轉入
欄舍, 8 h 後給予少量飼料和飲水, 24~48h 後恢復正常。術後5~
7d 用廣譜抗菌素, 極度衰弱的可考慮輸血和輸液。根據皮膚癒合
情況, 7~14d 後拆除皮膚縫線。
(四) 洩殖腔外脫
洩殖腔外脫主要見於腹瀉時間過長, 性別鑑定時粗暴或操作
不當, 尿道輸卵管感染, 蛋殼粗糙, 公鳥肛檢時陰莖受損, 繁殖期軟
組織受損等。防治上需排除病因, 及時用生理鹽水清洗, 雷佛奴爾
溶液消毒, 塗石蠟油或蓖麻油、檀香油, 小心復位, 若有壞死組織,
則先清除, 再作如上處理後常採用袋口縫合或荷包縫合, 縫線不宜
太緊, 既能防止再次外脫, 也能使糞便通過。
(五) 損傷
鴕鳥由於突然受驚, 碰撞欄網, 或鳥群中互相爭鬥, 欄內設施
不良, 捕捉、保定、運輸不當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外傷。
對損傷較小沒有出現傷口的由其代償而恢復, 有較小較淺傷
口的可清創消毒, 塗魚石脂、松餾油等軟膏製劑, 既消炎又防蠅, 促
進癒合。傷口較大較深的除清創處理外, 要及時縫合。陳舊創或
已感染化膿的, 要除去壞死和腐爛組織, 徹底排膿, 並用0 . 1% 高
錳酸鉀溶液或雙氧水衝洗消毒, 塗消炎藥, 根據情況可不縫合, 進
行開放療法, 或部分、全部縫合, 並防止再次感染和蠅、蛆寄生。
如果為硬組織損傷, 如骨折, 要根據部位復位與固定。鴕鳥因
體重、力量大, 其骨折一般很難復位與固定, 預後均不良, 一般被屠
宰銷售。
病症
鴕鳥的風溼症多因久臥溼地,氣候突變,風溼寒邪乘虛而入引起。該病侵害肌肉和關節引起經絡阻塞,氣血凝滯,造成肌肉關節腫痛,屈伸不利。若日久不治,則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筋骨失養,最後臥地不起。患鳥一般食慾正常,剛站立運動時步態強拘,稍後好轉,不願長久站立,喜臥不起。重症時則臥地不起,有時掙扎欲立,但始終站不起來,開始時食慾無太大變化,但隨著時間延長,食慾逐漸下降,此時患鳥常常無法治癒。
防治措施
這種病在人工飼養的鴕鳥中很常見,風溼症的治療時機尤為關鍵,爭取在發病早期予以治癒。鴕鳥的身體結構比較特殊,身體重量較大,雙腿纖細,所以一旦雙腳承受能力下降或不能負重時,則很難治癒。
在診斷鴕鳥風溼症時,要注意與如海綿狀腦病、布納病、病毒性關節炎、大腸桿菌性、關節炎等類似的疾病進行區別,以免誤診。
預防本病關鍵在於鳥舍要適當封閉,防止穿堂風和賊風,墊沙厚度不能低於20釐米,墊沙每3天~4天換一次或者進行翻沙,在天氣變化時,要防風防潮,提高鴕鳥的機體抵抗力。
鴕鳥的寄生蟲病並不多, 記載資料也很少, 可能由於人工飼養
場大多數比較注意環境衛生管理和採用人工孵化、分群管理等措
施打斷了寄生蟲的生活史, 特別是成年鳥與幼鳥分隔飼養, 減少了
寄生蟲傳播流行的機會。因此寄生蟲病不是鴕鳥的重要疾病, 但
並不等於人工養殖的鴕鳥對寄生蟲病具有堅強的抵抗力。因為一
旦不注意衛生管理, 或放牧飼養措施不當, 遇到有大量寄生蟲入侵
時, 仍會引起嚴重的疾病。
根據病原種類和致病特性, 主要寄生蟲有原蟲、蠕蟲和體外寄
生蟲三大類。
(一) 原蟲
1 . 組織滴蟲該蟲引起火雞傳染性腸炎、肝炎, 又稱黑頭病。
鴕鳥喜歡吃同伴糞便, 如果某隻患病, 便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傳播本
病。組織滴蟲進入鴕鳥盲腸的寄生蠕蟲( 包括雞的異刺成蟲) 內,
含有組織滴蟲的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 蟲卵在外界可存活較長時
間, 其它鳥吃到帶滴蟲的蟲卵便可引起感染; 另一部分蟲卵被蚯蚓
吞食, 在蚯蚓體內存活數月甚至數年, 鳥吃到蚯蚓同樣感染。因此
應注意不要引入帶病原體的種鳥進場, 以免場地受到汙染。
Borst 等人在荷蘭發現兩隻3 月齡大鴕鳥染病並發生典型的
壞死性腸炎與肝炎。
防治: 使用呋喃酮可以預防和控制本病, 但不能杜絕傳播。日
糧中加入0 . 015%呋喃唑酮, 有預防作用, 一次加入0 . 04%該藥可
控制感染, 但停藥後又會復發。另外可選用滅絛靈, 飲水或飼料中
加入0 . 0125% , 連用7d~10d 會收到很好效果。
2 . 鴕鳥白細胞原蟲在非洲好望角, 6 月齡以下的鴕鳥普遍
受到感染, 由當地的黑蠅傳播。起初認為此蟲沒有致病力(Walker
氏1912 , Benntt 等人1992 ) , 後來發現鴕鳥由於並發巨裂殖體引起
嚴重心肌炎反應而死亡。本病爆發時會使3 周齡鴕鳥嚴重死亡,
能存活到5 周齡~6 周齡的血液中有大量白細胞原蟲的配子體,
許多紅細胞被發育的配子體侵入, 破壞紅細胞, 產生明顯貧血。
診斷: 可將血液製成薄血片, 姬姆薩染色, 輕度病例可將血液
樣本離心濃縮, 抹片染色檢查配子體。
治療: 在飼料中加入50mg/ kg 制菌磺或加入0 . 02%呋喃唑酮
或二氯甲吡啶酚, 可收到一定療效。
3 . 瘧疾在蘇丹發現過鴕鳥患虐原蟲, 引起慢性貧血。本病
與蚊及其他節肢昆蟲有關, 用制菌磺可收到一定療效。
4 . 球蟲在 北美發現過鴕鳥球蟲病, 幼鳥會出現不適和下
痢, 證實為艾美屬球蟲, 但未定種名。早在1940 年俄國Уakimlff
氏已報告動物園鴕鳥球蟲孢子。A. Schmiolt Dumont 等人在納米
比亞從鴕鳥腸道抹片中也發現球蟲孢子。家禽的球蟲病不會傳染
給鴕鳥, 但要注意某些離子抗球蟲藥對鴕鳥會有毒害。
5 . 隱孢子蟲病在南非發現幼鴕鳥洩殖腔脫垂, 與隱孢子蟲
有關, 隱孢子蟲寄生在小腸和大腸, 亦可傳染到胰管, 引起胰臟壞
死。1993 年加拿大從波札那進口165 只鴕鳥, 在14 只糞便樣
本中發現有隱孢子卵囊。使用螺旋黴素治療腸隱子蟲病有較好療
效。
6 . 小袋蟲病結腸小袋蟲是人和豬的普通寄生蟲, 嚴重感染
時會引起腸炎。在南非幾個場發現雛鴕鳥盲腸和近端大腸大量發
炎, 在顯微鏡下見到似小袋蟲有纖毛的寄生蟲損害腸腺。建議用
二甲硝唑治療。
(二) 蠕蟲
1 . 道格拉斯圓線蟲這 種寄生蟲是南非第一個正式飼養鴕
鳥的人亞瑟道格拉斯於1899 年發現的, 為非洲鴕鳥的主要寄生
蟲。雌蟲長4 . 2mm, 雄蟲長3 . 1mm, 棕紅色。由於蟲子很小, 在解
剖時易被忽略, 該蟲第三期幼蟲末端有一個突起小節。成蟲藏在
前胃和肌胃襯裡層下面的胃腺片中吸血, 並引起嚴重炎症和貧血,
甚至引起前胃嵌塞和巨型細菌病, 貧血時可視黏膜蒼白。鴕鳥因
病死亡後經過一段時間, 蟲體會自體消化。病鳥蟲卵隨糞便排出
體外, 在一定溫度、溼度的環境下經過60h 發育, 便達到傳染期幼
蟲, 蟲卵能存活3 年。傳染期幼蟲在乾燥條件下可存活9 個月或
更長, 這種蟲發育成熟約需33d, 從感染第一個蟲卵到隨糞便排出
是在感染的第處36d(Soulsby 氏1984 )。懷疑本病時, 最好通過糞
便鏡檢蟲卵, 或用Smit 氏( 1963) 介紹的方法, 取樣糞便放在玻板
上, 加一半水, 用一玻璃杯蓋住, 置於暗室內兩天, 如糞便內有蟲
卵, 可見到微小細幼蟲在潮溼的水面上活動。
治療: 最早使用左旋咪唑, 每千克體重30mg , 療效很好, 但寄
生蟲對本藥已有耐藥性, 可推薦改用苯並咪唑化合物, 如口服苯硫
咪唑, 每千克體重15mg , 不僅對成蟲, 而且對四個階段幼蟲均有較
好療效。此外, 可口服磺唑氨酯, 每千克體重5mg , 或異阿丸曼菌
素, 每kg 體重0 . 2mg , 均可收到明顯療效。
預防: 患鳥群注意定期驅蟲, 糞便鏡檢, 搞好環境衛生, 糞便通
過發酵消毒才可作為牧草肥料, 人員來往應嚴格消毒和限制, 防止
將蟲卵帶進場而引起傳染。因為蟲卵在兩、三天就具備傳染性, 危
險性很大。
2 . 眼吸蟲它可以感染幾個雞形目和雁形目的鳥, 也可以感
染鴕鳥, 引起嚴重結膜炎。這種吸蟲的生活史要有某些淡水蝸牛
作中間宿主。美國佛羅裡達州曾在5 月齡鴕鳥結膜囊內發現大量
吸蟲, 引起流淚、結膜嚴重發炎。治療可用少許5%氫基甲酸酯酚
處理, 或者在麻醉後手術除蟲。
3 . 鴕鳥絛蟲為大型絛蟲, 長約60~120cm, 多見於幼鳥, 寄
生於小腸內, 白色。鴕鳥感染後引起體重下降, 貧血, 精神不振, 下
痢等。診斷時, 主要依靠屍體檢查, 或檢查隨糞便排出的成熟節
片, 或者用糞便漂浮法檢查蟲卵。該蟲中間主仍不清楚, 可能是非
洲草原上一種昆蟲或壁蝨, 在牧地吃進蟲卵, 蟲卵在中間宿主內發
育成一個未成熟的幼蟲, 鴕鳥吃下中間宿主後, 在小腸內發育為成
蟲。
治療: 口服氯硝柳胺, 每千克體重100mg; 或苯硫咪唑, 每kg
體重25mg; 或磺唑氨酯, 每kg 體重5mg; 或溴二羥基醯苯胺, 每
kg 體重130mg。上述藥物對患鳥可每隔7 周用一次, 對各期幼蟲
完全有效。
(三) 體外寄生蟲
鴕鳥體外寄生蟲有蝨、蟎、蜱等, 其中蝨與蟎造成較大經濟損
失, 如羽毛損害。鴕鳥長圓蝨長為3~4mm, 可嚴重感染幼鳥, 它
專吃羽毛而不吸血。羽蟎是皮膚上的寄生蟲, 引起皮膚嚴重搔癢,
患鳥摩擦羽毛, 損傷皮膚, 使羽毛生長緩慢, 有時羽毛脫落引起上
呼吸道疾病, 進而影響繁殖。治療時可口服阿丸曼菌素, 每千克體
重0 . 2mg , 在4 周內用藥3 次。或人工合成除蟲菊酯外用治療。
蜱也可寄生於鴕鳥, 美國從非洲進口的鴕鳥身體上帶有11 種
蜱(Mertins 等人1991 )。1989 年美國從辛巴威進口的鴕鳥發現
有鈍眼蜱和璃眼蜱原蜱, 這兩種蜱是反芻動物「心水病」的媒介昆
蟲, 它們傳播反芻獸考德裡氏立克次氏體, 據此, 美國農業檢疫中
心及時進行緊急驅蟲治療。一種波斯銳緣軟蜱在乍德把雞的埃及
焦蟲傳染給雛鴕鳥(Receveur 等人1948 ) , 使之發病死亡, 症狀為
發熱, 昏睡。治療用四環素。
蜱對鴕鳥本身致病力不大, 但在寄生部位有損皮膚, 造成皮草
降級。另外, 蜱是傳染病中昆蟲的主要媒介。因為鴕鳥可能是帶
菌鳥, 故在引起非洲等地區的鴕鳥時要注意驅蟲檢疫。雨季時蜱
發生最多, 特別是鈍眼蜱。
治療: 可使用棉花浸泡除蟲菊酯2~4mg 清洗患部, 可在兩周
內保持有效驅蟲; 也可用5% 氨基甲酸酯酚, 小鳥每100 只用藥1
磅(0 . 45kg)撒在鳥身上, 隔兩周再用一次, 兩次用藥後不會有寄生
蟲, 也沒有膽鹼酯酶抑制現象發生。
防治方法
清除感染葉片。
對病害植株噴灑含銅製劑。
噴灑樂果乳劑防治蚜蟲及其他刺吸口器害蟲。綠膿桿菌病又稱假單胞菌病,近年來已成為禽類的一種不可忽視的傳染病,應引起重視。
病原
綠膿桿菌廣泛存在於空氣、糞便、土壤、汙水塘中,菌對外界抵抗力極強。為革蘭氏染色陰性桿菌,一端有鞭毛,具運動性。菌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能產生藍綠色色素和芳香氣味,在血液瓊脂上形成溶血圈。本菌能產生外毒素,且極易形成抗藥性菌株。
診斷要點
流行特點
本病在各種年齡的鴕鳥都能發生,1日齡~90日齡的雛幼鳥更易感染,多數以敗血症過程死亡,病死率極高。汙染的場地、水源、土壤、飼草料和空氣等是重要的疫源,傳播途徑也多種多樣。
臨床特徵
病鳥精神沉鬱甚至委靡,食慾減退乃至廢絕,不願活動,體溫升高到42℃以上。排出綠色或黃白色稀便,肛門汙溼、水腫。流淚,眼瞼浮腫,眼邊有膿性分泌物,有的眼角膜有潰瘍灶,嚴重的眼失明,多數轉為死亡。
剖檢特徵
實質器官均有出血變化,心、脾、肝、腦、腎、胃、腸都有出血點、出血斑。肝呈土黃色、腫大,有黃白色小壞死灶散在。
塗片鏡檢
取肝脾病變組織作塗(觸)片,革蘭氏染色後鏡檢,可見到明顯的細菌。
分離培養
取肝脾臟病料接種普通瓊脂和血液瓊脂,37℃培養24小時,可見到培養基著綠色並有芳香氣味和溶血圈的典型菌落。
防治措施
治療
可給病鳥肌肉注射慶大黴素,每千克體重3000單位~5000單位,同時用紅黴素眼藥膏治療眼病,每天塗擦兩次。
預防
搞好環境衛生,進行定期的徹底消毒,特別是對孵化室、孵化器和育雛房、墊料等消毒尤為重要。
一、嚴格選擇種蛋
種蛋必須來自優良、健康的鳥群,挑選種蛋時,先將薄殼蛋、砂殼蛋、鋼皮蛋及過大、過小、過扁、過圓、汙染面積過大的種蛋挑出。對剛產出的種蛋不宜馬上入孵,要蹙貯存24小時以上,但最好不要超過6天,保存的溫度以15℃為宜。若保存期超過6天,需要降低溫度,保存種蛋的相對適宜溼度應為70%~80%,並注意貯存室的通風。種蛋保存時,應大頭朝下,每天翻動1次。
二、完善衛生消毒措施
1.鴕鳥蛋貯藏室的消毒。每2天用消毒液擦地板1次,隔2周全部清洗、消毒,並用福馬林溶液進行燻蒸。
2.種蛋的消毒。鴕鳥產蛋時,飼養員要用消毒紗布接住,然後送孵化室消毒,消毒劑量每平方米用37%的福馬林42毫升,高錳酸鉀21克,燻蒸30分鐘。如果沒有接住,用經消毒液浸泡的紗布擦去表面贓物,馬上送孵化室消毒。入孵之前,用消毒藥(溫度不要超過40℃)浸泡20~30秒,然後用消毒過的幹紗布擦乾種蛋即可入孵。
3.孵化室的消毒。孵化室地板每隔2天用消毒藥拖擦1次,牆壁、天花板每隔半個月用消毒藥噴灑1次,1個月進行全面清掃1次。
4.孵化機的消毒。每次孵化之前,孵化機內外及表面用消毒藥擦拭一遍,並用福馬林燻蒸消毒。
三、適宜的孵化條件
1.適宜的溫度。經驗發現,室溫在18℃~25℃時,如果採用恆溫孵化法孵化溫度控制在37℃效果最好,隨著室溫的升高,孵化溫度可適當降低。也可採用變溫孵化法,將孵化期分為前期、中期和後期,溫度可分別控制為36.5℃、36℃、35.5℃,其相應相對溫度分別為22%、23%、25%,並且種蛋可按大、中、小或重、中、輕3個檔次,實行分機孵化,能提高孵化率和健雛率。
2.適合的溫度。對於恆溫孵化法,前期孵化溫度可控制在20%~25%,轉入出雛機溼度應相對提高,通常為30%~40%,後期溼度相對較高有利於雛雞啄殼。
3.合理通風與涼蛋。胚胎發育需要新鮮的空氣和充足的氧氣,二氧化碳和各種有害氣體不要超標,因此,應定期通風換氣。鴕鳥蛋的體積較大,蛋殼較厚,尤其後期產熱較多,應主要涼蛋。
4.正確的腐化操作過程。入孵時,一定要使鴕鳥蛋的大頭朝上,依貯存期、產蛋期分清批次,認真記錄,儘量不要混孵,以免造成出雛的混亂,孵化過程中要翻蛋,孵化程序為:蛋的挑選→消毒→貯存室→孵化室→入孵→消毒→出鳥→發鳥作業,避免交叉感染。
設計育雛場舍要科學
除達到常規設計要求外,育雛舍和給飼棚的地面都要用陶地板磚(別名「樓板磚」、「防潮磚」,用陶泥燒成)鋪設。陶地板磚具有優良的吸溼、防潮、隔熱性能,能保持地面乾爽,可有效地避免雛鴕鳥的「內臟低熱症」,而且防滑,能減少因滑跌而導致的雛鴕鳥的腿部畸形,地面清掃、清洗、消毒也方便。運動場縱向長為20米~30米,寬4米~8米,縱向中部設計成一個低緩的斜坡,以鍛鍊雛鳥的腿力。運動場兩頭各1/4的部分鋪以10釐米厚的細沙。沙是用網孔為0.2平方釐米的鐵網篩呈40度~50度傾角篩過的。運動場中間的1/2的部分讓草自然地從簿的細沙下面長出草皮,嫩草能滿足雛鴕鳥好啄的嗜好。這樣,可有效地克服雛鳥前胃的沙積。
執行嚴格的消毒制度
消毒工作搞得好,就可以杜絕一切傳染病源,是保證雛鴕鳥健康的重要條件。飼養人員必須用0.1%的新潔爾滅溶液消毒雙手,換鞋、更衣後,再腳踩消毒池進入飼養場內。
青料洗淨後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泡一會兒,白天和晚上飼餵雛鴕鳥用的水盤、料盤要輪換,每次用後須進行清洗,並浸泡消毒。及時清掃糞便,對飼養舍和給飼棚每天早中晚應各清掃一遍。
育雛箱內做墊床用的麻包,夏天每日應更換2次,冬天每日應更換1次,洗淨的麻包要用0.l%~0.2%菌毒淨浸泡消毒30分鐘。
疾病防治要仔細
1日齡~3日齡的雛鴕鳥要用碘酒做臍部消毒,每天不得少於3次,對臍部收縮不良的雛鳥還應給臍部塗抹利福平軟膏,以防臍炎。對雛鴕鳥畸形腳趾的糾正,在2日齡~3日齡就應開始,常用「捆綁糾正法」。為不影響雛鳥腳部血液流通和腿部發育,要及時更換和放大腳環標記。日常飼養管理工作中細心觀察雛鴕的活動情況、精神狀況、飲食和糞尿情況,按照「早、快、嚴、小」的原則,使疫病儘快得到控制,病雛得到及時治療。
提供生活條件要適宜
適宜的生活條件是育雛成功的保障。
溫度
由於雛鴕鳥的保溫能力和體溫調節能力差,保育箱中的溫度,在雛鴕鳥的頭5日齡控制在35℃~32℃,以後每周遞降2℃~3℃,到9周齡時降到18℃~20℃,保育室可以低保育箱6℃。冬春嚴寒時節育雛保育室達不到要求的溫度時,保育箱可採用高點溫度育雛。
溼度
剛孵出的雛鳥肌體中含有大量水分,適宜的溼度有利於消腫,又不至於造成脫水,一般溼度控制在60%~70%。在高溫多雨時節要勤換麻包墊。
通風
大量的排洩物可產生強烈的刺激性氣體,對雛鴕鳥的眼睛、呼吸道都有危害。
光照
為保證6周齡以下的雛鴕鳥在夜間採食活躍,照明燈泡最好用100瓦的白熾燈。2月齡後,如果雛鴕鳥發育正常,夜晚可不開照明燈。
開水開食
雛鴕鳥出殼後的頭3天~5天可由卵黃提供營養,一般在雛鴕鳥3日齡開始供給飲水和飼料。到5日齡時,新生雛鴕鳥可放出保育箱,採食飲水由大點的雛鳥來引導,開食的青料一定要細切,青料太幹時,可用水潤溼後再拌入精料中。最初的3天~5天給新生雛鴕鳥飲用3%~5%的多維葡萄糖水。
飼餵
飼料要少餵勤添,特別是高溫潮溼季節,更應勤添換。雛鴕喜吃青綠飼料,一般採用往精料中多次拌入青料的方式來提高雛鴕鳥的採食量。雛鴕鳥利用粗纖維的能力差,給2月齡以下的雛鴕鳥飼用苦蕒菜、小白菜等;而不用禾本科牧草,防止引起消化不良。飼用雛鴕鳥的青料最好不用紅薯葉,因紅薯葉生風止氣,對體質欠佳的個體不利。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微信yzw898899888【養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