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FP圖片
南都訊 記者李鵬 想要申請成立私人診所,卻發現惠城區衛生局對申請條件審核嚴格了許多,業務用房要變更為醫療用途,還要跑消防和環保的手續。有從業者認為之前市衛計局沒有這麼嚴苛的要求,惠城區衛計局存在變相提高門檻的情況。針對指責,惠城區衛計局表示,申請條件沒有變,不存在提高門檻的說法。「之前可能審核比較松,但既然交給我們管了,就要依法依規辦事。」
從業者:
申辦私人診所 設限多
從2015年7月開始,惠州市衛計局將惠城區私人診所設置審批權限下放到惠城區衛計局。「都說要簡化老百姓的辦事流程,政府部門也要簡政放權,可在申辦私人診所的時候,我反而覺得相比之前的申請,現在手續更繁瑣了。」談起申請開辦診所的一系列流程,從業者劉先生很煩惱。
在開辦診所之前,劉先生也曾和業內人士交流過,據他了解以前惠州市衛計局審核時,並未對診所的房產證及房屋用途要求那麼嚴格。但惠城區衛計局表示,根據現行法律法規,要從業者先將診所業務用房變更為醫療用房性質後,通過消防和環保部門的檢查才能審核。
「我開診所也是租別人的房子,一般村裡的民建房怎麼可能是醫療用途的,就算我想去改,房東也不願意,營業場所性質改不了,這一點就卡死了。更不用說之後還要消防環保驗收。」談起目前的困境,劉先生認為,之前惠州市衛計局負責審核時,並不會卡這麼死,「現在歸惠城區管理,是不是變相提高門檻。」
記者走訪:
診所多數在民宅或商鋪
近日記者走訪了惠州市區河南岸、麥地、江北等地的近20家私人診所。這些診所大多設置在村民自建房或者小區居民樓的一層商鋪中。
在市區江北三新村內,記者走訪了兩家診所,都設置在村民自建房的一樓。其中一家診所簡單的兩間房內,一間用作醫生接診及檢查,另一間則是藥房及治療室。另一家規模更小的診所,只有一間房,進門之後就是裝藥的櫃檯,醫生在一側的桌邊接診病人。從業醫生告訴記者,這裡都是租用村民的民房,算是商鋪,但並沒有專門去更改為醫療用途。
在河南岸公園附近的一家診所門面也比較小,裝著中藥的一排柜子佔據了房間的大半,只有一個坐診的醫生和一個抓藥的護士。侷促的房間內,只是在角落擺放著一個滅火器。看牆上的從業執照,這家診所已經開辦了幾年,診所醫生說:「這裡肯定就是民房嘛,怎麼去搞成醫療用途。就算想搞醫療用途,以後不做了別人怎麼做生意,房東都不會答應哦。」
在記者走訪的這近20家醫療機構中,針對申辦時候是否將住房改為醫療用途,記者得到答覆基本上是沒有。有從業者表示,之前審批的時候都還算容易,檢查比較多的就是看是不是醫生行醫,有沒有超範圍經營。「對於場所的這種限制還真不多。」
部門回應
惠城區衛計局:按照規定辦事 為了對市民負責
針對部分從業者的訴求,惠城區衛計局在網絡問政平臺上進行了公開回應。惠城區衛計局認為,目前針對個體診所申請的審核都是依法依規在進行,並不存在故意提高門檻。
在回應中,惠城區衛計局認為,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規定,申請醫療機構,醫療機構用房必須變更為醫療用途。「目前所有的審批流程都是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各服務流程符合法定要求,也希望申請人及申請單位依法辦理。」
惠城區衛計局醫政股的溫姓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解讀。其實個人申辦私人診所的條件一直都沒有變,「可能之前執行的標準比較松,現在我們嚴格按照規定來執行。這一點讓很多從業者有些不習慣。都習慣了之前簡單粗放的管理,對於嚴格要求反而覺得是設門檻了。」
在談及房屋屬性變更為「醫療用途」這一項,該溫姓工作人員認為做起來非常容易。「只要從業者提供醫療機構設置的房產證,以及土地使用證,和建設圖紙就可以去規劃部門變更。」他表示:「最終目的還是要對群眾負責,既然是做醫療機構,場所肯定是要醫療用途。一旦消防不過關,發生火災時候怎麼辦?如果環保不達標,醫療廢棄物處理沒有規範,危害到周圍居民怎麼辦?這些如果都沒有落實,一旦發生問題,誰能負責?」
惠州市衛計局醫政科:從方便市民辦事的方向來審批
「如果惠城區衛計局說現在是依法依規進行審批,那麼之前那些在民房開辦的醫療機構是怎麼回事?又會怎麼處理呢?難道是惠州市衛計局審批的時候違規操作?」從業者孫先生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針對這樣的疑問,惠城區衛計局副局長戴湘濤表示,針對之前這些醫療機構只能「新機構按照新辦法,老機構按照老辦法處理,在以後的監管中,讓這些已經存在的機構逐步改善。」
作為市一級的主管部門,惠州市衛計局之前的審批又是執行怎樣的標準?市民的疑問該怎麼解釋?惠州市衛計局醫政科負責人表示,診所的審批是從方便市民辦事的方向來進行審批的。
部門呼籲
醫療衛生資源要向周邊鄉村擴散
在惠城區衛計局的回覆中,提到醫療機構的用房必須要變更為醫療用途,如果是在橫瀝鎮、蘆洲鎮可以除外。按照惠城區衛計局副局長戴湘濤的說法,目前惠城區這些邊遠鎮醫療資源不發達,醫療機構嚴重不足,所以對這些區域設置診所會有一定的放寬。但是目前惠城區中心區域醫療資源已經趨於飽和,對於新加入的機構審核就要嚴格執行。
戴湘濤介紹,惠州市衛生局下放審批職權到惠城區是在今年7月,在那時惠城區就有個體私人診所機構330多家,這些絕大部分都集中在市區,其中橋西一個社區就有50多家。如果按照人口平均,等於1500人就有一間診所,這對於惠城區已經很飽和了。「對於新申辦的機構,如果手續齊全,我們肯定及時辦理。但還是希望將醫療機構設置到醫療資源缺乏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