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最下方的「閱讀原文」可以直接觀看視頻
尊敬的副總統閣下、陳總裁、謝執行長、各位佳賓、各位大德,大家好。今天我感到很榮幸,能夠參加屏東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心開幕典禮,在座有許多老朋友,也有不少新朋友,大家集聚一堂,共襄盛舉,一起見證這個歷史上重要的一刻,我們感到非常歡喜。
古人常說:「飲水思源」、「知恩報恩」。如果我們走在漫長的旅途上,非常口渴,有好心人布施一碗水,讓我們解除了口渴之患,我們會非常感恩,這是人之常情。不僅是人,即使是動物,都知道感恩、報恩,古今中外,我們看過太多實例。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感恩,甚至恩將仇報,我們會覺得他的行為,連動物都不如。
必須先知恩,然後才能報恩。其實我們所承受的恩德,有很大成分是自己不知道的,我們往往是沐浴在祖宗恩德的庇蔭之下而不知不覺。如果我們不感謝老祖宗,甚至否定老祖宗,那就有失做人的原則。我們今天要來談傳統文化,就是為了提醒大家,要感恩老祖宗對我們的恩德,這才是不忘本,才符合做人的道理。
傳統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是民族認同感的來源,也是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的來源,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非常重要。
中國老祖宗是以道德起家的,所以恩澤庇蔭千萬年的後代子孫。歷史上記載的「三皇行道,無為而治」,五帝時代以「德」治國,夏商周推行「仁」政,春秋時代行「義」,從秦到清都是以「禮」治天下。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各種哲學思想豐富而完備,對後代產生很大的影響。短短五千字的《道德經》,就帶給漢朝初年休養生息、恢復國力。接著儒家的思想,幫助漢朝成為歷史上空前強大的國家,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
到了唐代,唐太宗令大臣從兩千五百年經史子著書裡面,輯錄關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誨,編成《群書治要》這部治國寶典,成就了大唐盛世,使得國力強大、文明鼎盛。《群書治要》傳到日本後,更成就了日本的千年盛世。宋太祖趙匡胤的宰相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充分顯示傳統文化強大的治世力量。
明朝鄭和七次航海,所率領的兩百四十多艘海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他所到之處與當地人和睦往來、互利互惠,沒有侵略任何國家,沒有佔領任何地方,顯示傳統文化協和萬邦的精神。滿清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國,由於能夠遵從傳統文化,所以康乾盛世達到一百五十年之久,國力是當時全世界第一。
一談到傳統文化,就有人會想到傳統藝術、民俗、文物,如琴棋書畫、戲劇、古董等等,然而,這些只是傳統文化的皮毛,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於教育。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聖賢教育,有這四種普世教育,傳統文化才能夠代代延續,因此我說教育是文化的生機。
中國倫理教育的綱領是五倫,就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種人際關係叫五倫,如果能夠落實,世間就沒有衝突。我們觀察三、四個月大的嬰兒,可以看出他對父母的愛,這是天性的真愛,沒人教他,他出世大概一百天吧,一百天左右,你細心觀察。中國傳統文化第一個目標,就是希望將這種純真無私的親愛,永遠保持不變。第二個目標,把這樣的愛發揚光大,去愛你的鄰裡鄉黨,愛社會,愛國家,到最後凡是人皆須愛,這是倫理教育。
中國傳統的道德教育,以仁、義、禮、智、信,這五常為代表,這是做人的道德標準,也是社會安定的基石。「常」永遠不能變的,超越時間,超越空間,古時候要守,現在也要守,未來還是要守。中國人的性德。
《太上感應篇》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因果通三世,人要了解生死,死亡之後還有來世、有輪迴,所做的一切善惡行為,都有報應,這使人產生很大的警惕心,不敢造惡。所以因果教育,對於端正世道人心特別重要。
中國自古以來,教育的宗旨是希聖希賢,所謂讀書志在聖賢。成聖成賢的方法,在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格物」是格除欲望煩惱。然後才能「致知」,智慧才能現前。智慧開發之後,心性的光明恢復了,這就是「誠意」。心性起慈悲利人的作用,這就是「正心」。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聖的功夫,這就是成聖成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王的和諧功夫。外王就是和平,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最終的目的是達到大同世界的理想境界。
傳統文化教育丟掉了一百多年,現在恢復起來也要一百多年,只要這個火種不滅,三代人之後可以興旺起來。
第一、要學習漢字、文言文。拿到深入傳統文化智慧寶庫的鑰匙,能夠汲取《四庫全書》、《四庫薈要》所含藏古聖先賢的智慧經驗,運用於現代。
第二、要辦一條龍的學校。傳統文化要真正復興,關鍵在下一代。真正紮根要從娃娃教起,根才牢。所以要辦私塾,辦一條龍的學校,從幼兒園、小學開始,然後再到中學、大學、研究所。
三、要注重蒙學與經學。童蒙養正的書很重要,像《聖學根之根》所收錄的內容有十幾、二十種,是最好的教材。四書是傳統文化精華的精華,是必修的課程,其中《中庸》是理論、是哲學,《大學》是方法、是科學,《論語》和《孟子》,是聖賢為我們做出的示範,所以四書是成聖成賢最佳的藍本。
第四、落實四種普世教育德行,是傳統文化最重要的基礎。所以要落實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育,老師和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做出榜樣,教學才會成功。
第五、一門深入,長時燻修。具備德行和學問的基礎之後,每個人可以從《四庫薈要》裡,選擇一部典籍,十年專攻,成為這一部的專家。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以讀誦的方式修戒定慧,開悟之後,一門通門門通。
方東美教授說,古代的中國人非常自信、非常自豪,要恢復民族的自信心,必須從弘揚傳統文化做起。
今天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心成立了,這是一個大事因緣。希望大家齊心合力,「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將是我們這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大事!也是我們這一生當中,積功累德最大的緣分。我們一定要掌握這個機會,不能錯過,大家共同努力來成就這一樁大業,功德無量。
本文節錄自:
2016年3月27日屏東【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心開幕大典】
淨空老和尚專題開示
華藏衛視官網
http://www.hwazantv.com
華藏衛視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wazantv
華藏衛視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hwazantv
華藏衛視We Chat 微信ID:hwazan-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