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思廣益凝聚共識 助力實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1 國家治理現代化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價值功能 關於如何評價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價值功能,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姚莉教授表示,要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充分認識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節約司法資源,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落實方式和環節。
-
從程序與實體角度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探索
本屆論壇主題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理論與實踐」,與會代表圍繞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就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檢察工作發展的意義,宋英輝指出,認罪認罰是檢察機關在就相關事項聽取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人意見基礎上,就案件處理達成的基本共識。由於檢察環節已對定罪量刑等實質性問題達成處理意向,法院的功能是審查而非審理。因此,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帶給檢察機關更大的責任、更大的權力和更多的權利保障義務。
-
最高檢: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要避免一味從寬、片面從嚴
作為刑事訴訟法確立的新制度,在實踐運行中,關於認罪認罰從寬如何理解和把握,訴訟程序如何適用,控辯量刑協商如何進行等等,均是實踐中的難點問題,需要進一步明確和釋明。二是促進提高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從試點到全面推行實施,對全國絕大部分地區來講,有一個適應磨合的過程。試點地區經過兩年的試點,認識和接受度較高,經驗積累也較多,過渡到全面實施相對順暢。
-
30位大咖縱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要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充分認識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節約司法資源,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落實方式和環節。一方面,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檢察機關發揮檢察職能,助力社會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制度手段。這項制度以寬嚴相濟刑事司法理念為基本指導思想,實現繁簡分流區別對待,有利於從總體上節約司法資源,優化司法供給,為重大疑難複雜案件的公正處理提供良好司法保障;另一方面,檢察機關也應當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抓手,從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高度促進檢察工作能力的提高。
-
【認罪認罰】30位大咖縱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這頓大餐很過癮!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姚莉教授表示,要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充分認識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節約司法資源,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落實方式和環節。一方面,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檢察機關發揮檢察職能,助力社會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制度手段。這項制度以寬嚴相濟刑事司法理念為基本指導思想,實現繁簡分流區別對待,有利於從總體上節約司法資源,優化司法供給,為重大疑難複雜案件的公正處理提供良好司法保障;另一方面,檢察機關也應當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抓手,從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高度促進檢察工作能力的提高。
-
苗生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的基本問題
編者按 為正確實施2018年修改的刑事訴訟法的新規定,準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確保嚴格公正司法,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19年10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國家安全部 司法部聯合出臺了《關於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
-
發揮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作用是司法機關共同的責任
從全國法院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全面實施以來,總體運行平穩有序,在依法懲治犯罪、加強人權司法保護、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推進案件繁簡分流、促進公平正義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相信這次研討會一定能夠在加強理論研究,深化思想認識,指導司法實踐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蘊含的「利益博弈」
然而,完善這項制度是否僅僅意味著在刑事訴訟法的框架內整合已有的簡易程序、速裁程序以及公訴案件的刑事和解程序,是個疑問。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原本主要是依附於刑法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一項制度,因此,人們對刑事訴訟中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內容,主要關注的是程序「從簡」。然而,基於刑事訴訟除了實現刑法這一基本功能之外,還需要重視其獨特的程序正義等諸多功能,為此,就需要對認罪認罰的程序含義與意義進行分析。
-
關於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聽聽值班律師怎麼說
到案後,陳小慧親屬代其退賠工作期間全部違法所得,同時也彌補了投資人部分損失。張丹詳細地向陳小慧解釋了她涉嫌犯罪情況以及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等相關法律規定。鑑於陳小慧系從犯、自願退賠全部違法所得且認罪認罰,朝陽區檢察院經審查,認為其犯罪情節輕微,依法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
推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落實 為"三個效果"貢獻"檢察擔當"
為依法妥善處理案件,同時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該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這些企業在偵查階段和審查起訴階段補交稅款,為國家追回稅款1595萬元,在此基礎上對其中11件提起公訴,對17件依法不起訴。 浙江工業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律師刑辯學院院長李永紅結合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舉例說,只要虛開稅額達到250萬元,即使尚未真正抵扣,法定刑最低也要十年。
-
【認罪認罰從寬】最高法: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
此次刑事訴訟法修改,在第一編第一章「任務和基本原則」中增設一條作為第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願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將認罪認罰從寬確立為刑事訴訟法的重要原則,並在訴訟程序和操作規範中作相應規定,形成認罪認罰從寬的制度激勵和程序保障,從程序法角度完善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豐富了認罪認罰從寬的制度內涵。
-
深入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幾點建議
但現實中一些偵查人員認為,刑事訴訟法關於偵查階段如何實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著墨不多,賦予的「武器」也不多,因而對落實該制度的積極性不高。據統計,2020年1月至7月,偵查階段認罪認罰的案件,僅佔認罪認罰案件總數的28.5%,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
30位大咖縱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這頓大餐很過癮!
一方面,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檢察機關發揮檢察職能,助力社會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制度手段。這項制度以寬嚴相濟刑事司法理念為基本指導思想,實現繁簡分流區別對待,有利於從總體上節約司法資源,優化司法供給,為重大疑難複雜案件的公正處理提供良好司法保障;另一方面,檢察機關也應當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抓手,從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高度促進檢察工作能力的提高。
-
最高法高憬宏\胡云騰\卞建林等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在司法實踐中,要統一思想,全面認識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價值蘊含,看到其在減少對抗、節約司法資源、減輕當事人訴累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要立足國情,準確把握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設計,對於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應當從我國的現實國情出發去研究和探討,實事求是地加以解決;要注意總結經驗,完善綜合配套機制,充分發揮制度效能。
-
朱孝清:深入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幾點建議
但現實中一些偵查人員認為,刑事訴訟法關於偵查階段如何實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著墨不多,賦予的「武器」也不多,因而對落實該制度的積極性不高。據統計,2020年1月至7月,偵查階段認罪認罰的案件,僅佔認罪認罰案件總數的28.5%,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
【學習園地】關於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聽聽值班律師怎麼說
到案後,陳小慧親屬代其退賠工作期間全部違法所得,同時也彌補了投資人部分損失。張丹詳細地向陳小慧解釋了她涉嫌犯罪情況以及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等相關法律規定。鑑於陳小慧系從犯、自願退賠全部違法所得且認罪認罰,朝陽區檢察院經審查,認為其犯罪情節輕微,依法作出不起訴的決定。「我認罪!當時也不懂法律,現在才知道自己犯了這麼嚴重的錯誤。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蘊含的「利益博弈」
2018年對刑事訴訟法的修改確認了認罪認罰從寬處理制度。該制度在程序的簡化上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其中,「認罪」「認罰」既可能是一種需要進行「自願性和真實性」判斷的證據,也可能是一種自主決策的事實基礎。其內含的協議(具結書)性質和控辯利益交換成分(認罪和從寬),體現了在程序運行和實體處理上的控辯雙方的利益博弈,包括權利減損—補償,成本節約—後果激勵,自主選擇—情境理解等。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現公正高效司法的「中國方案」
據統計,截至2018年10月,試點地區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起訴的案件數,佔同期起訴刑事案件總數的50%左右,其中絕大部分是檢察機關建議適用,審查起訴平均用時縮短至26天;適用速裁程序審結的佔70%左右,其中當庭宣判率達95%;適用簡易程序審結的佔25%左右,當庭宣判率為79.8%。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
共同犯罪案件如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如有的檢察官認為,應該以「案」為對象,在遇到該類案件時先就認罪認罰的犯罪嫌疑人籤署具結書,但在提起公訴前進行綜合審查,如果還有其他同案犯仍拒不認罪認罰,則已經認罪認罰的犯罪嫌疑人籤署的具結書作廢。只有全部犯罪嫌疑人均認罪認罰,所籤署的認罪認罰具結書才會有效。而有的檢察官則認為,應以「人」為對象,即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由其籤署具結書。
-
2018年刑訴法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結合第81條第2款之規定:「批准或者決定逮捕,應當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質、情節、認罪認罰等情況,作為是否可能發生社會危險性的考慮因素。」對偵查階段能否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給人以似是而非的感覺。 筆者認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只能適用於審查起訴、審判階段(包括一審、二審、再審和死刑覆核程序)而不應擴展至偵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