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之後家庭會越來越和諧,是真的嗎?

2020-12-17 世有仙

學佛之後家庭會越來越和諧,是真的嗎?

這樣的問題其實很寬泛。

學佛有學得好和學得不好的。

其實這也不是學佛不學佛的問題,沒有學佛修行的人,他可能也會很好的處理家庭、事業之間的人際關係,原因是什麼呢?主要是他有善的業緣感召所得,其次是他有好的習性相續。這些好的習慣,可能是他累生已具,也可能是今生培養。

另一種情況就是我們常見到的,普通人沒有善的業緣,也沒有好的脾性,感召而來的怨憎相會。

如果一個人已經明心見性了呢?有好的善緣,也有好的習性,那自然只需要無住地去生活就可以了,不必要費太大的勁去糾正壞的習慣。

然而我們是普通人,修行沒有上路,壞習慣一大堆,就算做到無住,也不見得就能和諧人際的關係。因為過往惡緣感召的怨憎,我們可以不執著不在意,但仍會顯現出這樣的現象。

其他壞的習慣,內心中沒有意識到自然也不會去做出相應改變,在未來仍會隨著慣性繼續運作。

如果一個明心見性的人,後續可能會面臨兩種情況:

一,一味無住而修,隨著修行的深入,可以做到完全的無住。但是他的專注點沒有在締結善緣與化解惡緣上,那麼外在的表現上可能就是一個沒有太大德行的普通人。

二,在保持無住的修行的同時,習慣性地培養善的因緣,沒有貪嗔的化解惡緣。比如運用四攝法,那麼我們就可以說,學佛學得好的人與人相處會讓人非常的舒服。

歸根到底,家庭越來越和諧的重點在於,自己有沒有善的業緣感召,其次是有沒有化解惡緣的善意與方法。這跟學不學佛沒有多大關係。

學佛學的好,不關注人際關係仍可以成就。

若我們發心成佛,於世間行菩薩道,在隨順覺性的同時,也要隨順眾生。能隨順覺性的人就不會有強烈的執著,所以才能說可以隨順眾生。

相關焦點

  • 學佛之後,我的家庭就變好了很多
    學佛以後,這個毛病我改了不少。 有一次,他深情地對我說:「你現在怎麼這麼好了,學佛後真是洗心革面了,變得慈悲了。」這樣,我學佛他不但不反對,反而支持我,從不幹預我學佛的活動。星期天我要去佛協聽講經,他就為我做好飯,還催我別去晚了。聽完課,他又做好飯等我。我真正體會到學佛是一件明智的選擇,它為我的家庭生活帶來了和諧。
  • 我的學佛因緣、學佛的好處以及學佛帶來的改變!
    如果遇到周末或者是佛教裡大的節日,我還是會跟著祖母去玩玩、爬爬山、拜拜菩薩。說到我學佛的因,其實真的是很巧合,因為受到祖母的影響,以及她對我點點滴滴的教導,我會覺得跟著祖母去寺廟是去玩的或是去吃齋飯的,還會跟這些老菩薩聊聊天。他們特別好,會塞好吃的東西給我,我就很開心。所以我從小就種下了因的種子,對菩薩產生一個歡喜的心。
  • 佛教:學佛之後,越來越煩惱,做到這幾點你就能夠清淨無憂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之後,感嘆眾生皆有佛性,原本可以清淨無憂卻無處不充斥著無盡的煩惱,而眾生煩惱的的根源又是因為無明,因此佛陀想用自己的所證所悟去幫助眾生解脫煩惱,在49年的傳法過程中,佛陀先是講了22年的般若智慧,就是希望眾生能夠勘破這世間虛假的迷幻。
  • 聖旭法師開示 | 構建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就要棄惡從善.
    學佛人要不斷改變自己的生命,提升自己的生命,要讓自己越來越好。 我們現在有國主明君,政通人和,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好好修好自己,提升自己,你才有好的命。 如果不願意,那你就是在惡當中, 就是在位不正。當父親的不像父親,當母親的不像母親,當孩子的不像孩子,這都是惡。構建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就要從棄惡從善做起。
  • 弟子:學佛之後,有許多人說我越來越不正常了|問答
    弟子:學佛之後就不喜歡應酬,有許多人說我越來越不正常了。上人:那不就正常了嗎?882. 問:我是柏克萊大學二年級的學生,最近讀書總覺得壓力很大、競爭強,沒有辦法得到解脫和滿足,覺得到底在這所大學讀書,有沒有一點好處?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上人:讀書要平心靜氣,不要想那麼多事情,好和不好不當一回事,得失心不要有。你的壓力是誰給你的呢?是自己給的。
  • 一人學佛,全家人都有福!
    剛開始,她花了整整一天才念完,後來,每天堅持,念的越來越快,越來越輕鬆,以前,總覺得煩躁不安、人生沒意義,如今,心裡特別踏實, 不但如此,她的家庭原本非常不和諧,父親生意不順,經常和母親吵架,自從她開始學佛,許是佛菩薩顯靈保佑她家,她的父親生意越來越順利,脾氣也越來越溫和。
  • 家庭生活中如何學佛,自己學佛很精進,家人不理解怎麼辦
    學佛要保持中道,當先社會需要的是民心安定,大眾歡喜,社會認可,所以學佛人對於佛法的理解要中道而不能偏在一邊,如果偏在一邊走極端就沒有給學佛人做一個好榜樣。相信有學佛同修遇到過類似情況,早晨很早起床,學佛很精進,把一些經咒念完,幾個小時過去了,家人一看真好,真用功,你怎麼不去出家當和尚呢,這樣就會造成誤會,家人不會認為你學佛精進用功是應該的,僅僅會以為你讀經了早飯沒人做了,你學佛了我們生活受影響了,甚至有些極端的情況,家人會因此排斥佛法,甚至有可能會和佛學劃清界限,心想都是這個佛學影響了我們的家庭生活。
  • 「投稿」發心的重要性-請問你是學佛的嗎?
    我是學佛的嗎?那當然是啊!我皈依三寶了呀!我是居士,我家裡供著西方三聖啊!我常常去聽經聞法,還有還有,我每天都打坐念咒、拜佛供僧呢!諸君且慢,對於「你是學佛的嗎?」這個問題,我想我們很多很多人都需要靜下心來,再問問自己。
  • 佛教:學佛後身上會有三個變化,你有幾個?
    學佛以後,並不是所有人都變得越來越好了,還有一部分人,學佛以後反而痛苦越來越多了,學佛人應該經常去對照一下自己的過去,看一看自己學佛以後身上發生的改變,就說明你學佛走對了路,學佛並沒有學偏。第一種改變,學佛後心胸變得更寬廣了。
  • 學佛是否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
    五色茶冥想實錄(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在家學佛的人,當然可以正常地談情說愛,結婚生子。只要所作所為在五戒允許的範圍內,對家庭生活沒有什麼妨礙。從另一個角度說,學佛使我們的道德得到淨化,人格得到提升,正是維護家庭幸福和睦的保障。至於相適應的問題,首先是發心,在生活或工作中,能以菩提心去做每件事,自然與學佛相應。其次是明確做事原則,知道何為應作,何為不應作。關於謀生之道,佛教中有正命和邪命之分。正命,即符合戒律的工作;邪命,即不符合法律或戒律的行為。作為佛弟子,應以正命立業、造福社會。
  • 學佛之後不太「正常」了,是你修行方向錯了吧!
    關於修行,對佛教認識不深的佛教徒,總是對外在的形式非常的執著,以為我每天堅持誦經了,我今天燒香拜佛了,那我就是在學佛的路上了,其實,我們完全把修行的重點理解錯了,佛法最終強調的是「修心」,只有我們的內心有所轉變,這才是修行精進了。
  • 佛教:學佛越久,離佛越遠,你也這樣的嗎?
    選好了法門之後,就要深入一門,不要左顧右盼,淺嘗輒止。唯有堅持不懈,才能越走越遠。行道退心轉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許多學佛者剛學佛時信心十足,時時精進,非常嚮往去煩惱,去生死境界。而且還看到了在學習佛學的過程中,減少了煩惱,增長了智慧。但是隨著學習佛事的日子越來越多,煩惱似乎越來越多了。
  • 學佛後應該怎麼做,才能感化家人,形成佛化家庭
    很多學佛同修和佛化家庭對佛學的理解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佛化家庭因緣真的是讓人歡喜,一家人都學佛就有共同語言,大家共同學習,共同勉勵。切記:不要互相指責,剛剛說了學佛每個人對佛學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樣,多交流,不要要求指責對方,你說這樣修,對方說那樣修,就產生了對立,產生了矛盾,所以不要指責對方,只要學佛都好,這樣才有助於佛化家庭更好的建立。
  • 學佛以後,身上有這三種變化的人,恭喜你,說明你走對了路
    佛法是一把雙刃劍,並不是所有人學佛之後,都會變得越來越好,有些人因為學習方法不對,學佛學偏了,學佛後就會變得越來越糟,甚至還沒有學佛之前更快樂。學佛人應該時刻對照自己的過去,看一看自己學佛之後,身上都發生了哪些變化,是比以前變得快樂更多了,還是比以前痛苦更多了,如果是後者,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了,因為你學佛可能學偏。如果學佛以後,在你身上也有這三點明顯的變化,就說明你學佛走對了路,離佛越來越近了。第一:學佛以後,更有智慧了!
  • 佛教 學佛修行,懺悔先行。懺悔的功德真的是不可思議啊!
    幾期「拜懺」下來之後,你就會發現那種真心懺悔的人變化之大真的是非常驚人。在有一次「拜懺」結束之後,有一位女居士就跪下來放聲痛哭,她說她真的覺得過往自己的很多行為都非常不堪。或許因為情緒太過激動,她講話幾乎有些語無倫次了。所以我就及時制止了她。然後,在幾天之後,我又專門抽出時間來聽她傾訴她自己的經歷。
  • 痛苦抑鬱學佛記錄
    看到頭條有人說佛法可以治療抑鬱(網上看到陳坤焦慮,張朝陽抑鬱學佛,陳天橋癌症學佛李連杰劉素雲,劉德華等等。。),將信將疑,網上到頭條各種加人問學佛到底有沒有用。說真的從小的經歷還是覺得就是迷信吧,沒辦法了內心太痛苦了,(自己以前也比較容易焦慮,在乎別人眼光)沒辦法了,內心,整日失眠,太痛苦了死馬當活馬醫吧,在七月份的時候通過網友介紹來到了寺廟(不大)說真的可是自己心裡還是排斥,我怎麼會這樣為什麼是我為什麼!?這些一直在心裡冒出來,第一個月就是大禮拜,讀經,可是我心裡還是排斥(經書嘛,不就一些文字嘛有用嗎?
  • 為什麼有些人開始學佛,反而越來越不順了,原因就是這一點
    很多人聽說學佛有這麼多的好處,便也開始信佛學佛。他們也像其他信徒一樣,燒香供佛,誦念佛經,對佛也十分尊敬,他們也知道萬法皆空的道理,他們深信不疑,但是 他們學佛後不但煩惱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甚至生活越來越不順眼了,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是他們忽略了一件事,這件事就是他們執著了學佛這件事本事。沒有學佛之前他們的煩惱可能就是來源於生活之中的一件件細小的瑣事。
  • 輕鬆學佛:學佛就倆字。如果真的明白了,人人都可以成佛
    我們也希望創建這個話題,讓更多的學佛人可以輕鬆上路,更好學佛。今天我們聊一聊應該如何學佛。簡單地說,學佛就倆字:一個是「學」,一個是「佛」。把這兩個字搞清楚,學佛就是一件很輕鬆的事了。首先我們要了解「佛」這個字。很多人都會說:佛不就是釋迦摩尼嗎?
  • 我的學佛之路,學佛後的轉變
    漸漸的越來越接受生死無常的來來去去,只是對何時自己會有無常抱著一分惶恐。是我害病人送命的嗎?是急救不夠才挽回不了嗎?……一個接著一個的疑問不停問自己、不斷回想整個過程,想找出有無被我忽略的蛛絲馬跡,到最後我真的是無語問蒼天!就這樣渾渾噩噩過了幾天,驗屍報告出爐證實產婦死於心肺栓塞,與醫療過程無關,所以家屬也撤銷告訴。對醫院而言,表面上這件醫療糾紛落幕;但是對我而言,無言的恐懼才正式上演!
  • 是什麼讓佛弟子產生「學佛用不著苦行」的錯覺?
    為什麼如今的學佛人視而不見,甚至連忌葷腥,做個素食主義者都難以堅持呢?在許多人眼裡,學佛很簡單,開口念句「阿彌陀佛」,說聲「隨喜讚嘆」,之後該幹嘛還得幹嘛。就好比歐美片裡的殺手,殺人前殺人後找個教堂懺悔一下,懺悔完收錢辦事。之所以學佛也令人產生了類似的「學佛不用苦行錯覺」。原因嘛,佛陀之後,佛家對學佛人「苦行」的要求逐漸降低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