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之後家庭會越來越和諧,是真的嗎?
這樣的問題其實很寬泛。
學佛有學得好和學得不好的。
其實這也不是學佛不學佛的問題,沒有學佛修行的人,他可能也會很好的處理家庭、事業之間的人際關係,原因是什麼呢?主要是他有善的業緣感召所得,其次是他有好的習性相續。這些好的習慣,可能是他累生已具,也可能是今生培養。
另一種情況就是我們常見到的,普通人沒有善的業緣,也沒有好的脾性,感召而來的怨憎相會。
如果一個人已經明心見性了呢?有好的善緣,也有好的習性,那自然只需要無住地去生活就可以了,不必要費太大的勁去糾正壞的習慣。
然而我們是普通人,修行沒有上路,壞習慣一大堆,就算做到無住,也不見得就能和諧人際的關係。因為過往惡緣感召的怨憎,我們可以不執著不在意,但仍會顯現出這樣的現象。
其他壞的習慣,內心中沒有意識到自然也不會去做出相應改變,在未來仍會隨著慣性繼續運作。
如果一個明心見性的人,後續可能會面臨兩種情況:
一,一味無住而修,隨著修行的深入,可以做到完全的無住。但是他的專注點沒有在締結善緣與化解惡緣上,那麼外在的表現上可能就是一個沒有太大德行的普通人。
二,在保持無住的修行的同時,習慣性地培養善的因緣,沒有貪嗔的化解惡緣。比如運用四攝法,那麼我們就可以說,學佛學得好的人與人相處會讓人非常的舒服。
歸根到底,家庭越來越和諧的重點在於,自己有沒有善的業緣感召,其次是有沒有化解惡緣的善意與方法。這跟學不學佛沒有多大關係。
學佛學的好,不關注人際關係仍可以成就。
若我們發心成佛,於世間行菩薩道,在隨順覺性的同時,也要隨順眾生。能隨順覺性的人就不會有強烈的執著,所以才能說可以隨順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