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鞋子》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貧困埋沒不了生活的希望!

2020-12-23 怪叔物語

導讀:《小鞋子》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貧困埋沒不了生活的希望!

阿里是一個九歲的小男孩,這天,因為妹妹的鞋子破了,阿里便來到修鞋匠這裡幫妹妹修鞋,可是在回去的路上,阿里卻弄丟了鞋子,失望的他神情落寞地回到家中,妹妹問他鞋子修好了嗎?阿里只能回答修好了,但是自己給弄丟了,兄妹二人頓時著急的都哭了起來,他們不敢告訴爸爸,因為貧窮的家裡再也承擔不起給妹妹新買一雙鞋子的錢。

阿里家中共有5口人,收入低微的爸爸,常年生病的媽媽,比自己小一點的妹妹,和另一個還在襁褓中的嬰兒,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阿里和妹妹非常的懂事,學習非常用心,成績優異。他們總是幫助家裡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比如買菜、做飯、照顧嬰兒。

可是沒有鞋子的妹妹又怎麼去上學呢?兄妹二人只能偷偷的自己想了辦法,那就是他們輪換共穿阿里的破舊球鞋。由於伊朗男女生分開上學,上午妹妹上學,她先穿著阿里的球鞋來到學校,等到放學的時候在奔跑回去,把鞋子換給等在巷子裡的阿里。從此,阿里和妹妹就奔跑在家與學校之間的路上。

儘管他們已經盡力地飛跑,可是阿里仍免不了常常遲到。妹妹為了不讓哥哥吃到,她甚至在考試的時候提前交卷,可是由於鞋子太大,妹妹在回去的路上不小心把鞋子掉進了水渠裡,著急的妹妹跟著水流追了好久,才在一位熱心大叔的幫助下把鞋子撿回來。穿著溼透鞋子的阿里再次吃到,而這次他碰到了學校的教導主任,憤怒的教導主任要把他開除,由於阿里的成績很好,一位好心的老師救了他。

一次,妹妹在操場上上體育課的時候,偶然發現有一個小女孩穿的是她丟失的鞋子,她尾隨著小女孩發現了小女孩的家。妹妹喊上阿里再一次來到小女孩的家門口等待時並準備要回鞋子的時候,竟然發現小女孩的爸爸是一個盲人,他們的情況比自己家更差,於是兄妹二人放棄了追回鞋子的想法,默默的轉頭走回家去。

後來,爸爸的朋友送給他一些修剪園藝的工具,有了這些,爸爸就可以去富人區找一些園丁的工作了,這可以增加家裡的一些收入。第二天,爸爸帶著阿里來到了富人區,挨家挨戶的詢問是否需要園丁,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一家,爸爸開始工作,阿里則和富人家的一個孩子開心的玩耍,這次的工作讓爸爸得到了比自己工作都多的報酬,回去的路上父子二人開心的憧憬著以後的生活,有了這份收入,他們可以給家裡添置更多的東西,也可以有更好的生活,而阿里則強調一定要給妹妹買一雙鞋子。

可是轉折總是在開心過後,沒想到正趕上下坡時,自行車的車閘不受控制了。阿里和爸爸一起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爸爸受了傷無法再繼續工作,給妹妹買鞋子的願望也再次撲空,兄妹二人繼續過著奔跑,換鞋,奔跑的生活。

日子就這樣過著。終於,希望再次來臨了。學校要舉行運動會,三等獎就是一雙新球鞋,阿里心心念念的球鞋。他多想為妹妹贏得這雙鞋,為此,他苦苦地向體育老師哀求,卯足了勁要參加比賽。老師讓他試跑之後,看到了他的潛力,總算同意他代表學校去參賽。

在賽場上,阿里穿著那雙破舊的球鞋拼命地跑,他超越了一個又一個選手,汗水浸溼了頭髮,不停地往下淌。他是那麼的筋疲力盡,可是他不能放慢腳步,勾著頭拼盡全力往前跑。他的眼中心中沒有自己,只有那雙充滿著希望的嶄新的球鞋。他聽不到旁邊老師的大聲鼓勁呼喊,他只知道超越前面的選手才有希望。就這樣他一直不停地跑,盡力地快速跑。

終於衝過了終點線,阿里一下子倒在了地上。他抬起頭問扶他的體育老師:我得了第3名嗎?老師說:你沒有的第3名,你得了第1名。這個好消息並沒有使阿里高興,他是既失望又沮喪,淚水順著眼角默默地流下來。可是在場的人誰能知道阿里此刻的心情呢?

回到家,阿里不知道該怎麼向妹妹解釋,他又一次使妹妹失望了。但是妹妹並沒有責怪他,轉身靜靜地回了屋。阿里脫掉幾乎已經掉底的滿是洞的破球鞋,他的腳上滿是磨出來的水泡,他把腳放進水池裡,一群小金魚遊了過來,在他的兩腳間穿梭、遊玩……

只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在爸爸自行車的貨架傷,爸爸已經分別為他和妹妹買了新鞋!

都說貧困是一面照妖鏡,幾乎任何一個人在貧困買年前變得沒有自尊,但是在電影中我們不難發現阿里一家雖然貧困,卻並沒有朝著貧困低頭,阿里的爸爸依然在為改善生活而努力著,即使家中堆滿需要處理的清真寺的糖塊,爸爸仍然只拿自己家的糖來來衝茶。阿里和妹妹在發現丟了的鞋子,並追到女孩家門口,當他們看到女孩爸爸是盲人時依然選擇放棄討要。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阿里家庭雖然貧窮,但散發的是閃閃發光的希望。

相關焦點

  •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那是你對「當家」的理解太片面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是一句很常見的俗語。見到那些家境困難但自強不息的孩子,人們會說這句話,老人要批評孩子時,也常會用上這句,順便加一句「別人家孩子」……但是,這句應用場合無限多的俗語,真的有道理嗎?或者說,那些出身貧困家庭又自強懂事的孩子,真的會是大多數嗎?比例能夠支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樣的結論嗎?
  • 農村人喜歡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個早當家是啥意思?其實不光榮
    農村生活過的人,甚至是城市生活著的人,一定都聽過這句話「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雖然很多人說這句話,但能聽懂的孩子其實並沒有多少。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有人會疑惑,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難道說的是窮人家的孩子早早的就成了一家之主?這樣理解也是有誤的,這個當家的意思是指早早地成為了一家之主,但用在這句話時,這個當家並不一定就真的指早早地成為了一家之主,也可以是早早的開始承受起一個家庭生活的負擔,比如幫家裡幹活,比如照顧弟弟妹妹。
  • 臺灣三姐妹幫單親媽媽扛家計 網友:窮人孩子早當家
    原標題:臺灣三姐妹幫單親媽媽扛家計 網友:窮人孩子早當家  高雄三姐妹,分別才15歲、11歲和8歲,小小年紀就萬般懂事,幫忙單親媽媽一道扛起家計。這則新聞在網絡上已引起強烈關注和討論。   ma101ma101: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希望能幫助你們。   25371146:太感動了!也很心酸!
  • 哪有什麼「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不過是以犧牲童年當代價
    我們父母那一輩,家裡的經濟條件都不太好,所以經常聽到他們說一句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言下之意是,窮人家的孩子能早早地明白生活的不易,父母的甘苦,幫助父母撐起這個家庭的重擔。可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一定是好事嗎?並不見得。一本叫作《人格智商》的書,對「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個觀點提出了不同意見。書的作者認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只是事實的一個方面。
  •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和「家庭教育立法、父母持證上崗」一回事嗎
    紅燈記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指的不是教育方式,是生活所迫,無法模仿。從小目睹父母的辛勞,體驗生活的困苦,有著奮鬥與吃苦的自覺。在窮苦家庭裡,物資匱乏,不得不精打細算,保持生存的必要支出。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窮人家的孩子,耳濡目染,主動學會了節儉。父母忙於生計的家庭,孩子缺少關愛,更沒有在父母面前撒嬌的機會,也得不到過多的照顧。就會變得獨立、懂事,孩子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和努力,得到自己希望的東西,得到社會的認可和關注。對孩子來說是及早的學會了忍讓與承受。
  • 為何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因為大學生普遍存在著一些適應問題,造成他們無法立即融入社會:逃避就業——不願意面對適應社會的恐懼感因為無法把握外面世界,不知自己能否勝任一個社會角色,又害怕失敗,不能夠面對失敗帶來的結果。於是就一直上學好了。原本不想努力學習的,大學畢業階段突然想要考研了。畢竟,研究生的學習還有3年學校生活可以繼續。
  •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5歲哥哥抱著妹妹在村口等媽媽,讓人心酸
    文|老虎扭扭腰育兒課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由於很多現實因素的制約,孩子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農村和老人一起生活。孩子一年也不怎麼能和父母見到幾面,對父母的思念可想而知。 分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富人」家的孩子,動手能力也可以很棒
    常常會聽到家長這樣說,「看看鄰居家的XXX,這一次又考了第一名。」「看看你同桌XXX,再看看你怎麼XXX」等話語。我們對於窮人家的孩子都有了固定思維,「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已經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了。現如今的社會日新月異,什麼都會發生,現在小康家甚至是「富人」家的孩子也會成長得很好,不比窮人家的差。
  • 農村人常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你知道什麼是早當家嗎?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其實窮人家的孩子並不想早當家,只是沒辦法。很多農村孩子從小就目睹父母的辛勞和不容易,於是就早早地幫父母分擔家務,早早地就學會了自立,這一點對於很多農村80後來說,應該都有記憶。
  • 我聽過最大的笑話,就是窮人家的孩子懂事早
    1人們常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確實,窮人家的孩子,從小就要參與家庭的各種雜事, 挑水、做飯、洗碗、推磨、下田、收割、澆水、餵豬, 只要體力上幹得動的,大人幹什麼,自己就跟著幹什麼, 這不是當家是什麼呢?窮人家的孩子,讀書也最刻苦。
  • 六一節讀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原因很簡單
    南宋有一位著名的詩人叫範成大,他是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他曾寫過一組描繪田園風光的詩,其中一首詩描繪了田家兒女早當家的畫面,讓人暖心。四時田園雜興範成大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中國有句古話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那麼為什麼窮人孩子早當家呢?第一,窮人因為生活艱難,不得不讓孩子們更早地投身勞作,孩子們就更早懂得體諒和努力。
  • 窮人家的孩子真的是早當家嗎?真懂事和假懂事,這兩種特點藏不住
    一說起窮人家的小孩,可能很多人潛意識裡就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實際上窮人家的孩子不一定就早當家、也不一定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前段時間,一位幫媽媽打包滷菜的幼兒園小朋友火了,視頻裡的男孩脖子搭著一條毛巾,在炎熱的夏天小短髮都被汗水打溼了,一看到這樣的視頻可能很多人會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實際上早當家的孩子不分「窮、富」之家,在每一份真正懂事肯為父母幹活的勞作付出裡,一定是包含著對家長們的滿滿愛意
  •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這是不值得提倡的事情孩子應該擁有孩子的快樂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居多,不要強求孩子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玩」是孩子的天性,而天性與天賦之才緊密相連,都不給孩子展現天性的機會,憑什麼發現孩子的天賦?童年說沒就沒了!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當的是什麼家,當了誰的家?於其說當家,還不如說是過早的承受了成年人應該承受的人和事。
  • 四歲男寶給弟弟餵飯,動作很熟練,網友: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導讀:四歲男寶給弟弟餵飯,動作很熟練,網友: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四歲男寶給弟弟餵飯,動作很熟練,網友: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被耽擱的人生,如果可以重來,再也不要「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可經歷過生活磨礪的姐姐如今也明白了挑水做飯,割草餵牛,拉土糞肥種莊稼,都沒有落下過,因此也是我們幾個孩子中最能懂父母的不易與艱辛了。後來興起到城市打工,還屬於童工的姐姐就跟著大一點的堂哥、堂姐走南闖北起來。先是在家鄉的機械廠做零工,繼而是北京、河北、深圳,珠海。回憶過往,歷歷在目。有收穫滿滿,亦有艱辛異常,但低學歷確實阻礙了更多發展的機會。
  • 那你聽說過「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嗎?
    網上經常看到這麼一種言論:做父母要負責,沒有錢就不要生孩子,別生下來養不起反而害了孩子。表面看,這好像是對孩子負責的表現。窮的自己都養不起,生孩子幹嘛呢?不能給孩子提供優良的環境,得不到優秀的教育,不就是害了孩子嗎?
  • 窮人家孩子早當家
    最近有人跟我討論關於孩子「懂事」這件事。大概是說「窮人家孩子早當家」,懂事的孩子很可憐,不快樂,過早懂事,很不幸。我的觀點恰恰相反,在貧窮或糟糕的環境裡,懂事是一種生存技能。在貧困的家庭裡,如果有兩個孩子,一個很懂事,很小就學會了自力更生,另一個則不太懂事,稀裡糊塗,既不懂得察言觀色,還需人伺候照顧,那麼懂事的孩子一定更有競爭力,不懂事的卻可能被淘汰,極端貧困的情況下,甚至可能餓死。我就是早醒,早懂事的孩子。
  • 李玫瑾教授:「窮人家」的孩子,身上都有3個特徵,藏不住
    隨著現在時代的進步,我們的生活水平雖然提高了,但仍然有很多家庭正處於貧困狀態,雖然他們家庭貧困,但是從外表就看不出來,因為現在的人都比較捨得在自己身上投資。,那就是眼界不同,格局不同,窮人家的孩子只能夠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富人家的孩子卻能夠看透長遠的利益。
  •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是孔子說的,聖人的童年也很苦
    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是出自孔子學生和太宰之間的對話,太宰問子貢說:「你們的老師是聖人嗎?怎麼如此多才多藝。」然後子貢回答他說:「上天將要讓老師成為聖人,所以才會讓他有這麼多才能。」孔子得知了太宰和子貢的對話,於是就說:「太宰了解我嗎?我小的時候生活非常的艱苦,所以就會幹一些粗活,貴族會有這麼多才藝嗎?不會有的。」
  • 農村6歲小女孩就會自己烤雞,窮人家的孩子就是早當家!
    在農村,很多地方都是老人和孩子在家,特別是貧窮的家庭,有能力出去打工的都出去賺錢,就為了能過上好點的生活,把老人和孩子放家裡誰都不想這樣。6歲的孩子在城裡都開始上小學了,可有些連吃飯還要喂,山區農村的孩子卻要幹很多農活了,做飯是他們最常幹的活,看這6歲的小女孩就會自己烤雞了,窮人家的孩子就是早當家!圖中就是山區農村6歲小女孩在烤雞,宰殺好先用火烤一下,讓雞的皮收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