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1 10:14
圖片來源於網絡
家裡有一個有「網癮」的孩子,對每個家長來說都是很揪心的事。記者從紹興市第七人民醫院了解到,在青少年日常的心理諮詢門診中,近六成是跟「網癮」有關。
為減少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最近國務院法制辦公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其中提出了一項新的管理辦法,就是每天0點到8點,禁止未成年人玩網路遊戲。
據透露,該管理辦法要求網路遊戲服務提供者應採取技術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觸不適宜其接觸的遊戲或遊戲功能,禁止未成年人在每天0:00到8:00期間使用網路遊戲服務;還要求公共上網場所應當安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體,智能終端設備在出廠時或銷售前,也應當安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體,或者為安裝這類軟體提供便利、顯著的提示。
一石激起千層浪。對於家長來說,這無疑是個好消息。但也有人懷疑新規對青少年的約束力,認為執行有難度。
家有小「網蟲」 戒癮不容易
因為孩子沉迷網絡而向專家求助的家長不在少數。
「以小學六年級至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最多,不少是為了逃避學習而沉溺到網絡世界裡面。」紹興市心理諮詢治療中心專家、主任醫師汪潔告訴記者,這些孩子「網癮」症狀相似,背後的病因則千差萬別。就好比發熱這個症狀,很多種因素都有可能引發。
自身的人格不完善,或者家庭環境不和睦,甚至是心理疾病等都有可能成為誘因。汪潔說,她曾遇到過一個剛上大一的小夥子單某,期末考試掛了多科,回家後突然告訴父母不想讀書了,然後整天在家沒日沒夜地上網玩遊戲。父母急得不得了,想方設法地帶著小單來找心理醫生。
經過心理測試和交流發現,小單患上抑鬱症。由於大學裡人際交往不順利,導致他性格越來越孤僻。找到具體原因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加上家人的幫助,小單慢慢地從源頭上脫離了網絡世界的「禁錮」。
幾年前,一名有傷人反抗傾向的「網癮」青年,住進市第七醫院的精神科病房,4個月後,成功戒掉「網癮」,該病例被業界認為很有借鑑意義。
網絡成癮並非一蹴而就,想要戒除,需要一定時間。市七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謝曉穎認為,治療「網癮」的關鍵是「隔離」。醫院心理科門診經常能碰到網絡成癮的少年,但治療效果都不太好。「因為不能將孩子從上網的環境中脫離出來。」她解釋,隔離就是為了使其「脫敏」。但現在學生基本都有手機,除了拿手機玩小遊戲外,用微信群和QQ群進行網絡社交也十分普遍。家長首先要扮演一個正面引導的角色,從自身做起,減少網上下棋、玩遊戲的時間,多跟孩子交流,轉移其注意力,使他們儘快擺脫對網絡的依賴。也不要一味地禁止,可以跟孩子進行時間約定,從小培養良好的上網習慣。
立法戒「網癮」 開了個好頭
近年來,未成年人在網民中所佔比例不斷提高,然而,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正常活動尚沒有得到應有保護,未成年人受到暴力、色情、兇殺、恐怖等網絡信息危害嚴重,大量不適宜未成年人接觸的信息充斥網絡。數據顯示,七成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是因網絡而起。
送審稿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在網絡空間展示可能誘導未成年人實施暴力、欺凌、自殺、自殘、性接觸、流浪、乞討等不良行為等信息之前,須以顯著方式提示。
對此,浙江元祐律師事務所的邵律師認為,當前,網絡場景化信息傳播方式使得未成年人和家長的主動選擇性差,更需要通過立法來保護。有些未成年人把家長的幾萬元積蓄花光,而有些成年人也會幾萬元地打賞。實際上,就是在這種場景式的信息傳播方式情況下,失去了任何的抵抗能力。我們將來怎麼樣從立法上根據場景傳播的特點來做一些有針對性的規定,這個很重要。
「擬出臺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裡面,規定了限制遊戲時間以及遊戲類別,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隔離』,對本身缺乏自律的孩子有一定的約束作用。但是要改善青少年沉溺網絡的現象,關鍵還在於預防。」市七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謝曉穎說。
新規能否管住孩子 還要看將來實施情況
「管理辦法寫出來雖然不難,但實際操作起來或許並沒那麼容易。」邵律師表示,以手機遊戲為例,條例規定,網遊廠商禁止在凌晨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務,那麼廠商該如何識別未成年人是一個技術問題,加上如今手遊市場比較混亂,即便是大廠商可以做到,也不能保證其他中小廠商按規章辦事。
此外,智能終端設備被要求安裝的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體是否可以卸載,不能卸載的話是否又違反了工信部的「手機預裝軟體必須可卸載」的規定呢?雖然「熊孩子」老趁著深夜玩網路遊戲讓人頭疼不已,但似乎也不是一條簡單的規定就能搞定的。該辦法具體如何實施,還要看條例過審後的具體實施情況。
「針對網吧這塊,我們的日常監管是十分嚴格的,特別針對節假日,一旦發現有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進入網吧,都會對網吧業主進行嚴厲的處罰。」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支隊副支隊長金鋒告訴記者,近期包括在凌晨時段對網吧的一些突擊檢查中,都很少發現未成年人的蹤影。
一方面是網吧管理越來越規範,另一方面是現在上網途徑很多,很多孩子在家裡通過行動裝置也能進行,需要社會和家庭共同來進行約束。
(來源紹興日報,原標題《市七院青少年心理諮詢中,60%的門診量跟「網癮」有關立法禁止通宵玩遊戲,管用不?》,記者:王珏。編輯:顧蓉佳)
14841008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