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一》:講述一個平淡臺灣家族的悲歡離合

2020-12-20 電影書匠

談到電影情懷,多數是說起港片的巔峰不在,要麼是說道大陸第五代導演逐漸老去。而臺灣電影,上一次我們的目光落在它身上,還是九把刀的《那些年》。

其實臺灣電影也曾有過輝煌,如今在國際上最成功的華人導演李安就是出身臺灣,說來有趣,李大導演還曾是臺灣聯考的落榜生,雖然近年來他的電影風格已經很國際化了,但是早期代表作《喜宴》、《飲食男女》等就是典型的臺灣風格。

大導演侯孝賢也是註定要載於華語電影史的重要人物,可謂華語電影裡的「黑澤明」。除了這兩人,還有一位名導,他的作品較之於前二位,本土色彩更加濃烈。他就是「臺灣的手術刀」楊德昌先生。楊德昌先生的電影是怎樣的電影?臺灣電影又是怎樣的風格?我想看完一部《一一》,便可盡知。

《一一》裡的人物繁多,主舞臺上是NJ一家子人,三代同堂的一家人。片中故事多線並行,彼此互相映照但是沒太多關聯,並不難看懂。片頭開始的是NJ的小舅子阿弟的婚禮,阿弟有個相處多年的前女友,阿弟的家人早已把她看作自家人,卻沒想到如今出現在婚禮上的新娘不是她,是個年輕漂亮懷胎三月,急著補票上車的女人。

阿弟很迷信,是個撞大運發財的家中幼子。傳統家庭裡不乏他這樣的人,家有長姐和老母,從小到大都活在蜜糖罐裡迷迷糊糊地長大。人雖然不壞,但是不成器,發了橫財就開始做些糊塗事。他的前女友像媽媽般照顧他,這樣孝順的兒媳沒有入門,如今分手找了個嬌慣的小妹妹,老母親無法接受。

婚禮那天老母親不知是摔倒還是氣到,昏迷不醒被送去醫院。心大的阿弟還在說著「今天是大吉大利的日子」、「昏迷也會很快好起來」之類的蠢話。慈母多敗兒啊,老母親並沒有醒來,癱瘓在床成了植物人,NJ把老母親接回家照看。

醫生說要對老母親多說話,總會醒來的。NJ的妻子日日對她說話,NJ的女兒也常來念報紙,阿弟他們也會偶爾過來說點什麼,老母親突然變成了一個最好的傾訴對象,說不好也是求仁得仁,一個老母親本該如此。

話分兩頭,生活也還是要繼續。NJ的公司遇到了資金上的困難,投資人對公司也缺乏信任。NJ被派去與日本公司負責人大田聯繫,大田手上有著最新的技術資源。NJ在煩心如何取得大田技術授權的同時,還有別的心病。他在阿弟的婚禮上遇到了歸國的初戀女友,而兩人之間曾經未達成的約定至今還未被記憶掩埋。

這又是熟悉的中年男人困局。中年男人的工作經不起什麼風浪,畢竟一家人要養活。工作一旦有了困局,可謂是徹夜難眠,根本不想見到第二天的太陽,謂之「唯將終夜長開眼」。

而中年男人的感情也受不起什麼誘惑,一邊是沉悶的家庭激情不在,一邊是花花世界。喜新的中年男人總能遇到幾個如花似玉的「新鮮感」。而念舊的中年男人呢?也有不知道是哪個年紀未成正果的前女友和終會遇到她們的各種聚會。感情有了別的念頭,心裡總有著別的女人,又謂之「報答平生未展眉」。帶著雙重困難的NJ,被公司派往日本。去見大田,也去見初戀。

NJ的故事和NJ女兒婷婷的故事並行。他的女兒本只能當閨蜜和閨蜜男朋友之間的傳信人,只是她的閨蜜太過花心,其男友「胖子」被她甩了。在和婷婷的多次接觸裡,他喜歡上了單純的婷婷,婷婷也一直很羨慕閨蜜能早戀,於是兩人在一起了。這一對小情侶很像當年NJ和他的初戀,如今NJ在再續前緣,女兒也在進行著自己的初戀。有趣的是,婷婷拉著胖子去開房,胖子進了房間又害羞跑掉,留下來的反而是女生,當年NJ那對也是這樣。

後來婷婷和胖子還是分手了,婷婷的閨蜜的家教老師和其母親發生了關係,老師甚至還委屈的說了句:「老師也是人啊!」最後胖子知道了,去殺了家教老師,便落幕了。

這邊的NJ卻守住了自己,儘管前女友對他說:「如今我什麼都有了,什麼也不怕了,想怎樣就可以怎樣。」NJ還是走出了房門,他明白過去的就過去了,舊事重提只是再一次的傷害。而大田那邊,因為自己公司又找到了別的救命稻草,只能爽約的NJ於心有愧。從日本回家後他也生病了,做好人很難,做一個負社會責任的好人,則可以難倒讓人倒下。

哦,別忘了阿弟。阿弟的孩子出生了,宴席上前女友的再次出現引發了妻子家親戚和老同學們的大打出手,獨自回到家的阿弟喝得酩酊大醉,洗澡時家中沒有別人差點煤氣中毒死去。

只是這人實在運氣好,撐到了第二天。妻子還以為他想自殺,不再提前女友的事情。而後又在索債途中發現古董,被騙去的錢一下子回來了。所有問題迎刃而解,經歷生死的他好像有了些感悟,拿著現金支票對昏迷的老母親說自己懂得知足了,再也不用母親和姐姐照顧了。

聽到各種感悟和喟嘆後,老母親醒來了,此時婷婷在家,老母親安慰失戀的婷婷睡下後撒手人寰。葬禮上,NJ的小兒子洋洋拿起了一張自己寫的悼念詞準備為故事落幕。整部影片裡洋洋的故事一直很破碎,他年紀還小,不懂愛情也沒多少煩惱,整日裡拿著相機拍人的後腦勺,說是因為每個人都看不到自己的後腦勺,所以他要讓人看到。最後他念的悼詞,讓我恍然大悟。如果說老母親的聆聽是見證了所有的結局,那洋洋的好奇就是那些問題一切的源來。

洋洋的悼詞是這樣的:

婆婆,對不起,不是我不喜歡跟你講話。只是我覺得我能跟你講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會每次都叫我「聽話」。就像他們都說你走了,你也沒有告訴我你去了哪裡,所以,我覺得,那一定是我們都知道的地方。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後想做什麼嗎?我要去告訴別人他們不知道的事,給別人看他們看不到的東西。我想,這樣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說不定,有一天,我會發現你到底去了哪裡,到時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講,大家一起過來看你呢?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個還沒有名字的小表弟,就會想起你常跟我說,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說,我覺得,我也老了。

然後故事結束。像我之前說的,看完《一一》就知道楊德昌先生的電影是什麼樣子,也能知道臺灣電影究竟是何風格。臺灣電影有著濃濃的日系風格,但是又帶著傳統中國人的家庭感情。在人物關係上往往喜歡描述一大家子人,故事節奏又溫吞細膩。《一一》的片頭是鬧騰的喜宴,片尾是安靜的喪事;起因是阿弟孩子的降生,結局阿弟老母的過世;還有NJ的重逢,婷婷的初戀。事事皆是一種輪迴,好像人生就是一個個輪迴的環組成,愛情、親情、事業、生死這一個又一個輪迴的環互相交集,命數如織。有一首散文詩這樣寫道:

什麼是我們的實在?從遠方什麼也帶不來從面前什麼也帶不走

《一一》是部好電影,也遠不止一部好電影。

相關焦點

  • 電影《艋舺》,通過幾個孩子的成長史,講述的是一個更宏觀的故事
    而演員換成了趙又廷,筆者認為,趙又廷的青澀比起周杰倫的呆滯臉,更適合演這部電影。沒讓周杰倫出演,是電影裡面不幸中的萬幸。在臺灣,黑幫並不叫黑幫,而是以宗族勢力為基礎的家族勢力,這部電影可以說非常形象的還原了臺灣早期黑幫的形象。
  • 講述歷史激流中的一個臺灣家庭,戴小華《忽如歸》出版
    近日,戴小華的家族回憶紀實文學《忽如歸:歷史激流中的一個臺灣家庭》(下文簡稱《忽如歸》)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並於3月12日在上海作協召開了新書發布會暨作品研討會。會上,來自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對《忽如歸》在歷史、文學等多個方面的意義給予了肯定。
  • 楊德昌遺作電影《一一》: 道盡人間許多愁, 瞭然生死空悠悠
    不久前《紐約時報》評選出21世紀迄今為止25部最佳電影,其中三部華語片上榜,分別是居第四位的《天註定》(賈樟柯 )、第六位的《一一》(楊德昌)、以及第十七位的《最好的時光》(侯孝賢)。電影《一一》中楊德昌導演依舊保持著一貫的敘事作風,對於鏡頭和場景畫面的調度可謂處處神來,光影轉換之間讓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實」:真實、踏實、厚實。
  • 楊德昌執導電影《一一》構建的人生模型:家庭親情下探索生命意義
    2000年5月14日在法國坎城電影節上映的電影《一一》,作為已故導演楊德昌執導的遺作,成就了華語電影在國際影壇的光輝時刻。該片通過描繪一家三代人的人生軌跡,用貫穿婚禮、滿月酒以及葬禮三個人生階段為時間跨度,探討家庭親情和生命的意義,將普通人的平淡生活在電影裡再現,用樸實簡單的鏡頭展現一系列與人生有關的命題,讓觀眾在切實感受生活的日常平淡之餘能夠看透真實的人生。
  • 《你好之華》:平淡的劇情講述真實的人生 一封寫給你我的情書
    《你好之華》:平淡的劇情,講述真實的人生。一封寫給你我的情書原創|雲影說電影當看完帶有日式小清新的電影《你好之華》上映後,對於巖井俊二的這部電影,我想用「平淡」這兩字概括。我所說的「平淡」不是評價影片的質量,只是評價整個影片的劇情。巖井俊二的這部電影,擺脫了傳統電影上所具有的激烈衝突情節,用最簡單平淡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主角們的人生。《你好之華》:平淡的劇情講述真實的人生,一部寫給你我的情書。從電影的開始,影片就向我們傳遞了女主角之南已經去世的信息。
  • 《太陽照常升起》按春夏秋冬的順序,在平淡中講述導演的故事
    一個被分成四段來講述的故事,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被打亂時間編排在了一 起,故事裡面仿佛蘊涵著太多的符號和訊息。沒有太波瀾壯闊的劇情,只用了三 次平靜的死亡和一次絢麗的降生來構築了四段故事的結束,而這一切就是在看似平淡中講述著一個屬於導演自己的故事。
  • 曾經的華語電影有多厲害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第四代作為北京電影學院的教師影響著下一代的電影工作者。用張藝謀的話來說:「從他們的前輩那裡,第五代繼承了非戲劇化的結構和去政治化的敘事,而用更少的對話和音樂為人物和故事帶來更多詮釋的空間。」和前輩「講述」一個事件的習慣不同,他們更傾向於「展示」。地方電影製片廠發起了這樣的變革。陳凱歌1985年令人驚豔的《黃土地》就是在地處遙遠的、鄰近越南的邊境地區的廣西電影製片廠拍攝完成的。
  • 小偷家族豆瓣評分8.7 是一部關於被遺棄之人的電影
    ­  《小偷家族》最近在國內上映,雖然排片率不算太高,但是收穫的好評卻不少,豆瓣評分由原來的8.5上升到8.7,日式溫情似乎讓這部影片備受歡迎。­  《小偷家族》在今年的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上斬獲金棕櫚大獎,日本票房不俗,成為年度本土真人電影票房紀錄打破者。
  • 《艋舺》講述臺灣黑道 現實比電影更精彩(圖)
    臺灣電影中的黑社會,向來並不發達,反而不如香港電影描述的更多。臺灣黑社會的精彩,在於銀幕內外。踏入江湖、生死未知、突破上位、幕後交易,然後金盆洗手、漂白從政還是死於非命,都各安天命吧。雖然電影中無數次證明莫明其妙的殘酷,作為一個偶然的個體,黑幫小弟就像是一個游離的電子一樣,無法把握住自己的命運。  傳統角頭勢力  《艋舺》裡的角頭組織並不嚴密,還保持著相對傳統的地盤劃分方法,幾乎就是春秋戰國時代,由鄰居、家族、同學和朋友等關係雜糅而成,強烈的身份認同和集體無意識的盲目排外都是本省人的主流心態在電影上的表現。
  • 臺灣七大家族
    欄目名稱:臺灣七大家族   據說看完這七大家族的故事,你將洞曉臺灣財富的秘密......  由於特殊的歷史和政治原因,家族集團企業一直是臺灣民營經濟的骨幹與核心,並在經濟、社會和政治生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臺灣地區歷史上就有「五大家族」的說法。現在則被分為老五大家族和新五大家族。
  • 侯孝賢:我的電影可送充氣頸枕
    該片講述了阿孝幼年隨家人遷居到臺灣後的種種往事,紀錄了阿孝從國小到當兵之前的點點滴滴。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侯孝賢本人平淡又樸實的個人記憶,也是那個時代的一曲命運交響詩。受日本漫畫《尼羅河女兒》的啟發,侯孝賢於1987年拍攝了同名電影。19世紀80年代,臺北的社會形式複雜多變,經濟突增和社會繁華給臺北新青年帶來了陰影,他們在親情和道德的迷茫混淆中難以自拔。
  • 電影《一一》,三代人的一生,既平凡又震撼
    以上說法聽起來的確很有道理,但我覺得似乎這也可以表現一種生活的平淡,生活就是這樣的一一。就是要這樣的一一道來!其實人生就是這樣,每每我們不斷的尋找激情,可是當激情到來的時候我們卻退縮了,回到了原點,領悟到了生活的本真,歌德在寫《浮士德》時說過:理論是灰色的,只有生活才是常青樹!所以浮士德在過了各種的生活後會發出「你真美啊,請你停留」的讚嘆!
  • 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揭示的平淡生活:用樂觀心態面對苦難人生
    平常人的生活圈子就是這樣,看似鄰裡之間習以為常的相互幫襯,細細體會卻能夠感受到溫暖的人情,平淡的生活點滴間感受真切的幸福感。2008年7月17日在香港上映的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以家庭親情和鄰裡關係作為切入點,講述了居住在香港底層社區天水圍的一對母子生活的故事。電影將最質樸的生活片段毫無保留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不加任何修飾,真實細膩,平淡之處最能夠打動人心。
  • 暗黑風「超人總動員」家族,一個小傑就超過了整個家族的戰鬥力!
    時隔14年之後,《超人總動員2》再次回歸大眾眼裡,劇情緊接第一部以詼諧有趣的方式講述著超人特攻家族拯救世界的故事。韓國漫畫家Warrick Wong在這部影片上映不久便以超人家族為原型創作了另一種風格的超人特攻隊一家人的暗黑版形象,不知道有沒有讓你眼前一亮呢?
  • 日本電影照見人生的另一種方式:慢、真、家庭
    原標題:《日日是好日》《漫長的告別》《小偷家族》《千與千尋》等多部日本電影以引進或參加國際電影節方式亮相中國大銀幕,電影另一種照見生活和人生的方式引發關注《小偷家族》打破了以血緣為基礎的傳統家庭認知,探討「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
  • 電影小偷家族引搶票戰 半分鐘幾千張票售罄
    另外,該片日本首周末票房已超越導演是枝裕和的代表作《如父如子》,有望成為是枝裕和史上最高票房的電影作品。金棕櫚獲獎影片與國內「零時差」搶票激烈催生「換房」段子在坎城電影節落幕一個月內,日本首映一周後,電影《小偷家族》將亮相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展映單元,首批國內影迷將「零時差」看到這部備受好評的佳作。
  • 《內衣先生》講述雙面人生險象環生的家族企業紛爭
    資料圖一個是軟軟糯糯的有夢想的內衣設計師,一個是統率千軍萬馬的家族企業繼承人,一個又呆又萌,一個有型有範,巧妙的反差本身就是一個戲劇性的矛盾。雙重身份的故事在動漫和電影裡並不少見,而鮮有電視劇講這種故事。
  • 盤點電影《神秘家族》
    《神秘家族》是由樸裕煥執導,林依晨、姜武、陳曉、惠英紅、藍正龍等主演的犯罪懸疑片,於2017年4月2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根據「中國三大滅門奇案之首」的福建性侵滅門案改編,講述的是一場蹊蹺的性侵案引發了一個家庭遭到毀滅性傷害的故事。
  • 有哪些適合戀人一起看的電影?不管有沒有對象都先準備著吧!
    該片是一部平靜中略帶傷感的電影,其中愛情讓人回味無窮,這是平靜而深沉的愛,掩於歲月,羞於唇齒。2、《親愛的, 不要跨過那條江》這部影片講述了89歲老奶奶姜溪烈和比她大9歲的老爺爺趙炳萬夫婦的故事。一段平淡質樸、相濡以沫的愛情,經過歲月洗禮依然純真如初,太難得。據說幾乎每位觀眾離開戲院都淚流滿面。
  • 趙曉輝:淺談臺灣電影的黑道情結與青春記憶
    在其生猛喋血的黑幫外衣之下,講述的是一個華麗絢爛又令人唏噓感傷的青春故事。在《艋舺》之前,鈕承澤的電影似乎與血腥的暴力趣味相去甚遠。2007年他執導了第一部電影《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講述的是主角豆子某天與友人聚會,談論起目前的臺灣政局亂象,於是計劃去拔立委的假髮,開車衝撞總統府,並打算將此過程拍成紀錄片。他雄心壯志地開始籌拍,孰料惡夢紛至沓來而來,面臨愛情與事業的雙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