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劊子手砍頭時,為何寧可用鈍刀砍人,也不願磨光?真相很殘酷

2020-12-13 讀文增益

在中國古代的各種型號刀具之中。有一種特殊的刀具,名叫「鬼頭大刀」。其名的由來,就是因為其刀柄頂端雕刻著一隻鬼頭。至於刀型則是千變萬化,沒有固定的類型。而鬼頭刀的別名,又叫做「砍頭刀」。

顧名思義,這種刀就是專門用來砍頭的。也是封建王朝中斬刑的劊子手,專用的刀型。現在北京警察博物館,就藏有許多這種刑刀。刀型不一,有鋒刃的,有鈍刀,有彎刀,有直刀。但其刀柄處,無一不刻著鬼頭。

而在古代,執行這種斬刑的劊子手,實際上是一種職業,屬於古時三百六十行中的一種。並沒有如今之人渲染的那麼神秘。既然是一種職業,那麼就有職業的特點。劊子手一般有兩把鬼頭刀,一把鈍刀,一把快刀。

至於有兩把刀的原因,一是為了獲得一些灰色收入,二則是為了上官的命令。劊子手這個職業一般是家傳,父子相承。從小就會練出來,在這種環境之下。所以這也是一門手藝,熟能生巧的手藝。

所以死刑犯在臨行前,為了讓自己死的沒有那麼痛苦。許多家中還有點財的,便會賄賂一下劊子手。讓劊子手給其來個痛快,少受些痛苦。這時候劊子手就會用上快刀,在《聊齋志異》的《快刀》之中就講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就是有一個劊子手在行刑的時候,刀快的幾乎看不見影子,而犯人在身首分離的時候,還說了一句「好快啊!」。當然這只是一個故事,因為若真的給劊子手送了錢的話,他會給犯人的頭留下一絲絲的皮肉相連的。

因為在古人看來,留下這麼一點相連的地方,也算是留有全屍了,也方便家人為其縫起來。若是說身首徹底分離的話,在他們眼裡閻王爺是不會收的。但若是沒有給劊子手賄賂的話,給不給一個痛快,就看劊子手的心情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朝廷明令禁止劊子手使用快刀。清朝時有一個規定,四品以上的官員犯了斬首之罪的話,明令禁止用快刀,必須用鈍刀。還有一種就是對於朝廷厭惡的人,上頭也會下令用鈍刀。這種情況下,就是塞錢賄賂都沒有用了。

就比如1898年的戊戌變法失敗,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實行斬刑。慈禧太后就明令用鈍刀執行,其中譚嗣同更是生生挨了36刀。但令人敬佩的是,這位君子面不改色,直到最後也沒有求饒。

所以這就是劊子手一般都會準備兩把刀的原因了,但一般的劊子手也不用可以的準備。因為刀砍頭砍多了,自然也就鈍了。而劊子手剛入行的時候,一般也都只會給其分發快刀的犯人。畢竟鈍刀,還是要一點技巧的。

劊子手在古代實際上也是一個社會地位不高的職業,因為古人迷信,認為這是一個折陽壽的工作。而劊子手自己在行刑完畢之後,也會偷摸給罪犯燒點紙,回家還是要燒香拜佛避免冤魂纏繞。求一個心理安慰。

看似簡單的斬刑,其中也有這麼多的講究和規矩。而其他的刑罰的規矩也就更多了。而這一本《圖解中國古代酷刑歷史》則條理清晰的講述了古代各酷刑的發生,用刑方法,歷史典故,規矩等等。其中還有配圖可幫助讀者更好的理解,是一本刑與法方面較為全面的科普讀物。

此書全文整34萬字,再加上眾多的配圖。原價需要199元,但著實划不來。小編為大家申請到了最低價僅需88元,感興趣的讀者們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古代砍頭時,劊子手為何寧可鈍刀砍人,也不磨磨刀?
    很多時候殺人都是具有明文規定的,雖然說沒有規定一定要用鈍刀或者快刀,但是統治者的意識就是法律的體現,他讓劊子手用鈍刀殺犯人,劊子手也必須要去做,不然下一個死的就是自己了。,據說慈禧太后下令殺戊戌六君子的時候就是讓劊子手用的鈍刀。
  • 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真的被砍了三十幾刀才斷氣嗎?
    如果劊子手用鈍刀去砍譚嗣同,哪怕是沒有開刃的刀,只要在脖子後面重重一擊,此時人也會馬上昏迷,接下來砍三十幾刀,誰知道譚嗣同是在哪一刀斷氣的呢?戊戌變法失敗後,六君子被押赴刑場執行斬首之刑,當時譚嗣同的師傅胡致廷(胡七)目睹了這一過程,並且寫下了《譚嗣同就義目擊記》,裡面記載了譚嗣同被斬首時的情景:「我站在王麻子的屋頂上,那裡黑壓壓擠滿了看熱鬧的人,臉上都露出非常悽慘的顏色……第五個受刑的譚先生,一直是若無其事的樣子,砍了30多刀才斷氣。」
  • 古代劊子手:從事「砍頭」事業的歷史「局外人」,本無正邪之分
    一、劊子手是一個不被朝代更替影響的「世家」所謂「劊者,斷也,從刀,會聲」,說的就是古代的劊子手,他們平日的主要工作就是處決犯人。但是,他們其實是一個世家。二、劊子手「砍頭基本功」——「推豆腐」我們都知道「如何準確的一刀把頭砍下給死者一個痛快」這個問題其實不僅僅對於古人很難,對於現代沒有學過解剖學的同樣很難,甚至於一些學過解剖學的人也不能保證次次都準確下刀要人性命。但是,對於一名優秀的劊子手來說,他們就要保證自己每一刀都下得乾淨利落。
  • 古代一種讓人心不甘情不願,卻不得不給的小費,你知道是什麼嗎?
    可在古代也有一種小費,是必須給的,但給的人都會有一個相同點:給的絕對是心不甘情不願。這是什麼小費呢?這個小費就是給劊子手的小費,一般這個小費都是等待被砍頭的家屬們給的,和其他小費無差的一個地方就是都是提前給到了服務者的,只是這個服務者是個劊子手。
  • 古人砍頭為什麼要用酒精噴刀?劊子手:不用酒精倒黴的可能是我
    古時候的重犯一般情況下都會被問斬,要麼砍頭,要麼砍腰,有的甚至會五馬分屍,非常恐怖。但是如果是現在的話,大多數都會被槍殺,痛苦也沒有那麼大,通常都是一槍斃命。因此,對比起來,現代重犯比古時候的犯人幸運多了,雖然同樣是死,但前者死得更痛快更精確,而後者仍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你懂的。現代人用槍判決死刑犯,而古人就用到來執行死刑,前者方便多了,但後者卻很有講究。
  • 劊子手可能是最損陰德的職業了,帶你了解劊子手的yi'sheng
    01劊子手的出現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劊子手的出現時必然的,不管是哪個國家,什麼朝代,都一定存在劊子手這麼一個職業,甚至是人神共存的上古時期,也不缺乏劊子手的存在,在古人的思想中,死刑和劊子手是劃等號的,因為古代的技術原因,砍頭也算是既人道又殘忍的執行方式,人道是因為它不像是凌遲、車裂那麼血腥,殘忍是因為古人認為靈魂保存在大腦之中
  • 有一種職業,3年不砍頭,砍頭吃3年,人們都說有損陰德
    學習成語的過程中,總是能發現很多成語都是和職業有所關聯的,比如商家的「童叟無欺」,大夫的「妙手回春」,農民的「男耕女織」,夫子的「傳道授業」,這些成語在論述職業的過程中,無疑也給這份職業貼上了一個標籤,只是這些標籤多是褒義或是中性的,要知道在中國古代,有一份職業是在享受高薪待遇的同時,經常受人唾罵
  • 實拍譚嗣同墓地:寒酸簡陋雜草叢生,當年斬首時被砍了30多刀而死
    9月18日,譚嗣同等6人在北京菜市口被斬首。【譚嗣同墓地簡介】為了懲罰戊戌六君子,慈禧太后命令劊子手用鈍刀斬首六人,譚嗣同被砍了30多刀而死,換句話說譚嗣同的頭是被劊子手「鋸」下來的。譚嗣同師父胡七(胡致廷)在《譚嗣同就義目擊記》中描述道,「那天用的刀叫什麼『大將軍』,一刀飛去,鮮血汩汩然冒出,腦袋還裝在頸脖上哩。這不叫砍頭,叫鋸頭,鋸頭比砍頭的痛苦要添上幾百倍。」
  • 晚清最後一位劊子手,砍殺三百多人頭,闢邪方法奇特,終得此報應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劊子手的身影,一句句「刀下留人」也是深入人心。看起來一個很簡單的劊子手,其實背後還有很多的秘密,論死刑是否應當廢除,相信不同的人,不同的國家對此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放在當今世界,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但今天,我們並非要和大家討論死刑的重要性,而是要看看在古代執行死刑時有著特殊身份的劊子手們,他們的故事背後,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生活經歷。
  • 古代劊子手砍一個人能賺多少?除了工資,灰色收入更是嚇死人
    劊子手在古代是一個很特殊的職業,作為朝廷僱來專門殺死刑犯的人,幾乎沒人想跟他們打交道。但劊子手也並不是人人都能做的,除了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之外,手法也相當重要,特別是對待那些需要凌遲的犯人,需要割個上千刀才能讓人斃命的手段,可不是人人都能學得來的。
  • 古代都是秋後斬犯人,劊子手平時沒活幹年薪多少錢,說出來別不信
    導言劊子手,也稱行刑者,是古代對於從事直接處決犯人的職業的人的一種稱呼。 有人評價劊子手是「三年不砍頭,砍頭吃三年」。古代劊子手薪酬多高。古時候,平常人犯了不可饒恕的罪行,會被秋後問斬,也就是死緩的一種,劊子手便是該酷刑的執行人。要是一聲令下,儈子手便會結束犯罪分子的性命,砍下人頭。但劊子手一般人是當不上的,常是以大家族形式傳承。一些封建王朝做劊子手的薪水很高,舉刀一次都可以頂得上普通家庭大半年的生活費,而且一些死刑犯家屬還搶著給他送錢。
  • 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被鈍刀砍20多刀才死,痛苦得令人不忍直視
    而如果改革失敗,每個當初走在前頭的人則是唯恐避之不及,生怕自己牽連其中,也再沒有人敢為自己最初的理想負責了。這是人之常情,畢竟誰不愛惜自己的生命,但是如果你一口一個革命就需要流血犧牲,但是真到了要犧牲的時候你卻逃到國外去了(康有為),那未免太過滑稽。
  • 變法失敗後,譚嗣同拒絕逃走,結果被鈍刀砍幾十刀才斷氣
    原因有四個方面:一是當時的華僑多為廣東人,都會英語或粵語,而譚嗣同兩者都不會,認為去了也起不到絲毫作用;二是譚嗣同有肺病,身體比較弱,壽命不會長久;三是譚嗣同的父親在朝為官,如果他逃跑了,家屬會被株連;四是世界上整體轉變,無不需要流血犧牲,譚嗣同願意做這樣的人。
  • 譚嗣同菜市口被行刑時,砍了30多刀才斷氣,確有其事?
    據說,當時的劊子手使用的是一把鈍刀,譚嗣同被砍了30多下才痛苦的離世。那麼,這件事是真的嗎? 一、戊戌變法失敗 同治四年(1865年),譚嗣同在北京的宣武門地區出生,長大之後,曾經拜在瀏陽地區相當著名的學者歐陽中鵠的門一下。
  • 譚嗣同被行刑前,慈禧下令換成鈍刀,譚嗣同被砍了30多刀才氣絕
    1898年9月28日,下午4時,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刑場人山人海,烈日當空,曬得大家有些不耐煩,很快,他們便等來了今天的「主角們」——譚嗣同、劉光第、康廣仁、楊深秀、楊銳、林旭
  • 曹操處死陳宮是直接砍頭,而殺呂布卻要先勒死,後砍頭,為何?
    曹操處死陳宮是直接砍頭,而殺呂布卻要先勒死,後砍頭,為何?在爭霸天下的時期,勢力很大的曹操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那就是曹操殺陳宮的時候,是直接下令殺死的,反觀在殺呂布的時候,卻是先勒死,隨後才砍頭示眾的,這讓很多人都不解?
  • 古代罪犯被斬首時,為何都選擇在午時三刻行刑?看後不寒而慄
    聽完劊子手就高高舉起大刀,一兩刀下去犯人一命嗚呼了,以前會覺得這種劇情非常可怕,沒想到是真的存在這種刑法,那他們口中的午時三刻又是什麼意思呢?這個時間代表著什麼寓意? 古代人認為這個正午的時間段是屬於陽氣最旺盛的時刻,這種砍頭的刑在他們認為,是屬於一種「陰事」,因為擔心劊子手會被犯人的陰魂纏身,就選擇在這陽氣最旺盛的時刻進行斬首。
  • 古代砍頭為啥在這個點,身為炎黃子孫要明白
    在古代,古人使用的計時方法是「十二地支計時法」,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時辰。時辰和小時不一樣,一個時辰等於兩個小時。古代子時相當於現在的晚上23點到凌晨1點;丑時相當於是凌晨1點到凌晨3點,剩下的十個時辰就以此類推。
  • 女子機場持刀砍人,為何如此囂張?庭審現場真相曝光
    一女子手持菜刀瘋狂追砍另一女子數刀,導致被害人頭部、背部、手臂、大腿等多處受傷。這是2019年11月21日,在興義萬峰林機場上演的驚險一幕,那麼,這名女子為何如此囂張,又因何事竟在公眾場所砍人?近日,興義市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我們一起走近這起故意傷害案的庭審現場,了解案件的事實真相。
  • 冷知識科普:有一種木頭 刀也砍不斷!
    (央視財經《是真的嗎》)在大家的印象中,木頭雖然很堅固,但肯定經不起刀砍斧剁,然而網上有一種說法卻似乎在顛覆我們的認知,說有種木頭用刀怎麼砍都砍不斷,即使一個強壯的成年男人用盡渾身力氣,木頭也幾乎安然無恙,甚至連裂縫都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