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間玩具的「活化石」,承載了多少人的童年記憶!

2020-12-22 凌洲業話

曾經在路過國子監街時,見到一家工藝品店!這是一家專門經營「玩具」的老北京傳統手工藝品店,名字叫:盛唐軒!是由「絨布唐」第五代傳人唐玉捷協助自己的父親唐啟良創立的。老北京人習慣把玩具稱做「耍貨兒」,就在這些手工製作的傳統「耍貨兒」中,「絨布唐」可謂歷史悠久、獨樹一幟。絨布工藝起源於清朝入關以前的軍隊中,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原本是軍士以及家屬們閒暇之餘,自娛自樂製作的一種「玩意兒」。而「絨布唐」的手藝,是從清朝中後期開始興起的,至今也有150年以上的歷史了。因此,「絨布唐」被專家譽為北京近代民間玩具的「活化石」。

「絨布唐」第一代創始人姓趙,清道光年間人,以絨布手藝為生,他是唐啟良的太姥爺(也就是他祖母的父親),他把手藝傳給了女兒(也就是唐啟良的祖母);趙老先生的女兒嫁給了「絨布唐」第二代傳人唐恆明,唐恆明在鹹豐年間做過二品文官,他把家傳工藝加以豐富和精細化,常將作品作為禮物,送給朝中的王公大臣,後來家道中落,夫妻二人以在集市出售絨布工藝品維持生計,「絨布唐」的名號開始流傳於京城;「絨布唐」到了第三代傳人唐普順手裡,工藝又有所發展,軍旅生活題材的作品比例在減弱,更加符合老北京日常生活習俗,「絨布唐」在北京流傳更加廣泛;

第四代傳人唐啟良,生於1917年,他在繼承家傳手藝的同時,將這項工藝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從簡單到複雜,從粗糙到精良,使家傳手工藝品成為廟會、集市上的經典工藝品和親友間的饋贈佳品,「絨布唐」「耍貨兒唐」的名號在北京手藝界達到頂峰;據第五代傳人唐玉捷回憶,當年每到節日或廟會,特別是每年正月初二,善男信女都要到彰儀門(現在的廣安門)外「五顯財神廟」拜財神,然後都會在唐啟良的攤位前請一尊「金馬駒」回去,借帶寶回家、馬上發財之意。晚年的唐啟良已經不再親手做活,老先生做的幾隻絨布駱駝成了盛唐軒的鎮店之寶,中國美術館還收藏了唐老的「金馬駒」、「萬象更新」、「馬上封侯」等六件作品,首都博物館、歷史博物館、東嶽廟等都收藏了唐老的作品。

泥、紙、木頭、絨布、皮毛、膠水、顏料,這幾乎就是製作「絨布唐」玩具的全部材料。工藝包括膠土雕塑、製作紙盔、裝飾、手工彩繪等主要工序,雖然材料成本不高,但是工藝卻十分複雜,沒有經驗很難完成:要先用泥做成各種造型的泥胎,然後往泥胎上糊糙紙,即使是尺寸小的玩具,也要糊七八層,達到一定的厚度和硬度之後,就成了紙盔,紙盔幹了之後把泥胎取出,以中空的紙盔作為骨架,外面包以絨布之後還要進行裝飾和彩繪。

因為起源於滿族軍隊之中,而滿族馬上生活致使「絨布唐」最初的玩具以車、馬、駱駝為主,後來融入漢族文化,作品也就豐富了起來,其代表作品有:金馬駒、馬拉車、馬上封侯、排子馬、御輦、小雞吃米、老虎吃小孩、不倒翁等系列。

相比於現在流行的那些精美的卡通布偶和毛絨玩具,「絨布唐」的作品仿佛顯得有些「土氣」,但是它是依託於民俗文化和歷史文化的,是京味文化代表性手工藝品,不僅具有民族文化傳統性,製作也有許多講究和規矩,比如「馬拉車」,車篷的顏色有黃、藍之分,平民百姓能不能坐車,王公大臣該坐什麼樣式、顏色的車,都有講究,因此對於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有著一定的學術研究價值。

「絨布唐」工藝多採用民族傳統色彩,十分的吉祥喜慶,表達著美好的寓意。作品題材廣泛、造型古樸、風格醇厚、構思巧妙、韻味十足,充滿了濃鬱的老北京生活情調,演繹出了最傳神的京味文化。

許多上歲數北京人,他們是把玩著「絨布唐」的玩具長大的,所以,對於老北京人來說,「絨布唐」不僅僅是一種玩具,一種工藝品,更是一種無可替代的童年回憶!

相關焦點

  • 【回憶】北京80後懷舊玩具 跟孩子分享你童年的記憶
    深埋在80後小時候記憶中的玩具承載著我們閃光的童年
  • 中國民間傳統玩具展:博物館裡重溫老北京記憶
    人民視線 林濟源 張海鶯 劉家琛 鴿哨、麻杆雞、捕鳥籠、猴攀槓……形制各異、稚拙可愛的傳統玩具一一映入眼帘。4月下旬,清華附中國際部的學生們來到北京民俗博物館,參觀了《童年恩物——中國民間傳統玩具展》。從古代到近現代,500餘件文物,記載著民俗觀念的變遷,也記錄下當代人的「民俗代溝」。
  • 小時候的爆米花,承載了多少人的童年記憶
    脆甜脆甜的,每次想起,都讓人記憶猶新。一個圓圓的肚子橢圓鍋,裡面裝著曬乾的玉米籽,下面的底座撐著圓鍋兩端的手柄,圓鍋懸空的掛在支架上。圓鍋底下用火烘烤,烤爆米花的師傅手握住圓鍋手柄的一端不停地轉,待到火候到時,地上放一個套著蛇皮口袋的竹籠,把鍋的開口處放到籠子裡,打開鍋口,開鍋「轟!」的一聲,面前一陣白煙,爆米花出鍋了。
  • 動畫夢工場停播,承載童年記憶的動畫片,你還記得多少?
    每次看動畫夢工場聽見小鹿姐姐和跳跳龍說:「下面的時間裡,一起來看今天精彩好看的動畫片」就是最讓人激動的時刻。片頭中出現過的幾部動畫片,《美猴王》、《哪吒傳奇》、《大耳朵圖圖》、《小鯉魚歷險記》、《天上掉下個豬八戒》等,不知道承載了多少人的童年回憶。
  • 兒童玩具:回歸滋養童年的價值
    兒童玩具類型隨時代而變童年與玩具的密切關聯,決定了不同年代的童年記憶烙印著不同的玩具記憶。在當今中國人的童年記憶中,上世紀50—60年代,物質匱乏,正處於解決溫飽階段,市面上鮮有玩具出售,兒童玩具多以自制為主。其中,以木製玩具最為常見,如木製的小手槍、陀螺、小三輪車及彈弓等,也有常見的泥制動物玩具、聲響玩具等。
  • 老北京這些糕點美食,承載著多少人的記憶
    潮人說藏不住的美味泥萌的飼養員已上線趕快抱緊我在北京同時承載著好多人的記憶自從去年夏天袋淋正式回歸之後 讓好多人都開始懷念起了那封存已久的童年時光那麼除了袋淋還有哪些值得去吃的呢?◆地址: 西單明珠商場東門外圍橫二條1320號(近吉野家)火遍大江南北的鮑師傅 已經發展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氣了吧多少人不顧路途遙遠專門為它而來
  • 學校周邊那些美味的小吃,第二種承載了很多人的童年記憶
    學校周邊那些美味的小吃,第二種承載了很多人的童年記憶我相信,大家在小學、中學、大學的時候,學校周圍肯定有很多令人回味的小吃。它們往往是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但是那些小吃卻是讓人難以回味的。它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我們學校時光裡不可磨滅的回憶。
  • 記憶中的90後童年遊戲玩具
    00後已經屬於數字移民的這一代了,從小開始的生活中就充斥電子產品,我們90後童年的遊戲和玩具已經在他們的世界中消逝而且淡忘了。90後的童年還是比較簡單,單純的。在我們童年的遊戲中,滿滿的笑聲、打鬧聲,現在想起來依然是那麼的美好的回憶。下面盤點一下90後童年的遊戲和玩具。
  • 民間玩具藝人後繼乏人絕活正消亡
    泥人、面人、風箏……這是多少代中國人童年記憶裡抹不去的靈動色彩;刺繡、年畫、剪紙……這是讓多少外國人嘖嘖稱絕的藝術.歷經數代傳承,擁有一身絕活的民間藝人們身處何處,境遇如何?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的「民間藝術創作研究員」聘任儀式上,結識了3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民間藝術家,由此展開了半個多月的調查.
  • 中國傳統民間玩具賞析:泥玩具的發展
    同時中華民族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民族,不同歷史時期的民俗文化和民間故事,為「玩具」的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當然我們現在所謂的「中國民間玩具」或者「中國傳統玩具」,和我們祖先的理解就大不一樣了。
  • 北京:老顧客扎堆告別「童年記憶」快餐店
    來源:北京青年報昨天,食客在秋雲萍快餐外排起了長隊 供圖/網友「胡遊京城」「秋雲萍關張了,感覺我的童年算是真的結束了。」店主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目前她還沒計劃好以後是否開店。對此,有食客稱,會一直等著秋雲萍的消息。事件29年「老店」迎來最後一天營業位於北京西城區西四十字路口的秋雲萍快餐店,8日下午4時許貼出了一張「關張告示」。
  • 臺灣博物館裡的童年記憶:那些年一起玩過的玩具
    臺灣博物館裡的童年記憶:那些年一起玩過的玩具 2014年08月04日 11:24:47  來源:福建日報
  • 80後童年經典玩具,玩過一半以上的,證明你小時候是「土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趣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美好的回憶,我們童年的生活雖然很窮,在沒有手機,沒有Wifi的童年裡,卻很快樂很充實,你還記得小時候玩過的玩具嗎?小時候的自己真的很容易被滿足。80年代遊戲機卡帶,還記得那時候玩過什麼遊戲嗎?小時候玩過的最大玩具小車子。
  • 承載了多少人童年的記憶,中山路地標酒店觀海餐廳茶點好靚
    對於土生土長的廈門人來說,鷺江賓館承載著太多孩提的記憶。這家位於中山路鷺江道的老牌茶點一直是廈門人吃茶首選,獨享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坐擁無敵海景,看船行碧波,聽暮鍾悠遠,賞鼓浪勝景,品港式美食。晴朗天氣的傍晚時分還可以欣賞到落日餘暉,這種浪漫又充滿復古的情懷,無以言表。
  • 濟南的這條老街,承載著無數人的童年記憶,記錄著時代的興衰!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老街,承載著無數人的童年記憶,記錄著時代的興衰。今天我們要說的芙蓉街是濟南的老街,歷經百年,一次次適應時代。曾經是文化教育的淨土,現在卻被浮躁包裹,變成美食天堂。當我走在街上時,我的耳朵裡充滿了小販撕裂喉嚨的叫聲,他們中的一些人直接把產品拿到你的眼前。環顧四周,大部分是烤麵筋、豬蹄、烤魷魚、奶茶等常見食物。遊客們來自五湖四海,但商人自然要盈利,食物需求最大。所以即使有一些特色店,最終還是被美食打敗了,這不僅是時代的悲哀,也是遊客的悲哀。
  • 即將廢棄的雙河路 承載著多少菏澤人的記憶
    菏澤三中、星光駕校……雙河路上的這些記憶難以割捨隨著菏澤城市化進程和棚改工作的大力推進,市區的一些村莊和道路面臨消失。提起市雙河路,很多菏澤人並不陌生。星光駕校,是很多人考取駕駛證的地方;菏澤三中,多少人在那裡留下美好的回憶和故事;創傷醫院大樓,逐漸成為雙河路上的地標性建築;農機公司裡的聯合收割機、拖拉機等農用機械整齊地擺在路邊……4月1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從雙河路與黃河路交叉口沿雙河路行駛,一個個地標性建築爭先恐後地凸顯。特別讓菏澤吃貨不能忘記的是高平路糖糕,它讓多少人唇齒留香。
  • 獨具特色的北京民間玩具 按功能分為七大類(圖)
    北京民間傳統玩具——風車 北京民間傳統玩具——兔兒爺  北京民間玩具以實際功能為劃分標準,可分為七大類,分別是:觀賞玩具、節令玩具、益智玩具、音響玩具、健身玩具、實物玩具、其他玩具。古老的健身玩具如蹴鞠、投壺、彈棋、擊壤等已經消亡,現存的健身玩具仍保持著娛樂的特色,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  北京民間玩具最突出的藝術特色是其他地區所沒有的「宮廷色彩」。北京自金代建立中都開始,歷經元、明、清,擁有共達800多年的建都史,一直是宮廷所在地。
  • 80後小夥變身玩具醫生,建玩具醫院修復童年記憶
    1987年出生於河南許昌的計小鵬從小就對拆裝玩具擁有濃厚的興趣,對於孩子來說,將一件玩具拆完之後又完整無誤的裝好是一件十分酷的事情。這也為他從事「玩具醫生」早早的埋下了伏筆。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光有興趣可是遠遠不夠的,所以,2009年計小鵬曾赴廣州學習了兩年的專業玩具維修。學成後便開始創業,曾一度以擺地攤積攢啟動資金。
  • 兒童樂園「舊貌換新顏」:找回北京孩子的童年記憶
    找回「八零後」「九零後」北京孩子的童年記憶——兒童樂園「舊貌換新顏」本報記者 孫亞慧 文\圖北京市西城區北辰路9號院,安華橋旁,是中國科技館「老館」的所在地,這裡的兒童樂園曾經承載了許多北京孩子的童年記憶,球幕影院「大圓球」也是北辰路上當之無愧的地標
  • 《永遠玩具店》挖掘掩埋在時光中的童年樂趣
    由北京作家協會聯合天津新蕾出版社主辦的「沉澱時光 守護童心——《永遠玩具店》作品研討會」舉辦。《永遠玩具店》由知名兒童文學作家葛競創作,講述了發生在一間神奇玩具店裡的感人故事。與會專家普遍認為,《永遠玩具店》以童年精神為指向,以兒童玩具為載體,以色彩繽紛的藝術描述為經緯,在尋找與追憶的主題中展現才華,為當代兒童讀者奉獻了一本有分量、耐品讀、高品質的童書。作品將當下深受少年兒童喜愛的童話形式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將掩埋在時光中的童年樂趣重新挖掘出來,並賦予其全新的時代意義,喚起少年兒童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和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