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波浩渺的伶仃洋海面上,港珠澳大橋如臥龍般巍然屹立,連通著珠港澳三地;大橋之上,往返穿梭車輛日夜不息,連通著灣區居民的工作與生活,也將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加速匯聚至珠海。
隨著廣東省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施工圖」和「任務書」進一步明確,珠海正舉全市之力參與大灣區建設。上半年,珠海聚焦重點持續用力、立足當前主動作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83.25億元,同比增長7.0%,經濟增速位列全省第三,城市能級量級的活力與後勁在逐步增強。
「珠海位於一核一帶的交匯點與沿海經濟帶的『眼睛部位』,發展前景可期。」珠海市委書記郭永航說,在新的時空坐標,珠海必須再燃特區「殺出一條血路」的創業激情,跳出「老套路」跑出「加速度」,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典範。
互聯互通▶▷
加快建設珠江西岸區域綜合交通樞紐
仲夏時節,隨著最後一車混凝土澆築,金海大橋26號主塔墩承臺混凝土澆築完成。首個主塔墩承臺混凝土的成功澆築,標誌著珠機城軌的重要組成部分——金海大橋基礎施工取得了重大進展。
作為廣東省重點工程,珠機城際軌道交通項目完全建成通車後,將聯結起廣佛江珠及澳門的城際鐵路,為城市「外聯內通」提速。目前,一期工程拱北至橫琴段已於上月完成鋪軌,有望今年年底前通車;二期工程橫琴至珠海機場段計劃2023年交付使用。
為促進城市內部暢通,洪鶴大橋、香海大橋與金海大橋一起組成了未來連接珠海東西部的三大通道,加上建設中的興業快線、金琴快線,一張東聯西拓、南北貫通的市區骨幹路網正逐步成型。
與此同時,一批對外聯通工程也在加快推進,深珠(伶仃洋)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廣江珠澳高鐵、廣中珠澳高鐵……珠海正發力建設珠江西岸區域綜合交通樞紐,提升城市集聚輻射能力。
此外,青茂口岸、新橫琴口岸正加快建設中,建成後分別能實現每日20萬和22萬人次的通關能力。其中新橫琴口岸聯檢大樓有望今年實現旅檢通關,並推動澳門蓮花口岸整體搬遷至橫琴口岸,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新模式。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珠海構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的重要支撐。近日,珠海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了《珠海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交通工作方案(2019—2025年)》。
根據該方案,在融入高鐵網絡方面,珠海將打造珠澳發展極的高鐵門戶樞紐,加快推進廣江珠澳高鐵的規劃落實及深珠高鐵、廣中珠澳高鐵規劃建設,加快珠海市域範圍高鐵走廊和站點選址規劃;在空港經濟領域,將加快開展機場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推進機場基礎設施建設,謀劃第二跑道,推動珠港澳三地機場融合發展,積極爭取開發機場國際口岸;在大灣區「向海發展」方面,珠海將研究開發粵港澳大灣區超級樞紐港,構建珠江口超級中轉港口樞紐。
珠海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林粵海介紹,珠海正聚焦支持澳門、優化大橋、承接東岸、輻射粵西、提升港口、航空樞紐、高鐵樞紐、城市交通等8個方面,全面構建與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相匹配的、內聯外通的珠江西岸交通樞紐城市。
創新發展▶▷
積極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
4月,橫琴新區管委會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籤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實施橫琴先進智能計算中心項目,並以此為基礎共建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協同創新平臺。
6月,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首批10餘家合作共建單位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籤約。該實驗室以解決海洋生態、環境、資源、災害等方面的科學、技術、產業、戰略問題為目標,正在布局建設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公共實驗平臺和研究團隊。
……
以上創新基礎能力平臺的加快建設,正是珠海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對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發展的最新註腳。在格力電器等龍頭科技企業引領支撐下,珠海創新資源的家底日益豐厚。2018年,珠海高企數量超2000家,比2015年增長了4倍多;全市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科技進步貢獻率三項指標均位居全省第二;全市財政科技支出46億元,在珠三角九市中排名第三。
珠海市科技創新局局長王雷認為,珠海走在全省前列的科創實力,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大灣區建設加速推進,也為珠海繼續深化創新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巨大機遇。
如其所言,今年以來,珠海與香港、澳門的創新合作頻繁:橫琴新區管委會與澳門大學籤署合作協議,共建橫琴·澳門大學產學研示範基地;珠海市人民政府與澳門科技大學正式籤署框架合作協議,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西岸珠澳優質教育和創新科技中心;香港中文大學珠海創新創業基地落戶珠海高新區,將承接和孵化更多優質科技項目。
「珠海與港澳的創新合作升溫,一批科研平臺及產業項目落地,將形成高端人才的集聚效應;更重要的是能連接全國乃至全球的創新資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後勁。」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指出。
創新變革的力量正在積蓄。近日發布的珠海科技創新政策「十九條」,開創性地提出探索建立市財政科研資金跨境港澳使用機制,鼓勵、支持珠海市內企業聯合港澳地區高校、科研機構,共同參與申報珠海市科技創新發展專項項目並獲得財政科技經費支持等措施,跨境科技創新「試驗田」有望釋放澎湃的發展活力。
實體經濟▶▷
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騰訊、阿里、華為三大網際網路巨頭幾乎同時瞄準並宣布布局珠海。5月22日,騰訊公司與香洲區政府就雲啟基地落戶籤約,雙方將共同打造人工智慧產業高地;5月28日,郭永航會見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首席技術官張建鋒,並歡迎其來珠海布局更多新板塊新業務;5月30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香洲區政府舉行「人工智慧與雲計算合作協議」籤約儀式,華為珠海人工智慧創新中心落戶,並將把服務範圍向珠江西岸拓展。
「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珠海區位優勢凸顯,發展勢頭強勁,未來前景廣闊。」張建鋒說,阿里巴巴集團將加快推進在珠項目建設,全面推進與珠海在人工智慧、金融、跨境電商、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深度合作。
當前,在大灣區加快建設的背景下,良好的產業基礎、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正為珠海布局發展具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創造新的機遇。
「圍繞建設珠海新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珠海全面強化產業規劃和引導,搶佔未來產業制高點。在做大做強家電電氣、石油化工、電力能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等支柱產業的同時,將重點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綠色低碳、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珠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搶抓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設機遇,珠海「海陸空+智能製造」特色產業體系加快發展,包括格力智能裝備、中航通飛、中海福陸在內的一批掌握核心科技的「裝備大軍」崛起。
我國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實現首飛,四維時代發布全球首款消費級3D相機,雲洲智能打造中國第一艘飛彈無人艇,歐比特「珠海一號」微納衛星星座成功發射……因創新催生而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精尖產品和技術,在各領域不斷填補空白,成為珠海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亮點。
珠海智慧產業園區現有西山居、小米科技、英集芯半導體、四維時代等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的科技企業超過100家,已初步形成以「人工智慧算法設計—集成電路設計—智能硬體研發—智能終端製造」的人工智慧產業全鏈條發展格局,產業集聚度較高,產業縱向發展空間巨大。
在此基礎上,實體經濟發揮著經濟「穩壓器」作用。今年上半年,珠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83.25億元,同比增長7%。其中,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8%,拉動經濟增長2.7%。
「當前珠海處於難得的歷史機遇期,許多優質企業紛紛把目光投向珠海,我們也要善於把握大勢、著眼長遠,對能夠『以一博十』的項目予以大力支持,為現代產業體系發展謀好篇布好局,才能在這一輪科技革命中實現彎道超車。」珠海市委常務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李秉勇說。
對外開放▶▷
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從「成熟載體」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到「新晉空間」橫琴總部大廈,從佔地5平方公裡的粵澳合作產業園、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到澳門產業多元十字門中央商務區服務基地、粵澳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當前,各式各樣的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基地和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在珠海誕生並成長壯大,向澳門企業和人才敞開懷抱。
珠海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珠澳合作是關鍵一招。「軟環境」方面,橫琴自貿試驗片區今年以來新動作頻頻:印發《關於鼓勵澳門企業在橫琴跨境辦公的暫行辦法》,澳門企業無需在橫琴辦理工商登記註冊和稅務登記手續僅需備案便可籤署合同入駐;出臺新政扶持澳資大型商業綜合體發展,單個項目最高可補貼600萬元;再推16條專項扶持措施,多措並舉支持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珠海共有澳門投資項目超過2000個,涉及商務服務、休閒旅遊、文化創意、科教研發等10餘個產業領域。其中,在橫琴註冊的澳資企業1636家,覆蓋國民經濟行業逾17大門類。
「我們會告訴全世界的夥伴,橫琴在哪裡,有哪些政策優惠,如果想進入中國市場,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另一方面,如果中方企業打算走出國門,例如去巴西、秘魯、智利,我們也會提供法律服務、商務聯絡等各方面支持。」IURISGAL亞洲事務負責人布魯諾(Bruno Nunes)說。
近日,橫琴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與IURISGAL國際律師事務所協會在橫琴創意谷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動橫琴與IURISGAL成員所在國之間經濟、貿易、技術及文化交流合作。
這次戰略合作將是珠海與拉美國家更深層次、更廣領域合作的新起點。深化珠澳合作,擁抱全球市場,珠海也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拓寬「一帶一路」融合之路。
多年來,珠海的外貿綜合競爭力多年位居全國前十,最近又入選了「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榜單。如今,珠海共擁有進出口企業超過3000家,已與逾20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關係,5個駐境外經貿代表建設推進順利。去年珠海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3246.28億元,新設外商投資企業3973家,同比增長153.9%。獲批「國家級跨境電商綜試區」一年來,零售進口總貨值同比增長近26倍。
殼牌、BP化工、佳能、摩天宇、愛普科斯、迅得機械、德國Schmid集團……這些外資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已成為珠海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以格力電器、納思達等為代表的「出海」的珠企,正逐漸成為國際創新競爭的有力參與者。
積極搭建全球經貿活動平臺,一系列國際盛事連年接踵而至:從全球服務外包大會、中德人工智慧大會、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中拉企業家高峰會等經貿合作活動,再到中國國際馬戲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傳播論壇等文化交流活動……珠海積極擁抱全球,對外交往影響力不斷提升。
魅力之城▶▷
融入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
在開發建設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的政策優勢刺激下,珠海旅遊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新的一批城市「打卡地」正在打造中,吸引著廣大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
「珠海正謀劃將萬山群島、港珠澳大橋、情侶路、橫琴長隆四張名片串珠成鏈,配合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在大灣區優質生活圈中展示獨特魅力。」珠海市市長姚奕生透露。
珠海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不止於宜遊之城的打造,一系列的城市公共服務供給也在不斷完善,為廣大居民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特別覆蓋港澳居民。
8月3日,由格力集團打造的珠港澳創業青年公寓「格創家」項目正式對外開放,首日共完成籤約房源90餘套,佔總房源比例六成,其中港澳青年籤約逾30套。該企業相關負責人稱,打造「格創家」項目的初衷,旨在為創業青年打造一個創業順心、住得舒心、玩得開心的溫馨家園。
在支持港澳居民來珠就業創業方面,今年以來,《珠海市支持港澳青年來珠就業(創業)和技能培訓(訓練)若干政策措施》等新政陸續推出,港澳高校應屆畢業生到珠海可享就業補貼,港澳居民在珠創業可享受最高300萬元貼息的貸款額度。
「現在看病,澳門珠海兩邊的醫院都可以考慮,生活更方便了。」拿到珠海醫保卡的澳門居民吳麗卿格外欣喜。珠海市基本醫療保險自7月起正式覆蓋常住橫琴(含橫琴、保稅區、洪灣一體化區域)且辦理了居住證或購房租房的澳門居民。
下半年,由珠澳合作共同建設的民生綜合項目——澳門新街坊也即將開工建設。該項目用地近日已經具備招拍掛條件,將參照澳門社區相關標準和規範在橫琴進行建設,澳門居民有望在此享受同等的民生配套及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