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辦私人診所門檻提高了?

2020-12-20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C FP圖片

    南都訊 記者李鵬 想要申請成立私人診所,卻發現惠城區衛生局對申請條件審核嚴格了許多,業務用房要變更為醫療用途,還要跑消防和環保的手續。有從業者認為之前市衛計局沒有這麼嚴苛的要求,惠城區衛計局存在變相提高門檻的情況。針對指責,惠城區衛計局表示,申請條件沒有變,不存在提高門檻的說法。「之前可能審核比較松,但既然交給我們管了,就要依法依規辦事。」

    從業者:

    申辦私人診所 設限多

    從2015年7月開始,惠州市衛計局將惠城區私人診所設置審批權限下放到惠城區衛計局。「都說要簡化老百姓的辦事流程,政府部門也要簡政放權,可在申辦私人診所的時候,我反而覺得相比之前的申請,現在手續更繁瑣了。」談起申請開辦診所的一系列流程,從業者劉先生很煩惱。

    在開辦診所之前,劉先生也曾和業內人士交流過,據他了解以前惠州市衛計局審核時,並未對診所的房產證及房屋用途要求那麼嚴格。但惠城區衛計局表示,根據現行法律法規,要從業者先將診所業務用房變更為醫療用房性質後,通過消防和環保部門的檢查才能審核。

    「我開診所也是租別人的房子,一般村裡的民建房怎麼可能是醫療用途的,就算我想去改,房東也不願意,營業場所性質改不了,這一點就卡死了。更不用說之後還要消防環保驗收。」談起目前的困境,劉先生認為,之前惠州市衛計局負責審核時,並不會卡這麼死,「現在歸惠城區管理,是不是變相提高門檻。」

    記者走訪:

    診所多數在民宅或商鋪

    近日記者走訪了惠州市區河南岸、麥地、江北等地的近20家私人診所。這些診所大多設置在村民自建房或者小區居民樓的一層商鋪中。

    在市區江北三新村內,記者走訪了兩家診所,都設置在村民自建房的一樓。其中一家診所簡單的兩間房內,一間用作醫生接診及檢查,另一間則是藥房及治療室。另一家規模更小的診所,只有一間房,進門之後就是裝藥的櫃檯,醫生在一側的桌邊接診病人。從業醫生告訴記者,這裡都是租用村民的民房,算是商鋪,但並沒有專門去更改為醫療用途。

    在河南岸公園附近的一家診所門面也比較小,裝著中藥的一排柜子佔據了房間的大半,只有一個坐診的醫生和一個抓藥的護士。侷促的房間內,只是在角落擺放著一個滅火器。看牆上的從業執照,這家診所已經開辦了幾年,診所醫生說:「這裡肯定就是民房嘛,怎麼去搞成醫療用途。就算想搞醫療用途,以後不做了別人怎麼做生意,房東都不會答應哦。」

    在記者走訪的這近20家醫療機構中,針對申辦時候是否將住房改為醫療用途,記者得到答覆基本上是沒有。有從業者表示,之前審批的時候都還算容易,檢查比較多的就是看是不是醫生行醫,有沒有超範圍經營。「對於場所的這種限制還真不多。」

    部門回應

    惠城區衛計局:按照規定辦事 為了對市民負責

    針對部分從業者的訴求,惠城區衛計局在網絡問政平臺上進行了公開回應。惠城區衛計局認為,目前針對個體診所申請的審核都是依法依規在進行,並不存在故意提高門檻。

    在回應中,惠城區衛計局認為,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規定,申請醫療機構,醫療機構用房必須變更為醫療用途。「目前所有的審批流程都是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各服務流程符合法定要求,也希望申請人及申請單位依法辦理。」

    惠城區衛計局醫政股的溫姓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解讀。其實個人申辦私人診所的條件一直都沒有變,「可能之前執行的標準比較松,現在我們嚴格按照規定來執行。這一點讓很多從業者有些不習慣。都習慣了之前簡單粗放的管理,對於嚴格要求反而覺得是設門檻了。」

    在談及房屋屬性變更為「醫療用途」這一項,該溫姓工作人員認為做起來非常容易。「只要從業者提供醫療機構設置的房產證,以及土地使用證,和建設圖紙就可以去規劃部門變更。」他表示:「最終目的還是要對群眾負責,既然是做醫療機構,場所肯定是要醫療用途。一旦消防不過關,發生火災時候怎麼辦?如果環保不達標,醫療廢棄物處理沒有規範,危害到周圍居民怎麼辦?這些如果都沒有落實,一旦發生問題,誰能負責?」

    惠州市衛計局醫政科:從方便市民辦事的方向來審批

    「如果惠城區衛計局說現在是依法依規進行審批,那麼之前那些在民房開辦的醫療機構是怎麼回事?又會怎麼處理呢?難道是惠州市衛計局審批的時候違規操作?」從業者孫先生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針對這樣的疑問,惠城區衛計局副局長戴湘濤表示,針對之前這些醫療機構只能「新機構按照新辦法,老機構按照老辦法處理,在以後的監管中,讓這些已經存在的機構逐步改善。」

    作為市一級的主管部門,惠州市衛計局之前的審批又是執行怎樣的標準?市民的疑問該怎麼解釋?惠州市衛計局醫政科負責人表示,診所的審批是從方便市民辦事的方向來進行審批的。

    部門呼籲

    醫療衛生資源要向周邊鄉村擴散

    在惠城區衛計局的回覆中,提到醫療機構的用房必須要變更為醫療用途,如果是在橫瀝鎮、蘆洲鎮可以除外。按照惠城區衛計局副局長戴湘濤的說法,目前惠城區這些邊遠鎮醫療資源不發達,醫療機構嚴重不足,所以對這些區域設置診所會有一定的放寬。但是目前惠城區中心區域醫療資源已經趨於飽和,對於新加入的機構審核就要嚴格執行。

    戴湘濤介紹,惠州市衛生局下放審批職權到惠城區是在今年7月,在那時惠城區就有個體私人診所機構330多家,這些絕大部分都集中在市區,其中橋西一個社區就有50多家。如果按照人口平均,等於1500人就有一間診所,這對於惠城區已經很飽和了。「對於新申辦的機構,如果手續齊全,我們肯定及時辦理。但還是希望將醫療機構設置到醫療資源缺乏的地方去。」

相關焦點

  • 9月起昆明個體診所申辦門檻大幅提高 或面臨洗牌
    而從今年7月份開始,昆明被列為全國5個「鼓勵有資質的醫師開辦個體診所」的試點城市之一,並按照新標準設的「門檻」對個體診所進行審批。這一政策對昆明的診所到底意味著什麼?昆明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診所?他們的生存狀況如何?要怎樣才能發展起來?帶著這些疑問,記者經過近一周的調查採訪發現,昆明的小診所正在經歷著歷史上最慘烈的沒落之路,城中村的拆遷讓生存了多年的個體小診所「四處逃亡」。
  • 香港私人診所怎麼樣
    點擊查看 走在香港街頭,經常看到「某某診所」、「xx醫務所」的牌照,特別是一些商業大廈,更成為了私人診所的聚集地,俗稱「醫務大樓」。進入這些私人診所後,你會發現大多數的都是「迷你型」的,有的面積可能不如一個標準羽毛球場大,類似於一個一房兩室的住宅單位。一進門是一個小櫃檯,患者在「客廳」內等待,醫生則在一扇門後面的房間裡問診。
  • 在職醫生開私人診所別念歪了經
    醫生在醫院上班同時,還可開家私人診所。記者昨天從首次召開的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工作會上獲悉,本市將探索建立醫生自主創業制度,允許在職醫生開辦私人診所,緩解居民看病難、看專家難。(2月28日北京青年報)  在職醫生開私人診所,「八小時之外」發揮餘熱,理論上講可以更充分地挖掘和調動醫療資源的潛能,更好地服務於群眾,進而破解看病難矛盾。
  • 女超人於鶯開私人診所被拒絕 衛生局稱沒有規劃
    雖然,從中央到地方都已經出臺文件,鼓勵醫生開辦私人診所,但在實際過程中,醫生們的感受卻是「開個診所脫層皮」。  從去年9月開始,曾經是協和醫院急診科醫生的於鶯就計劃開辦一家全科診所,可直到今天,這個診所還依然停留在夢想階段。她的遭遇讓不少嘗試開辦私人診所的醫生頗有共鳴:在當下的中國,辦一個私人診所太難了。
  • 鹹陽市私人小診所暗訪記
    4月7日,記者在鹹陽市秦都區南上召一家私人小診所裡看到了這樣一幕。事實上,在有「中國醫藥保健城」美譽的鹹陽市,有很多像前文這種違規私人小診所,藏匿在城鄉接合部和市區的背街小巷中。在這家打著醫院牌子的小診所裡,記者也始終沒有發現看病者行醫的資質證明。  只要你敢生她就敢接  2003年11月,在鹹陽市乾縣曾發生過一起黑診所接生導致母女雙雙死亡的事件。  然而,血的教訓並沒有喚醒某些人的警覺和良知。在記者的暗訪中發現某些不具備接生資格和醫療條件的私人小診所仍然在違規接生。
  • 缺乏經營能力 開私人診所醫生能走多遠?
    不過最大的鬆動或許是允許大醫院醫生在社區開診所。但真正的推進和市場落實中也許還會有幾個問題。允許大醫院醫生開私人診所,首先醫生需要經歷從店面、基本設施、人員配備等方面一系列置業流程,有多少醫生有精力在三甲之外的時間做這些事情,又有多少醫生有這個經營能力去做這些事情,此為第一問。就算名醫有動力做這些也有能力去做,三甲願不願意放行。
  • 診所新規出臺半年後,醫生還想創業開診所嗎?
    可以看出,標準延續了《意見》的原則,相較於舊版本,最大變化在於從重點審核設備設施等硬體調整為對醫師資質和能力的審核,提高了診所臨床醫師的資質,診所執業門檻提高,增加了信息化系統的要求。「我們在上海的思俊外科診所,就是按照新規來申辦的,目前已經取得執業許可。」張強醫生集團副總裁鮑宇克醫生介紹,診所從選址籌備到獲得執業許可總共花了半年時間,其中備案拿證僅20個工作日。「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工期只需三四個月,但上海思俊外科診所為了配合園區管理,施工進度受到一定影響,否則從選址到拿證的整個過程還會更快。而在之前的經驗,整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年。」
  • 私人口腔診所裝修設計公司案例賞析
    隨著我們生活中私人口腔診所和門診的不斷增多其設計裝修備受重視,因為設計裝修不僅影響著視覺效果還決定著我們醫生和患者就診及使用的舒適性,為了帶給患者更好的就診體驗,浙江國富裝飾口腔診所裝修設計公司提醒我們一定要做好室內空間裝修設計。
  • 私人診所賺錢招數--診斷健康人有性病
    本報訊健康人在私人診所診出性病,診所醫生竟聲稱打兩針就可治好,一針後兩小時即見效。昨日,為了解私人診所安全用藥情況,記者來到陳家坪附近的私人診所暗訪,卻被告知得了性病。  昨下午,記者來到陳家坪轉盤附近一私人診所,佯稱尿道有點疼,半個多月了。見記者不願做檢查,女醫生說:那只有按照尿道感染治療——吃藥。
  • 國家發文 開診所門檻提高!醫師須中級以上職稱
    來源:基層醫師公社 於小漁昨天,國家五大部門出臺的《關於開展促進診所發展試點的意見》被刷屏,不少讀者紛紛詢問:開診所的醫生必須要取得中級及以上職稱才可以嗎?是的,診所醫生資質與之前相比確實提高了。
  • 長沙「地王」樓盤內的兒科診所被罰款200萬,私人診所靠不靠譜?
    對於這個兒科診所的投訴和舉報其實早在2018年網上就開始啦,有患兒家屬投訴診所醫生服務態度較差,2020年5月開始,開福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更是陸續收到多起消費者投訴舉報,稱當事人診所通過診療向患者推薦銷售「倍氨敏」固體飲料,過程中宣稱該款固體飲料為特殊醫學配方奶粉。
  • 為什麼農村很多人看病喜歡去私人診所?
    首先是私人診所,其次是村裡的衛生院,其次是鎮醫院。往上推的話分別是縣醫院,市醫院,省醫院。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根本原因還是錢的問題。雖然說現在國家的政策好,但是還是會有很多病人看不起病的情況發生。其他地方應該也是這樣,雖然有醫保和合作醫療,但是如果在公立醫院看病不住院的話,醫療費用一分錢不要,我上個星期在縣醫院幫人拿藥,醫保一分錢不報,而且病人是低保戶,拿藥一共去了1200多塊,同樣一分錢不報,原因是因為沒有辦理住院手續,而住院的話,又有空調費,床鋪費,氧氣費等等,這些費用都是不報銷的,所以你基本上可以看到,如果不是什麼大病,一般病人都喜歡去私人診所看病
  • 長沙一醫生披露私人診所黑心賺錢之道
    新華網長沙12月23日電 (周智穎 譚永豔)一個在長沙市某私人診所幹了3個月的醫生向記者披露一些私人診所的隱情:給病人看病的根本就不是醫生,最起碼的醫療器械都沒有,把小病說成大病,無病說成有病,如此等等。
  • 每天新開52家,私人診所的「黑」你想像不到
    簡單地說,私人診所,「有資質就可以開」。於是,「診所開辦潮」興起了。截至2011年年底,全國私人診所數量為17.8萬家,相比2010年新增4000家。 2013年,國務院落實對非公立醫療機構和公立醫療機構在市場準入等7個方面的政策。
  • 農村醫院的人很少,但是私人診所醫院的人很多,為什麼?
    農村是大舞臺,鎮醫院是一個尷尬的角色,對於縣級以上醫院來說,這是一個備用輪胎,相對於私人診所,現在還很嚴重,但是農民不認真。因此鎮上的私人診所非常火爆,而羅雀則在所謂的人民醫院門前。為什麼會這樣?第二,私人診所的親民優勢為了能在鎮上駕駛私人診所,有兩個刷子。例如,我的一個親戚是一個縣級高級外科醫生。鎮上有一家診所,所有的手術都可以接受,如果有大手術,請叫他去,如果你有手術,你可以得到幾百元,然後轉乘另一輛公共汽車。
  • 在農村,為什麼多數人寧願到私人診所看病,也不去有報銷的醫院?
    在農村鎮上的醫院經常性的會看到空空蕩蕩的場景,但是同樣在附近的私人診所卻是人滿為患,就算在新農合報銷非常普及的今天,大多數的人都寧願去私人診所裡邊看病,都不願意去可以報銷的醫院,為什麼會這樣呢?1、看病便宜一般在在私人診所看病價格都比較便宜,一點感冒發燒什麼的去醫院裡太貴了。
  • 4月15日起,申辦粵港兩地車牌,取消投資門檻!
    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經常能在路上看到黑色或黃色底的車牌,其中又分別以粵Z 及 FV 開頭,不明覺厲的我們往往覺得擁有這些特別的車牌的主人非常牛掰,由於辦理粵港兩地車牌具有一定的門檻,只有少數人能夠擁有,擁有粵港兩地車牌目前備受富豪青睞,因而一張粵港兩地車牌也是財力和身份的象徵,已經成為一種成功標誌。
  • 私人診所醫生 莫名被潑硫酸
    揚子晚報網消息前天凌晨1時左右,廣州市白雲區一私人診所的醫生在為一名男「患者」開藥時,竟然被其潑硫酸,目前警方正在調查之中。  據受傷的醫生講,他姓張,上個月剛剛接手了××門診。12日凌晨1時左右還有一位病人在打點滴,這時,進來一個30歲左右的男子,提著一塑膠袋東西,自稱發燒。
  •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夏術階:醫生開診所沒那麼容易
    2020年9月初,非國家診所試點城市太原市也出臺《太原市促進診所發展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山西一家三甲醫院口腔科的副主任醫師王醫生,因為感到晉升空間小,想開一家私人診所。恰巧趕上新政策出臺,申請條件放寬,他果斷辭職,跟幾個朋友投資開了一家口腔診所。
  • 私人診所違法引產被罰2萬
    這是蘭州市計生部門開出的首張最高罰單  昨日,西固區人口計生局與白銀市景泰縣人口計生局聯手查處了一起「兩非」案件,並對非法引產的西固一私人診所依法作出2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這是近年來,蘭州市人口計生執法部門開出的首張最高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