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宮內開花宮外香

2020-12-19 騰訊網

[摘要]景泰藍發展至今,已不僅僅是一種工藝品的名稱,更象徵著一項古老的精湛工藝所煥發的鮮活的生命力。

《荷夢》(圖/王冉)

「寶瓶如花放光彩,全憑巧手把花栽。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此詩讚美的是「燕京四絕」之一的景泰藍。景泰藍有玉石的溫潤,珠寶的光澤,瓷器的細膩,金銀的燦爛。景泰藍製作程序繁複,做工精美,民間有「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的說法,足見景泰藍的藝術價值之高。臨近國際博物館日,筆者走訪了位於北京市琺瑯廠內的中國景泰藍藝術博物館。館內數百件展品中,既有元明清不同朝代的景泰藍高仿品,也有新中國成立後的景泰藍代表作品。

景泰藍在古代只有官窯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因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而得名。對於景泰藍的起源,專家學者持有不同的看法,尚難以定論。其一,景泰藍是本土工藝,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其二,景泰藍屬舶來品,13世紀由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但不論起源何處,景泰藍的皇家御用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在中國的古代工藝品中,絕大部分是官民共享的,但景泰藍是個例外。景泰藍只在宮廷內製作,因為它是一門繁複的綜合工藝,是美術、工藝、雕刻、鑲嵌、冶金、玻璃熔煉等技術的結晶。其製作工藝精細複雜,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需要經過十幾道工序才能完成,民間技藝很難達到這種水平,所以在古代,景泰藍一直為宮廷獨享。

景泰藍初盛於元末明初。元代的景泰藍製品風格粗獷,線條流暢,整體上十分大氣,但受工藝水平所限,砂眼較多,顏色也比較單一,主要以藍色為主。明景泰年間,景泰藍的製作工藝已經達到相當成熟的階段。器物的胎大都是以黃銅鑄造,胎體厚重,器型多為香爐、花燻、花瓶、杯盞等。紋飾主要為纏枝紋、折枝蓮紋和蓮瓣紋。一個葉片內往往施用三種釉色。釉料也有了新的突破,器物無一例外地以天藍色釉、鈷藍色釉或寶石藍色釉為底色,再用紅、白、綠、黃等多彩釉色組成纏枝花卉等紋樣。如明代景泰藍纏枝蓮紋燭臺,砂眼細小,釉面平滑,以鈷藍色釉為底色,以纏枝蓮為主體紋樣,以紅、白、黃與底色相配,給人以清新雅麗、高貴華美的藝術感受。此時的景泰藍已具有了鮮明的民族特點和藝術風格。

《南湖勝境》(圖/王冉)

清代的景泰藍在明代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內廷設立了琺瑯作,專門燒制景泰藍,開發了在景泰藍器物上運用鎏金裝飾的工藝,增強了皇室高貴、富麗的氣派。清代釉料品種也更加豐富,改用了以綠色、白色、黃色等釉料為底色。器物的造型更加多樣,除了動物造型外,還有仿古禮器。紋樣內容也比明代更廣泛,畫面用筆細緻,猶如工筆重彩畫。如清代制景泰藍執壺,作品為金胎掐絲,把高流長,壺身嵌有珍珠、寶石,壺蓋與壺把有金鍊相連,紅珊瑚珠作蓋紐。製作此壺運用了掐絲、畫琺瑯、鑲嵌、鏨雕等多種工藝。而清晚期製品《九桃紋天球瓶》,瓶直口,長直頸,球形腹,口、足鍍金。通體施黃色琺瑯釉,飾掐絲萬字錦地兒,周圍飾彩色桃樹,枝繁葉茂。此瓶胎型和掐絲的製作精緻,鍍金光亮,釉料飽滿,色彩豐富,具有清晚期掐絲琺瑯工藝的典型風格。

《九桃紋天球瓶》(圖/王冉)

清朝滅亡後,宮廷的手工藝人散落民間,景泰藍的生產方式變成了官辦和私營作坊並存的局面。但由於時局動蕩,政府無力監管和支持手工藝行業的發展,因此民國期間景泰藍的處境臨於瀕危的狀態。

林徽因與景泰藍不期而遇

說到景泰藍工藝的恢復和傳承,不得不提到林徽因。

新中國成立初期,有一天,林徽因從琉璃廠的一個舊古玩攤上買回一隻景泰藍花瓶。老攤主對林徽因說:「這是正宗的景泰藍,別處你見不到了。北京的景泰藍熱鬧了幾百年,到這會兒算絕根兒了。」林徽因聽了這話,不禁為這門傳統工藝的命運擔憂起來。她與梁思成再三商量,決定在清華大學營建系成立一個工藝美術教研組,搶救瀕於滅絕的景泰藍工藝。

據著名藝術設計教育家常沙娜回憶,林徽因對古代景泰藍只有荷花、牡丹和勾子蓮幾種圖案非常不滿意。她找出歷代裝飾資料,學習研究。當看到故宮午門展出的歷代敦煌壁畫臨摹作品後,林徽因主動要求常沙娜到營建系工藝美術教研組來從事新圖樣設計工作。林徽因和美術小組的人一起設計繪製了一批新的圖案,其中祥雲火珠的圖案簡潔、明快,敦煌飛天的形象浪漫動人。當時蘇聯著名芭蕾舞演員烏蘭諾娃得到了一件飛天圖案的景泰藍瓶,讚嘆道:「這是代表新中國的新禮物,真是太美了!」

雖然清華大學營建系工藝美術教研組只存在了很短的時間,但對於景泰藍工藝的恢復、傳承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培養了錢美華等一批優秀的景泰藍工藝美術大師,更為景泰藍的傳承和發展確定了一個正確的方向。

新人輩出薪火相傳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林徽因、錢美華、常沙娜等人的不懈努力,景泰藍工藝得到了挽救和恢復。一代又一代的景泰藍工藝美術大師薪火相傳,不斷地創造出具有時代性、民族性的經典作品,景泰藍工藝及其行業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

《兵馬戰車》(圖/王冉)

錢美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北京市琺瑯廠第一任總工藝美術師)遵循導師林徽因的遺願,「一定要把景泰藍傳承下去」。為了更好地學習傳統,錢美華通過梁思成找到了當時在故宮博物院當解說員的沈從文先生。沈從文告訴錢美華,故宮的景泰藍很多,讓她去故宮臨摹圖案。但故宮存放景泰藍的珍寶館不對外開放,錢美華就和故宮工作人員商量好,把自己反鎖在裡面,清早進去,晚上出來,收集到不少失傳的圖案。錢美華將傳統融入設計之中,創造了許多經典作品。

銅胎掐絲琺瑯《如意樽》是錢美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設計的代表作品。器型為如意形,紋樣以漢代漆器龍紋為主題裝飾,構圖嚴謹,色彩以紅色為主調,並配以黑、白、黃三色,對比強烈,紋樣和顏色主題突出,各裝飾區域主次得體。瓶頸處鑲金色如意形雙耳,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主體區域嵌有綠松石,同紅色主調產生對比,豐富了裝飾性。整體構思嚴謹,歷史感厚重,是難得的藝術珍品。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景泰藍的設計和技術人員不斷地開拓創新,從造型、題材等方面源源不斷地為景泰藍注入新鮮的元素。在顏色方面,元、明兩代,只有7種用色,清代出現了20多種,而現在已經有70多種;燒焊方面,燃料由原來的煤炭改進為天然氣,溫度更易控制,使得釉面光滑,顏色燒制均勻,幾乎看不到砂眼;掐絲、點藍方面,輔助工具進行革新和改進,使得掐點技藝更加高超。北京市琺瑯廠仿製的景泰藍兵馬戰車,按秦始皇兵馬俑一號戰車原型1∶1比例製作,總長3米,高2米,由戰馬、戰車、傘蓋、馭手、弓箭、盾牌等部分組成,大小數千個零件,其色調以「藍」為主,以古銅紋、拐子紋作裝飾,作品形象逼真、氣勢宏大、工藝精湛,堪稱景泰藍工藝中的傳世佳品。

中國景泰藍藝術博物館展出的清朝宮廷琺瑯作生產場景模型(圖/王冉)

除了景泰藍兵馬戰車,《南湖勝境》插屏不論從風格、造型還是題材上都是現代景泰藍工藝品的又一佳作。作品以一大會址南湖的「紅」船和煙雨樓為主要裝飾題材。整個畫面構圖嚴謹,色彩豐富。白浪雲端的飄渺,煙雨樓旁柳柔如絲,距煙雨樓不遠處清澈的湖水託起一條船,載著中華民族的希望,在薄霧迷濛中啟程。作品用傳統的景泰藍製作技藝,推陳出新,使這項傳統技藝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在展廳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其它不同規格、不同題材的插屏。

進入新世紀以來,現代景泰藍工藝品逐漸與傳統風格相融合,而更具現代意味。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鍾連盛的作品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作品清新細膩精緻,風格典雅秀美,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

銅胎掐絲琺瑯《荷夢》系列作品是鍾連盛藝術風格的鮮明體現。鍾先生介紹說,這一作品的靈感來源於2000年的一個夏末傍晚,他帶著女兒路過龍潭湖荷塘時,偶然回頭一望,兩隻野鴨在河中親密而行。夕陽西下,整個畫面籠罩在金黃的色調中,充滿了溫馨的情調。為了表達這一感受,他在色彩處理上,突破了以往常規,在荷葉以及底色上進行了渲染處理,使裝飾富於抒情、浪漫的情調和嶄新的時代氣息,並在工藝上進行創新嘗試,打破了傳統景泰藍絲紋密布、裝飾繁縟的手法,裝飾主次疏密有致,主題突出,在工藝的嚴密控制中保證了大面積無絲而不崩藍,做到了工藝同內容的緊密融合。其作品簡潔、流暢,採用成套裝飾的方法,風格統一又富有變化,生動地表現了夕陽下荷塘怡然、浪漫的情趣。

歷史悠久的景泰藍曾經是流光溢彩的宮廷用品,象徵著皇家的威嚴和奢華,亦呈現了當時最高的工藝水平。如今,景泰藍在工藝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基礎上,仍然保持著傳統的工藝和風格,即使是一些特別有創新意識的作品也多從傳統中尋找靈感,將傳統和現代融合在一起。景泰藍發展至今,已不僅僅是一種工藝品的名稱,更象徵著一項古老的精湛工藝所煥發的鮮活的生命力。

相關焦點

  • 景泰藍藝術:宮內開花宮外香
    景泰藍有玉石的溫潤,珠寶的光澤,瓷器的細膩,金銀的燦爛。景泰藍製作程序繁複,做工精美,民間有「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的說法,足見景泰藍的藝術價值之高。臨近國際博物館日,筆者走訪了位於北京市琺瑯廠內的中國景泰藍藝術博物館。館內數百件展品中,既有元明清不同朝代的景泰藍高仿品,也有新中國成立後的景泰藍代表作品。
  • 通俗易懂——快速了解景泰藍及景泰藍畫
    今天開通了百家號,以後藉此平臺,將會把我在景泰藍掐絲畫領域的心得感悟,形成圖文,想了解或嘗試這一手工藝品的愛好者,如能因此獲得幫助,天命之年,我心足慰。好了,言歸正傳,景泰藍,是什麼意思呢?當時,這種工藝多用藍色釉為主,等到清代的時候,景泰藍,這一叫法才正式沿用至今。「景泰藍」,非中國本土原創的技術,是忽必烈連工匠帶技術,直接拿回來的,後來皇家更是設立了國營製造廠,專門生產這一手工藝品,滿足元朝貴族們的日常需要。現在,景泰藍一詞,既是指景泰藍製作這一工藝名稱,也指景泰藍工藝品,既是行業名稱又是產品名稱。
  • 理財-景泰藍收藏價值怎麼樣如何鑑別景泰藍?
    景泰藍被稱為北京工藝品的四大名旦之一,是工藝美術世界裡一顆璀璨的明珠。那麼,景泰藍收藏價值怎麼樣?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是北京著名的傳統工藝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現在就去向大家分析下景泰藍的收藏價值。
  • 《建國金尊》承載600年宮廷景泰藍技藝,展現鳳凰涅槃華美之姿
    景泰藍作為宮廷御用品,一度被深藏皇官,一直到清初都是宮廷壟斷,生產和流傳數量極為有限,全世界只有幾千件而已,國內民間幾乎沒有,用料和製作工藝構成了它的成本,比之明清其他瓷器要高出數倍甚至數十倍。從嘉慶年間開始,宮內的景泰藍造辦處逐漸停產。同治、光緒時期,內廷琺瑯處更加衰微,陷於名存實亡的窘境。清朝晚期,隨著皇室工匠的流失,景泰藍工藝開始「移民」民間作坊。
  • 景泰藍的發展史
    是「景泰藍琺瑯瓶」還是「景泰藍琺瑯瓶」呢?中國過去的文字中沒有標點符號,要靠前後的意思和你讀書的能力去判斷。那麼從這一點上,我們不能判斷掐絲琺瑯是否在雍正時期就被稱為「景泰藍」了。這條記載說明,至少在清後期,景泰藍的名字就蔓延開來,社會接受了這個通俗易懂的名字。那麼,有一個問題出現了,它為什麼叫景泰藍,而不叫景泰綠、景泰紅、景泰黃呢?這是因為掐絲琺瑯以藍色基調為主。景泰藍是一個外來文化,從中東阿拉伯地區傳進中國,阿拉伯文化的主色調崇尚藍色。大家有機會去阿拉伯國家的時候,可以看到他們的建築中,藍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色調。元代景泰藍
  • 景泰藍簡史
    掐絲琺瑯也不例外,也有個中國名字:景泰藍。明代很多工藝品都有自己獨特的名字,這些名字的共同特點是什麼呢?一般先強調年號,然後再強調東西本身。比如永樂漆、宣德爐、成化杯、萬曆櫃,這些都是當朝出現並流行的。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一朝出現,而是在元代就進入了中國。到了景泰年間,由於皇家的重視,使它,發揚光大,聲名鵲起,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色彩的名字——景泰藍。
  • 理財-景泰藍手鐲價格是多少如何鑑定景泰藍手鐲?
    景泰藍手鐲是一種美術工藝品,始於明代景泰年間,景泰藍手鐲的質地是景泰藍。那麼,景泰藍手鐲價格是多少?景泰藍手鐲就是採用景泰藍的工藝手法,通過掐絲、點藍的技術製作而成的手鐲。肯定有很多人想知道景泰藍手鐲價格是多少,現在就由小編為向大家介紹。
  • 憂傷的景泰藍
    在北京諸多工藝美術廠被迫賣掉地皮用以開發房地產之時,景泰藍等國寶工藝正面臨後繼乏人的困境遠山沒事的時候,張同祿會坐上36路公交車,一直到終點站,下車,往回走一站地,就到了北京市潘家園古玩市場。66歲的張同祿,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景泰藍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一傳承人。在古玩市場上,他關注的主要品種正是景泰藍。
  • 張同祿「中國景泰藍第一人」 講述景泰藍工藝
    我在這方面在異形上下功夫,比如這件鳥杯,就利用朱雀鳥的尾巴,向上撅起來,加上翅膀,孔雀的頭和它的冠組成一個完整的朱雀鳥的造型,可以說在我們景泰藍史上的一個經典之作。  解說: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瑯」,從元代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 再來說說景泰藍和景泰藍掐絲工藝畫
    以前我們學的語文教材裡有一篇葉聖陶先生寫的《景泰藍的製作》,文章詳細介紹了景泰藍製作的六道工序過程。今天再來擴展一點景泰藍和與其相關的內容。景泰藍是中國著名的金屬工藝品之一,在明朝景泰年間(1450-1457)這種製作工藝達到頂峰,製作出的工藝品最為精美,當時品種有瓶、盤、碗、爐、圓盒、香燻等,後來才出現了鼎之類的欣賞品。因為釉彩多為藍色,後人便稱這種工藝品叫「景泰藍」。現如今我們說到景泰藍就是指「銅胎掐絲琺瑯」。因為黃金太貴,金胎製作的景泰藍專供皇帝個人享用,銅胎就成為製作景泰藍的首選。
  • 景泰藍與琺瑯是什麼關係?景泰藍為什麼又叫「奇寶燒」?
    北京南鑼鼓巷一間店鋪內的景泰藍工藝品。景泰藍與雕漆、玉器、象牙被稱為北京工藝品的四大名旦,它是工藝美術世界裡一顆璀璨的明珠。(王子瑞 攝)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瑯」,,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間這種工藝技術製作達到了最巔峰,製作出的工藝品最為精美而著名,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瓷器器物 。
  • 學習景泰藍的知識
    景泰時期的工匠在產品顏色的創新方面費了很多工夫,所以研製成功後人們對景泰藍非常鍾愛,所有宮廷的陳設物、裝飾物都用景泰藍製造。成化皇帝繼位後仍然繼續燒制所以景泰、成化兩朝製造的景泰藍器物最多。所以在質量和數量上都不能和景泰、成化年間製作的景泰藍相媲美。萬曆以後偶然才會燒制,並沒有把以前設官置廠的情況看成是例行事務,所以這一時期景泰藍製作極現在很難看到了。
  • 景泰藍之美
    不同於其他藝術,宮廷和民間都有製作,景泰藍工藝一直以來都是以皇宮為主導完成的,特別是明清兩朝,還分別設立了專門製作機構。一種觀點認為景泰藍誕生於唐代;另一種說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徵時,從西亞、阿拉伯一帶傳進中國,先在雲南一帶流行,後得到京城人士喜愛,才傳入中原。但有一點是學術界公認:明朝宣德年間中國的景泰藍製作工藝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達到輝煌階段。
  • 林徽因和景泰藍的不解之緣
    就像景泰藍。現如今說起景泰藍,中國人首先想起的形容詞肯定會是國寶級文物和國禮。 可誰知道,這種華麗的傳統手工藝品,亦曾在漫長時間流逝中差一點點失傳?若不是林徽因拼盡全力地挽回,恐怕當下的我們,再也無法領略景泰藍的精彩。
  • 景泰藍鑑賞與傳承之十七景泰藍製作工序解密
    工步營造深夜小面我們聊了半年景泰藍,那麼有朋友問,一件精美的景泰藍器具,究竟是怎樣製成的呢?裡面包括多少道工序?讓我們來仔細看一看吧。圖06磨光七、鍍金:鍍金:將磨平、磨亮的景泰藍經酸洗、去汙、沙亮後,放入鍍金液糟中,然後通上電流,幾分鐘後黃金液便牢牢附著在景泰藍金屬部位上了。再經水洗衝淨乾燥處理後,一件斑斕奪目的景泰藍便脫穎而出了(圖07)。圖07鍍金鍍好金的景泰藍再配上一座雕刻得玲瓏剔透的硬木底託,更顯出景泰藍雍容華貴、端莊秀美的姿色(圖08)。
  • 景泰藍與鈞瓷的差別
    如今,景泰藍工藝品與鈞瓷工藝品憑藉獨特的藝術魅力受到眾多收藏界玩家的追捧與喜愛,鈞多次作為國禮贈送給各國元首政要,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的工藝魅力,傳播了華夏人民獨特的民族文化。景泰藍和鈞瓷作為收藏界的新寵兒,它們有什麼差別?
  • 【香河非遺】景泰藍雜識
    為什麼叫景泰藍呢?雖然現在釉料已是各種色彩具備,但仍沿用「景泰藍」的習慣稱謂,朱祁鈺——景泰皇帝就這樣做了幾個世紀的景泰藍的「代言人」。 林徽因拖著肺部布滿空洞、一側腎切除、結核菌從肺轉移到腎腸的病體,在梁思成的陪同下,親自帶著他們到琺瑯作坊中去調查了解景泰藍的生產現狀,發動大家為景泰藍設計新紋樣新圖案,後來在林教授的鼓舞下,錢美華毅然選擇了景泰藍專業,為景泰藍藝術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和畢生心血,成為我國從事景泰藍專業設計的第一人。
  • 古代景泰藍拍賣過億,那麼當代景泰藍作品有收藏價值嗎?
    景泰藍,獨步皇宮數百年,是帝王御製的藝術品,其身份與地位非常尊貴,如今,景泰藍已經不再是只有皇家才能擁有的工藝品,隨著景泰藍收藏市場的火熱,人們也開始越來越關注景泰藍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了。很多人將目光投向景泰藍行業,但古代景泰藍已經成為古董文物,大多都是國寶級的收藏品,很少有私人藏品,而且藏品真假難辨、良莠不齊,收藏風險很大。綜合分析如今景泰藍行業及市場的發展走勢,眾多投資者把目光轉向現代景泰藍藝術品。
  • 景泰藍收藏的注意事項!
    下面小編就為廣大景泰藍愛好者講一講在收藏景泰藍的注意事項:一、 收藏景泰藍,除了認清年代外,在器型的選擇上應以人物、動物為首。景泰藍使用的主要顏料為琺瑯色料,偽造者為降低成本,往往用其它色料代替。景泰藍製作工藝繁複,有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108道工序,且全部用手工製作;景泰藍用料昂貴,相當於官窯瓷器的幾十倍,其價格卻比同時代的官窯瓷器低得多。由此可見,目前景泰藍尚處價值窪地,據業內人士估計,景泰藍精品價格三年內漲幅可達三成。
  • 雜項篇——東方奇葩景泰藍
    但是景泰藍不是當朝流行,景泰藍是在元代進入了中國。到了景泰年間由於皇家的重視發揚光大,才使它聲名鵲起,使它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非常通俗易懂,帶有文學色彩的名字—景泰藍。景泰藍的叫法非常晚,它並不是景泰年間開始叫。明朝一朝都不叫景泰藍,清朝的初年到了雍正年間有這樣的記載,我們聽一下。雍正六年《造辦處活計檔》五月初五日,其仿景泰藍琺瑯瓶花不好,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