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之後,我的家庭就變好了很多

2020-12-17 騰訊網

學佛不是口頭禪,學佛是實實在在的實踐。常言道:「家和萬事興」。人人都想有一個和睦的家庭,然而,不起風波不吵嘴的家庭又有幾多呢?

我愛讀名人的傳記,讀了《孔子的故事》、《馬克思傳》、《列寧傳》、《毛澤東傳》、《林肯傳》、《周恩來傳》……偉人們的風範給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我甚至潛意識中也想當個偉人。不知不覺中,我染上了一種好指揮人、不顧及日常生活細節的習氣。這給我的家庭帶來了很多的不愉快。

我過去經常教育子女可以向父母提意見,主張家庭平等,結果人人個性都很強。有時誰也說服不了誰,反而出現很多爭論和吵鬧。愛人在部隊工作多年,養成了一種軍人作風,到地方工作還是直性子脾氣,我也是個直性子脾氣,兩人直對直。有了兒女再也沒有婚前相敬如賓的禮貌,彼此傾出的話更加率真,有時直言傷人,難免爭論、發火、慪氣,有時覺得真不如出家當尼姑清靜。我時常有掙脫家庭的想法,覺得女人要想幹自己的事業就不應該有家庭。其實這是偏見。有了家庭,若處理得好,就是動力。若處理不好,就是負擔,就是煩惱的根源。

學佛以後,我那根深蒂固的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氣慢慢地得到了一些改變。讀了一些經典後,我開始學會包容,在家庭中不再固執己見,而是求同存異。我發現自己和丈夫有一個共同愛好,就是都喜歡讀書。我從寺院流通處請回去的書,他比我看得還快。這樣我們有了互相溝通的基礎。

佛家的「忍」、「包容」、「放下」、「斷煩惱」、「六和敬」等思想觀念啟迪了我的心智,讓我明白了在家庭生活中如何斷煩惱及處理好夫妻關係。有時丈夫為一件小事發脾氣, 我不象從前那樣發火,而是心平氣和地告訴他沒必要發那麼大的脾氣,或開個小玩笑,來點小幽默,逗他笑了。這樣,家庭氣氛就融洽多了。我過去一聽到不順耳的話就火冒三丈,怒目金剛般地發脾氣。學佛之後,現在對什麼事都看淡了,覺得發脾氣是非常可笑的。遇事 不急不躁,見到丈夫發脾氣,為避免衝突,我就常常趕快到另一間房子去看書,或者乾脆到街上買菜轉一圈,讓他孤掌難鳴,無處發火,氣自然就消了。等我從街上回來,他已變成了一個無事人了。兩人相對一笑,無怨無恨。久而久之,丈夫的火暴脾氣改了許多。

學佛貴在反省。我以前總習慣於把目光盯著別人,凡不如意之事,總在別人身上找原因。其實,生活中的許多衝突都跟自己的習氣毛病有關。有一次丈夫對我說:「你為什麼總是以命令的口氣對我說話?」我平心靜氣地認真地檢討一下自己,發現自己的言行確實象個指揮官似的,不是命令他幹這就是命令他幹那。學佛以後,這個毛病我改了不少。

有一次,他深情地對我說:「你現在怎麼這麼好了,學佛後真是洗心革面了,變得慈悲了。」這樣,我學佛他不但不反對,反而支持我,從不幹預我學佛的活動。星期天我要去佛協聽講經,他就為我做好飯,還催我別去晚了。聽完課,他又做好飯等我。我真正體會到學佛是一件明智的選擇,它為我的家庭生活帶來了和諧。

家庭中,與雙方父母關係一般來說比較難處理。我對雙方老人一是尊敬,二是自己有什麼好處想著父母。所以,雙方老人對我都很慈愛。媽媽生前常幫我帶孩子做家務,而我很少做家務。她老人家常跟親戚朋友說我是最孝順的女兒。我回家時,舅舅和鄉親們都說我是孝順閨女 。媽媽八十而終,走得很安祥。學佛之後,再回憶這一段生活,我發現我做得很不夠,真是慚愧。媽媽把飯做好了,我有時還嫌媽媽做的飯不好吃。每遇到這種情況,媽媽並不生我的氣,反而慈祥地嘆口氣,無可奈何地說:「你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哇!」

老人現在離我而去 ,想到我欠母親很多的情,此生再沒有機會相報了,我心裡很痛疚。我思念慈母,想到父母對我的慈愛之諸般細節,我常常就忍不住流淚。婆母對我象親生女兒一樣,她常教導我:「 過日子不要吵架,即便生活貧窮也要過個窮樂和。」她和公公夫妻幾十年,從沒紅過臉。我深知婆母寬忍的心量。她曾是多年的勞動模範。在外,她勤勤懇懇地工作,回到家任勞任怨,從不抱怨,也不表功擺架子。她總是默默地做事。她的敬業精神和對家庭的操勞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婆母和母親都很賢淑勤勞。她們為我樹立了榜樣。在生活中學佛,首先就要象她們一樣,盡職盡責,做一個勤勞奉獻的人,做一個寬容仁愛的人。

做了母親以後,我也和別的母親一樣愛對子女嘮叨。因為從小允許他們反駁父母的意見,主張家庭成員平等。所以,子女常常反駁我。這樣,爭論時也難免發脾氣。學佛以後,我常常向他們講佛經上的話,自以為懂得很多,叨叨地講個不休。女兒有一次對我說:「你說那麼多。累不累?嘮叨多了,起逆反心理,你懂不懂!佛家講的是隨緣教化,你點到為止吧!」女兒的這番話倒真的使我開了竅。我終於明白了,弘法不是靠你去硬灌;而是要隨緣,不光是說,還要自己努力地去做,用行動來教化他們。

孩子不是三歲兩歲,他們長大了,領悟力比我強得多。我向他們做了自我批評,懺悔了自己學佛的驕慢心,肯定了她講的正確。她也鼓勵我學佛。有一次,單位分新房,可連舊房都沒給我,心中很憋氣。女兒見我生氣的樣子就說:「你還是佛家呢!咱家住的房子比別人也不差,你們單位新蓋的房是比咱們家的房好,還有比你們單位更好的房呢!還有大宮殿、洋別墅,你生氣去吧!」這一番話真的把我的貪心給點出來啦!聽了這話,我感悟到大凡生氣和煩惱都是自己有貪心,這貪心不正是佛家要破除的無明嗎?

家庭生活雖說有許多煩惱,但只要我們有一顆向道心,它也同樣可以成為我們磨鍊心性、趣證佛法的道場。佛法一旦在家庭生活中落實下來,我們就會從中得到真實受用。柏林禪寺方丈淨慧大和尚提倡「覺悟人生,奉獻人生。」我想這是促我自覺承擔家務的主要動力。過去我在家裡至尊至上,自以為幹事業為主,把家務瑣事推給別人做。現在我才明白家庭中的每件瑣事都可以成為我們覺悟奉獻的機境。認認真真地專於一境地做好每一件事,這就是覺悟、奉獻的表現。能這樣去做,生活就會主動多了,不切合實際的妄念也會少很多,幹起家務既輕鬆又愉快,雖然累了些,卻能體味到奉獻的快樂。

佛法拯救了我的家,也溫暖了我的家。世間有千千萬萬的家庭正在組成,也有千千萬萬的家庭正在破裂。我想每個做丈夫的、做妻子的如果都能學點佛法,也許這世間將會少很多煩惱,將會少很多沒有爸爸媽媽的孩子。

願佛法溫暖天下千千萬萬個家庭!

若有受益,隨喜點讚分享

相關焦點

  • 我的學佛因緣、學佛的好處以及學佛帶來的改變!
    首先請允許我,簡單的自我介紹,我來自臨安,我姓翁。有很多師兄們認識我,有些師兄也見到過我。能夠和大家一起學習佛法,我覺得很開心。我從小就很喜歡佛菩薩,看到佛菩薩我就很開心。說到今天的課題,我感覺很欣喜。接下來,我就談談自己的學佛的因緣、學佛的好處和學佛的改變。
  • 學佛之後家庭會越來越和諧,是真的嗎?
    學佛之後家庭會越來越和諧,是真的嗎?這樣的問題其實很寬泛。學佛有學得好和學得不好的。其實這也不是學佛不學佛的問題,沒有學佛修行的人,他可能也會很好的處理家庭、事業之間的人際關係,原因是什麼呢?主要是他有善的業緣感召所得,其次是他有好的習性相續。這些好的習慣,可能是他累生已具,也可能是今生培養。另一種情況就是我們常見到的,普通人沒有善的業緣,也沒有好的脾性,感召而來的怨憎相會。
  • 家庭生活中如何學佛,自己學佛很精進,家人不理解怎麼辦
    相信有學佛同修遇到過類似情況,早晨很早起床,學佛很精進,把一些經咒念完,幾個小時過去了,家人一看真好,真用功,你怎麼不去出家當和尚呢,這樣就會造成誤會,家人不會認為你學佛精進用功是應該的,僅僅會以為你讀經了早飯沒人做了,你學佛了我們生活受影響了,甚至有些極端的情況,家人會因此排斥佛法,甚至有可能會和佛學劃清界限,心想都是這個佛學影響了我們的家庭生活。
  • 學佛後應該怎麼做,才能感化家人,形成佛化家庭
    人們在追求名聞利養的過程中心裡也走過了喜怒哀樂,在這個追求的過程中有部分人群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有了自己的信仰,說到信仰就步入正題了,信仰有很多種像基督、伊斯蘭、佛。今天就聊聊佛學的信仰。很多學佛同修和佛化家庭對佛學的理解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佛化家庭因緣真的是讓人歡喜,一家人都學佛就有共同語言,大家共同學習,共同勉勵。
  • 我的學佛路----吳燕禎
    「學佛的人,沒事就在那裡『阿彌陀佛』;還講什麼因果,亂可怕的,亂沒科學根據的,亂迷信的。  又講什麼不殺生,看見蟑螂螞蟻在室內也不能打;若不將它們打死,留在室內,蠻噁心麻煩的!」  「信佛跟信耶穌還不都一樣?都是很好的、勸人向善的宗教,反正我沒做壞事就好。」
  • 一人學佛,全家人都有福!
    這兩天,小編看到很多佛弟子的故事,他們因為學佛,不但久治不愈的疾病不藥而愈,而且,全家人變得更加和睦,最關鍵的是,她原本暴躁的脾氣,慢慢變好,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同丈夫吵架,孩子和丈夫都高興的說:「我媽進步可大了,好像變了個人。」
  • 學佛是否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
    五色茶冥想實錄(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在家學佛的人,當然可以正常地談情說愛,結婚生子。只要所作所為在五戒允許的範圍內,對家庭生活沒有什麼妨礙。從另一個角度說,學佛使我們的道德得到淨化,人格得到提升,正是維護家庭幸福和睦的保障。至於相適應的問題,首先是發心,在生活或工作中,能以菩提心去做每件事,自然與學佛相應。其次是明確做事原則,知道何為應作,何為不應作。關於謀生之道,佛教中有正命和邪命之分。正命,即符合戒律的工作;邪命,即不符合法律或戒律的行為。作為佛弟子,應以正命立業、造福社會。
  • 學佛之後不太「正常」了,是你修行方向錯了吧!
    關於修行,對佛教認識不深的佛教徒,總是對外在的形式非常的執著,以為我每天堅持誦經了,我今天燒香拜佛了,那我就是在學佛的路上了,其實,我們完全把修行的重點理解錯了,佛法最終強調的是「修心」,只有我們的內心有所轉變,這才是修行精進了。
  • 學佛必看!家庭愛染的過患!
    只是現在很多人沒有智慧,沒有以正見去仔細地分析、辨別這件事,認為我們是在共同修集往生資糧,實際上完全是在積聚輪迴的因緣。為什麼這麼說呢?要知道,居士處在家庭裡面,大多是糾纏在世間法當中。在家庭裡常常會增長輪迴的因,增長愛執之心,跟往生西方直接相違。稍一放鬆正念,就會以我執煩惱來互相面對。
  • 我的學佛之路,學佛後的轉變
    ,從年輕的孕婦到年老的更年期婦女,都是我的事業版圖;很快的我追求的名聲、地位與財富,全都到齊之後,心想接下來還有什麼是我該再追求的呢?從此之後,每當有產婦待產,我幾乎待在產房寸步不離,只要產婦有什麼風吹草動,心中對於無常的恐懼立刻升到最高點;這種日子過不了多久就讓我自覺快做不下去了!
  • 弟子:學佛之後,有許多人說我越來越不正常了|問答
    弟子:學佛之後就不喜歡應酬,有許多人說我越來越不正常了。上人:那不就正常了嗎?882. 問:我是柏克萊大學二年級的學生,最近讀書總覺得壓力很大、競爭強,沒有辦法得到解脫和滿足,覺得到底在這所大學讀書,有沒有一點好處?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上人:讀書要平心靜氣,不要想那麼多事情,好和不好不當一回事,得失心不要有。你的壓力是誰給你的呢?是自己給的。
  • 當別人知道我學佛後……
    不知道您是否觀察到這樣一個現象:很多人皈依、學佛後都有意無意地避免公開這個事實並不是因為對佛法沒信心信,有正信、迷信、邪信之分;信佛,也不等於在學佛;學佛,分在家學、出家學;皈依,只能說明對三寶具足信心,以此作為安頓身心的指引,並非意味著出家,更不是不能結婚,進行正常的世俗生活。
  • 「你怎麼年輕 竟然學佛了?」
    「你怎麼年輕,竟然學佛了?」這是很多親朋好友表示好奇,而經常詢問我的一句話。在他們的印象裡,皈依三寶,念佛、學佛是退休人士或老年人才做的事。對於我年紀輕輕就學佛,絕大部分人感到很驚訝。而我這樣回應:「學佛不是老年人的專屬,所有人都應該學,而且越早越好。
  • 這個時代學佛的年輕女性少了,那麼娶個學佛的女人好嗎?
    一般在條件好一些的人家,女主人都會專門設一個佛堂,早晚拜誦,一方面是獲得精神上的慰藉,另一方面也在引導人心向善方面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有人羅列了念佛女性的很多優點,我們不妨來看看:念佛的女人很有魅力,她們心地善良,善根厚,為人不計較,有時看似無情卻充滿著大愛,娶到一個念佛的女人,是家裡三世修來的福氣。念佛的女人,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這個家庭必會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庇佑,吉祥安康、福報無邊!家人出遠門時,家中賢妻孝女為其念起佛號,念誦佛經,祈願家人一路順風,平安歸來。
  • 我的學佛之路—學佛後的轉變----尤宏娟老師
    因為不懂因果、因為沒有佛法的正知見!讓自己的無明籠罩!看看前輩與同儕們的成就,似乎還有升官和提升學術地位是我可以設立的下一個目標;但是此時心中出現了遲疑的聲音,回想自己從小到大總是馬不停蹄的追求一個又一個人生目標,可是為何心中的煩惱越來越多?快樂的時間越來越少?我再追求到下一個目標之後,我的心是否就此滿足,是否不會後悔我的人生這樣忙忙碌碌地過下去?
  • 追隨蕭平實導師學佛,讓我今生得以安寧
    父親的離世,使我感覺到非常的愧疚、懊悔與自責,總覺得自己當時同意給父親做手術治療的決定是錯誤的,而且因為這個錯誤的決定,才導致了父親的提早離世!緊接著,自己的婚姻也出現了問題,一向和睦的家庭出現了危機;這一連串的打擊使我心態失衡,自責、抱怨、憤怒、批評、無助等等負面情緒充塞心中,深陷情執等各種煩惱中難以自拔。
  • 學佛念佛後的神奇感應!
    我大概算是個行動力比較強的人,既然覺得佛說得的有道理,那就照著佛說的做。堅持了幾年下來,先後得到了如下的感應:  一、心情變好,每天都樂呵呵的。起初的功課是每晚念「南無阿彌陀佛」3000遍。堅持了一個多月後,感覺心情特別好,當時我所在的部門剛成立,人員少,任務重,經常手頭上一項任務沒完,又加了一項,甚至幾項。
  • 陳履安的學佛心路歷程
    其實,在一歲時候,母親就帶我皈依了,可是,到了50多歲才又重新回到佛門,才又皈依。我反省自己,為什麼這麼遲才學佛呢?我想,我這一生,是來「補修學分」的,業力太重,走了不少冤枉路。不像在座的各位,很年輕就開始學佛。當然,現在你們在學的時候,往往也會彷徨,或許心中有很多疑惑,也不一定很精進,聽講的時候.或許也會打瞌睡,對修行或許也沒有信心。
  • 學佛首先得做個正常人,不能學成「佛油子」
    學佛是一個探索人生真諦的過程。我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返璞歸真,使自己內心變的慈悲,清淨,處事淡然。通過學習佛法,我們在為人處事上會表現的更加理智,心態平和,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會積極向上。
  • 學佛三要 ---印順法師著 一、學佛之根本意趣
    因此,學佛的應該理解到 [P9] 兩種道理:一、世界這樣的混亂和苦難,是由人類過去的惡業所造成,要世界清淨和莊嚴,也唯有人人能行善止惡,才有希望。約個人說:我沒有知識或家境的困難,乃至病苦的糾纏,都是由於過去或現生的業力所成。所以說要想世界得和平,個人得安樂,要自己儘量的向好的方面做去才行。若人是神所造的,自己就沒有力量,一切只有聽神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