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被斬前,慈禧下旨換鈍刀,譚嗣同足足被砍了30刀才氣絕

2020-12-22 騰訊網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在被黑暗籠罩的時候,人們總會需要一束光線來幫助他們撕開漫天的陰翳。在我們數年前的歷史裡,晚清時期絕對是最為令人不忍直視的一段日子。然而就是在那個被印上了「腐朽無能」標籤的時代,以譚嗣同為首的維新派勇敢地抗下了帶來光芒的重擔,「戊戌六君子」的名號響徹了整個天空。

從1861年鹹豐帝離世開始,整個清朝就已經開始慢慢淪為了慈禧的囊中之物。在大權的誘惑之下,她對清皇室施展了堪稱殘酷無情的手段,直接架空了後續的皇帝。也正是因此,在她失敗且昏暗的統治下,不僅百姓身陷水火,更是葬送了清廷最後的希望。

1757年,乾隆帝將前朝遺留下來的「閉關鎖國」全方位開啟,整個清朝陷入了無法與外界溝通的境況,技術日益落後。加之後來的慈禧統治,民生疾苦又兵敗頻傳,人們深刻地認識到了這樣的清朝是看不到希望的,必須要有人來承當那一道曙光。

以譚嗣同為代表的這一批維新派,就是那群在黑暗裡尋找光芒的先鋒。生於1865年的他,10歲拜在學者歐陽中鵠門下,早早就對那先進的思想有了深刻的認知。在求學的生涯裡,他看到了清朝的失敗之處,並對其不知悔改的樣子深惡痛絕。他知道,自己必須站起來了,要為這世道點亮一盞明燈。

而在清廷裡,那一直壓抑在慈禧陰影之下的光緒帝也看到了巨大的縫隙。1890年,他對日本明治維新的實施頗有感觸,而在1894年甲午戰爭主戰失敗後,更是立下決心要改變這種現狀。面對康有為等人言辭誠懇的「公車上書」,他義無反顧地決定支持維新派的運作。1898年,百日維新,嚮往新時代的人們終於對昏暗的慈禧發起了挑戰。

但是光緒帝沒有想到的是,慈禧竟然可以為了權力根本不在乎他的生死。在這103天裡的變法中,掌權者終於感到了危機,曾在自己控制下的傀儡皇帝和帶著新思想的人們展開了反擊,守舊派的地位頓時不再牢固。

先是「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再是大肆捕捉維新人士,慈禧不惜一切代價的狠厲讓帶著新思想的人們損失慘重。眼見事已成定局,譚嗣同卻反而不再擔心。面對尚處於朦朧中的百姓,還有那無藥可救的清廷,也許只有鮮血才能奠定思想的種子。

1898年9月28日,維新派的「戊戌六君子」被押往刑場。對於這讓她失去了近百日統治權的「叛賊」,慈禧心中的恨意已經無法用言語形容。先是五人慷慨赴死,到了譚嗣同時,她更是下令使用鈍刀斬首,執意要給其施加無盡的痛苦。

30多次揮刀後,譚嗣同才永遠地停止了呼吸。慈禧無疑是完成了自己殺雞儆猴的目的,更舒緩了心中的仇恨。可儘管面臨無盡折磨,這位胸懷大義的英雄沒有求饒過一次。每一次鈍刀落下,就有一批思想和希望的種子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就算清朝再怎麼心狠手辣,總會有一束光芒刺破他們的黑暗。只不過,那束光的顏色必然會是紅色罷了。

相關焦點

  • 譚嗣同被行刑前,慈禧下令換成鈍刀,譚嗣同被砍了30多刀才氣絕
    ,即「戊戌六君子」,圍觀群眾們知道,很快這6個人就要一命嗚呼了,他們冷漠地等待著那一刻。 六位君子看著眼前麻木不仁的群眾,不由得悲從中來,這樣的人民,若是再不覺醒,國家遲早走向滅亡!但若是今日他們六人的死,能夠喚醒他們,那也是值得的!臨刑前,譚嗣同對天大喊:「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話音剛落,劊子手便揮動手中屠刀,砍向譚嗣同的脖頸。
  • 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真的被砍了三十幾刀才斷氣嗎?
    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皇帝被囚,康有為和梁啓超外逃,維新派就只剩下「戊戌六君子」被押到菜市口執行斬首。其中譚嗣同被斬首時,有記載說他被砍了三十幾刀才斷氣,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個人認為,關於譚嗣同斬首過程的說法不夠嚴謹。
  • 古代砍頭時,劊子手為何寧可鈍刀砍人,也不磨磨刀?
    很多時候殺人都是具有明文規定的,雖然說沒有規定一定要用鈍刀或者快刀,但是統治者的意識就是法律的體現,他讓劊子手用鈍刀殺犯人,劊子手也必須要去做,不然下一個死的就是自己了。,據說慈禧太后下令殺戊戌六君子的時候就是讓劊子手用的鈍刀。
  • 實拍譚嗣同墓地:寒酸簡陋雜草叢生,當年斬首時被砍了30多刀而死
    【譚嗣同】「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百年前譚嗣同的遺言如今讀起來依舊令人血脈噴張,然而譚嗣同的結局又令人感到無比遺憾。(這是一組反映譚嗣同墓地情況的照片)【譚嗣同塑像】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初六(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皇帝於瀛臺,隨即抓捕維新人士,康有為、梁啓超很快逃離北京城,本可逃走的譚嗣同選擇留了下來。9月18日,譚嗣同等6人在北京菜市口被斬首。
  • 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被鈍刀砍20多刀才死,痛苦得令人不忍直視
    1898年9月21日,戊戌變法在慈禧太后的阻撓下宣告失敗,光緒帝被軟禁,康有為逃往國外,而譚嗣同在內的戊戌六君子被捕殺頭。但同是革命家,有人就做好了流血犧牲的準備1898年的9月28日,北京菜市口又要斬人了,但當劊子手拿著「大將軍」出現時,圍觀百姓紛紛議論「這哪是斬人啊,這分明是鋸人吧」,不明白,你看著名叫大將軍的刀便可知道,刀身沒有開刃,極為遲鈍,這種刀一般是為了折磨罪大惡極的死刑犯時才會啟用。
  • 變法失敗後,譚嗣同拒絕逃走,結果被鈍刀砍幾十刀才斷氣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譚嗣同被砍30刀才死,百姓冷眼旁觀,為何其父也不為他求情?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這場變法活動只進行了百來天,他們種下了種子,但是沒能等到開花結果,最終以失敗收場。在變法被鎮壓後,清政府逮捕了組織變法的譚嗣同、楊銳、林旭、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這六個人。而康有為和梁啓超兩人及時得到了消息,匆忙地逃往了國外,逃過一劫。
  • 譚嗣同菜市口被行刑時,砍了30多刀才斷氣,確有其事?
    譚嗣同被譽為「戊戌六君子」之一,是我國近代變革之中比較具有影響力的一個人。不過,與同是提倡戊戌變法的康有為不同,康有為成功地逃到了海外,並且還安享了一段相當祥和的晚年時光,而他則被慈禧太后下令處死。 據說,當時的劊子手使用的是一把鈍刀,譚嗣同被砍了30多下才痛苦的離世。那麼,這件事是真的嗎?
  • 古代劊子手砍頭時,為何寧可用鈍刀砍人,也不願磨光?真相很殘酷
    至於刀型則是千變萬化,沒有固定的類型。而鬼頭刀的別名,又叫做「砍頭刀」。顧名思義,這種刀就是專門用來砍頭的。也是封建王朝中斬刑的劊子手,專用的刀型。現在北京警察博物館,就藏有許多這種刑刀。刀型不一,有鋒刃的,有鈍刀,有彎刀,有直刀。但其刀柄處,無一不刻著鬼頭。
  • 「戊戌六君子」及倖存四君子,他們是誰?年齡多大
    公元1898年9月28日,譚嗣同、楊深秀、康廣仁、劉光第、林旭、楊銳被慈禧下令斬首在北京菜市口,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就此壽終正寢,僅僅持續了103天「百日維新」結束。「戊戌六君子」從容就義外,還有被捕倖存及成功出逃四君子,即康有為、梁啓超、張蔭桓、徐致靖,他們的表現和結局如何!
  • 譚嗣同被斬首時,看過行刑的老人說:這根本不是斬首
    ——譚嗣同 清朝末年,朝廷腐敗無能,百姓民不聊生,而無數有志之士則思索著救亡圖存。其中以康有為梁啓超為首的維新黨人主張變法以救中國,然而在百日維新之後,失敗的維新派遭到追殺,六名維新黨人被殺害,他們被稱為「戊戌六君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譚嗣同。
  • 魯迅一句話,道破晚清百姓世界觀:戊戌六君子罪有應得
    他們認識到,要改變晚清這種恥辱局面,必須通過改革打造出一批先進的國人,於是有了以戊戌六君子為代表最為突出的維新派。然而,他們的結局卻非常慘烈,但是讓人更加痛心的,是此時清朝民眾的反應。之後慈禧於1898年發動政變,史稱戊戌政變,下令殺害康有為、梁啓超,並逮捕了譚嗣同、康廣仁、張蔭桓、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徐致靖等維新派人士。康有為、梁啓超因為迅速逃到日本逃過一劫。其實譚嗣同等人當時完全有機會逃跑的,在被抓前,梁啓超也曾勸譚嗣同一起逃跑,但譚嗣同拒絕了。他們決定英勇犧牲。
  • 譚嗣同被抓後,清政府如何處置他?足足挨了三十多刀才斷氣
    想必大家都了解,雖然光緒帝作為君主,但實際掌握權力的還是慈禧。慈禧作為守舊派的典型人物,這改革如果真的實行完畢,自然是侵犯其守舊派的利益。慈禧決定不得再讓光緒帝這樣進行改革下去,甚至一度將光緒君主軟禁,使得改革無法正常進行。另一邊,慈禧下令大肆捕殺革命人士,康有為等人直接逃往海外,作為其中一員譚嗣同選擇英勇就義,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喚醒國人。
  • 戊戌變法失敗後,明明可以選擇「生」的譚嗣同,為何要留下來赴死
    每每讀起這首讓人盪氣迴腸的詩句,眼前總會浮現出英雄義士譚嗣同那張堅毅的面容來。作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在死神即將來臨時,沒有痛哭流涕的懺悔,也沒有卑躬屈膝的求饒,而是從容賦詩,慷慨赴死。那種大義凜然的悲壯,視死如歸的氣概,時至今日仍然讓人唏噓之餘敬佩不已。
  • 想用死喚醒國人,譚嗣同被砍30刀才斷氣,但圍觀百姓反應讓人心寒
    他是一個可以為國捐軀的英雄,面對死亡也毫不眨眼,只希望國家能更好一些。在經歷了戊戌變法的失敗後,變法的主要負責人他們都準備逃往國外,但是譚嗣同卻拒絕了,並且不驚不慌,置自己的安危於不顧,多方活動,此刻的他早已知道慈禧連發諭旨,捉拿維新派,他也有充足的時間可以藏在起來,但他卻為了籌謀營救光緒帝,但是措手不及,計劃失敗了,他決心用死來殉變法,寧願放棄逃跑的機會,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國家。
  • 譚嗣同被處決時,妻子因沒懷孕而哭喊,譚嗣同卻說:沒有比有好啊
    為了讓觀眾更好地了解譚嗣同的生平事跡,《十三邀》於2018年(戊戌年)10月12日重磅播出"戊戌雙甲子,尋找譚嗣同"。節目以探訪的形式從瀏陽、長沙、上海和北京追溯譚嗣同的足跡,呈現他為戊戌變法所做的努力。即便譚嗣同在被處決時,他依然沉著冷靜地安慰沒有懷孕的妻子。戊戌六君子中慷慨赴死的譚嗣同不僅是那個時代的紀念碑,也成為了我們心目中的英雄。
  • 劉光第受刑前問行刑官一個問題,一聲感嘆竟比譚嗣同的詩更深刻
    文/高飛01、清貧京官劉光第在戊戌六君子中,劉光第的遭遇最令我痛心。每次讀到有關劉光第的事跡,總忍不住感嘆。如果我有一天遇見他,我一定要問他:"你為啥要做那個破官?"如果按照個人利益來計算,他那個官當得實在不值,很窩囊。為什麼呢?
  • 譚嗣同被斬,作為封疆大吏的父親沒求情,最後為兒子寫下名句
    但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最終光緒帝被囚瀛臺,康有為、梁啓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卻被殺。而被殺的六君子中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不平凡的背景,但最終還是沒有被免死。其中譚嗣同的父親更是當時的湖北巡撫官居二品,真可謂是一方封疆大吏。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作為當時朝廷重臣卻眼看著兒子被判死刑,卻沒有一句求情的話。
  • 這一刀是斬,還是不斬?刀龍傳說為何如此悲劇
    三狗子,一個很好的名字,一個在霹靂布袋戲臺下評論群體中廣為流傳的名字。沒有人比他更適合「三狗子」這個尊號,無論天上天下、無論御宇洪荒,沒有!「三」是他三種人格的三;「狗」是他人格最恐怖時那種見誰砍誰那種瘋狗的品格;「子」是瘋子呆子幸運之子編劇乾兒子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