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管理信息系統》章節試題:第六章
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統的系統設計
一、選擇
1. 系統設計的任務是:在系統分析提出的( )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進行( )的設計。
A 概念模型 B 邏輯模型 C 物理模型 D 數學模型
2. 由於( )網絡拓撲結構能夠從邏輯上仿真其他各種結構,所以通常選擇它作為企業信息系統的物理結構拓撲結構。
A 總線型 B 星型 C 環型 D 網型 E 混合型
3. 在系統設計過程中,比較恰當的設計順序是( )
A 輸入設計——輸出設計——文件設計——向管理人員提出報告;
B 文件設計——輸入設計——輸出設計——向管理人員提出報告;
C 輸出設計——輸入設計——文件設計——向管理人員提出報告;
D向管理人員提出報告——輸入設計——輸出設計——文件設計;
4. 系統設計工作的重點在於( )
A 了解當前系統的狀況 B 了解系統的要求 C 對數據收集與調研 D 以上都不是
5. 在下列常用文件組織方式中,( )對文件大小沒有限制,( )隨機查找速度最快,( )順序查找速度最快,( )適用於活動率高的場合,( )對軟體的要求高。
A 順序方式 B 索引方式 C 直接方式 D 都不是
二、判斷
1. 一個代碼應唯一標誌它所代表的事物或屬性。( )
2. 區間碼的優點是信息處理比較可靠,排序、分類、檢索等操作易於進行,而且易於維護。( )
3. 一個複雜的系統可以被層層分解為多個功能較為單一的功能模塊。這種把一個信息系統設計成若干模塊的方法稱為模塊化。( )
4. 在輸入設計中,提高效率和減少錯誤是兩個最基本的原則。( )
5. 當輸入操作員發現輸入的原始數據出錯時,應立刻自己修正該錯誤。( )
6. 一個良好的輸入設計應確保輸入員的填寫量儘可能的大,以此來降低錯誤率。( )
7. 系統流程圖只給出了每一處理功能的名稱,而處理流程圖需要用各種符號具體的規定處理過程的每一步驟。( )
三、問答
1. 系統設計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2. 簡述代碼的功能。
3. 簡述繪製信息系統流程圖的思路。
4. 信息系統物理配置方案設計的設計依據主要有哪些?
5. 簡述輸出設計的內容。
6. 簡述輸入設計的原則。
7. 可以用哪些方法來校驗數據輸入中的錯誤?
8. 系統設計報告應包括哪些內容?
四、其他
1. 簡述我國身份證號中代碼的意義,它屬於哪種碼?這種碼有何優點?
2. 某種代碼由兩位字符組成,第一位為英文字母,第二位為0-9(數字),試問共可組成多少種代碼?
3. 如果在圖6.5中存儲&」本月主文件&「 與處理&」建立扣款文件模塊&「 之間加一個帶箭頭的流向線,這個箭頭表示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