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藝術:宮內開花宮外香

2020-12-19 黑龍江頻道

《荷夢》

《南湖勝境》

《九桃紋天球瓶》

《兵馬戰車》

中國景泰藍藝術博物館展出的清朝宮廷琺瑯作生產場景模型

「寶瓶如花放光彩,全憑巧手把花栽。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此詩讚美的是「燕京四絕」之一的景泰藍。景泰藍有玉石的溫潤,珠寶的光澤,瓷器的細膩,金銀的燦爛。景泰藍製作程序繁複,做工精美,民間有「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的說法,足見景泰藍的藝術價值之高。臨近國際博物館日,筆者走訪了位於北京市琺瑯廠內的中國景泰藍藝術博物館。館內數百件展品中,既有元明清不同朝代的景泰藍高仿品,也有新中國成立後的景泰藍代表作品。

景泰藍在古代只有官窯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因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而得名。對於景泰藍的起源,專家學者持有不同的看法,尚難以定論。其一,景泰藍是本土工藝,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其二,景泰藍屬舶來品,13世紀由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但不論起源何處,景泰藍的皇家御用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在中國的古代工藝品中,絕大部分是官民共享的,但景泰藍是個例外。景泰藍只在宮廷內製作,因為它是一門繁複的綜合工藝,是美術、工藝、雕刻、鑲嵌、冶金、玻璃熔煉等技術的結晶。其製作工藝精細複雜,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需要經過十幾道工序才能完成,民間技藝很難達到這種水平,所以在古代,景泰藍一直為宮廷獨享。

景泰藍初盛於元末明初。元代的景泰藍製品風格粗獷,線條流暢,整體上十分大氣,但受工藝水平所限,砂眼較多,顏色也比較單一,主要以藍色為主。明景泰年間,景泰藍的製作工藝已經達到相當成熟的階段。器物的胎大都是以黃銅鑄造,胎體厚重,器型多為香爐、花燻、花瓶、杯盞等。紋飾主要為纏枝紋、折枝蓮紋和蓮瓣紋。一個葉片內往往施用三種釉色。釉料也有了新的突破,器物無一例外地以天藍色釉、鈷藍色釉或寶石藍色釉為底色,再用紅、白、綠、黃等多彩釉色組成纏枝花卉等紋樣。如明代景泰藍纏枝蓮紋燭臺,砂眼細小,釉面平滑,以鈷藍色釉為底色,以纏枝蓮為主體紋樣,以紅、白、黃與底色相配,給人以清新雅麗、高貴華美的藝術感受。此時的景泰藍已具有了鮮明的民族特點和藝術風格。

清代的景泰藍在明代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內廷設立了琺瑯作,專門燒制景泰藍,開發了在景泰藍器物上運用鎏金裝飾的工藝,增強了皇室高貴、富麗的氣派。清代釉料品種也更加豐富,改用了以綠色、白色、黃色等釉料為底色。器物的造型更加多樣,除了動物造型外,還有仿古禮器。紋樣內容也比明代更廣泛,畫面用筆細緻,猶如工筆重彩畫。如清代制景泰藍執壺,作品為金胎掐絲,把高流長,壺身嵌有珍珠、寶石,壺蓋與壺把有金鍊相連,紅珊瑚珠作蓋紐。製作此壺運用了掐絲、畫琺瑯、鑲嵌、鏨雕等多種工藝。而清晚期製品《九桃紋天球瓶》,瓶直口,長直頸,球形腹,口、足鍍金。通體施黃色琺瑯釉,飾掐絲萬字錦地兒,周圍飾彩色桃樹,枝繁葉茂。此瓶胎型和掐絲的製作精緻,鍍金光亮,釉料飽滿,色彩豐富,具有清晚期掐絲琺瑯工藝的典型風格。

清朝滅亡後,宮廷的手工藝人散落民間,景泰藍的生產方式變成了官辦和私營作坊並存的局面。但由於時局動蕩,政府無力監管和支持手工藝行業的發展,因此民國期間景泰藍的處境臨於瀕危的狀態。

林徽因與景泰藍不期而遇

說到景泰藍工藝的恢復和傳承,不得不提到林徽因。

新中國成立初期,有一天,林徽因從琉璃廠的一個舊古玩攤上買回一隻景泰藍花瓶。老攤主對林徽因說:「這是正宗的景泰藍,別處你見不到了。北京的景泰藍熱鬧了幾百年,到這會兒算絕根兒了。」林徽因聽了這話,不禁為這門傳統工藝的命運擔憂起來。她與梁思成再三商量,決定在清華大學營建系成立一個工藝美術教研組,搶救瀕於滅絕的景泰藍工藝。

據著名藝術設計教育家常沙娜回憶,林徽因對古代景泰藍只有荷花、牡丹和勾子蓮幾種圖案非常不滿意。她找出歷代裝飾資料,學習研究。當看到故宮午門展出的歷代敦煌壁畫臨摹作品後,林徽因主動要求常沙娜到營建系工藝美術教研組來從事新圖樣設計工作。林徽因和美術小組的人一起設計繪製了一批新的圖案,其中祥雲火珠的圖案簡潔、明快,敦煌飛天的形象浪漫動人。當時蘇聯著名芭蕾舞演員烏蘭諾娃得到了一件飛天圖案的景泰藍瓶,讚嘆道:「這是代表新中國的新禮物,真是太美了!」

雖然清華大學營建系工藝美術教研組只存在了很短的時間,但對於景泰藍工藝的恢復、傳承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培養了錢美華等一批優秀的景泰藍工藝美術大師,更為景泰藍的傳承和發展確定了一個正確的方向。

新人輩出薪火相傳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林徽因、錢美華、常沙娜等人的不懈努力,景泰藍工藝得到了挽救和恢復。一代又一代的景泰藍工藝美術大師薪火相傳,不斷地創造出具有時代性、民族性的經典作品,景泰藍工藝及其行業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

錢美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北京市琺瑯廠第一任總工藝美術師)遵循導師林徽因的遺願,「一定要把景泰藍傳承下去」。為了更好地學習傳統,錢美華通過梁思成找到了當時在故宮博物院當解說員的沈從文先生。沈從文告訴錢美華,故宮的景泰藍很多,讓她去故宮臨摹圖案。但故宮存放景泰藍的珍寶館不對外開放,錢美華就和故宮工作人員商量好,把自己反鎖在裡面,清早進去,晚上出來,收集到不少失傳的圖案。錢美華將傳統融入設計之中,創造了許多經典作品。

銅胎掐絲琺瑯《如意樽》是錢美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設計的代表作品。器型為如意形,紋樣以漢代漆器龍紋為主題裝飾,構圖嚴謹,色彩以紅色為主調,並配以黑、白、黃三色,對比強烈,紋樣和顏色主題突出,各裝飾區域主次得體。瓶頸處鑲金色如意形雙耳,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主體區域嵌有綠松石,同紅色主調產生對比,豐富了裝飾性。整體構思嚴謹,歷史感厚重,是難得的藝術珍品。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景泰藍的設計和技術人員不斷地開拓創新,從造型、題材等方面源源不斷地為景泰藍注入新鮮的元素。在顏色方面,元、明兩代,只有7種用色,清代出現了20多種,而現在已經有70多種;燒焊方面,燃料由原來的煤炭改進為天然氣,溫度更易控制,使得釉面光滑,顏色燒制均勻,幾乎看不到砂眼;掐絲、點藍方面,輔助工具進行革新和改進,使得掐點技藝更加高超。北京市琺瑯廠仿製的景泰藍兵馬戰車,按秦始皇兵馬俑一號戰車原型1∶1比例製作,總長3米,高2米,由戰馬、戰車、傘蓋、馭手、弓箭、盾牌等部分組成,大小數千個零件,其色調以「藍」為主,以古銅紋、拐子紋作裝飾,作品形象逼真、氣勢宏大、工藝精湛,堪稱景泰藍工藝中的傳世佳品。

除了景泰藍兵馬戰車,《南湖勝境》插屏不論從風格、造型還是題材上都是現代景泰藍工藝品的又一佳作。作品以一大會址南湖的「紅」船和煙雨樓為主要裝飾題材。整個畫面構圖嚴謹,色彩豐富。白浪雲端的飄渺,煙雨樓旁柳柔如絲,距煙雨樓不遠處清澈的湖水託起一條船,載著中華民族的希望,在薄霧迷濛中啟程。作品用傳統的景泰藍製作技藝,推陳出新,使這項傳統技藝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在展廳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其它不同規格、不同題材的插屏。

相關焦點

  • 景泰藍:宮內開花宮外香
    此詩讚美的是「燕京四絕」之一的景泰藍。景泰藍有玉石的溫潤,珠寶的光澤,瓷器的細膩,金銀的燦爛。景泰藍製作程序繁複,做工精美,民間有「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的說法,足見景泰藍的藝術價值之高。臨近國際博物館日,筆者走訪了位於北京市琺瑯廠內的中國景泰藍藝術博物館。館內數百件展品中,既有元明清不同朝代的景泰藍高仿品,也有新中國成立後的景泰藍代表作品。
  • 景泰藍——無法估計的藝術價值
    目前收藏投資優秀的藝術珍品儼然成為當今世界的潮流,隨著中國藝術品在國際上獲得越來越多的讚許聲,國民意識到藝術珍品與生活中的微妙關聯,景泰藍、字畫書法、紫砂收藏投資市場沸騰起來。「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景泰藍擁有著各種各樣的名字,其亦叫琺瑯,其學名叫做銅胎掐絲琺瑯,元末時由大食傳入中國,早期又叫「大食窯器」、「鬼國窯器」、「佛郎嵌」等,器物上承載的是華夏六百多年的歷史,源遠流長。
  • 當代景泰藍藝術大師及代表作品
    曾被國家輕工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擅長景泰藍這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景泰藍上所達到藝術成就為最高,以其細膩的描繪風格和高超的景泰藍工藝而著稱,被譽為中國景泰藍第一人,並多次獲得海內外各種榮譽。
  • 景泰藍工藝畫與藝術,值得一看漲知識
    景泰藍工藝畫自起源到現在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一直以來很盛行的一門高雅藝術,具有極高的製作興趣、觀賞價值、 價值和裝飾效果。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認識了景泰藍工藝畫,從此景泰藍工藝畫深深地將我吸引。景泰藍工藝畫是一種彩嵌藝術!其完成品的藝術效果優雅柔美,線條精細清晰,奢華典雅,質地精良。
  • 景泰藍皇家藝術廟會大年初二北京火熱開啟
    一年一度的景泰藍皇家藝術廟會,將於大年初二(1月26日)在北京市琺瑯廠正式拉開帷幕。在本次廟會上,喜愛景泰藍、愛淘老北京傳統物件的市民不僅可以參觀和選購景泰藍、內畫鼻煙壺、核雕等北京非遺技藝「特產」,還能現場體驗景泰藍製作工藝。
  • 大師小匠:景泰藍嵌玉藝術創始人劉永森
    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特技工藝美術大師、首批「中國巨匠榜」導師、大師小匠天工院景泰藍藝術顧問。劉永森自1954年開始在北京學習景泰藍製作工藝,是中國著名工藝美術家金世權先生當代高徒、當代景泰藍嵌玉藝術創始人,當代研發、複製及發展明清宮廷景泰藍御用貢品傳承人。
  • 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亮相詠園
    北京商報訊(記者 隋永剛)11月16日,錢美華大師景泰藍藝術大展在詠園舉辦,本次展覽首次全方位展現了錢美華從藝60年來取得的輝煌藝術成就,共展出錢美華及三位親傳弟子米振雄、戴嘉林、鍾連盛聯袂作品近百件,《夔龍罐》、《歌頌和平圓盤》、《敦煌飛天圓盤》等國禮巨製悉數展出,這是東城區域內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大展後的又一重量級的展覽
  • 來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看究竟!
    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開幕儀式現場這次大會可謂是景泰藍的一次藝術盛典,開幕式現場 「群星閃耀」、「高朋滿座」。承古開今以600年景泰藍獻禮600歲紫禁城在600年紫禁城裡,有一門藝術,自元代傳入中國以來,600年從未走出皇宮,這就是景泰藍。作為一門獨特的宮廷藝術,明清兩代帝王還在紫禁城內特設御用監、造辦處,專門製作景泰藍。
  • 景泰藍畫市場發展方向——略談景泰藍掐絲藝術新趨勢
    還有一些學校開設了景泰藍畫課程,很多藝術院校的畢業設計也用這種掐絲工藝來表現,景泰藍畫重新煥發了活力,這些年輕的血液注入,融入了現代時尚的元素,讓掐絲工藝擺脫了框框畫畫的束縛,從牆上、瓶子裡走下來,走到了手機殼、走進了茶具等生活領域,開始了新的涅槃重生,漸有融入萬物的趨勢,這才是一種工藝走入尋常百姓家的節奏。
  • 乾隆朝宮廷珍品,景泰藍的藝術特色和紋樣特點
    因為乾隆帝不惜成本發展景泰藍工藝,所以景泰藍也迎來了發展的巔峰時期,不僅做工精湛,而且數量多,品類豐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乾隆朝的宮廷景泰藍。乾隆朝景泰藍藝術特點順治帝在位之時已經有意識地恢復元朝的景泰藍製作,到了康熙年間,已經出現了畢竟工整的景泰藍成品。因為當時燒制工藝還未成熟,所以燒制的都是比較小件的器物。
  • 北京琺瑯廠開班,哪位學員能成為景泰藍藝術大師?
    這個「學習班」可了不得,是由國家藝術基金贊助的「景泰藍藝術創作人才培養」項目。展覽現場培訓期間,國內多所高等藝術院校的學者、教授,景泰藍行業內國家級大師、國家級傳承人等22位名師集中授課30天,學員們更是遠赴敦煌、河北易縣及各專業博物館進行考察研學,深入系統學習了景泰藍製作技藝及相關藝術門類。
  • 故宮以東致敬大師匠心 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開幕
    在600年紫禁城裡,有一門藝術,自元代傳入中國以來,600年從未走出皇宮,這就是景泰藍。作為一門獨特的宮廷藝術,明清兩代帝王還在紫禁城內特設御用監、造辦處,專門製作景泰藍。時光荏苒,昔日的宮廷獨享藝術已經成為如今的大國邦交國禮,為獻禮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特於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錢美華諸多作品中臻選景泰藍《和平頌寶鑑》領銜展出,與兩位親傳弟子聯袂打造的《八駿馬》瓶組成「故宮雙點」,震撼亮相。首次以「當代大師原創藝術」獻禮紫禁城600華誕,開啟紫禁城與景泰藍新的600年。
  • 宮廷藝術—景泰藍製作技藝首次走進山西太原
    公司集景泰藍設計研發、生產製作、工藝展示、精品收藏、參觀購物、科普教育為一體,是全國最大的景泰藍研發、生產、銷售、展覽展示基地。「京琺」品牌是景泰藍行業的第一個知名品牌、連續11年榮獲北京市著名商標稱號。企業產品代表了當代我國景泰藍發展的最高水平,引領著景泰藍藝術的潮流和發展方向。    近幾年,企業將景泰藍藝術與室內外建築裝飾形成了有機結合。
  • 《建國金尊》承載600年宮廷景泰藍技藝,展現鳳凰涅槃華美之姿
    持續六百年多年的景泰藍是獨一無二的皇家宮廷藝術,它以金碧輝煌、高雅華貴的氣質深受皇家寵愛,每逢宮廷重大慶典之時,皇家重地必然要以景泰藍裝飾,這門皇家藝術發展到今天又成為國家歷史事件的紀念重器。今年恰逢共和國七十周年,由著名景泰藍品牌老天利監製的國之大器《建國金尊》為祖國獻上隆重賀禮。《建國金尊》歷史性匯集當代中國最強的三大藝術泰鬥人物,從設計到製作呈現國家最高級藝術水準,那麼它哪裡體現出傳承了皇家藝術精粹?下面從景泰藍發展脈絡和師承方面先來了解下《建國金尊》的傳承技藝上的獨到之處。
  • 「故宮雙點」及多件國禮亮相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
    11月16日,東城區文旅品牌「故宮以東」聯合轄區優質的非遺資源,在詠園舉辦「大師之師 匠心大觀」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以600年景泰藍獻禮600歲紫禁城。師從梁思成、林徽因,錢美華將一生奉獻給景泰藍新中國成立伊始,百業待興。景泰藍經過清末民國的社會動蕩,已經瀕臨失傳。24歲的錢美華1951年6月於中央美院華東分院畢業,分配到北京特藝進出口公司,9月選送到清華大學營建系深造,師從梁思成、林徽因,搶救瀕於滅絕的景泰藍。
  • 景泰藍:中華民族之國粹,宮廷藝術之典範
    老攤主一邊把花瓶遞給林徽因,一邊遺憾地念叨:「北京的景泰藍,熱鬧了幾百年,到這會兒算絕根兒了。」▲當時北京景泰藍小作坊那時候,林徽因已病得很厲害。但她還是強忍病痛,為景泰藍四方奔走。她找出各種珍藏的歷代裝飾圖案,讓大家分析研究,指導設計了一批具有民族風格的新穎圖案。還成立了景泰藍實驗廠,把被迫改行拉黃包車的老師傅,一個個請回來。
  • 「銅道·鍾仁」國際藝術展啟幕,跨界景泰藍《五牛中國尊》在京首發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秘書長袁敏道,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原中央工藝美院院長、著名藝術教育設計家常沙娜等來自國內文化藝術界的領導、專家與大師共襄盛會,共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鍾連盛帶來的銅雕、景泰藍藝術精品,體驗兩大非遺技藝的非凡魅力,並共同見證兩位大師首次跨界聯袂創作的景泰藍作品《五牛中國尊》華麗亮相。
  • 「大師之師 匠心大觀」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在京開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陳鼎)11月16日,「大師之師 匠心大觀」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在北京詠園瓊華樓非遺藝術世界開幕。本次展覽首次立體式、全方位地展現了錢美華大師從藝60年來取得的輝煌藝術成就,梳理、展出錢美華及其三位如今已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親傳弟子米振雄、戴嘉林、鍾連盛的聯袂作品近百件。
  • 景泰藍與琺瑯是什麼關係?景泰藍為什麼又叫「奇寶燒」?
    現代景泰藍已變成了一種工藝品名稱,而不是顏色了。景泰藍工藝不僅運用了青銅工藝,又吸收了瓷器工藝,同時大量引進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是集冶金、鑄造、繪畫、窯業、雕、鏨、錘等多種工藝為一體的複合性工藝過程,堪稱集中國傳統工藝之大成,因而自古便有「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之說。北京是中國景泰藍的發祥地,也是最為重要的產地。
  • 老北京耍貨絨布唐首亮相 景泰藍皇家藝術廟會大年初二火熱開啟
    一年一度的景泰藍皇家藝術廟會將於大年初二(1月26日)在北京市琺瑯廠正式拉開帷幕。在本次廟會上,喜愛景泰藍,愛淘老北京傳統物件的市民不僅可以參觀和選購景泰藍、內畫鼻煙壺、核雕等北京非遺技藝和「特產」,還能現場體驗景泰藍製作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