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7月6日訊 6日,國內首部以社會工作者視角記錄改革開放建設成果的40集電視專題片——《奮進與幸福》,在南京江心洲洲島家園社區開機拍攝。
劇組入駐江心洲
從乘船過江的偏僻農村發展成國際影響力的生態科技島,將農村閒置勞動力發展成風靡江蘇的「月嫂品牌」,村書記「嘗鮮」集體土地流轉發展成了美麗鄉村,社區治理網格化管理後轄區刑案消失了,國內首個社區「公檢法司」上門服務探討居民自治……「40年,40集,40個社區」,正是這點點滴滴的變化,見證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
「專題第一鏡放在江心洲也是一個巧合。」攝製組工作人員介紹說,「南大的幾個留學生用航拍製作了一組視頻,畫面比較震撼,和老南京印象中的差別比較大。」他們了解到,江心洲居民近6年來人均收入翻了五倍,從拆遷農民到城市居民幾乎「無縫銜接」,整個江心洲也發展成了生態科技島。「這個社區的發展非常典型,社區當家人也有很多故事,非常具有記錄意義。」攝製組由此確定了在洲島家園拍攝第一鏡。
劇組已經在江心洲開始拍攝
開機前,《奮進與幸福》攝製組專程採訪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主要作者胡福明先生。得知攝製組準備從社工視角記錄南京改革開放40周年建設成果時,胡老說:「改革開放所取得理論成果,是不平凡的來之不易的成果,大家要堅定改革開放的信心。南京社區的實踐發展很有高度,取得的成果也非常豐厚,從這個角度來記錄和表達,非常有意義。」
江蘇省社工協會會長晏翠耀告訴記者,為籌備本次活動,攝製組結合南京社區建設實際,先後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走訪,在南京一千多家城鄉社區裡挑選出40家社區,通過全景式敘述,展望40年來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以社會工作者的視點,講述40個社區故事,反映南京市民在改革開放中的偉大創造和精神風貌,這在國內屬於首創。
據悉,本次全景記錄被概括為「五個一」:一是攝製一部四十集電視專題,二是編撰四十家社區村史;三是創作四十首社區之歌;四是策劃製作四十個社區標誌,五是四十家社區聯袂圖片實物展覽。
記者 董晨/文 宋嶠/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