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2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在北京發布了《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20)》暨全國百強縣(區)報告,公布了2020年全國"百強縣"名單。河南新鄭、濟源、永城、新密、鞏義、中牟、長葛等7縣(市)上榜。作為許昌的縣級市,長葛自2017年以來,已連續四年入選全國百強縣。長葛究竟是如何崛起的,未來的發展又會怎樣呢?
"內生基因"強大
在河南,流傳這樣一句話:民營經濟看"兩長"。這"兩長"之一就有長葛。作為河南民營經濟飛速發展的典範,長葛名聲在外。想了解一個城市成長的過往,探尋和挖掘出其內在發展的動力之源是關鍵。
多年來,長葛一直都秉持"工業立市""工業優先"的發展理念,"政策統一"在長葛形成了一種傳統、一種生態,無論哪一任政府接任,都是一張藍圖繪到底。此外,政府的服務意識很強,從而在全社會營造了尊重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濃厚氛圍。"我從來都沒有進過書記市長的辦公室。都是他們來企業,有問題,現場解決。"也許長葛這位民營企業家的話就很說明問題。
如果說政府打造營商環境是外因,那企業家的自強與創新就是內生動力。在長葛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人窮志不短,餓死不要飯。"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是長葛當地民營企業的共識。正是靠著這種自強不息不服輸的精神,長葛硬是在超硬材料、冷鏈服務、電氣製造等領域殺出了一條生路,奠定了如今長葛"工業強縣"的地位。
長葛當地企業的科技創新意識非常強,這對於身處小縣城的企業們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為了佔領行業制高點,當地民營企業捨得在核心技術上下血本,甚至把企業的研發中心開到北京中關村、新加坡、德國。黃河旋風生產的半導體晶片用大顆粒鑽石和新能源鋰電池等,在同行業中絕對領先,而近2萬平方米的車間,500臺大型機械,只有10個工人,企業科技水平可見一斑。
如今,長葛擁有7家上市公司,百億級以上產值企業4家、十億級以上企業13家、1億級以上企業134家、兩千萬以上企業651家。匯集了800+優質企業,長葛雄厚的產業基礎在全國同級縣市也不遑多見。
綜上所述,無論是政府的營商環境打造,還是企業的自強與創新,正是由於長葛上下同心、目標堅定,才培育出了強大的內生基因。
產城助力轉型加速
通信技術的發展和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深刻改變了國內的產業格局,長葛進入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多年來,由於長葛長期專注民營企業發展,城市道路交通和生態環境等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尤其作為鄭許一體化戰略支點,交通、生態亟需改觀,引領長葛發展的三駕馬車動力不足,產業亟待轉型升級。
2013年3月7日,國務院批准建立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和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的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州航空港區以航空物流、高端製造、現代服務等發展方向,以智能終端及新型顯示、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和航空物流等產業為基礎,構建起了強大的產業集群。
如今,長葛作為鄭許一體化的戰略支點,憑藉毗鄰鄭州航空港區的區位優勢,主打臨空經濟,協同港區八大產業集群,注重產業延鏈補鏈,加速完善產業生態,共建樞紐經濟集聚區,形成了港區長葛雙攜手,共建協同"南動橋頭堡"的發展格局。長葛產業轉型升級終於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開放務實的長葛市政府,抓住機遇,以產城協同發展為抓手,推動產業轉型,為未來長葛經濟的再次騰飛奠定了基礎。
2016年11月10日,長葛市人民政府正式牽手華夏幸福,共同建設、協同運營長葛產業新城。作為中國領先的產業新城運營商,華夏幸福在長葛產業新城啟動之初就下足了功夫,聘請國際頂級諮詢機構——德勤,為長葛量身打造產業規劃。結合長葛區位交通特點、原有產業基礎,機遇產業發展規律,確定"2+2"產業發展體系:即2大支柱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2大基底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大健康),對推動長葛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引領長葛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強大助力,形成了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產性服務業、大健康四大產業集群。
目前,長葛產業新城重點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的產業轉移,60%的已進駐企業來自省外。這一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在四大產業集群中表現更為明顯。以晶片及電路板研發設計項目為突破,聚焦高新技術企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就主要來自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
據統計,2018年長葛規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933億元,同比增長19.7%,實現利潤總額155億元,同比增長22.4% 。2019年,長葛市實際利用外資、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居許昌雙第一。以長葛產業新城為例,目前已籤約企業就達20多家,籤約投資額高達122億元,其中裕同科技、建科百合、龍盛新材料、陝建機股份等一大批知名企業紛紛落戶,長葛產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產業集聚開始加速。
臨空創新城 水舞新都市
自長葛產業新城成立以來,產城規劃更是視野廣闊,高標準規劃引領高標準建設。長葛產業新城建設之初就聘請了深圳蕾奧等國內一流設計團隊,確立了"臨空創新城 水舞新都市"的發展願景。
在城市建設上,自2017年9月28日開工以來,取得了一系列優異的成績:長葛產業新城服務中心、道路、公園、社區文化中心等十大項目已基本建設完工,完成道路景觀提升近15公裡,完成公園面積近47萬平方米,累計完成景觀面積近130萬平方米。
在生態環境方面,產業新城的條件和優勢也更為突出。依託9400畝的雙洎河生態資源,長葛產業新城先後建成樂活公園、樂舞公園、雙洎河溼地公園、中央公園,塑造了水繞環城、綠蔭綴城、鷺鳥翔集的生態宜居空間。
在城市交通上,華夏大道、長盛大道、濱河路、水舞路、產舞路等相繼建成,尤其未來將是華夏大道、航興路、忠武路、西昌路、東環路、中原路、新107國道等七條大道聯通航區,使得與鄭州航空港區交通對接、產業對接變得更加快捷。
在長葛產業新城,正是憑著一張藍圖幹到底的精神,既不單純做產業,也不單純建城市,而是"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為理念,書寫了長葛產城融合、聯動發展新篇章。
長葛產業新城城市核心區效果圖
長葛未來
隨著鄭州都市圈的進一步發展,許昌市把鄭許一體化發展作為龍頭工程,堅持"立足許昌、對接空港、發揮優勢、錯位發展",積極融入鄭州都市圈建設;特別是立足製造業基礎優勢,大力推進"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設,致力打造鄭州都市圈先進位造業中心、區域物流中心、臨空產業基地。
長葛因地處鄭許經濟走廊主軸線上、大空港腹地,臨港、接鄭、聯許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是鄭許一體化戰略支點。在即將通車的鄭許城際鐵路線上,產業新城站和大周西站分別位於長葛產業新城一北一南;京港澳高速、華夏大道、新107國道更是直連航空港區。今年京港澳高速在長葛增設的出入口已獲正式批覆,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也進一步提高了長葛與鄭州都市圈物流、人流、信息流等的流通效率,加快了長葛對接鄭州、融入鄭州都市圈的速度。
長葛,秉持自強創新,搶抓都市圈機遇,緊盯"臨港經濟"這個牛鼻子。長葛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