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前,武漢病毒所申報瑞得西韋專利應該嗎?有用嗎?

2020-12-25 第一財經

武漢病毒所再度引發了公眾關注。原因是,該所在1月21日對瑞德西韋(Remdesivir)申報了中國發明專利(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用途)。

不久前,美國一例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接受瑞德西韋注射後好轉的消息,讓這個尚未完成全部臨床的藥物已經成為關注熱點。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關於申請瑞得西韋專利的消息,更是引發了外界的爭議。

對于吉利德的在研藥物瑞德西韋,武漢病毒所有權申報專利嗎?在重大疫情面前,申報的這一專利,有價值嗎?

申報用途專利是正當的

在新型冠狀病毒擴散的同時,政府一邊加強防控,一邊啟動科技研發診斷試劑和疫苗,同時也啟動了藥篩工作。在當前沒有針對性的特效藥面前,尋找最有可能的藥物成為重中之重。

因此,各種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藥篩信息近日頻繁被公布。2月4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官網發布《我國學者在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篩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一文,文中稱,研究表明,瑞德西韋(Remdesivir, GS-5734)、磷酸氯喹(Chloroquine)在細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2019-nCoV的感染,其在人體上的作用還有待臨床驗證。

文中同時表示:對在我國尚未上市,且具有智慧財產權壁壘的藥物瑞德西韋,我們依據國際慣例,從保護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在1月21日申報了中國發明專利(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用途),並將通過PCT(專利合作協定)途徑進入全球主要國家。

文章稱:如果國外相關企業有意向為我國疫情防控作出貢獻,我們雙方一致同意在國家需要的情況下,暫不要求實施專利所主張的權利,希望和國外製藥公司共同協作為疫情防控盡綿薄之力。

藥物的專利是藥企的命根,國際通用規則也使用專利權來保障藥企的合法權益,特別是保障藥企對於新藥研發的巨大投入。

對於一款在研新藥,且化合物專利以及抗冠狀病毒的用途專利都在吉利德手中的情況下,公眾的疑問是:武漢病毒所可以申請這個專利嗎?

根據相關規定,藥物發明專利分為:產品專利、方法專利和用途專利。武漢病毒所的文章也表明,其申請的是瑞德西韋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用途。

上海專利律師事務所律師倪曄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武漢病毒所的這一申報是正當的,但最終是否能夠獲得授權就不清楚了。

「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瑞德西韋藥品專利的保護範圍。如藥品專利中對用途涵蓋了冠狀病毒治療,則武漢的申請可能就不具備新穎性或創造性,不能獲得授權。另外,目前倉促申請,可能缺乏必要的數據支持專利申請。」

美國時間1月31日,吉利德科學全球首席醫療官Merdad Parsey博士代表公司發布的聲明稱,Remdesivir(瑞德西韋)是在研藥物,沒有針對2019-nCoV的數據。

根據在體外和動物模型中,瑞德西韋證實了對非典型性肺炎(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的病毒病原體均有活性,它們也屬於冠狀病毒,且與2019-nCoV在結構上非常相似。

重大疫情前可強制許可

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曾在4日說,這是一種在國外已經應用於治療伊波拉病毒感染的藥物,目前在國外沒有完成全部的臨床試驗,但在國內相關科研單位在體外的病毒篩選過程中已展現出較好的體外活性。

孫燕榮說,日前,國家藥監局已經通知申請單位中日友好醫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可以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中開展臨床試驗,期待臨床試驗能夠取得良好療效。

2月3日,瑞德西韋隨機、雙盲、對照III期臨床研究正式啟動,總樣本量270例,入組輕、中度新冠肺炎患者,由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牽頭,預期在4月27日結束。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吉利德目前在中國所展開的工作僅是提供了藥品進行臨床實驗以及配合臨床實驗,目前並沒有其他動作。

在上述聲明中,吉利德稱,正在配合中國的衛生部門開展一項隨機、對照試驗,以確定使用Remdesivir(瑞德西韋)治療2019-nCoV感染者是否安全和有效。我們也在推進使用2019-nCoV病毒樣本對Remdesivir(瑞德西韋)進行適當的實驗室測試。

如果武漢病毒所獲得這一用途專利的授權,會帶來什麼影響麼?

倪曄表示,如果武漢病毒所的這一申報獲得授權,則未來任何人未經專利權利人許可不得實施其專利,也就是說任何人將瑞得西韋用於治療冠狀病毒,都需要專利權人許可。

但是在重大疫情面前,「專利法有強制許可的規定。」倪曄說。

根據《專利法》第四十九條,在國家出現緊急狀態或者非常情況時,或者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給予實施發明專利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強制許可。

2018年03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其中也明確提到:在國家出現重特大傳染病疫情及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防治重特大疾病藥品出現短缺,對公共衛生安全或公共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等非常情況時,為了維護公共健康,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部門進行評估論證,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實施強制許可的建議,國家知識產權局依法作出給予實施強制許可或駁回的決定。

「在重大疫情面前,專利不能成為保護公眾健康的絆腳石。特別是利用國家重大專項資金的研究成功,如果有價值,必須儘快授權生產企業進行生產以保障供應。」一位公共衛生專家表示。

《專利法》第五十四條還明確,取得實施強制許可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付給專利權人合理的使用費,其數額由雙方協商;雙方不能達成協議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裁決。

「所以,其實真的要壟斷是比較難的,但還是有經濟利益。」倪曄說,對于吉利德而言,還是有辦法規避這一問題。

同情給藥原則 誰用誰負責

對於尚處於研究階段的在研藥物,在突發重大疫情面前,國際社會也有一個普遍採用的原則——同情給藥。

所謂同情給藥(compassionate use),又稱擴大使用(Expanded access)或批准前使用(pre-approval access),即尚處於研究階段藥物(IND)在臨床試驗外給予患有嚴重或威脅生命疾病的患者使用。同情給藥涉及很廣的治療領域,包括HIV/AIDS,其他感染性疾病,癌症,罕見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

「同情給藥是國際通用規則,不過,需要遵循一個原則,需要政府背書,企業、醫生和患者都要需要籤訂相關的責任書。但最後的結果仍然是誰用誰負責。」一位國際公衛專家表示。

在美國和歐盟法律法規中均規定同情給藥條款,同情給藥在多數情況下由臨床試驗發起人或醫生根據患者病情提出申請,其主要目的是使用尚處研究階段的藥物對患者進行診斷、監測或治療,而不以獲取臨床試驗數據為主要目的。

同情給藥與藥物臨床試驗的區別在於,參與同情給藥的患者一般不符合臨床試驗入組條件,或在臨床試驗結束後需要繼續使用藥物,一般情況下患者應向藥品製造商支付費用,藥品製造商也可以向患者免費提供研究藥物。

同情給藥是監管機構保護和促進公眾健康理念的集中體現,是從保護危重患者利益出發的靈活制度設計。由於研究用藥物尚未獲得批准上市,在危重患者中使用存在一定的風險,也涉及倫理問題,應對同情給藥的適用範圍、原則和程序做明確的規定。

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二十三條也提出,對正在開展臨床試驗的用於治療嚴重危及生命且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的疾病的藥物,經醫學觀察可能獲益,並且符合倫理原則的,經審查、知情同意後可以在開展臨床試驗的機構內用於其他病情相同的患者。

上述吉利德的聲明也非常謹慎:瑞德西韋尚未在任何國家獲得批准上市,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未被證實。瑞德西韋是在研藥物,沒有針對2019-nCoV的數據。

吉利德還聲明,目前是在沒有任何已獲批的治療方案的情況下,治療醫生權衡了風險和獲益後提出用藥請求,在當地監管機構的支持下,吉利德提供了試驗性藥物瑞德西韋,用於少數2019-nCoV感染者的急症治療。

「這種同情給藥,還需要進行對照試驗,包括已上市、沒有此病毒適應症的藥品,都需要進行對照試驗,否則無法判斷這個藥品的有效性。在藥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安全性更重要,所以,對於在研藥品,這是最為關鍵的。」上述專家表示。

相關焦點

  • 武漢病毒研究所:已經對「瑞得西韋」申報中國發明專利
    據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官方網站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學研究中心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應急防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聯合研究,在抑制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藥物篩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武漢病毒所未卜先知?—新聞—科學網
    而武漢病毒所則是早在在1月21日就申報了專利,比論文發表整整早了10天。武漢病毒所是如何「預見」它可能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效的? 武漢病毒所在合作研究中,圍繞抗病毒藥物篩選開展研究,發現瑞德西韋在細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的感染,有初步確證結果後,1月19日由合作單位代表研究團隊首先向國家有關部門報告後,於21日申報中國發明專利。同時,合作雙方也將這一發現通過多種形式向國家和省市相關部門報告。
  • 武漢病毒研究所「搶註」 吉利德在研藥專利?看看智慧財產權律師怎麼說
    不過,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傳出「搶註」瑞德西韋專利一事,引發廣泛關注。產權壁壘的藥物瑞得西韋」,「申報了中國發明專利(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用途),並將通過PCT(專利合作協定)途徑進入全球主要國家」。
  • 瑞德西韋今起免費供武漢重症患者試用,專利的事咋辦?
    他們披露稱,研究表明,在Vero E6細胞上,瑞得西韋對2019-nCoV的半數有效濃度EC50=0.77 uM,選擇指數SI大於129;說明這一藥物在細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2019-nCoV的感染。藥物篩選方面取得了新成果,對於抗疫來說是一件利好消息,但這一公告中的披露,再度將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陷入爭議之中。
  • 武漢病毒所申報一項防雷器發明專利?
    最近,有網友在網上爆料:武漢病毒所,申報了一項防雷器的發明專利。現在疫情都還沒結束,病毒那麼火,防雷如此衰,武漢病毒所,竟然培育出一款新型防雷器?(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WUHAN INST VIROLOGY GAS)發明(設計)人:劉進學仔細看看專利信息:國內某專利申請中心智慧財產權專員提供了該發明專利的基本信息: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一種用於IDC機房的電源防雷器,包括第一級限壓限流支路、第二級限壓限流支路、第三級限壓限流支路;所述第一級限壓限流支路包括氣體放電管
  • 瑞德西韋的專利到底是誰的?新藥研發如何保護專利地位?
    而2月4日晚,武漢病毒研究所在官方網站上發布了《我國學者在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篩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文中稱:「瑞得西韋」被武漢病毒研究所1月21日搶註了發明專利,一夜引爆輿論。   瑞德西韋(Remdesivir)以往叫做GS-5734,屬於核苷酸類似物前藥 ,是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抑制劑,可以通過抑制病毒核酸合成抗病毒。
  • 武漢病毒研究所「搶註」專利?看看律師怎麼說
    武漢病毒研究所官方刊文稱,「對在我國尚未上市,且具有智慧財產權壁壘的藥物瑞德西韋,我們依據國際慣例,從保護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在1月21日申報了中國發明專利(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用途),並將通過PCT(專利合作協定)途徑進入全球主要國家。」隨後,「瑞德西韋」被武漢病毒研究所「搶註發明專利」的短消息在社交媒體廣泛傳播。
  • 原武漢病毒所科研人員萬餘字長文:疫情之下的是與非—新聞—科學網
    近日,曾在武漢病毒研究所讀書、工作多年之後於2018年底離職的科研人員趙非,就其所了解的情況並結合公開報導和相關信息,針對公眾關注的與武漢病毒所相關熱點問題,發表了他的看法。 文章共分9部分,分別是:1. 他們到底做了什麼?2. 病毒是人造產物嗎?3. 病毒是實驗室洩露的嗎?4. 有沒有改造過病毒?5. 是否及時預警?6. 怎樣評價石正麗?7. 如何評價藥物篩選?
  • 救命藥與專利,熟悉的陌生人-虎嗅網
    如果國外相關企業有意向為我國疫情防控做出貢獻,我們雙方一致同意在國家需要的情況下,暫不要求實施專利所主張的權利,希望和國外製藥公司共同協作為疫情防控盡綿薄之力。」如果換一個角度看,根據2月3日藥研所論文所稱,武漢藥研所研究成果是「瑞得西韋在細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2019-nCoV的感染。……在人體上的作用還有待臨床驗證。」如果武漢藥研所專利申請中沒有進一步證據支持瑞德西韋可以用於實際治療病人,就很難滿足專利的實用性要求。這一點在下文再討論。
  • 有人申請「中國病毒」「武漢病毒」商標?@美國專利商標局:請駁回
    @美國專利商標局:請駁回!近日,美國連續3天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破萬。疫情當前,本應是治病救人方為第一要務,美國卻是出了申請「中國病毒」等相關商標的事情,這是怎麼回事?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監測系統統計,截至美東時間3月25日下午6點02分,美國已至少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5285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926例。
  • 天氣熱了,蚊子或成新冠病毒宿主?武漢病毒所回應
    武漢病毒所回應 此前有自媒體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稱,3月16日凌晨,石正麗對世界疫情作了全面分析,石正麗稱目前中國和世界的疫情形勢仍然嚴峻,夏日即將到來時更加不能能掉以輕心,她認為對4月底結束全球病情不必抱有太大樂觀,蚊蟲將會成為冠狀病毒的新型傳播方式。
  • 科學家光寫論文不抗疫情?我幫大家解讀一下68篇新冠病毒論文
    比如武漢病毒所2月3號發了一篇nature,宣布病毒很可能起源於蝙蝠。其實這篇文章1月22號就在預印本網站上公布過了,所以我們才能提前12天就知道病毒起源於蝙蝠。
  • 「新冠病毒絕對不可能是從武漢病毒所出來的」
    針對「新冠病毒源於武漢病毒研究所洩露」的謠言,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院長、武漢病毒所研究員袁志明日前接受CGTN專訪時表示,我們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科研行為準則,我們對這一點充滿信心,有些人出於政治目的發出的陰謀論是沒有證據的,希望這樣的聲音不會影響到科學家的合作和抗疫行動。
  • 中國生物武漢生物所和中科院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發 首批新冠病毒滅活...
    湖北日報訊 (記者李源、文俊)人類向攻克新冠病毒再邁一步。4月12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與中科院武漢病毒所聯合申報的一類新藥——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Ⅰ/Ⅱ期合併的臨床試驗許可,成為首批獲得臨床研究批件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 美媒在武漢病毒所刨根問底採訪5小時 美方竟罵美媒
    正如 NBC 在文章中所介紹的,自疫情以來,武漢病毒研究所一直被置於陰謀論的輿論漩渦中,白宮甚至一度捏造事實,謊稱新冠病毒可能來源於武漢實驗室。The Wuhan institute and its scientist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intense speculation and conspiracy theories...
  • 我幫大家解讀了一下68篇新冠病毒論文
    比如武漢病毒所2月3號發了一篇nature,宣布病毒很可能起源於蝙蝠。其實這篇文章1月22號就在預印本網站上公布過了,所以我們才能提前12天就知道病毒起源於蝙蝠。其實學術界也有「追熱點」,這不是什麼壞事,各國科學家都在實驗室裡努力幫我國攻克病毒,想想不覺得很燃嗎!(2)發表的論文都講了些啥?大部分是講病毒傳播模型的。就像我前段時間發的視頻,不需要對病毒做實驗,只要有各地的發病數據,就可以建個模一通計算猛如虎,然後預測未來的疫情發展。
  • 美國病毒改造監控計劃始末
    瑞得西韋2016年即可能對冠狀病毒進行測試美國政府暗中重啟兩個病毒改造研究計劃惹質疑來自政府方面的資金中斷並沒有阻止RalphBaric對冠狀病毒研究的信心,他依然積極尋找著可能的合作夥伴來繼續相關的實驗。
  • 專家:武漢病毒所離華南海鮮市場50公裡 實驗室不可能洩漏病毒
    楊佔秋說,P4實驗室的防護措施是非常嚴格的,而且武漢病毒研究所距離漢口區的華南海鮮市場至少50公裡。「另外,如果是實驗室洩漏的話,那麼病例應該是在實驗室周圍最先被發現,不會在距離那麼遠的華南海鮮市場。【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倪浩】狡猾!詭異!疫情出現已近兩個月,但有關新冠病毒本身的太多問號仍在困擾著全球科學家。它的天然宿主到底是誰?疫源地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