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譚嗣同墓地:寒酸簡陋雜草叢生,當年斬首時被砍了30多刀而死

2021-01-11 解讀有趣的歷史

【譚嗣同】「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百年前譚嗣同的遺言如今讀起來依舊令人血脈噴張,然而譚嗣同的結局又令人感到無比遺憾。(這是一組反映譚嗣同墓地情況的照片)

【譚嗣同塑像】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初六(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皇帝於瀛臺,隨即抓捕維新人士,康有為、梁啓超很快逃離北京城,本可逃走的譚嗣同選擇留了下來。9月18日,譚嗣同等6人在北京菜市口被斬首。

【譚嗣同墓地簡介】為了懲罰戊戌六君子,慈禧太后命令劊子手用鈍刀斬首六人,譚嗣同被砍了30多刀而死,換句話說譚嗣同的頭是被劊子手「鋸」下來的。譚嗣同師父胡七(胡致廷)在《譚嗣同就義目擊記》中描述道,「那天用的刀叫什麼『大將軍』,一刀飛去,鮮血汩汩然冒出,腦袋還裝在頸脖上哩。這不叫砍頭,叫鋸頭,鋸頭比砍頭的痛苦要添上幾百倍。」

【譚嗣同墓地全貌】譚嗣同的墓地位於湖南瀏陽縣城南牛石鄉小水村石山下,他的墓地非常寒酸,四周雜草叢生。譚嗣同被捕入獄後,他的父親譚繼洵時任湖北巡撫,可是他見死不救。事實上,守舊迂腐的譚繼洵曾跟譚嗣同因變法問題爭得面紅耳赤,兩人關係十分緊張。

【祭臺和墳冢】譚嗣同墳冢呈半圓形,小圓扁卵石鋪蓋冢頂,三面立石柱,青石板圓圍。譚嗣同的墓地實在太寒酸了,即便如此還是遭到了盜掘。據報導,2008年譚嗣同墓地遭到一夥身份不明盜墓賊盜掘,墳冢一側被挖出了一個大盜洞,「黑色棺材破壞嚴重,裡面的屍骨被到處亂丟,少數陪葬品被文物人員收走,而大部分陪葬物已被盜不知去向。」

【譚嗣同墓碑】譚嗣同墓地前有石虎、石馬和華表各一對。其中華表上刻著兩句話,「亙古不磨,片石蒼茫立天地;一巒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濤。」有人說,這兩句話就是譚嗣同視死如歸精神的寫照。

【石馬】「戊戌六君子」被殺後,上海租界英文報紙《字林西報》給予六君子很高的評價:「(慈禧太后)所殺害的六個青年改革家,他們個個都具有捨身成仁的意志。我們常常對中國表示灰心和絕望,但是任何一個國家能產生像這樣一些烈士,是沒有理由對它絕望的。」

【石虎】儘管沒有出手救兒子,譚繼洵還是給譚嗣同寫了一副輓聯,「謠風遍萬國九洲,無非是罵;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儘管譚繼洵想保住官位,最終他還是受到兒子的牽連,加上山東道監察御史楊深秀彈劾,「即湖北巡撫譚繼洵守舊迂拘,雖人尚無他,要非能奉行新政者。此等即不逢裁缺,亦當分別罷斥,或優之聽其告休」,結果譚繼洵被革職。

【兩側華表】如今人們提到譚嗣同,總會發出由衷地尊敬之情。有人評價譚嗣同時說道:「一百年前,這個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奔走呼號的英雄,以青春的揮灑,倔強地挺起民族的脊梁。死何所懼?就在刀鋒接近頭顱的那一剎那,他已將生命置換成永恆。一種精神執著地閃爍在歷史的天空,燦若星辰。」

相關焦點

  • 譚嗣同被砍30刀才死,百姓冷眼旁觀,為何其父也不為他求情?
    所以,慈禧就發動了戊戌政變,將帶頭變法的人悉數逮捕,甚至下令用鈍刀將他們斬首,戊戌六君子就這樣死在了菜市場,成為了清朝政府的刀下亡魂。因為譚嗣同在「百日維新」中,對百姓的影響最深,所以慈禧便讓儈子手用無刃刀將他斬首。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的過程。可以說譚嗣同是被活活折磨而死的。行刑的那天,全城百姓都出門圍觀。
  • 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真的被砍了三十幾刀才斷氣嗎?
    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皇帝被囚,康有為和梁啓超外逃,維新派就只剩下「戊戌六君子」被押到菜市口執行斬首。其中譚嗣同被斬首時,有記載說他被砍了三十幾刀才斷氣,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個人認為,關於譚嗣同斬首過程的說法不夠嚴謹。
  • 譚嗣同被行刑前,慈禧下令換成鈍刀,譚嗣同被砍了30多刀才氣絕
    1898年9月28日,下午4時,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刑場人山人海,烈日當空,曬得大家有些不耐煩,很快,他們便等來了今天的「主角們」——譚嗣同、劉光第、康廣仁、楊深秀、楊銳、林旭
  • 譚嗣同菜市口被行刑時,砍了30多刀才斷氣,確有其事?
    據說,當時的劊子手使用的是一把鈍刀,譚嗣同被砍了30多下才痛苦的離世。那麼,這件事是真的嗎? 一、戊戌變法失敗 同治四年(1865年),譚嗣同在北京的宣武門地區出生,長大之後,曾經拜在瀏陽地區相當著名的學者歐陽中鵠的門一下。
  • 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被鈍刀砍20多刀才死,痛苦得令人不忍直視
    1898年9月21日,戊戌變法在慈禧太后的阻撓下宣告失敗,光緒帝被軟禁,康有為逃往國外,而譚嗣同在內的戊戌六君子被捕殺頭。但同是革命家,有人就做好了流血犧牲的準備1898年的9月28日,北京菜市口又要斬人了,但當劊子手拿著「大將軍」出現時,圍觀百姓紛紛議論「這哪是斬人啊,這分明是鋸人吧」,不明白,你看著名叫大將軍的刀便可知道,刀身沒有開刃,極為遲鈍,這種刀一般是為了折磨罪大惡極的死刑犯時才會啟用。
  • 變法失敗後,譚嗣同拒絕逃走,結果被鈍刀砍幾十刀才斷氣
    原因有四個方面:一是當時的華僑多為廣東人,都會英語或粵語,而譚嗣同兩者都不會,認為去了也起不到絲毫作用;二是譚嗣同有肺病,身體比較弱,壽命不會長久;三是譚嗣同的父親在朝為官,如果他逃跑了,家屬會被株連;四是世界上整體轉變,無不需要流血犧牲,譚嗣同願意做這樣的人。
  • 戊戌六君子被斬前,慈禧下旨換鈍刀,譚嗣同足足被砍了30刀才氣絕
    然而就是在那個被印上了「腐朽無能」標籤的時代,以譚嗣同為首的維新派勇敢地抗下了帶來光芒的重擔,「戊戌六君子」的名號響徹了整個天空。 以譚嗣同為代表的這一批維新派,就是那群在黑暗裡尋找光芒的先鋒。生於1865年的他,10歲拜在學者歐陽中鵠門下,早早就對那先進的思想有了深刻的認知。
  • 譚嗣同被斬首時,看過行刑的老人說:這根本不是斬首
    而譚嗣同還在為營救光緒帝而四處奔波,直到1898年9月24,譚嗣同在北京瀏陽會館被捕。 被捕入獄的譚嗣同在被友人救助出獄時果斷拒絕,他說:「各國變法沒有不流血的,我國變法失敗就是沒有流血者,那麼就請從我開始。」還在獄中寫下了著名的《獄中題壁》,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志氣。與他一同被捕的還有另外五人,合稱「戊戌六君子」。
  • 古代砍頭時,劊子手為何寧可鈍刀砍人,也不磨磨刀?
    很多時候殺人都是具有明文規定的,雖然說沒有規定一定要用鈍刀或者快刀,但是統治者的意識就是法律的體現,他讓劊子手用鈍刀殺犯人,劊子手也必須要去做,不然下一個死的就是自己了。於是乎在譚嗣同赴刑場受死時,百姓用雞蛋菜葉子砸在他身上,我想他的心裡是不好受的。更加不好受的是慈禧交代過劊子手用鈍刀子,足足砍了三十多次才把頭砍下來。
  • 想用死喚醒國人,譚嗣同被砍30刀才斷氣,但圍觀百姓反應讓人心寒
    他是一個可以為國捐軀的英雄,面對死亡也毫不眨眼,只希望國家能更好一些。在經歷了戊戌變法的失敗後,變法的主要負責人他們都準備逃往國外,但是譚嗣同卻拒絕了,並且不驚不慌,置自己的安危於不顧,多方活動,此刻的他早已知道慈禧連發諭旨,捉拿維新派,他也有充足的時間可以藏在起來,但他卻為了籌謀營救光緒帝,但是措手不及,計劃失敗了,他決心用死來殉變法,寧願放棄逃跑的機會,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國家。
  • 譚嗣同被抓後,清政府如何處置他?足足挨了三十多刀才斷氣
    作為近代中國歷史上極為著名的一位思想家譚嗣同,他的一生具有傳奇色彩,結局卻讓人覺得惋惜,清朝末年,清政府日益腐朽,國家實力日益衰弱。在西方列強眼裡,清政府便是那軟柿子,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把玩。一言不合便派遣軍隊威脅清政府,極其懦弱的清政府被迫只能忍氣吞聲。
  • 譚嗣同被處決時,妻子因沒懷孕而哭喊,譚嗣同卻說:沒有比有好啊
    為了讓觀眾更好地了解譚嗣同的生平事跡,《十三邀》於2018年(戊戌年)10月12日重磅播出"戊戌雙甲子,尋找譚嗣同"。節目以探訪的形式從瀏陽、長沙、上海和北京追溯譚嗣同的足跡,呈現他為戊戌變法所做的努力。即便譚嗣同在被處決時,他依然沉著冷靜地安慰沒有懷孕的妻子。戊戌六君子中慷慨赴死的譚嗣同不僅是那個時代的紀念碑,也成為了我們心目中的英雄。
  • 戊戌變法失敗後,明明可以選擇「生」的譚嗣同,為何要留下來赴死
    每每讀起這首讓人盪氣迴腸的詩句,眼前總會浮現出英雄義士譚嗣同那張堅毅的面容來。作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在死神即將來臨時,沒有痛哭流涕的懺悔,也沒有卑躬屈膝的求饒,而是從容賦詩,慷慨赴死。那種大義凜然的悲壯,視死如歸的氣概,時至今日仍然讓人唏噓之餘敬佩不已。
  • 古代劊子手砍頭時,為何寧可用鈍刀砍人,也不願磨光?真相很殘酷
    至於刀型則是千變萬化,沒有固定的類型。而鬼頭刀的別名,又叫做「砍頭刀」。顧名思義,這種刀就是專門用來砍頭的。也是封建王朝中斬刑的劊子手,專用的刀型。現在北京警察博物館,就藏有許多這種刑刀。刀型不一,有鋒刃的,有鈍刀,有彎刀,有直刀。但其刀柄處,無一不刻著鬼頭。
  • 人被斬首的時候到底會發生什麼?
    利維坦按:應該設立一門叫「斬首學」的分支學科,專門從大腦神經元的角度做分析……隨著學術論文的增多,沒準兒就此能成為一門顯學,像研究紅學的一脈,不知道養活了多少終身致力於此學的學者,解決了多少人的就業問題……說點兒正經的,更正昨天文章的兩處低級錯誤:開頭行星寫成了恆星,「冰球瘡痍」應為土衛一……最近腦子有些短路,走神兒的時候多
  • 人被斬首後,身體到底會發生什麼
    在你的頭被砍掉的幾秒鐘內,身體的重要器官(心臟、肺等)便停止接受頭腦的指令,所以它們會停止運作,連帶血液也停止循環,代表身體的細胞得不到氧氣就沒辦法運作,所以細胞死了你真的就死了,就是這麼簡單,這就是斬首的基本概念。
  • 土地廟接地氣,卻多簡陋寒酸,因得罪玉皇大帝?土地公:這個冤枉
    土地廟接地氣,卻多簡陋寒酸,因得罪玉皇大帝?土地公:這個冤枉在道教的神仙體系中,土地神是最基層的公務員,也是民間供奉最廣泛的神仙之一。神無廟,無所歸,對相應的就有一村一土地廟。故有一村一土地神之說。「源易緣」卻注意到,在各地的民俗中,鄉村的土地廟都一般是簡陋的小廟宇,有些土地廟看上去還很寒酸。為何土地廟都會這樣簡陋呢?在中國的民俗神話故事裡,有這樣一段相關的傳說。相傳,有一次,玉皇大帝從天庭下來人間巡遊,看到不少稀奇寶貝。
  • 實拍高秀敏墓地:當年的鐵三角缺了一角,只留下一尊雕像讓人懷念
    實拍高秀敏墓地:當年的鐵三角缺了一角,只留下一尊雕像讓人懷念文/一休道1959年,高秀敏出生於吉林省的扶餘縣,從小高秀敏就非常喜歡民間藝術,我們見到的高秀敏有著微胖的身材,但是在早年的時候,她卻因為太瘦了
  • 河南男子殺人潛逃30年後落網 案發時被害人先持斧追砍,反被刺三刀身亡
    殺人時,楊新國28歲;潛逃30年後落網時,他已更名改姓,年近六旬。根據楊新國向警方的供述,扎死劉海燕的刀,是用來割毛線的工具刀,平時連同鑰匙、鑰匙鏈一塊掛在褲子上隨身攜帶。楊新國則用摺疊刀朝劉海燕胸部及肋部連扎兩刀。劉海燕的姐夫王得順見狀,用酒瓶砸楊新國,也被楊新國在腹部、臀部扎了兩刀。劉海燕繼續追趕楊新國時,倒在地上,經搶救無效死亡。」警方在案件資料中稱。
  • 13歲侄子遭嬸嬸砍10多刀,嫌犯逃亡30年終被捕,案發只因一塊錢
    近日,一名女嫌疑犯逃亡30年,終被逮捕的新聞出現。嫌疑犯袁某曾在30年前因對堂嫂的怨恨,把氣撒在其兒子李軍根身上,李軍根當場就被袁某砍數十刀致死。自案發後,袁某一直逃亡,今年5月份,她終於被警方抓捕。逃亡多年,吃齋飯減輕自己的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