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致辭|華東師大中文系主任朱國華:保持住對真理的忠誠

2020-12-12 澎湃新聞

【編者按】

又到了一年畢業季。本文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朱國華在2020屆中文系畢業典禮上的致辭,澎湃新聞經作者授權刊發,標題為編者所擬。

朱國華在2020屆華師大中文系畢業典禮現場

各位同學:

下午好!首先,我祝賀大家完成學業,開啟人生的新篇章!今年的畢業典禮首次採用線上和線下同時進行的方式,這當然顯示了科技昌明給我們帶來的遠距離溝通的便利,但更充分表現了我們應對疫情的無奈。新冠病毒從去年年末對人類社會開始發動攻擊以來,迄今為止並沒有減緩它肆虐的強度,我們依然沒有尋找到對付它的有效武器。因此,全球社會也承受了二戰以來最為深重的災難。這些災難不僅僅包括生命財產的損失,而且還包括我們精神世界所感受到的黑暗和暴力,特別是,新冠疫情本來可以帶來更廣泛的真誠合作,但實際上,它在許多方面加劇了人類心靈本已存在的裂痕和創傷。在美國,政治正確的支持者們與新自由主義的擁護者們相持不下,在中國,有所謂前浪和後浪的衝突,有左右之爭。對同樣事實發出不同的評判,本屬正常,但如今,歧見雙方往往寸土不讓,分毫必爭,相摧相激,相爭相訐,相互之間自認佔據道德制高點,將自己的邏輯往最銳利、最極端處發揮,而不給對方留下任何言論餘地;即便在親友之中,一言不合,就將對方拉黑,這種情況,也並非罕見。這是我們所共同面臨的言論環境。對我們這個時代這樣一種精神氛圍的感受,讓我想起了明清之際的大儒王夫之,他痛心疾首將他置身其中的時代風氣稱之為戾氣,並且認為瀰漫在整個晚明社會包括君臣之間的這種嚴酷苛責、好勇鬥狠的社會習性,應該為大明帝國的死亡承擔責任。無獨有偶。明末有一位醫學家吳有性,在其《溫疫論》中指出,「夫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溼,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這種異氣,也就是邪氣,他命名為「戾氣」。當然,他說的這種戾氣可能具有更強的物質性,它顯然與王夫之提到的那種作為寬仁中和之氣對立面的戾氣遙相呼應。

當然,我們並不生活在明季。任何一個不抱偏見的人都會承認,四十年來,中國社會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然而,毋庸諱言,整個社會在智性的進步上還有許多路要走。我不想探討當今世界何以出現普遍性的社會撕裂,我願意跟大家一起思考的是,在面臨這種挑戰之際,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半年多來,我們目睹著醫護人員英雄們為保護我們的生命安全,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貢獻,甚至做出了壯烈的犧牲,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在心。在座的和在線的各位,是不是曾經發出過「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慨嘆?作為人文學科的書生,我們讀書何用之有?

這裡我想做個我個人的回答,那就是我們最低限度還可以保持住對真理的忠誠。在這裡,我並不想把這個問題引入哲學的思考,我不想論證真理是什麼,這方面我顯然也很業餘;我只想跟大家分享我認為是常識性的兩個看法。這兩個看法肯定既不全面,也不系統,更未必深刻,但我相信,正是我們遺忘了包括這兩個看法的常識性觀念,我們才會時常處在話語的暴力衝突之中。

首先,我想說,我們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

一定要遵循客觀化的原則

。特別是,我們要有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意識,不能自居為真理化身。馬克思曾經有過一句名言:「

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屬於我一個人,而為大家所有;真理佔有我,而不是我佔有真理。

」這實際上是指出,個人所持觀點並非屬於個人所有,而屬於公共領域;它也要求我們對自己是否達到真理性認識,要保持一種謙遜和警醒的態度。對中國古人來說,這個叫「澄懷觀道」,對阿多諾這樣的新馬克思主義者,叫做「客體性優先」。我們應當儘可能多地摒棄自己先入為主的主觀意識,並要求自己聆聽別人的聲音。但說到別人的聲音,這就有可能是我們不喜歡聽的聲音。這正是韋伯在《學術作為志業》的著名演講中提請我們注意的。他說:「如果某人是個中用的教師,那他的首要任務就是,教他的學生承認不愉快的事實,我所說的不愉快,指不符合自己的立場觀點。對於任何立場觀點來說,也包括對我個人的,都有這種不愉快的事實。我相信,如果一位大學老師能夠迫使他的聽眾習慣於這類不愉快的事實,那他所取得的,就不僅僅是知識成就了,我會不客氣地使用『道德成就』這個說法。」他又說:「事物雖然不美、不神聖、不善,卻可以是真的,還不僅僅如此,真就真在不美、不神聖、不善上,這是一個日常真理。」顯然,在確認自己完全正確,相信論辯對方是「腦殘」、「弱智」、「漢奸」、「公知」等等的基礎上,真正的富有真理性的討論是不可能的。在此之時,我們並不是表達對真理的忠誠,而是對自己價值觀的表達,甚至是對某種激情的宣洩。如果缺乏了寬容精神,如果我們還是以鬥爭思維來抹黑跟自己觀點不同的人,如果總是用價值論的是非來替代認識論的真偽,我們的爭論就會變成不具建設性的爭吵甚至爭鬥,我們就會不斷再生產當代特色的戾氣。

我絲毫無意說一個人可以放棄自己的價值立場,絕不是說,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也絕不贊成,為了獲得某種虛假的和解幻象而敉平所有論點的鋒芒。科學哲學家巴什拉說:「真理只是在爭辯之後才會呈現其全部意義。不可能存在第一性真理,只存在第一性謬誤。」爭辯當然是極端重要的,而且,這與我想要提到的第二個論點緊密相關,它來自236年前康德發出的呼籲:

要有勇氣公開地運用我們的理性

。這裡我想強調的重點是勇氣。真理的探索是艱難的,是因為我們大部分時候是不思考的,我們的行動是被構成我們日常經驗的信念和既有的知識體系所支配的,我們喜歡答案不喜歡提問,我們喜歡安全,而不喜歡我們的精神體系受到威脅。要想獲得真正的新知,就要有向我們熟知的感知框架或解釋系統宣戰的勇氣。這不僅僅對科學真理如此,對社會真理也許更是如此。在政治正確成為普遍性真理的美國社會,非裔女性保守政論家歐文斯說弗洛伊德不是英雄,她是需要勇氣的……勇氣有大有小,我們也許沒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偉大勇氣,我們也不該要求每個人能夠擁有這樣的理想和激情,但是,

如果某些外部形勢期待我們撒謊,而我們依然能夠保持沉默,這也是一種忠誠於真理的勇氣,依然值得讚美

我一方面強調客體性優先,另一方面又要堅持主體性的言說勇氣,我相信論辯雙方也許處在追求真理的不同層次和階段上,並不必然產生你死我活的衝突,這樣的構想是否是一個烏託邦?也許是。但至少,在宋代,無論是王安石和司馬光之間的新、舊黨之爭,還是朱陸之間的鵝湖之爭,都顯示了君子之爭的磊落胸襟和浩蕩情懷。我不了解實際上充溢於朝野之間的這種聖賢氣象,是否是中國文化能夠「造極於趙宋之世」背後的社會條件?我也不知道,伴隨著對真理的共同的追求,我們是否能夠在積極的論辯中更多地消解怨毒之氣,更多地以物觀物而不是以我觀物,更多地對對方立場加以同情性理解,並在他者化的視野下,能夠更好地審視、拓展並提升自己?無論如何,我們的大學生涯的首要意義,就在於求知、明理。如今,我們即將告別校園,也將成為負有更大責任的社會成員,如果我們立志守住清明的理性,也許我們就為未來的社會,帶來了幸福的承諾。而這首先就要求我們忠誠於真理。

年輕的朋友們,未來屬於你們!願真理之光,永遠照亮你們前行!

謝謝大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華師大中文系主任畢業致辭:文學撕開傷口,讓我們直面慘澹的人生
    來源:ECNU中文之窗(ID:ECNUzwzc)作者:朱國華,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長江學者,知名文藝理論家。
  • 54位文科大牛齊聚師大,共商中文學科未來發展大計
    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蘭州大學、西南大學等39所全國重點大學的54位文學院院長、中文系主任、相關領域專家齊聚一堂,共商中文學科未來發展大計。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駐陝西記者站記者、高等教育出版社相關專家以及我校文學院的部分教師也出席了會議。
  • 華東師大中文系2020屆畢業典禮丨朱國華系主任致辭
    今年的畢業典禮首次採用線上和線下同時進行的方式,這當然顯示了科技昌明給我們帶來的遠距離溝通的便利,但更充分表現了我們應對疫情的無奈。新冠病毒從去年年末對人類社會開始發動攻擊以來,迄今為止並沒有減緩它肆虐的強度,我們依然沒有尋找到對付它的有效武器。因此,全球社會也承受了二戰以來最為深重的災難。
  • 劉擎畢業典禮致辭:大學不是工廠,你們不是產品
    劉擎畢業典禮致辭:大學不是工廠,你們不是產品 劉擎 /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 2015-06-26 11:09 來源:
  • 華東師範大學2020屆畢業典禮舉行
    華東師範大學2020屆畢業典禮舉行清風輕拂,樂曲飛揚,畢業花百子蓮搖曳生輝,昂揚著蓬勃的生命力。雲申請、雲答辯、雲畢業……疫情發生以來,華東師大創新機制推進畢業工作,全力保障畢業生按期獲得學位,同時全校上下共築就業「同心圓」,突破常規精準施策,為畢業生就業全程護航,將疫情對畢業生獲得學位及就業的影響降至最低。畢業生們排除各種困難,與學校全體教師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終於迎來了畢業典禮的高光時刻。
  • 天水市印象系列之七:古代漢語與系主任
    天水市印象系列之七古代漢語與系主任 文/鍾文 二年級開設《古代漢語》,系主任主講。這是位高個頭的男人,頭髮稀少,身板硬朗,接近六十歲。高考恢復不久,他就是中文系系主任。據高年級學生說,省上有時會抽考古漢語,天水師專多是第一名,要麼是個人第一名,要麼是平均成績第一名,這個功勞是系主任的。他在中文系明令禁止談對象、談戀愛。他振振有詞:「同志們,你們的任務是學習,學習好每一門必修課,再按興趣學好幾門選修課,這樣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在未來的講臺上站得住,你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談什麼戀愛、對象,時間很短暫,只爭朝夕。
  • 義大利留學小哥畢業致辭火了
    6月14日,華東師範大學2018屆畢業典禮上,來自義大利的碩士畢業生王小龍(Carlo)作為畢業生代表,上臺演講發言。 他的父母也專程從義大利來到上海,見證他的畢業時刻。 「萬萬不要迷戀捷徑 人生的捷徑,就是自尋短命」 除了這位留學生,在華東師範大學畢業典禮上,校長錢旭紅也是「金句」不斷!
  • 朱國華死刑圖片,朱國華並沒有死是怎麼回事?
    朱國華,四月]朱仁的孫子易仁,1957年出生,1983年被判處死刑。朱國華是朱德唯一兒子朱琦和趙麗萍的最小兒子。
  • 溫情哲理接地氣,畢業季這些大學校長的致辭火了
    楊華峰 資料圖  浙江在線6月27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金英磊)今年各高校的畢業典禮上,校長們的畢業致辭或溫情,或哲理,還不乏時髦,充滿了給畢業生的期許與祝福。快來看看,他們都講了啥?在今年的畢業典禮上,這些熱詞也紛紛被高校校長提及。  「漫漫人生路,並不是都能這般『大吉大利,今晚吃雞』,還可能隨時面臨『落地成盒』。」在華中科技大學2018屆本科生畢業典禮上,校長丁烈雲在畢業致辭中提到了這樣一句。  而在浙江工商大學2018屆的畢業典禮上,校長陳壽燦則提到了另外一個熱詞——佛系。  「大家熟知的『佛系』這個詞,是不是對佛有一點誤解?
  • 爸爸是我報考華東師大的理由
    @吟嘯徐行  雖然畢業好多年了,但是高三那年為了考師大而拒掉某旦的推薦生加分名額的事情,直到現在中學老師還恨得牙癢記憶尤新——誰讓師大的教育學棒棒噠呢!轉眼畢業兩年了@Jessie_璟不知前批是免師,我誤填誤進。
  • 大學「一把手」畢業演講竟是一首他新寫的歌,他有中文和音樂雙背景...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這首歌的作詞「林子」是一個筆名,其實正是上海師大黨委書記林在勇,現年55歲的他擁有中文與音樂的雙重背景。左二為林在勇公開資料顯示,林在勇從華東師大中文系本科、哲學系研究生畢業,歷史系博士生肄業。
  • 華東師大慶祝建校69周年
    這道老校門曾經見證師大那個黃金時代,見證滋養一代師大人的墨香與煙火,也即將成為見證師大新涅槃、新成長、新曆程的新起點,是新大門,也是新通道。為更好地推進區校聯動發展,方便學校師生工作學習出行,華東師範大學在69周年校慶之際,決定重新修繕啟用棗陽路460號校門。
  • 沃格林《天下時代》工作坊暨《思想與文化》論壇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辦
    2021年1月9-10日,由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與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共同舉辦的「沃格林《天下時代》工作坊暨《思想與文化》論壇」在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人文樓2102會議室舉行,線上騰訊會議同時進行,共約六十餘人參加。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重慶大學、上海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的近20位專家學者應邀出席會議,並作會議發言。
  • 特殊的一屆畢業生,也將是不平凡的一屆師大人 華東師範大學2020屆...
    6月23日,華東師範大學2020屆畢業典禮分上下午兩場在閔行校區和中山北路校區露天舉行,並同步在人民網、學習強國、央視頻、微博、B站、抖音、快手、華東師大APP、華東師大直播平臺等渠道,面向未能到場的畢業生、畢業生親友和海內外校友進行全程線上直播。各平臺線上收看人次超過450萬。
  • 北大中文系主任:當系主任 有些話只能繞彎子說
    近日,陳平原就執掌北大中文系3年來的得失、高校國際化及知識分子的社會參與等話題,接受本報專訪。  我不能把個人趣味凌駕於院系前途之上  記者:新書中你談到,作為大學教師,你必須為研究生開設各種新課,引領他們儘早進入比較有發展前途的學術領域「左衝右突,四面開花,對訓練學生或許不錯,對自家著述則不無傷害」。
  • 學地理能治天下——杜德斌院長畢業致辭
    今天的畢業典禮,是屬於你們的重要時刻。首先,我代表學院祝賀大家順利畢業!同時也向辛勤培育你們的父母和各位老師致以衷心的感謝!    今年畢業季,師大送給大家的是繡球花海。繡球花的花語是希望與團聚永存心間,這也飽含了師大對我們畢業生的殷切期盼。     首先是希望。     第一是希望大家有自信。
  • 內地著名歌唱家王宏偉任湖南師大音樂學院民族聲樂系主任
    (王宏偉正式加盟湖南師大音樂學院,將任即將成立的民族聲樂系主任一職。以上圖片均由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提供)資料圖)  星辰在線7月22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劉佳)據星辰全媒體記者從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了解到,今日著名歌唱家王宏偉正式加盟該學院,擔任即將成立的民族聲樂系主任一職。  湖南師大音樂學院歷史悠久,是老牌的音樂學院,擁有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好民歌好嗓子輩出。
  • 華師大2018年畢業花已經種下啦!
    閔行區新聞辦說,初冬時節,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內已經種下了53000株2018年的畢業花——釣鍾柳,期待著明年櫻桃河畔迎來粉紅色盛放的春夏。從2014年起,華師大每年都會種植一種寓意美好的花草,作為給予畢業生的特別禮物和祝福。
  • 打開華東師大畢業季的第一波驚喜
    華東師範大學2020畢業生紀念文創華東師範大學2020畢業生紀念文創是一組帶有ECNU元素的書立和帆布袋,由設計學院學生創業團隊理所製造&畫熠設計創作。以「出師」為主題意味著告別師大,邁入教師生涯「師」取華東師大、孟憲承書院師範生之意「出」取離開、成長之意「出師」開啟下一站人生之旅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