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侵犯知產獲利巨大可從高定賠償額

2020-09-17 中細軟



(本文2754字,閱讀約需5分鐘。)


9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官網發布了《關於依法加大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懲治力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立足智慧財產權審判實際,聚焦審判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集中規定了行為保全、證據保全、舉證妨礙、停止侵權、懲罰性賠償、法定賠償以及從重刑事處罰等措施,切實增強司法保護實際效果。


具體來看,《意見》規定權利人在智慧財產權侵權訴訟中既申請停止侵權的先行判決,又申請行為保全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一併及時審查;對於已經被採取保全措施的被訴侵權產品或者其他證據,被訴侵權人擅自毀損、轉移等,致使侵權事實無法查明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權利人就該證據所涉證明事項的主張成立。


除特殊情況外,根據權利人的請求,應當銷毀假冒、盜版商品和主要用於生產或者製造假冒、盜版商品的材料和工具;權利人在二審程序中請求將新增的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納入賠償數額的,人民法院可以一併審查。


此外,對於主要以侵犯智慧財產權為業、在特定期間假冒搶險救災、防疫物資等商品的註冊商標以及因侵犯智慧財產權受到行政處罰後再次侵犯智慧財產權構成犯罪的情形,依法從重處罰,一般不適用緩刑。


《意見》也集中規定了權利人可以充分利用的救濟措施,在強調人民法院要引導當事人積極、全面、正確、誠實舉證的同時,對於侵權獲利和律師費用的確定等方面提供了舉證指導,有助於權利人依法高效維權,有效阻遏侵害智慧財產權行為。


此外,《意見》也一定程度突破法律的界限。如商標法、著作權法等並未規定法院可在民事判決中判決銷毀侵權商品及生產、製造侵權商品材料設備等,該等處置權限法律規定為行政執法部門的行政權限,但意見也明確規定了法院可依據當事人主張作出以上判決。


在進一步規範適用方面,《意見》提到,侵權行為造成權利人重大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利巨大的,人民法院可以以接近或者達到最高限額確定法定賠償數額。


值得一提的是,最高法近期連續出臺了多份智慧財產權相關文件和解釋。9月13日發布了《關於涉網絡智慧財產權侵權糾紛幾個法律適用問題的批覆》和《關於審理涉電子商務平臺智慧財產權民事案件的指導意見》,細化了電商平臺在處理商家智慧財產權侵權事件時的義務與執行標準,明確了「避風港原則」。9月11日發布了《關於審理侵犯商業秘密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對保密措施、商業價值等作出了進一步規定。


最高法院智慧財產權司法文件頻出,與當前國際形勢有關,迫使我國尋求更深層次、更加多樣和更高級別的國際交流合作的國際大環境。同時,對自主智慧財產權、科技創新甚至領先的渴求,以及國內智慧財產權意識不斷增長有關,為知識付費已逐漸成為全民共識,國內已經基本具備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的土壤。


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加大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懲治力度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依法加大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懲治力度的意見


法發〔2020〕33號


為公正審理案件,依法加大對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的懲治力度,有效阻遏侵權行為,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結合智慧財產權審判實際,制定如下意見。


一、加強適用保全措施


1.對於侵害或者即將侵害涉及核心技術、知名品牌、熱播節目等智慧財產權以及在展會上侵害或者即將侵害智慧財產權等將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的行為,權利人申請行為保全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及時審查並作出裁定。

2.權利人在智慧財產權侵權訴訟中既申請停止侵權的先行判決,又申請行為保全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一併及時審查。

3.權利人有初步證據證明存在侵害智慧財產權行為且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形,申請證據保全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及時審查並作出裁定。涉及較強專業技術問題的證據保全,可以由技術調查官參與。


4.對於已經被採取保全措施的被訴侵權產品或者其他證據,被訴侵權人擅自毀損、轉移等,致使侵權事實無法查明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權利人就該證據所涉證明事項的主張成立。屬於法律規定的妨害訴訟情形的,依法採取強制措施。


二、依法判決停止侵權


5.對於侵權事實已經清楚、能夠認定侵權成立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先行判決停止侵權。

6.對於假冒、盜版商品及主要用於生產或者製造假冒、盜版商品的材料和工具,權利人在民事訴訟中舉證證明存在上述物品並請求迅速銷毀的,除特殊情況外,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在特殊情況下,人民法院可以責令在商業渠道之外處置主要用於生產或者製造假冒、盜版商品的材料和工具,儘可能減少進一步侵權的風險;侵權人請求補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三、依法加大賠償力度


7.人民法院應當充分運用舉證妨礙、調查取證、證據保全、專業評估、經濟分析等制度和方法,引導當事人積極、全面、正確、誠實舉證,提高損害賠償數額計算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充分彌補權利人損失。

8.人民法院應當積極運用當事人提供的來源於工商稅務部門、第三方商業平臺、侵權人網站、宣傳資料或者依法披露文件的相關數據以及行業平均利潤率等,依法確定侵權獲利情況。

9.權利人依法請求根據侵權獲利確定賠償數額且已舉證的,人民法院可以責令侵權人提供其掌握的侵權獲利證據;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或者未按要求提供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主張和在案證據判定賠償數額。


10.對於故意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情節嚴重的,依法支持權利人的懲罰性賠償請求,充分發揮懲罰性賠償對於故意侵權行為的威懾作用。


11.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合理確定法定賠償數額。侵權行為造成權利人重大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利巨大的,為充分彌補權利人損失,有效阻遏侵權行為,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請求,以接近或者達到最高限額確定法定賠償數額。

人民法院在從高確定法定賠償數額時應當考慮的因素包括:侵權人是否存在侵權故意,是否主要以侵權為業,是否存在重複侵權,侵權行為是否持續時間長,是否涉及區域廣,是否可能危害人身安全、破壞環境資源或者損害公共利益等。


12.權利人在二審程序中請求將新增的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納入賠償數額的,人民法院可以一併審查。


13.人民法院應當綜合考慮案情複雜程度、工作專業性和強度、行業慣例、當地政府指導價等因素,根據權利人提供的證據,合理確定權利人請求賠償的律師費用。


四、加大刑事打擊力度


14.通過網絡銷售實施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的非法經營數額、違法所得數額,應當綜合考慮網絡銷售電子數據、銀行帳戶往來記錄、送貨單、物流公司電腦系統記錄、證人證言、被告人供述等證據認定。


15.對於主要以侵犯智慧財產權為業、在特定期間假冒搶險救災、防疫物資等商品的註冊商標以及因侵犯智慧財產權受到行政處罰後再次侵犯智慧財產權構成犯罪的情形,依法從重處罰,一般不適用緩刑。


16.依法嚴格追繳違法所得,加強罰金刑的適用,剝奪犯罪分子再次侵犯智慧財產權的能力和條件。


最高人民法院

2020年9月14日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光明網


【溫馨提示】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若有不妥,請聯繫告知修改或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知識產權局: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最高賠償額提至五倍
    2019年4月28日,在國新辦舉行的2018年中國智慧財產權發展狀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2018年,中國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建立了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其中,在專利法修正草案中明確寫入了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對惡意侵權行為可以處以最高五倍的懲罰性賠償。
  • 中國發布丨最高法:侵犯智慧財產權獲利巨大的 可以最高限額確定法定賠償數額
    中國網9月15日訊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依法加大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懲治力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法院應當依法合理確定法定賠償數額。侵權行為造成權利人重大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利巨大的,為充分彌補權利人損失,有效阻遏侵權行為,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請求,以接近或者達到最高限額確定法定賠償數額。
  • 最高法最高檢公布國家賠償新標準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每日賠償315...
    法制日報北京5月15日訊 記者張晨 記者今天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自2019年5月15日起作出的國家賠償決定涉及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賠償金標準為每日315.94元。
  • 最高法判例:行政協議未約定逾期付款違約金標準或損失賠償額的計算...
    因行政協議沒有約定逾期付款違約金標準或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的規定,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逾期付款違約金應當按照何種標準計算問題的批覆》,可以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金融機構計收逾期貸款利息的標準支付逾期付款違約金。2.
  • 最高法:加大智慧財產權侵權賠償力度
    9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官網發布了《關於依法加大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懲治力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立足智慧財產權審判實際,聚焦審判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集中規定了行為保全、證據保全、舉證妨礙、停止侵權、懲罰性賠償、法定賠償以及從重刑事處罰等措施,切實增強司法保護實際效果。
  • 最高法公布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賠償金標準
    最高人民法院於5月29日下發通知,公布了2012年作出國家賠償決定涉及的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賠償標準,具體數額為每日162.65元。國家賠償法規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級人民法院在審理國家賠償案件時按照上述標準執行。
  • 最高法院:提高對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賠償標準
    新華社北京4月9日電(記者 楊維漢)記者9日下午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最高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辦公室要求各級人民法院在審理國家賠償案件時,提高對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賠償標準,每日的賠償金為111.99元,比上年增加了12.68元。
  • 侵犯人身自由權 日賠償額為142.33元
      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賠償工作辦公室5月4日下發的《關於2010年度全國職工日平均工資標準的通知》指出,根據國家統計局2011年5月3日公布數據,2010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37147元,日平均工資為142.33
  • 最高檢公布國家賠償新標準: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每日賠償315.94元
    中國日報5月15日電(記者:張琰)記者今天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 最高檢第十檢察廳5月15日下發通知,要求各級人民檢察院辦理自身作為賠償義務機關的國家賠償案件時,執行新的日賠償標準315.94元。據最高檢第十檢察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三條規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國家統計局2019年5月14日公布,2018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2461元。
  • 最高檢公布國家賠償新標準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每日賠償284.74元
    人民網北京5月16日電 據最高檢消息,最高人民檢察院刑事申訴檢察廳5月16日下發通知,要求各級檢察機關刑事申訴檢察部門在辦理自身作為賠償義務機關的國家賠償案件時,執行新的日賠償標準284.74元,該標準較上年度增加25.85元。
  • 最高法判例:行政賠償評估時間的選擇應當有利於賠償權利人
    一、案件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 政 裁 定 書(2019)最高法行賠申360號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冠強公司請求再審法院依法撤銷原審賠償判決中所確認的賠償數額,改判共同賠償其經濟損失2494528元,判決對遺漏的投資價值從違法強拆之日到判決賠償之日,如苗木生長增值、停產損失等價值進行賠償,或者按照同期銀行整存整取一年定期利息進行賠償,判令賠償其單方委託的評估費用7400元。再審申請人的苗木損失是本案的最大爭議。
  • 離職員工侵犯原單位軟體賠償額計算:電池測試軟體侵權案
    本文主要學習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有關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額的計算方法,期盼對讀者有所幫助。關鍵詞:離職員工;軟體侵權;賠償額計算。本文主要學習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有關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額的計算方法,期盼對讀者有所幫助。原被告雙方主張一審中,原告藍電公司主張被告胡某、陳某、吳某共同賠償其經濟損失2804200元。
  • 最高檢公布國家賠償新標準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每日賠284.74元
    中國最高檢公布國家賠償新標準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每日賠償284.74元中新社北京5月16日電 (記者 張子揚)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刑事申訴檢察廳16日下發通知,要求各級檢察機關刑事申訴檢察部門在辦理自身作為賠償義務機關的國家賠償案件時,執行新的日賠償標準
  • 拆遷最高法判例:行政賠償評估時間的選擇應當有利於賠償權利人
    案件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 政 裁 定 書(2019)最高法行賠申360號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福清市冠強園林花卉有限公司。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福建省福清市人民政府。住所地:福建省福清市一拂街114號。
  • 同類冤錯案精神損害賠償彈性巨大,申訴人內心如何「撫慰」?
    隨後李錦蓮向江西高院提出了4140餘萬元的國家賠償申請。最終到手的賠償與當初的申請有將近14倍的落差,申請人當然「失望」。但這種「申請金額巨大,最終賠償額不大」,是冤案國賠中的普遍狀況。2005年,被關押4000多天的佘祥林,申請國家賠償1000萬元,最終獲得國家賠償70萬元。2015年,被關押2900多天的念斌,申請國家賠償1532萬餘元,最終獲賠119萬元。
  • 同類冤錯案精神損害賠償彈性巨大,申訴人內心如何「撫慰」?
    隨後李錦蓮向江西高院提出了4140餘萬元的國家賠償申請。最終到手的賠償與當初的申請有將近14倍的落差,申請人當然「失望」。但這種「申請金額巨大,最終賠償額不大」,是冤案國賠中的普遍狀況。2005年,被關押4000多天的佘祥林,申請國家賠償1000萬元,最終獲得國家賠償70萬元。2015年,被關押2900多天的念斌,申請國家賠償1532萬餘元,最終獲賠119萬元。
  • 部分行政糾紛全面賠償原則遇阻,專家呼籲修法引入懲罰性賠償
    「全面賠償原則」在實踐中遇阻,律師建議修法確認根據《國家賠償法》第一章第二條的規定: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有本法規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形,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近年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問題備受關注。
  • 最高法公布最新的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國家賠償標準
    最高人民法院於5月16日下發通知,公布了自2018年5月16日起作出的國家賠償決定涉及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賠償金標準為每日284.74元。國家賠償法規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級人民法院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刑事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自2018年5月16日起審理國家賠償案件時按照上述標準執行。
  • 侵犯「如家」註冊商標專用權,兩商戶被判更名且承擔賠償責任!
    被告在其賓館外觀裝潢及經營場所、商業宣傳中多次使用含有「如家」文字的服務標識,企圖利用原告「如家」品牌的高知名度和高品牌價值來推銷自己的賓館,引起消費者混淆,導致消費者產生原被告具有關聯關係或認為被告是如家連鎖店的錯誤認識,以謀取不正當利益。被告的行為嚴重侵害了原告的商標權並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