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粉絲在討論一個問題:為何夏季身體像是冰窟窿一樣?
有的人說,自己手腳冰涼,渾身不適,雖說不像冬天一樣冷的刺骨,就是體內寒氣較重。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身體內寒氣較重多是因為生活、飲食上長期不節制所致。
體寒生百病,生活中這4個習慣,會加重體內寒氣:
習慣1:懶得動
在這個人人都喊著減肥的年代,卻一個比一個懶。
出門坐車,上班一坐一整天,就連吃飯都懶得動,都是叫的外賣,回到家後各種宅,不是打遊戲就是追電視劇,反正就是不想動彈。
你不想動,體內的血液流動速度也會減慢,身體免疫力下降,寒氣就會慢慢入侵人體。
習慣2:喜歡喝冷飲
除了夏季喝冷飲外,許多人冬季也要喝冷飲,但是,這樣做會傷害到身體。
特別是對於女性來說,身體本就陰氣較重,還經常吃生冷的食物或冷飲的話,寒氣極其容易入侵到體內,存留在人體損害身體健康。
習慣3:穿得少
在這個"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年代,無論春夏秋冬能往少的穿,就往少的穿。
穿個褲子還要帶個窟窿,穿個衣服也是松松垮垮的,特別是對於女生來說,除了長裙,還有短裙,漏臍裝等等。
穿的較少,極易得老寒腿,關節病等,作為一個過來人來說,還是建議媽媽叫你穿秋褲的時候,就穿上吧。
習慣4:熬夜
晚上是體內陰氣較重的時候,尤其是過了11點之後。
若此時不能夠入睡的話,會導致肝血運行不暢,促使人體內分泌失調,扼殺體內的陽氣,導致陰氣較盛。
長時間下去,就會變成體寒體質。
體寒的人,會有哪些症狀表現?
1、怕冷
無論春夏秋冬,對於體寒的人來說,依舊會感覺到冷,特別是夏季連空調都不敢吹一下。
天氣越來越熱,大部分人會吃冷飲,待在空調屋內,這樣會加重體內寒氣,身體慢慢的就會變成一個"冰窖"。
2、頻繁腹瀉
體內寒氣較重,會影響到腸胃道功能,極易出現消化不良,腹瀉的現象。
這種現象的發生,大多是由於腹寒、胃寒引起的。
因此平時一定不要吃冷食,另外,晚上睡覺的時候要注意到腹部的保暖。
3、情緒低落
體內寒氣較重,就會導致陽氣較弱,出現陽虛,陽氣不足。
而陽氣是生命的"原動力",陽氣不足時整個人的狀態就會萎靡不振,情緒低落,心情比較差,嚴重會出現抑鬱的現象。
4、出冷汗
對於體內寒氣較重的人來說,臉色較為慘白。
寒氣越重,臉部的顏色越重,甚至會出現紫色、黑色的現象。並且,經常出現冒冷汗的現象,特別是在睡覺時。
體寒的人,經常按這3個穴位,可輕鬆調理
1、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肚臍眼下三寸的位置,大約是手掌平放在肚臍眼下,小拇指所在的位置上。
尤其是對於女性來說,小腹是最容易受寒的地方,因此,溫關元穴極其重要。
關元穴的作用:具有緩解女性痛經、治療月經不調、宮冷不孕、帶下清冷以及腹脹、腹瀉的症狀。
元為原始,指的是機體的本源。而只有通過溫暖關元穴才能夠改善元氣虛損不足的病症。
操作法:這個穴位最好是使用溫灸法,每天用艾灸盒溫灸20-30min便可。
2、命門穴
命門穴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與第三腰椎之間的凹陷當中,正處奇經八脈中陽脈之海的督脈上面。通過溫補此穴,可以達到溫暖全身經脈以及陽氣不足的症狀。
操作法:這個穴位也是最好用艾灸盒溫灸20-30min。或者是將兩手搓熱,來回揉搓後背此穴的位置。
3、太溪穴
太溪穴位於雙側足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當中,這個穴位具有補腎的作用,對於四肢冰冷、無力以及遺精陽痿的治療效果較好。
操作法:這個穴位適合用拇指揉按法和艾灸法。用手指來迴旋轉,一般是10-15min,有疼痛的人要揉到不疼為止,不疼的人要按到疼為止。而此處的艾灸法則適合手持艾灸溫灸此部位20-30min,艾條與皮膚的距離要在2-75px之間,以溫度適宜為標準。
驅寒氣,昇陽氣,暖身體,遠離百病,這個小金方值得一試
前面我們介紹了體寒百病生,對於男性而言會出現腎寒、胃腸虛弱、慢性腹瀉、無精打採;對於女性而言,體寒氣血瘀滯,宮寒、痛經在所難免。
驅寒昇陽,除了改變4個壞習慣,堅持按上面的3個穴位外,中醫推薦驅寒、昇陽氣、暖脾胃的經典方:姜棗陳皮茶
組成:大棗、生薑、新會陳皮、紅砂糖
分析:
1、生薑
生薑其實是一味被調料所耽誤的好藥材,《藥性類明》講生薑表寒和散風寒,辛溫為陽,久服為陽,調和臟腑,宣達營衛,此外還能健脾胃。
2、大棗
補中益氣,調和生薑。姜與大棗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有的人吃幾個大棗就上火,是因為大棗屬於溼熱之物,脾虛脾溼的人吃了就會虛不受補,導致上火。
因為有了大棗,姜就溫而不燥;因為有了姜,大棗就滋而不膩。姜與棗,一升一降,一散一收,一補一洩,一陰一陽,就這樣把你的營衛調和了。
3、陳皮
陳皮一定要選新會10年的,好材料才有好品質。生薑有了陳皮的幫助,溫中昇陽、化痰。大棗有了陳皮的幫助,補中益氣的作用發揮得更順暢了,補氣的同時又不會氣滯。
加入紅砂糖,暖脾胃,補中氣!
整個茶飲既有生薑的辛辣,又有大棗的甘甜,還有陳皮的清香,不會滋膩,拍寒氣,生陽氣,身體順調。
姜棗茶很多地方都有賣,但是很多姜棗茶多是紅糖,沒有姜棗茶的藥性,大家要仔細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