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七院青少年心理諮詢中 60%跟「網癮」有關

2021-01-11 浙江在線

2017-01-11 10:14

圖片來源於網絡

家裡有一個有「網癮」的孩子,對每個家長來說都是很揪心的事。記者從紹興市第七人民醫院了解到,在青少年日常的心理諮詢門診中,近六成是跟「網癮」有關。

為減少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最近國務院法制辦公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其中提出了一項新的管理辦法,就是每天0點到8點,禁止未成年人玩網路遊戲。

據透露,該管理辦法要求網路遊戲服務提供者應採取技術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觸不適宜其接觸的遊戲或遊戲功能,禁止未成年人在每天0:00到8:00期間使用網路遊戲服務;還要求公共上網場所應當安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體,智能終端設備在出廠時或銷售前,也應當安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體,或者為安裝這類軟體提供便利、顯著的提示。

一石激起千層浪。對於家長來說,這無疑是個好消息。但也有人懷疑新規對青少年的約束力,認為執行有難度。

家有小「網蟲」 戒癮不容易

因為孩子沉迷網絡而向專家求助的家長不在少數。

「以小學六年級至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最多,不少是為了逃避學習而沉溺到網絡世界裡面。」紹興市心理諮詢治療中心專家、主任醫師汪潔告訴記者,這些孩子「網癮」症狀相似,背後的病因則千差萬別。就好比發熱這個症狀,很多種因素都有可能引發。

自身的人格不完善,或者家庭環境不和睦,甚至是心理疾病等都有可能成為誘因。汪潔說,她曾遇到過一個剛上大一的小夥子單某,期末考試掛了多科,回家後突然告訴父母不想讀書了,然後整天在家沒日沒夜地上網玩遊戲。父母急得不得了,想方設法地帶著小單來找心理醫生。 

經過心理測試和交流發現,小單患上抑鬱症。由於大學裡人際交往不順利,導致他性格越來越孤僻。找到具體原因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加上家人的幫助,小單慢慢地從源頭上脫離了網絡世界的「禁錮」。 

幾年前,一名有傷人反抗傾向的「網癮」青年,住進市第七醫院的精神科病房,4個月後,成功戒掉「網癮」,該病例被業界認為很有借鑑意義。

網絡成癮並非一蹴而就,想要戒除,需要一定時間。市七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謝曉穎認為,治療「網癮」的關鍵是「隔離」。醫院心理科門診經常能碰到網絡成癮的少年,但治療效果都不太好。「因為不能將孩子從上網的環境中脫離出來。」她解釋,隔離就是為了使其「脫敏」。但現在學生基本都有手機,除了拿手機玩小遊戲外,用微信群和QQ群進行網絡社交也十分普遍。家長首先要扮演一個正面引導的角色,從自身做起,減少網上下棋、玩遊戲的時間,多跟孩子交流,轉移其注意力,使他們儘快擺脫對網絡的依賴。也不要一味地禁止,可以跟孩子進行時間約定,從小培養良好的上網習慣。

立法戒「網癮」 開了個好頭

近年來,未成年人在網民中所佔比例不斷提高,然而,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正常活動尚沒有得到應有保護,未成年人受到暴力、色情、兇殺、恐怖等網絡信息危害嚴重,大量不適宜未成年人接觸的信息充斥網絡。數據顯示,七成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是因網絡而起。

送審稿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在網絡空間展示可能誘導未成年人實施暴力、欺凌、自殺、自殘、性接觸、流浪、乞討等不良行為等信息之前,須以顯著方式提示。

對此,浙江元祐律師事務所的邵律師認為,當前,網絡場景化信息傳播方式使得未成年人和家長的主動選擇性差,更需要通過立法來保護。有些未成年人把家長的幾萬元積蓄花光,而有些成年人也會幾萬元地打賞。實際上,就是在這種場景式的信息傳播方式情況下,失去了任何的抵抗能力。我們將來怎麼樣從立法上根據場景傳播的特點來做一些有針對性的規定,這個很重要。

「擬出臺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裡面,規定了限制遊戲時間以及遊戲類別,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隔離』,對本身缺乏自律的孩子有一定的約束作用。但是要改善青少年沉溺網絡的現象,關鍵還在於預防。」市七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謝曉穎說。

新規能否管住孩子 還要看將來實施情況

「管理辦法寫出來雖然不難,但實際操作起來或許並沒那麼容易。」邵律師表示,以手機遊戲為例,條例規定,網遊廠商禁止在凌晨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務,那麼廠商該如何識別未成年人是一個技術問題,加上如今手遊市場比較混亂,即便是大廠商可以做到,也不能保證其他中小廠商按規章辦事。

此外,智能終端設備被要求安裝的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體是否可以卸載,不能卸載的話是否又違反了工信部的「手機預裝軟體必須可卸載」的規定呢?雖然「熊孩子」老趁著深夜玩網路遊戲讓人頭疼不已,但似乎也不是一條簡單的規定就能搞定的。該辦法具體如何實施,還要看條例過審後的具體實施情況。

「針對網吧這塊,我們的日常監管是十分嚴格的,特別針對節假日,一旦發現有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進入網吧,都會對網吧業主進行嚴厲的處罰。」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支隊副支隊長金鋒告訴記者,近期包括在凌晨時段對網吧的一些突擊檢查中,都很少發現未成年人的蹤影。

一方面是網吧管理越來越規範,另一方面是現在上網途徑很多,很多孩子在家裡通過行動裝置也能進行,需要社會和家庭共同來進行約束。

(來源紹興日報,原標題《市七院青少年心理諮詢中,60%的門診量跟「網癮」有關立法禁止通宵玩遊戲,管用不?》,記者:王珏。編輯:顧蓉佳)

1484100852000

相關焦點

  • 從心理問題談青少年網癮
    在大多數網友對孩子的死亡感嘆惋惜之餘,我們也看到了一些關於孩子心理太脆弱、經不起批評的聲音。不過,數據表明,近年來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發生率的確在增多。且據統計,有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小學生約為13%、初中生約15%、高中生約為19%、大學生約25%,隨年級升高呈遞增趨勢,自殺已成15-34歲青少年中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 中國教育電視臺就「如何解決青少年網癮」採訪北京國奧心理醫院
    青少年為什麼會產生網絡成癮?網絡成癮該如何治療?中國教育頻道圍繞網絡成癮這兩個問題來到北京國奧心理醫院進行採訪。北京國奧心理醫院是由國家衛生行政部門批准的北京首家心理專科醫院,擅長治療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網絡成癮和各種精神障礙。針對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北京國奧心理醫院首席主任醫師盧苓(北京市精神疾病會診中心創始人)接受採訪。
  • 青少年患上網癮會有哪些症狀?
    如果我們的孩子患上網癮的話,所表現出來的症狀是十分明顯的。最常見的就是長時間的在上網。經常上網的話,對我們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是有著很大的影響的。在生理方面的表現主要是食慾減退,易疲勞,消化不良,大腦血流量減少。
  • 統計顯示超7成青少年犯罪與網癮有關
    很多青少年在上網,他們有的在打遊戲,有的在看電影,身邊的桌子上放著方便麵、飲料、香菸等。李世琦攝  中國網癮標準成為世界診斷標準  網癮青少年多伴發抑鬱症,表現為易激惹、言行衝動暴躁、情緒易失控、生活懶散拖拉等  「兩年前,我第一次到這兒,是被騙來的。」
  • 如何判斷青少年網癮程度
    現如今,網絡已經成為青少年們最喜愛的事物之一,也有很多人沉迷於網絡之中,給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都帶來很大的影響。按照青少年沉迷網絡程度的不同,針對青少年戒網癮方法也是不同的。如何判斷青少年網癮程度?晨楓教育學校的教育專家為大家講解這個問題。
  • 紹興市婦聯聯合七院推出24小時免費心理諮詢熱線服務
    紹興市婦聯聯合七院推出24小時免費心理諮詢熱線服務 2020-02-04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濱州市心理老師:在青少年心理諮詢過程中,遇到的典型問題及策略
    濱州市心理老師:在青少年心理諮詢過程中,遇到的典型問題及策略無條件接納是心理諮詢過程中時時處處都要用到的技術,它對於諮詢關係的建立、諮詢目標的達成以及諮詢效果的產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只如此,無條件接納更是日常生活中和諧家庭關係、融洽人際關係的「潤滑劑」甚至是「催化劑」。然而,無論是在心理諮詢中還是在生活中,更常見的是「有條件接納」而非「無條件接納」。作為切莫心理的專業心理諮詢師,在接待青少年諮詢的過程中發現,多數青春期叛逆、厭學、網癮等行為問題以及抑鬱、焦慮、強迫等心理問題,其實都是「有條件接納」帶來的後果。
  • 青少年為何染上「網癮」?
    漫畫:誰救救我的孩子張耀寧繪  根據2005年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發布的《中國青少年網癮數據報告》,目前我國網癮青少年約佔青少年網民總數的13.2%,而13歲至如今,暑期臨近,又有多少青少年會陷入網癮不能自拔?  危害:身體受損和心理畸形  根據醫學觀察,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危害性非常大,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生理方面——青少年患上網癮後,開始只是精神依賴,以後便發展為軀體依賴,表現為情緒低落、疲乏無力、食欲不振。
  • 網癮:心理傷害的撫慰表現
    網癮是比較複雜的綜合性問題,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討論和認識,才能形成診療規範。 專家表示,網癮的出現往往與其他精神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鬱等有關。一般來說,在這些精神疾病得到改善後,青少年過度依賴網絡的問題也將得到顯著改善。
  • 網癮青少年成社會心結 戒除需各方發力
    看著每天以網路遊戲為生,幾乎不與人交流的兒子,父母的精神已近乎崩潰,為沒能將孩子的網癮制止在萌芽狀態悔恨不已。   成煜的狀態在患有網癮青少年的家庭中,還不算最嚴重的。  早在2013年以前,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就先後三次發布《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據第三次調查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城市青少年網民中,網癮患者超過2400萬人,還有1800多萬青少年有網癮傾向。近幾年,這組數字還在直線上升。
  • 解我教育隸屬於華欣諮詢 青少年心理教育的研究與矯正機構
    解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解我青少年心理教育機構在行動解我青少年心理教育機構隸屬於華欣諮詢旗下,坐落於全國交通樞紐城市、中原腹地河南省鄭州市。是一家專注於青少年叛逆、早戀、厭學、親子、網癮、社交等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與矯正機構,是中國社會心理學會、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協作機構。
  • 向網癮說不:聚焦青少年網癮成因.現狀及防治措施(組圖)
    編者按: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2日發布的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2009)顯示,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發達城市,網癮青少年比例分別為8.1%、8.7%、8.3%,而在貴陽、銀川、拉薩等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城市,網癮青少年的比例分別為31.8%、20.5%、13.7%。
  • 青少年網癮的五大危害
    網癮定義: 網癮是指上網者由於長時間和習慣性地沉浸在網絡時空中,對網際網路產生強烈的依賴,以至於達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難以自我擺脫的行為狀態和心理狀態。
  • 網癮治療不能簡單粗暴 家庭治療效果顯著
    直到2008年,國內關於網癮的報導非常多,網癮逐漸演變成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方曉義教授決定開始進行青少年網癮治療方案的開發。此前,方曉義教授始終關注與青少年有關的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如在研究青少年吸菸、酗酒的課題上,方曉義花了15年的時間;方曉義還曾研究流動兒童、愛滋致孤兒童的相關問題......這一次,方曉義選擇了進行青少年「網癮」問題的研究和治療。
  • 網癮列為精神病惹爭議 對青少年影響負面
    「網癮精神病獲確定,中國9大定義成世界標準」的消息來源,是今年5月美國精神病協會首次將北京軍區總醫院醫學成癮科、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主任陶然的《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納入該協會正式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這標誌著中國人制定的標準首次在世界精神疾病診斷領域被國際認可,確立了精神病的一個新病種。
  • 13歲男孩沉迷網絡不去學校,心理輔導讓其改變,戒網癮為什麼需
    【真實案例】張恆(化名)13歲初一學生,初一上學期是一個喜歡學習、思想上進的好學生,但下學期開始逐漸沉迷於網絡,沒有心思學習,成績隨之下滑,跟老師和同學之間的交流也很少,上課時睡覺,老師多次批評教育仍然不悔改。父母多次打罵也沒有讓他戒掉「網癮」,反而讓他產生嚴重的叛逆心理,在家一個月不去學校,用手機看電視,被父母送來我院進行行為矯正。
  • 網癮對青少年的危害,你知道嗎?
    隨著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網絡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生活的同時,有些問題也顯現了出來。網癮是當今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尤其顯現在未成年身上。網癮對生理的影響青少年患上網癮後,開始只是精神依賴,以後便發展為軀體依賴,長時間的沉迷於網絡可導致情緒低落、視力下降、肩背肌肉勞損、睡眠節奏紊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停止上網則出現失眠、頭痛、注重力不集中、消化不良、噁心厭食、體重下降。
  • 打著尿不溼守戰網吧 網癮青少年難以承受之重
    近段時間來,有不少家長致電講述自家的孩子整天價沉湎於電腦遊戲不能自拔,擔心長此以往,網癮會越來越重,荒廢學業乃至貽誤前程,希望媒體能為這樣的孩子指點迷津。  網癮對青少年的危害由來已久,說起網癮不少家長都會既痛恨又惋惜。
  • 如何解決青少年網癮這一社會問題?
    青少年網癮已成為當今社會一個不可迴避的嚴重問題,無數家長為此傷心不已,卻始終無法找到理想的解決辦法。我認為青少年網癮是一個社會問題,因此,它的解決也只能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地解決這一問題。網路遊戲大量充斥著色情、暴力內容,這樣的內容對欠缺辨別能力又充滿好奇心的青少年來說無疑有極強的吸引力,更加重要的是網路遊戲的開發者往往在網路遊戲中設置了相當的致使玩家產生行為上癮後果的技術手段,如排名和等級、社交屬性、行為獎勵(裝備升級)等,這些通過心理滿足方式產生的行為上癮後果才是青少年網癮難以解決的核心所在,要解決青少年網癮問題首先必須由政府部門強化對網路遊戲的源頭管理
  • 解我青少年心理教育機構 解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中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其中,有30%的兒童青少年出現過抑鬱症狀,有4.76%-10.9%的兒童青少年出現過不同的焦慮障礙,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而且校園欺凌、青少年厭學、抑鬱等事件時有發生,讓家長們也開始逐漸意識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只是青少年心理教育涉及的知識體系是很大的,需要很多專業方面的知識,父母若沒用對方法,只會適得其反,耽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