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時代」之改革開放40年來發展最成功的40個城市經驗與啟示...

2020-12-15 株洲市政府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之改革開放40年來發展最成功的40個城市經驗與啟示新聞發布會發布詞

發布時間:2018-11-14 13:09:10  作者:李勇諭  【字體大小:大中小】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市委改革辦,向各位朋友的到來表示
  熱烈的歡迎,向新聞媒體、社會各界對株洲改革工作的支持和關心表示衷心的感謝!今天是「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第一場新聞發布會,我非常榮幸作為新聞發布人,就株洲入選全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經濟發展最成功的40個城市」主題,向大家發布株洲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成就。
  株洲是一座幸運之城,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一五」、「二五」時期國家重點布局;株洲是一座活力之城,五湖四海的建設者、創業者匯聚株洲,鑄造了城市開放包容品質,塑造了改革創新城市品格;株洲也是一座幸福之城,城市環境優美、交通便捷、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每個株洲人,處處洋溢著自豪感、幸福感。
  四十年砥礪奮進、四十年風雨兼程,株洲中流擊水,乘風破浪,創造了一個個奇蹟,獲得了一次次榮耀。
  四十年來,我們推進「動力變革」,加速「動能轉變」,生動展示了轉型升級的歷史跨越。產業發展成功轉型,實現了從「高碳」向「低碳」、「黑色」向「綠色」、「製造」向「創造」的轉變。一是工業化進程穩步推進,中國動力谷挺起株洲發展「新脊梁」。過去「三重兩低」為特徵、傳統重化工業為代表的老工業城市,走上了新型工業化的時代大道,改造傳統產業和培育新興產業並舉,綠色發展和創新引領共建,走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車等優勢動力產業加速崛起,「3+5+2」產業體系和15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勢不可擋,其產值規模已佔規模工業比重達70%。一個全產業、全地域、全生態的「中國動力谷」日漸挺起株洲發展的脊梁。二是產業轉型不斷加速,主打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優勢產業做優做「強」,成功獲批「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軌道交通產業產值已突破千億元,全國90%以上的中小航空發動機在株洲製造。傳統產業日「新」月異,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成為世界行業兩強之一;醴陵陶瓷產業年產值逾600億元,電瓷產量佔全球的1/3;蘆淞服飾年銷售額突破500億元。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壯「大」,世界首款智軌列車、世界第一臺儲能式有軌電車、世界最大功率電力機車以及世界第二條、國內唯一的8英寸專業IGBT生產線均在株洲誕生。三是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創新驅動成為高質量發展「主動能」。連續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建成4個國家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27家,擁有本土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39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94名,突破和掌握了IGBT、磁懸浮、深海機器人、3D列印、水墨印刷等一大批核心技術,獲批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創新型城市三大科技創新「金字招牌」,連續九年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
  四十年來,我們突出擴容提質,打造精品樣板,不斷拓展了城市發展的品質內涵。一是城市格局大展開。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邁出新步伐。2016年全市建成區面積238平方公裡(2017年數據還未發布),是1978年的5倍多;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402.15萬人,是1978年的1.4倍;2017年城鎮化率為65.7%,比1978年提高了30.7個百分點。今年6月,株洲縣撤縣設區,城區規劃面積由862.69平方公裡拓展為1916.38平方公裡,為未來城市發展打開了新空間。二是城市建設大拓展。大力實施交通暢通行動,著力完善城市道路網絡和交通管理體系,至2017年底,株洲城市道路裡程約1653公裡,其中城市環路33.4公裡;建成重要橋梁107座,其中跨湘江大橋7座、立交橋20座,株洲交通便捷,路網體系完善,實現了從一個數千居民的小鎮成長為現代中等工業城市,再到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歷史性跨越。三是城市品位大提升。大力實施「三創五改」「四創四化」等系列舉措,積極探索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形成了城市管養分離、重心下移、市場運作、網格化管理、精細化作業等管理模式,改革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先後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交通模範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2014年一次性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並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2017年成功通過全國文明城市覆審。
  四十年來,我們不惜「傷筋動骨」,成功「脫胎換骨」,努力開創了綠色發展的生動局面。積極探索「兩型社會」建設,在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模式、科技和人才政策、統籌城鄉發展等方面,先行先試、率先突破、形成示範。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2%、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6%,市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283天,成功摘掉了「全國十大空氣嚴重汙染城市」的「黑帽子」。一是以壯士斷腕的意志治理汙染,增添綠色發展的新底色。大力實施清水塘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通過因企施策、掛圖作戰、政策支撐、包幹負責等措施,五年來累計關停汙染工業企業241家,特別是2017年一口氣關停了147家汙染企業,剩餘5家今年將全面關停。二是以背水一戰的勇氣保護環境,形成綠色發展新內涵。全覆蓋、高標準推進「河長制」,大力實施湘江保護與治理,累計投資200億元,完成項目1002個,湘江株洲段水質改善為國家Ⅱ類水質標準。當前正在按照「治調並重,建管結合」的思路,繼續縱深推進。三是以先行先試的膽魄創新機制,構築綠色發展新動力。在全國率先成立環境保護委員會,建立綠色發展考核評價機制,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參與的「大環保」工作格局。在全省率先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開展排汙權交易試點,建成首家垃圾焚燒發電廠。精心謀劃打造雲龍示範區,鎖定「建成全國兩型社會示範區」,創建國家級經開區的目標,主動融入長株潭一體化,激發全要素創新活力,走出了一條兩型改革創新之路。
  四十年來,我們堅持開放開明,全面互利互惠,深度融入了開放共贏的時代潮流。一是「朋友圈」越來越大。全市軌道交通裝備、硬質合金等產品出口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施對外投資項目60餘個,累計投資近10億美元,項目遍布10多個國家和地區;時代電氣收購世界海工名企SMD,時代新材併購德國博格公司。全市進出口總額從1978年的5372萬美元增至2017年的21.9億美元,增長40倍。二是「吸引力」越來越強。持續加大會展經濟發展力度,先後舉辦全國企業家活動日暨中國企業家年會、軌道交通產業國際峰會、醴陵陶瓷博覽會等大型會展活動,籤約引進項目221個,累計籤約資金3272億元,在株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和央企達到40多家,成功獲批國家保稅物流中心(B型)、鐵路口岸和國際物流平臺,獲評「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城市」和「中國最佳營商環境十大城市」。三是「知名度」越來越高。圍繞打造國內知名旅遊目的地目標,推動旅遊產業與炎帝文化、山水文化、紅色文化、工業文化深度融合,「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打造了炎帝陵、神農谷、雲陽山、酒埠江、方特歡樂世界等一批特色旅遊景點,獲評「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具魅力旅遊城市」等榮譽稱號。
  四十年來,我們牢記使命任務,聚力脫貧攻堅,堅定履行了全面小康的莊嚴承諾。堅持多形式、多層次的農村經濟發展方式,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農地「三權分置」,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7年,全市農業增加值206.6億元,是1978年的44.4倍。縣域經濟總量1376億元,佔全市GDP比重53.4%,醴陵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與攸縣一起連續14年穩居全省縣域經濟「十強」。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持續不斷加大對革命老區、羅霄山片區的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扶貧攻堅力度,2018年全市共減少貧困人口13753人,貧困發生率從5.95%下降到1.3%,茶陵縣、炎陵縣成功摘掉國家貧困縣帽子。堅持分類指導,2015年天元區、石峰區率先實現全面小康,2017年全市全面小康總體實現程度連續第四年穩居全省第二,獲「省全面小康工作綜合優秀」獎。2018年8月全市9個縣市區小康實現程度全部達標,全市整體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四十年來,我們堅守根本立場,提升百姓福祉,切實踐行了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建立了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民生保障體系。2017年全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39787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40元,年均增速分別為12.3%、14.3%。一是織牢了基本民生「保障網」。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城鄉統一的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最低工資標準制度、社會救助體系,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勞動就業制度由「統包統配」轉為市場化配置,建成湖南(株洲)創業就業指導中心,成功獲評「全國創業先進城市」。二是擴大了社會事業「質與量」。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建立了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特殊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學體系,湖南(株洲)職教園基本建成,實現了從「有學上」向「上好學」的歷史性跨越。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連續兩年獲國務院通報表揚,醫改「株洲模式」全國推廣,群眾「敢看病、看好病」的目標基本實現,2017年全市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17歲。三是構建了社會和諧「大格局」。大力推進法治株洲、平安株洲建設,推動了社會治理由過去的政府單一治理主體模式向「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複合型治理結構轉變,株洲成為全省唯一一個全國綜治工作優秀地市「六連冠」、四次捧得「長安杯」的市州。
  四十年來,我們敢於直面問題,勇於「自我革命」,全面釋放了體制機制的強大活力。以刀刃向內的勇氣,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要素市場化改革,形成了政府與市場良性互動格局,實現了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面轉軌。一是政府機構和職能不斷精簡。先後進行了七次大規模政府機構改革、八次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市政府工作部門從最多時的50餘個減至30個,市本級政府行政審批事項由原來的1788項減至144項。二是政務服務環境大為改善。持續推進以行政審批體制改革為重點的政務服務改革,政府服務更規範、更便捷、更高效,株洲市建設投資項目行政審批體制改革、荷塘區一門式政務服務改革獲湖南省首屆管理創新獎。特別是今年以來,大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開設餐館、藥店等30個事項實現「一件事、跑一次、一次結」,建設領域投資項目審批時間由200多天縮短至50天以內,不動產統一登記改革實現交房即可交證。三是要素資源配置更加科學。始終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著力深化市場準入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公布「三清單一目錄」,組建全省第一家市州股權交易分所,成功創建「中國金融生態城市」。
  四十年來,我們加強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牢固夯實了改革開放的堅強保障。始終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一是不斷完善市委工作運行機制。建立了以《市委工作規則》為主的「1+4+N」市委工作制度體系,確保了各項工作規範高效運行。二是大力開展「馬上就辦、真抓實幹」活動。建立了「1483」的「馬上就辦」工作體系,市領導帶頭推進「五問工作法」,不動產證辦證難等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三是紮實推進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建立健全了黨風廉政責任制,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制工作網絡體系;全面完成紀委派駐機構改革和市縣巡察一體化改革,累計開展五輪巡察,巡察黨組織339個;持續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十八大以來全市各級紀檢監察組織共立案6145件6150人,其中涉及縣處級153件154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5626人,其中移送司法機關189人。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進入新時代,我們深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前路艱難、責任重大。我們堅決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總結運用好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的寶貴經驗,繼續推進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為株洲加快建設「一谷三區」、實現「兩個走在前列」作出新的貢獻。
  我的發布到此為止,再次感謝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對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感謝為本次新聞發布會所做的辛勤工作的各位同志!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改革開放40年成功實踐的重要經驗與啟示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引領人民披荊斬棘、砥礪奮進,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鬥讚歌。
  • 從深圳發展看中國改革開放40年
    新華社從即日起開設「壯闊東方潮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欄目,集中推出一批稿件,反映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偉大成就,積累的寶貴經驗,激勵全黨全國人民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從追趕時代到引領時代——從深圳發展奇蹟看中國改革開放40年》為開欄之作。2017年2月14日無人機拍攝的深圳市中心。
  • 深論|2019開年筆談② 改革開放40年,深圳做對了什麼?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參觀「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時強調,我們要不忘改革開放初心,認真總結改革開放40年成功經驗,提升改革開放質量和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對深圳強調要「認真總結改革開放40年成功經驗」,並明確指出總結好改革開放經驗和啟示的重大意義所在。
  • 紀念改革開放40年:創造歷史的偉大變革
    鑑於中國的巨大成功,有學者甚至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中國的經驗是否可以說明,只要進行改革開放就一定會取得成功?答案恐怕是否定的。過去40年裡,很多國家、地區也都進行過改革或是開放,但是失敗的多、成功的少。從世界範圍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從計劃經濟或類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大約有30個歐亞國家,涉及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三湘巨變——慶祝改革開放40年】
    年第21場新聞發布會,省委組織部發布了40年來全省組織工作改革發展成就。 改革開放的偉大變革中,作為黨的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組織工作始終伴隨著黨的事業發展不斷取得新的進步,是改革事業精彩而生動的縮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各級組織部門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重要論述,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在服務大局中凝神聚力,在聚焦主業中實幹擔當,不斷譜寫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組織工作服務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 硬指標PK 改革開放40年這才是中國發展最成功的城市
    改革開放40年,誰是最成功的城市?  像深圳這樣,從小漁村一躍成為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的故事,被稱之為奇蹟。大國崛起,必然帶來大城的崛起。只有一個奇蹟,顯然還不夠。  但289個地級市(不含港澳臺),總有城市步子要快一點,發展要好一點。
  • 「奮進新時代同舟共濟40年」優秀書畫攝影作品展播(第一期)
    為隆重紀念政協耒陽市委員會成立40周年,市政協特於11月中下旬舉辦「奮進新時代·同舟共濟40年」主題書畫攝影展,旨在歌頌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成就,彰顯人民政協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初心使命,展現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接續奮鬥、為民履職的光輝業績,以「大美之藝」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 人民日報重磅文章紀念改革開放40年:創造歷史的偉大變革
    鑑於中國的巨大成功,有學者甚至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中國的經驗是否可以說明,只要進行改革開放就一定會取得成功?答案恐怕是否定的。過去40年裡,很多國家、地區也都進行過改革或是開放,但是失敗的多、成功的少。從世界範圍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從計劃經濟或類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大約有30個歐亞國家,涉及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 人民日報重磅文章紀念改革開放40年:億萬人民的共同事業
    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領域和環節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實踐。」
  • (新華全媒頭條·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
    新華社照片,福州,2018年7月8日敢為天下先 愛拼才會贏——「晉江經驗」啟示錄在位於晉江市的盼盼食品集團,工作人員在清點一批准備出口海外的薯片產品(6月20日攝)。一座縣城,因砥礪奮進而滄桑巨變,在中國改革開放史上寫下耀眼篇章。一種經驗,因高瞻遠矚而歷久彌新,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重要路標。今年,中國改革開放迎來40年,習近平同志提出「晉江經驗」16年。
  • 千帆逐春潮 奮進新時代——從博鰲亞洲論壇感受中國改革開放
    新華社海南博鰲4月9日電 題:千帆逐春潮 奮進新時代——從博鰲亞洲論壇感受中國改革開放新華社記者韓潔、譚謨曉、趙葉蘋太平洋西岸,南海之濱,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盛大啟幕。習近平主席將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重要主旨演講。世界矚目「博鰲時間」。從傳統漁業小鎮到知名外交小鎮,博鰲的變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性跨越。
  • 全文來了!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改革開放40年來,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40年風雨同舟,40年披荊斬棘,40年砥礪奮進,我們黨引領人民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鬥讚歌。
  • 中國外語教育發展論壇在京舉行:回顧40年發展歷程
    12月22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暨中國外語教育發展高端論壇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外語教育界專家、學者出席盛會,共同回顧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外語教育的蓬勃發展歷程,總結成就與經驗,不忘初心,繼往開來,展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外語教育的奮進藍圖。
  • 築夢四十載,奮進新時代——九江市委機關幼兒園舉辦40周年園慶慶典
    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10月23日下午,市委幼兒園舉行了簡樸而熱烈的40周年園慶慶典。歷任園長、退休老教師、全體教職工及幼兒代表參加,共享園慶喜悅,共話市幼發展。「市委幼兒園40年的歷史,是在市委辦公室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懷與支持下成長的40年,是為追求幼教事業蓬勃發展的40年!」艾思紅表示,「如今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市幼人要繼承和發揚前輩的優良傳統,緊緊把握綠色發展的主旋律,用實際行動詮釋教育初心與使命!」
  • 新時代:發展新方位 奮進新目標
    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意味著原定的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將提前15年完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中國共產黨的治理優勢、中國經濟發展的後發趕超優勢充分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迸發出來的巨大創造力已經並將繼續深刻改變中國的面貌,基本實現現代化站到堅實地基上、具備厚實基礎。
  • 40年40集40個社區!這部社工視角的「大片」見證改革開放40年變遷
    劇組入駐江心洲從乘船過江的偏僻農村發展成國際影響力的生態科技島,將農村閒置勞動力發展成風靡江蘇的「月嫂品牌」,村書記「嘗鮮」集體土地流轉發展成了美麗鄉村,社區治理網格化管理後轄區刑案消失了,國內首個社區「公檢法司」上門服務探討居民自治……「40年,40集,40個社區」,正是這點點滴滴的變化,見證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
  • 「第三屆中國講壇:深圳特區發展經驗與啟示」舉行
    人民網深圳11月27日電 「第三屆中國講壇:深圳特區發展經驗與啟示」11月26日以線下線上方式舉行,講壇主會場設在深圳大學。本屆講壇由中國非洲研究院、深圳大學、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發展(深圳)研究院主辦,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協辦,有來自中國和非洲多國的專家學者等80餘人出席。
  • 40年改革展宏卷 百城巡禮始濱海
    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研究員鄭明媚指出這次系列活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一直在探討符合中國城市化發展新思路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同時對於新城、新區發展向世界性邁進的問題也十分關注。濱海新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凝聚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這次的活動選擇在這裡啟動,也將更多的目光吸引到了這渤海之濱。
  • 永葆改革開放的革命品格
    原標題:永葆改革開放的革命品格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奮鬥歷程,是黨在新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我們黨努力把握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不斷進行偉大社會革命和黨的自我革命,以旺盛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鬥志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推動了波瀾壯闊的歷史性變革。
  • 改革開放40周年|浙大學者張蔚文、石敏俊發文破解縣級小城市發展之道
    編者按: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40年改革開放,不僅全面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大曆程。為紀念這一改革壯舉,浙江大學頭條號【啟真新論】板塊特別推出「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系列文章,邀請浙江大學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解讀40年來中國在各方面取得的發展及成就。本期,我們推出的是浙大學者張蔚文、石敏俊《縣級小城市發展的突破口在哪》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