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經第五章第二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2020-12-13 中國教育在線

以下信息由恩波教育授權本網站發布,文章內容來自《恩波考研勝經系列之超級隨身寶典政治名詞解釋》,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特徵和建立的客觀依據

  (1) 1997 年 9 月, 中共十五大報告第一次提出:「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基本經濟制度」。 1999 年 3 月, 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又將這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正式寫入憲法。

  (2)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多種經濟成分並存與過渡時期的多種經濟成分並存根本不同, 區別在於公有制經濟在多種經濟成分並存中佔有主體地位。這正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的特徵。

  (3) 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客觀依據是:①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實際狀況。具體地說, 首先,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 我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必須堅持公有製作為制度基礎。其次, 我國社會主義處在初級階段, 生產力發展的總體水平不高, 發展不平衡, 呈現多層次性, 決定了我國所有制結構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我國現階段不能實行單一的公有制, 而只能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最後, 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 ( 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 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 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②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互聯繫, 公平競爭, 有利於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4)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2002 年 11 月, 中共十六大報告提出:「根據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要求, 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任務和三項原則, 這就是:「第一, 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第二, 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 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第三, 要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 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 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各種所有制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 相互促進, 共同發展」。這一思想的提出, 為在新世紀新階段進一步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指明了方向。

  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和多種實現形式

  ( 1 ) 長期以來, 人們往往認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就是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中共十五大報告根據改革實踐做出了新的理論概括, 指出:「要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 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只有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 才能對現階段所有制結構的狀況做出正確判斷。十五大報告的這一新思想突破了傳統觀念, 進一步拓展了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空間。

  ( 2 ) 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實現形式是兩個既有聯繫、 又有區別的概念。所有制指的是資產的最終歸屬, 即歸誰所有, 包括所有、 佔有、 支配、 使用等關係。所有制的實現形式則是這些經濟關係藉以實現的具體形式, 主要是指資產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一個是內容, 一個是形式。一種所有制可以有多種實現形式, 不同所有制也可以有同一種實現形式。所有制實現形式是由生產力發展狀況和要求決定的, 它反過來也會促進或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 3 ) 對公有制經濟來說, 公有資產歸勞動者共同所有, 這是內容, 但公有資產怎樣運作, 則可以有多種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中共十五大報告指出:「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要努力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

  ( 4 ) 在我國現階段, 根據情況的不同, 公有制經濟可以由國家或集體獨資經營, 也可以組織股份制企業和股份合作制企業, 還可以吸收外資組成中外合資企業, 可以租賃、 承包經營等。隨著國有經濟、 集體經濟改革的深化, 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 投資主體多元化, 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一定會更加多樣化, 股份制將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這有利於強化產權約束, 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有利於提高企業和資本運作效率, 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 5 ) 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 有利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 有利於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 資本主義可以用, 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 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國家和集體控股, 具有明顯的公有性, 有利於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範圍, 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

  ( 6 ) 股份合作制是集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特點為一體的公有制實現形式。它以勞動者的勞動聯合為基礎, 職工共同勞動, 按勞分配;職工又投資入股, 實行資本聯合, 按股分紅。這樣, 企業職工既是勞動者又是投資者, 共同勞動, 共擔風險, 利益共享, 落實了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 使勞動者與企業利益結為一體, 從而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以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和勞動者的資本聯合為主的股份合作制企業的性質屬於集體經濟, 尤其要提倡和鼓勵其發展。

  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 1 )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質以及它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決定的。第一, 社會主義公有制是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 同社會發展方向相一致的。第二, 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特徵, 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公有制主體地位的確立, 是我國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標誌。第三, 公有制經濟控制著國民經濟命脈, 擁有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力量, 控制生產和流通。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柱, 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和國家實行宏觀調控的主要依靠力量, 是我國經濟自主的主要物質基礎和保持社會安定的主要經濟條件。第四, 公有制還是實現勞動人民經濟上、 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富裕的物質保證。

  ( 2 )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一是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二是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 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是就全國而言, 有的地方、 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公有資產佔優勢, 要有量的優勢, 更要注重質的提高。

  ( 3 ) 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是社會主義的一條根本原則, 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誌。在整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 我們都要堅持這條原則。只有確保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才能防止兩極分化, 實現共同富裕。任何動搖、 放棄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做法, 都會脫離社會主義的方向, 動搖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 損害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社會主義, 就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 4 ) 國有經濟即全民所有制經濟, 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 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 具有關鍵性作用。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 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 對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 國有經濟必須佔支配地位。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 以加強重點, 提高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

  ( 5 ) 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集體經濟, 對於實現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

  鼓勵、 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 1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不同經濟成分在市場關係中相互依賴, 不可分割。它們作為市場的主體, 在競爭中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 它們所從事的市場經濟活動, 已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 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不僅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體現, 而且是加快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目前, 我國非公有制包括個體經濟、 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

  ( 2 ) 個體經濟是指生產資料歸勞動者個人所有, 以勞動者本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勞動為基礎, 從事個體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成分。既是勞動者, 又是私有者, 是個體經濟的顯著特點。個體經濟具有規模小、 工具簡單、 操作方便、 經營靈活等特點, 在以手工勞動為主和適宜於分散經營的經濟活動中,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發展個體經濟有利於發展生產, 繁榮市場, 方便群眾生活, 擴大就業, 以及提供稅收, 為國家積累資金等。

  ( 3 ) 私營經濟是以生產資料私人所有和僱傭勞動為基礎, 以謀取利潤為生產經營目標的經濟成分。在我國現實條件下, 私營經濟的存在和發展, 既是我國現實生產力發展所必須, 也是個體經濟廣泛存在和發展的必然。在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前提下, 發展私營經濟, 有利於充分利用和開發閒散的資金、 技術和資源, 擴大就業機會;有利於促進競爭, 增加供給, 活躍市場, 滿足人民的多方面需要;有利於增加國家收入和勞動者的收入等。

  ( 4 ) 外資經濟是中外合資企業、 中外合作企業和外商獨資經營企業的統稱。其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是指由我國的經濟組織或個人與國外、 境外企業、 其他經濟組織或個人, 按一定的投資比例聯合投資興辦的企業, 雙方共同投資, 共同經營, 共負盈虧, 共擔風險。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是我方提供土地、 廠房、 勞務, 外商提供資金、 技術, 合作興辦的企業。外商獨資經營企業是指外商投資者獨自在我國大陸投資設立的獨立經營、 自負盈虧的企業。從所有制性質看中外合資、 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中的外資成分及外商獨資企業屬於外資經濟。發展外資經濟, 有利於引進資金和先進技術, 學習國外企業的科學管理經驗, 開發資源, 擴大就業, 擴大出口, 增加國家稅收和外匯收入等。

  ( 5 ) 2004 年 3 月, 全國人大十屆二次會議把「國家保護個體經濟、 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 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並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寫入了憲法。

  ( 6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強調指出, 要清理和修訂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消除體制性障礙, 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創造平等競爭的法治環境、 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

推薦閱讀

掌上考研

中國教育在線考研訂閱號

研究生留學qq群:437946603

相關焦點

  •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編者按:中國改革開放源於思想解放,40年的改革開放進程中,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無疑是一項重大成就。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從本期開始,《中國民商》開闢「聚焦中國基本經濟制度」專欄,重新回顧和繼續深化關於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探索,目的是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堅持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 廣西教師資格筆試: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多筆試技巧關注中公教育(wuzhougongkao)1、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1)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 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原標題: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立足點和出發點。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
  • 第5章 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實質與經濟制度
    :09:35 聚焦圖書  主要考點: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十六大提出的「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任務」,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原則,調整和規範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分配關係
  • 正確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作者:牡丹江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蔡麗華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
  • 關於我國憲法確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由來和發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75年)第二次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1975年1月17日,由毛澤東同志為主席的中共中央領導起草和全國各族人民反覆討論產生的「憲法修改草案」,經第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而成為第二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2014考研政治考前點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黨的十三大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黨的基本路線的系統闡述,是黨對社會主義和中國國情認識上的一個飛躍。黨的十五大進一步強調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問題,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精闢地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以及怎樣建設這樣的經濟、政治和文化。
  •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形成的幕後故事
    據《決議》起草小組成員、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龔育之後來回憶,1980年10月提交黨內4000人的《決議》討論稿,就已經出現了「社會主義生產關係怎樣從初級向高級發展」,以及「我們現在的社會主義公有制還只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初級形態」這樣的提法。在1981年5月16日準備送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的修改稿中,也出現了「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處於初級的階段」的提法。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09年修訂版)
    二、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經驗  第三節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一、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初步確立  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重大意義  第五章 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  第一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
  • 聚焦四中全會|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歷史邏輯及重大意義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為什麼是中國獨有且必須經歷的特定階段?一個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和經濟運行體制必須與其所處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社會生產力狀況是制約社會發展程度、社會發展階段的最主要因素,社會主義社會也需要劃分發展階段。
  • 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演變邏輯與經驗啟示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本質特徵逐漸清晰,並最終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確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報告明確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 第一章 教育基礎知識與基本原理 第五節 教育制度
    第一章 教育基礎知識與基本原理第五節 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的概念(單選)廣義:國民教育制度狹義:學校教育制度(學制 核心和主體) 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總體系1、教育制度確立的依據(一級簡答)(社會個人國內外)社會依據①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②社會政治經濟制度;③
  • 龔育之:新民主主義●過渡時期●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它既同新民主主義階段的主要矛盾交叉,又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交叉。通過這種交叉,既同新民主主義階段聯繫起來,又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聯繫起來,從而使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 我國過渡時期,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全國勝利開始。
  •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民事審判方式定位
    「當事人主義」的審判方式應該植根於經濟高度發展、社會制度配套完善的土壤之中,而我們現在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各項保障制度還不系統完善,當事人的訴訟能力、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的情況下,我們卻實行了「當事人主義」的審判方式,其結果只能是自我感覺與社會公眾對人民法院的評價出現極大的落差。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論析
    二、基本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運行之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就是從不同領域和方面維持並推動著制度體系正常運行的制度群。根據《決定》以及黨和國家重要文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已經分領域提出基本制度並明確了其內涵的只有基本經濟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 常識判斷之政治常識第三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從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出發,必須把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第二,發展生產力是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客觀要求。生產力水平落後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只有通過大力發展生產力的途徑,才能有效地解決好主要矛盾。 第三,發展生產力是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基本條件。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如何上升為基本制度的?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作出新的概括,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
  • 2021初級會計職稱《初級會計實務》考試大綱第二章(第1節)
    2021年初級會計職稱《初級會計實務》考試大綱 第二章第一節 貨幣資金[基本要求](一)掌握現金管理的主要內容和現金核算、現金清查;銀行結算制度的主要內容:其他貨幣資金的核算(二)掌握應收票據、戶收帳款、預付帳款、戶收殿利、應收利息和其他應收款的核算(三)掌握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核算(四)掌握存貨成本的確定、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存貨清查:原材料、周轉材料、委託加工物資、庫存商品的植算(五)掌握固定資產的核算(六)掌握無形資產的核算;熟悉無形資產的內容
  • 新中國檔案:黨的十三大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
    大會批准了中央委員會《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報告。    十三大的突出貢獻,是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新鮮經驗的總結和概括。    十三大召開前,鄧小平就指出,黨的十三大要闡述中國社會主義是處在一個什麼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
  • 基本經濟制度理論的重大創新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