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七月娃娃
第三次臺灣之旅,比上兩次都來得辛苦得多,為了完成剛與出版社籤訂的新書而去,帶著任務的旅行,總有點身心疲憊。第一次到臺灣,在臺北小住了一周,第二次到臺灣,在臺南小住了一周,落腳之後是無所事事的休閒和亂逛,舒服得很。這次相機帶了兩部(好像也沒拍到什麼驚人之作),每天拖著行李在各個城市之間奔波,期間幸好包車請當地人做導遊,也免去了一些勞累,但總體來說是比較匆忙的,原本打算這次之後會至少暫別臺灣一段時間,但是卻發現了幾個讓人戀戀不捨的地方,實在不敢再做「最後一次」的打算。
臺灣留給我的印象也總是溫暖的,就像一首愛的練習曲,演奏完之後,心裡充滿了力量,這是一個到處有人情味的地方,這裡的老百姓都非常愛自己的家,正因為這種愛的教養,而讓他們呈現出來的總是一種熱情自豪又大度的表情,與他們的接觸,大概會原諒整個世界吧。
回到家裡迫不及待想把這段溫暖的記憶記錄下來,臺灣的遊記攻略很多,我只記錄我自己的感受吧,對於我來說,十五天的旅行是一個底線,通常超過這個時間的旅行,總會讓我感到侷促和厭倦,但是臺灣沒有,十五天遠遠不夠,所到之處也只能蜻蜓點水,所以我把這次旅行稱為「練習曲」還是挺形象的,這只能算是局部踩點吧。
關於路線:臺北——宜蘭——花蓮——臺東——高雄——嘉義——臺南——臺中——臺北(此路線有一段並非按順序進行,僅作參考,另外墾丁、日月潭、阿里山、綠島等熱門景點未曾安排前往,有一點點遺憾,路途總是有得有失,莽莽撞撞中,增加的是旅行的經驗罷)
關於交通:我預定的是從廣州出發臺北的長榮航空的往返,只提前了一周預定,經濟艙價格在1800左右。在臺灣,基本使用的是計程車加火車的旅行,途中有幾天在「你來出境遊」APP預定了當地人的包車服務。
關於證件: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是前兩年在所在地公安局辦理的,辦理入臺證之前,需要在公安局辦理臺灣籤注(半年有效),而入臺證的辦理則稍微複雜一些,我幾次都是交由旅行社辦理,只需要提供在職薪金證明及相關戶籍材料即可。
關於住宿:以前一提到去臺灣,想到的都是那些可愛文藝清新的民宿,但是最近兩年愈發不習慣住民宿了,大多數民宿在硬體設施上不能滿足我這種懶人的標準,這次在臺灣全程入住酒店(臺灣人們稱為飯店,但我覺得不管飯店酒店都名不副實,倒是旅館叫得實在),唯一的一次住民宿便是在宜蘭入住的禾風竹露生態民宿,那天正好下大雨,住在小木屋裡是很浪漫,感覺整個晚上都泡在水裡一樣潮溼,第二天主人做的有機早餐很合我胃口。
第一天:廣州—臺北。
不得不抱怨一下,明明預定的是中午起飛下午兩點左右抵達的機票,結果到最後入住酒店安頓好,已經是日暮降臨。所以大家都很理解我為什麼喜歡坐火車進城,都源於此。在臺灣的通信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抵達桃園機場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購買當地的電話卡,我購買的是大哥大,因為之前給它做過相關的宣傳,知道它的資費標準,而正好一出來就看見它的櫃檯,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張15天任由上網以及包含相應話費的4G卡,這絕對比隨身帶著一個信號不穩定又要隨時充電的wifi方便多了。
從桃園機場到火車站,可以坐大巴前往,只是這大巴停停靠靠,竟然折騰了將近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預定的君品酒店就在火車站旁邊,這五星級的享受算是犒勞自己一天下來的舟車勞頓了吧。在房間裡躺著就不想出門了,但這樣怎麼對得起自己一大早坐飛機折騰到傍晚才安頓下來?趕緊收拾東西跟好友小歐會面,地點是中山路,從君品酒店坐捷運,也就一個站的路程。
到中山路一邊逛街一邊等人的感覺非常良好,臺北的機車真是多啊,而且綠燈一亮便從身邊飛過,真羨慕有機車的城市,這樣的城市都很適合生活吧。半路還是忍不住現在巷子裡的都教授炸雞吃了一個炸雞翅,因為那酸蘿蔔的味道,實在太像咱們萬綠湖的客家做法了。小歐預定的大排檔也在中山路的巷子裡,果然是我的菜,一看那燈火昏暗的去處,就知道那裡肯定有好吃的,一盤簡單的炒飯就拯救了飢腸轆轆的胃,小歐說這裡他曾醉倒過。飯後仍然不休止,到對面的龍井四神湯,四個人喝了一碗傳說中加了料酒的湯,果然,不好喝。
想到晚上能在君品的大房間裡好好泡個澡舒緩一下壓力,就特別有歸屬感。
第二天,下雨的宜蘭
早晨在君品用自助餐,然後等待當地嚮導的到來。
宜蘭的行程是在「你來出境遊」預定的,來臺灣之前朋友介紹這個App,說可以預定包車加導遊,宜蘭一天的行程是人民幣800元,在出發前便聯繫好了當地人小孫,一個很不錯的小夥子。讓我感動的是小孫來酒店接我的時候,還帶來了臺北據說要排隊很久的早點,阜杭豆漿,也不知道他多早便去排隊了。
車子路過礁溪,原本沒有這個行程,小孫說正好去宜蘭的路上經過,於是便在這裡休息,脫了鞋子泡了一下腳,不枉來過這著名的溫泉之地。
沿途經過羅東番割田翁缸雞,原本是為了避雨而來的,沒想到這正好是小孫平時跑馬拉松最愛來的一家食店,店中的招牌是翁缸雞,但是讓我長見識的卻不是這個,而是旁邊的「嫩筍」,其實這是擯榔樹的嫩芽,小孫說在這裡要點筍吃的話,上來的大多數是這個,不知道是不是宜蘭的特點,反正我在其他地方點筍的時候,上來的就是竹筍。
烏石港因為天氣陰而沒有看到特別的景象,倒是海邊吹了一陣子海風,像要把人吹倒的樣子。最後去到南方澳漁港的時候已經是傾盆大雨,在附近的媽祖廟避雨,正好遇到一些信徒來請神,正在進行請神儀式,媽祖廟裡供奉著一尊用紅珊瑚製成的媽祖神像,栩栩如生。
下雨天確實很影響行程,在媽祖廟出來原本打算回民宿休息,宣告一天結束,卻又在南方澳市場找到了一些動力,當然逛魚市場本身已經沒有什麼新奇,但是對於一個大於滂沱的下午來說,已經足夠亮點,魚市也不夠熱鬧,再加上下雨,客人明顯減少,唯有看著那些在籮筐裡的各種魚類嘆氣,感覺自己現在的窘況跟它們多少有點相似,魚市外面的港口,雨下的急,停靠在船沿上的白鷺卻還在拼命覓食。
宜蘭的夜市也因為下雨而空蕩蕩的,原本熱鬧的街市找了半天才找到一家吃飯的地方,點了一碗油麵和一碗魚丸湯。禾風竹露原本是那麼美好,生態循環系統構造的一個後花園,給民宿老闆增加了不少自豪的話題,只是這一晚潮溼的睡眠,讓人有點難受,還好第二天吃到老闆親自做的有機早餐,心情又緩和溫暖了起來。
第三天,從宜蘭到花蓮,花蓮縣城走走逛逛
從民宿出發到宜蘭火車站,聽到了壞消息,大多數火車因為暴雨道路坍塌而停止了行駛,最後只好上了宜蘭到花蓮的區間車,一路停靠將近20個站,搖搖晃晃來到了傳說中的花蓮。抵達花蓮入住的是統帥大飯店,這家老飯店,怎麼說呢,就類似於咱們的廣州賓館,是老牌的旅館,花蓮的老爺爺們從小就見證著它變化。
計程車司機介紹的當地人最愛的美食店鋪「鵝先生」,一直被我們誤以為是「雞先生」,第一次去吃的時候理所當然地點了雞肉,直到傍晚再次光臨,才糾正過來,原來店鋪裡的招牌是鵝肉,能讓我們一天去兩次不厭其煩的,當然是好味道。
走到路的盡頭才找到松山別館,建造於日本傳統時期,當時的用途是用來作為軍事指揮中心與高級軍官的休息所。我們在旁邊買了根冰棒休息,就沒買票進去,有時候心理就是特別奇怪,凡是覺得要買門票的都不會物超所值,不知是不是錯過了好多東西。紅磚建築結構的房子,因周圍上百棵松樹而得名。
沿路返回酒店途中經過花蓮將軍府,這座被譽為花蓮小京都的建築,看起來有點荒寂,設施也過於陳舊,除了房子建築保持了當初模樣,沒有什麼可看的價值,倒是在那裡被蚊子咬的不可開交。
傍晚閒逛到文化創意園,這裡是舊花蓮酒廠,建築懷舊,不定期會舉辦展覽,入夜時在這裡喝杯茶,找個地方坐坐,看看周圍的創意市集,是結束一天疲憊旅行生活的好所在。
花蓮的夜色正濃。
第四天,花蓮,蘇花公路探險記
這一天的行程非常豐富,在「你來出境遊」app預定的當地包車導遊,這次遇到花蓮的帥大哥Kevin。第一站來到了七星潭,這是一個海岸線綿長的美麗海灣,海水清澈,岸邊的石頭讓人忍不住想帶回家,只可惜沒有辦法,撿了一堆丟在Kevin的車上,最後留給了Kevin。
徒步砂卡礑步道也許是這次臺灣環島之行最辛苦的一段,步道不算太長,但當日天氣炎熱,再加上休息不好,走得快要虛脫,幸虧一路的風景優美,也不枉走這一次,權當鍛鍊身體,這段步道大概是當地人最熱愛的徒步路線,因為沿途很美,再加上步道修繕完好,很適合一家大小來散步行走。
隨後的清水斷崖,看到了太平洋最清澈的藍。
午餐是在一家據說是土著人開的餐廳用餐,菜品多樣,但還是比不上大排檔更親切和體貼。
下午的主要行走路線是太魯閣的長春祠和燕子口,中西橫貫臺灣的蘇花公路行經太魯閣國家公園,因為陡峭的懸崖而出名,行走在山洞裡,感嘆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回來的路上途徑天祥的梅園,可以想像當梅花盛開的時候,這裡會有多美。
傍晚時分回到七星潭,早晨清澈的藍變成了深藍的魅影。
晚上入住的是雲朗集團旗下的花蓮翰品酒店,幾米風格的設計讓我和同伴的童心大動,在這樣的氣氛下入眠,會夢回小時候嗎?
第五天,花蓮,光復糖廠,林田山,瑞穗牧場,一路到臺東
感受到了包車的便捷之後,繼續在「你來出境遊」預定了花東縱谷的行程,也想Kevin再多陪我們一天。
來到慕谷慕魚水利發電廠,這裡的木瓜牛奶非常出名,但是我卻吃到了龍澗冰棒。
立川漁場如今專門設立了給孩子們尋找當年「摸蜆兼洗褲」的體驗,據說裡面收藏的一座玉石非常有名,但是我更感興趣的還是工人挑蜆的場面。
水雲間儼然是一個親子樂園,在臺灣旅行的時候還有朋友在網上問我,臺灣有沒有適合親子旅行的地方,在我看來,整個臺灣的旅遊景點,都是為孩子們設計的。
中午的午餐在滿妹豬腳,這個已經發展為旅遊景點的餐館,做的豬腳確實讓人驚豔,據說沒吃過滿妹豬腳就不算到過太魯閣。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是昔日曾因木材而繁榮一時的小山城,舊稱摩裡沙卡,即日語中森坂之意,意指森林茂密的山坡。40年代開始,林場的伐木事業快速成長,至50年代進入全盛時期,拖運木材的蹦蹦車每天川流不息,林田山成為臺灣四大林場之一,共有2千多人居住在這山中小鎮。
光復糖廠原本是我這次花蓮的重點,沒想到一個舊糖廠就改造成了一個兒童遊樂場兼售賣各種小吃,還好最後我們潛入到糖廠舊廠區,看到了工人在用香茅熬製精油,糖廠裡蚊子狠毒,用香茅油擦到傷口,立即緩和了許多。
瑞穗牧場也沒有得到太多的收穫,因為散養的奶牛都不讓遊客觀賞,唯有摘了草喂喂柵欄裡的牛,望了望遠處湛藍的天,但這裡喝的一杯純牛奶,奶味醇厚,必須點個讚。
最後Kevin開車把我們送到了池上的日暉國際度假村,他要立即返程回花蓮,明日參加太魯閣的馬拉松長跑,這麼折騰的行程他竟然毫無怨言。晚上入住的日暉度假村,在池上的名氣非常大,住在田野中的別墅裡,直到第二天騎車去逛了一遍池上鄉,才知道住在這裡有多美好。
第六天,跟著春美老師去天堂走走
在池上鄉,日暉度假村的位置讓人實在太驚豔,也超出了我想像,這座位於花東縱谷的別墅度假村,在兩邊山脈襯託下,在田園風光的簇擁下,就如一座坐落在仙境中的白色宮殿。預定的是伯爵別墅,旁邊是金城武拍攝廣告片時入住的606房。天然的溫泉,室內泳池,聞著稻穀香入睡,恨不能在這裡住上十天半月。
在日暉度假村租用單車或者電動車,可以環繞整個池上鄉騎行。跟我同行的春美老師,是度假村專門派來的義務講解員,也是當地的農民,她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帶著我把池上鄉一些有意思的地方轉了一遍。上午的陽光非常好,日照很強,雖然已經入秋,但是臺東的天氣依然酷熱,但這個時候的陽光已經溫和許多,正是享受秋光的好時機。
日暉度假村每日定時提供池上捷運天牛號小列車,坐上傍晚四點出發的小列車,又回到了早上春美老師帶我騎行的那段路,想到是相同的行程,趕緊半路下車,回到度假村對面的單車租用處,再租了一部電動車,準備去看看黃昏的池上鄉,是不是也如天堂般美麗。
第七天,從臺東帶著遺憾回到池上
可能是因為池上先入為主的緣故,第二天到臺東的行程非常糟糕,也可能是因為作業做的不好,沒有看到更理想的地方。基本上是坐火車來到臺東,打車到鐵花村,被這個村子忽悠了一番之後決定把時間花在對面的成品書店上,結果是,大家都已經心思全無,想著還是早點回去池上過鄉村的日子。
當我從臺東市區失望而歸,坐上列車又重新回到池上的時候,心裡突然有種歸家的感覺,依舊是租了自行車,在太陽還未落山之前,沿著度假村後面的一條騎行馬路,來到了一座牧場,又繞回了伯朗大道,此時遊人早已經散去,村子就像一個安靜的美人,披著藍色的紗巾,挑逗著異鄉人的各種情愫。
第八天,高雄匆匆一瞥
終於能在早晨睡個懶懶的覺,然後在日暉吃一頓美滿的早餐,再逛逛拍拍這個在田野中的度假村。
中午的火車前往高雄,已經不是第一次把高雄當做一個中轉站了。臨走時自然要再吃一遍池上便當,不辜負曾經在這裡心動過。
抵達高雄的翰品酒店,入住行政房,很喜歡酒店的位置就在捷運附近,放下行李之後趕緊去西子灣等待晚霞,只是這晚霞並沒有期待中那麼美好,在池上的歲月太美好了,已經無法超越,沿著西子灣畔的打狗山前行,經過後山諸多寺廟,穿過夕陽中的大橋,慢慢走回酒店。
晚上自然是又去了一趟美麗島,這個捷運站是全臺灣最美的捷運站,裡面的設計果然夢幻,走出美麗島便是六合夜市了,這家夜市曾經去過,終於能坐下來小吃一頓,原本被我認為不值得去的六合夜市,竟然吃到了這次臺灣之行排名第一的魚湯麵線(我心裡仍然認定第一應該是花蓮的鵝先生)。
第九天,嘉義城裡的火車派對
一大早趕到嘉義,原來預計的阿里山行程,因一天無法來回而取消。酒店尚不能入住,只有在嘉義城裡亂逛了,拿了一張誤導人的地圖,但迷路總有迷路的驚喜,該去的地方一個也沒落下。
暴走的好處有很多,也能隨時停下來拍攝,只是這一天真的起得太早了,在太陽下昏昏沉沉。從文化路走到中山路,從中山路到林森西路北路,中央公園,森林之歌、儈(音)意生活村、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途中在一家古早雞肉飯用餐,邂逅的美味。
中午入住兆品酒店,沒想到房間是日式的榻榻米,有一年多沒去日本了,突然情緒高漲,還好能在這裡體驗回味一番,先嘗一碗酒店奉上的紅豆糖水,然後開始借用酒店的自行車,準備騎行嘉義。一路從城隍廟,嘉義公園走來,還雄心壯志想要騎到蘭潭水庫,結果半路已經天黑。
晚上的嘉義夜市就在兆品酒店所在的文化路,走過去不過十分鐘的路程,林聰明砂鍋魚頭確實不怎麼樣,還不如不知名的一碗粿條湯。
第十天,回臺南
早晨被服務生端來的日食早餐叫醒。
從嘉義坐火車回臺南,如今,真的能擔當這個「回」字。
從火車站出來便打車去了窄門咖啡,沒想到咖啡店還沒開門,原以為只是時間問題,中午過來仍然吃了閉門羹,主人家是去旅行了嗎?
窄門咖啡對面的孔廟,上午的光影非常美。
從孔廟出來去了對面的府中街,都是沒開門的模樣,安靜的街道又另一種美。
赤坎樓是臺南的標誌,這次沒有再買票進去,而是去對面吃了一碗花枝羹。
林百貨是帶朋友來看這裡的創意設計,去年在臺南的時候已經在這裡花了不少時間,很多擺設如故。
中午在水仙宮市場吃一碗牛肉湯,慰藉一下飢餓的胃。
下午的行程是神農街,兌悅門和十八卯茶屋,看到的都是回憶。
臨走時還回到了去年的衛民街,找到了當時入住的1967會館,當時一個人在臺南的心情撲面而來。
回到嘉義兆品酒店,回到寬敞的房間裡,吃一塊羊肉羹。這樣的夜只想躺著看電視。
第十一天,「你來出境遊」包車逛鹿港小鎮
一大早從嘉義出發,坐火車抵達臺中正好上午九點,在「你來出境遊」預定的鹿港小鎮之行,當地導遊司機阿默已經在火車站對面等候。
鹿港小鎮商業化濃鬱,沿著老街行走,到處是販賣商品的店鋪。雖如此但還是有不少收穫,其中天后宮保存的完整讓我驚豔,其次便是辜家祖宅的建築特色和規模讓人驚嘆。
廟宇周圍總是有好吃的小吃,碰巧阿默又是一個吃貨,帶著我們在小鎮上尋找各種吃,中午在天后宮吃的炸年糕,也讓我小小震撼了一下。
傍晚驅車來到高美溼地,坐在小船咖啡等待日落的到來,這等待是完全值得的,沒想到溼地的落日這麼完美,遠處的風車和走在灘涂中的遊人,就像一幅油畫。
回到臺中,入住的是逢甲夜市旁邊的星享道酒店,這是一家新造的酒店,設施很完善,晚上在星享道的餐廳享用懷石料理。
第十二天,清境農場一天遊
我發現自己起題目越來越像旅行社。從臺中前往清境農場,需要耗時將近三個小時,走的還是讓人眩暈的山路,繼續在「你來出境遊」包車,點名讓可愛的阿默陪我們遊玩。
出發前去看了傳說中的彩虹眷村,原來低矮的平房在彩虹爺爺細心的繪製之下,變成了童話的世界。
清境農場並沒有我想像中那麼美,這個被稱為小瑞士的農場目前遊客非常多,周末更甚。農場裡有供觀賞的羊群,楓葉正紅,沿著山路行走,是度假的休閒和愜意。
雖然覺得花一整天的時間去清境農場並不值得,但是沒去過又怎麼比較哪裡好不好呢,日月潭也屬於臺中,但是這個從小學就學到的著名旅遊景點,估計更加人滿為患商業氛圍濃厚。回到臺中阿默帶我們去嘗了她平時最喜歡的藥膳排骨店,果然味道正中下懷,對於一天在山中轉暈的人來說是一味解藥。
前一天星享道提供的逢甲夜市代金券,這一天終於派上用場,雖說逢甲夜市夜市大陸觀光客佔領之地,但其中也不乏好吃的小吃。
晚上入住的是臺中的兆品酒店。
第十三天,從臺中回到臺北,尋找龍山寺
在兆品酒店醒來,雲朗集團的朋友SHIAN便開車松我們去火車站,順便帶我們去沿途幾個臺中的購物景點。我對臺中城市的印象卻是不太深刻,可能跟兩日來都包車離開城市去郊區有很大關係。
日出的鳳梨酥很出名,但是我更感興趣這種停車購物的方式,想起了美國的快餐。火車站附近的宮原眼科名氣很大,經過的時候遊客也非常多,建築是日式的,但阿默說這裡的冰激凌早已經沒有當初的好吃。
回到臺北之後直奔龍山寺,印象中這是臺北香火最旺盛的寺廟,又因地處艋胛地區,引起了我無數嚮往。寺廟裡進香的人太多,但寺廟的規模和建築都不錯,臺灣在這傳統的保留和傳承上做的非常好。
龍山寺附近的剝皮寮,是保留下來的紅磚厝,現在休整一新,供遊客欣賞,偶爾還能看到來拍戲的劇組。
原本要在太陽下山之前到西門町看紅樓,結果半路被牛肉大王攔路打劫,遇見美食走不動,而且這美食足足讓人等了大半個鐘,結果當然是,值得等待。
夜幕中的紅樓。
第十四天,桃園半日
從臺北到桃園,坐火車。火車站裡非常熱鬧。
入住桃園的翰品酒店,是為了第二天一大早回程的航班,酒店就在市中心,交通非常方便。
在酒店所見範圍遊走,隔壁就是關帝廟。
沿著小巷暴走,舊街區裡仍然有老房子出沒。中午尋到了一家吃鴨肉的店,叫鴨肉榮,毫無例外地又在鴨肉店點了麻油雞,上來的是一碗加了藥材和料酒的雞湯,看來我的思維太過單一了。
第十五天,離開
長達半個月的臺灣之行終於結束,從兆品酒店坐計程車到機場,半個小時的路程。即將離開,又開始不舍,這一段旅途算是比較久的一次,路途中有開心也有迷惘,有驚喜也有失望,旅行跟過日子並無太多差異。環島之旅結束,又開始進入暫時忙碌的工作中。跟臺灣人民學到的溫文爾雅,讓我至今在跟人說話的時候還是略降聲調提高語調,帶著一身人情味回到家裡,看人待事似乎眼光都有了變化,這一段環島的愛的練習曲,耳濡目染後,會不會變成生活的主題曲呢。
說好了要春天回臺東池上,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這次的禮品是從桃園藥妝店帶回來的蝸牛補水黑面膜,一盒十片。在文末留下評論的朋友中,選評論點讚最多的贈送,截止到2015年11月23日,在下一篇文章中公布名單。另外上次參與問答的朋友,小禮物很快就會寄出,四枚超有感覺的菊花書籤,希望愛書的你們也常來這裡坐坐看看,跟我聊會天吧。
我是@七月娃娃,一個有理想的吃貨和旅行者。
微信公眾號:bbe_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