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的藝術殿堂,精美藝術博物館,北歐最大的巴洛克圓頂教堂

2020-12-23 獨往者

腓特烈大教堂(Frederik's Church),由於它使用了大量的丹麥及挪威出產的大理石,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又名「大理石教堂」(Marble Church),是丹麥最大的銅綠色圓頂教堂。腓特烈大教堂位於哥本哈根市丹麥王宮廣場對面,與阿美琳堡宮隔道相望。非凡的圓穹頂標誌著這是一座羅馬式的教堂建築。

這座教堂是為了紀念奧爾登堡王朝執政丹麥 300年而建。奧爾登堡王朝的王室本來是來自德國西北部奧爾登堡伯爵,在當時歐洲各王室貴族有著互相通婚鞏固貴族地位的習俗,但王室成員又經常絕嗣,1448年因丹麥王朝後裔乏人,將奧爾登堡伯爵克裡斯蒂安一世被丹麥貴族選為丹麥國王。1740年為紀念執政300年,奉腓特烈五世的命令建造了這座教堂。

腓特烈大教堂和整個腓特烈堡區(包括阿美琳堡王宮在內),都是由建築師尼古拉·伊格維德(Nicolai Eigtved)設計,教堂始建於1779年,但由於資金的問題而中斷建設。不得已在1874年丹麥財政部長將其半拉子的教堂出售給丹麥大財主Carl Frederik Tietgen,當然不是真正將教堂賣給他,而是讓他繼續完成建設。這個做法在當時很有創意。也就是靠這位財神爺,這座教堂在歷經100多年後,直到1894年才得以竣工和開放。

腓特烈大教堂是北歐最經典的文藝復興時期宮殿之一。教堂與王宮的整體布局對稱而和諧,使這一片建築充滿了皇家氣派與氛圍。腓特烈教堂擁有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地區教堂中最大的圓頂,其直徑達到了31米。這一穹頂跨度,在歐洲排名第四,整個圓頂被安置在12根圓柱之中。

教堂正門,四根立柱支撐的的山型梁下用金字刻著:「惟有主的話永遠長存」!環繞教堂周圍的是一系列傑出的神學家和教會人士的雕塑,包括丹麥哲學家索倫·奧貝·克爾凱郭爾。為教堂增添了不少的莊嚴與華貴,使得建築更加地具有美感和歷史的滄桑感。據稱這一設計靈感來自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教堂入口處的木雕,刻畫的是耶穌受難後被解救下來的場景,其題材選自聖經。

腓特烈教堂也是北歐最大的巴洛克風格的圓頂教堂。這種教堂在西歐義大利等地方似乎算不了什麼,但在北歐卻是難得一見的雄偉,美麗的教堂。教堂氣勢恢宏,分為兩層,二層為中空環繞的走廊,可以俯視一層全貌,圍繞教堂四周的底座和上層欄杆上裝飾有共32座聖經中人物和著名神職人員的雕像。

教堂是免費參觀的,從正門右側進去參觀。裡面空間很大,自然光線稍差一些。但是裝飾和建築本身都還是很漂亮的。圓頂上繪有耶穌的12個標有名字的使徒聖像和12位小天使,間隔出12條對稱的裝飾圖案, 整個內部裝飾與繪畫莊重、大氣、威嚴,神聖,令人震撼。

裝飾最瑰麗的,是教堂裡金碧輝煌的聖壇。教堂內牆上有天使、鴿子、百合、天鵝、豎琴等福音畫象徵圖騰環繞,兩側架著不同時期的管風琴,每隔十五分鐘奏響一次樂曲,讓人沉浸在歡快而又委婉的天籟之音中。這是是一座高雅的藝術殿堂。

在歐洲旅遊,每當徒步我瀏覽一段時間或走過了一段路後便會走進一座教堂,是休息,也是給自己一個片刻安靜的時間,去靜靜地感受教堂安寧的氛圍。對於我這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我也喜歡參觀教堂,這是因為每一座教堂就是一座精美的藝術品博物館,西方的信徒們總是要把最美好的東西,獻給上帝,所以每座教堂,都是一座精美的藝術宮殿!當你踏進教堂那一刻,在這莊嚴肅穆的氛圍中,即使再煩躁的心情也會片刻平靜下來,心靈在這裡得到淨化。

相關焦點

  • 巴洛克藝術風格,船上裝飾的各種精美雕飾:瓦薩沉船博物館
    來到瑞典,你一定會被這裡種類繁多的博物館而吸引,而瓦薩博物館絕對算是其中最特別的一座博物館,它是專為展覽一艘從海底打撈上的瓦薩號沉船而建立的。 「瓦薩號」是一艘十七世紀的古戰船,它是遵照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的旨意用時3年建造而成的。
  • 「文藝復興的搖籃」佛羅倫斯,一個愛與藝術的天堂!
    佛羅倫斯大教堂又稱為「花之聖母大教堂」,由美第奇出資建造,我們都熟悉佛羅倫斯,但卻對喬凡尼·美第奇所知甚少,他是一位經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成為資產階級的人物,想要在政治上也得到承認,於是通過修建教堂,扶植了一位教皇,代表著家族的政治地位確立,文化的興盛。佛羅倫斯大教堂壁畫和浮雕比比皆是,畫面栩栩如生,十分精美。
  • 上海博物館是世界聞名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之一
    上海博物館是世界聞名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之一,始建於1952年,位於人民廣場的新館,建成於1996年 。 新館建築有方體基座,巨型圓頂及拱形出挑組成,形如銅鼎,暗合中國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南門兩側八尊漢白玉雕塑,極具莊嚴雄渾之氣 。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3萬件 。
  • 世界上最著名的五大教堂,你知道幾個
    教堂的大殿內有很多巨大的雕像和浮雕,大殿的左右兩邊是一個接一個的小的殿堂,每個小殿內都裝飾著壁畫、浮雕和雕像,最著名的是米開朗琪羅的聖母哀痛雕像和一座聖彼得的青銅塑像。登教堂正中的圓穹頂部可眺望羅馬全城。中央的圓頂是由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兩重結構,內部很明亮。聖彼得大教堂正前的露天廣場就是聞名世界的能容納30萬人的聖彼得廣場。
  • 【藝術】巴洛克藝術經典新生
    「永恆之城」羅馬經久不衰的巴洛克華麗藝術與熱情洋溢的全新Barocko高級珠寶系列產生強烈共鳴,在打造華麗格調與雋永品味的巧妙平衡中融入更多奇幻色彩與精緻元素。 羅馬維多利亞聖母堂(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中,雕塑大師吉安·洛倫佐·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的傑作《聖特蕾莎的狂喜》中用蜿蜒繁複的線條塑造飽滿造型,細緻入微的服飾褶皺、華麗璀璨的金色光芒將巴洛克藝術的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
  • 北歐最大的東正教堂,濃濃的俄羅斯建築風格,探秘神秘的東正教
    由於還沒到班裡入住時間,在公寓放下行李寄存,我們就直接來了赫爾辛基的烏斯別斯基東正教堂。遠遠看烏斯別斯基東正大教堂,紅色的主色調配上極其有代表性的洋蔥頂,教堂內部展示了在義大利藝術影響下東正教拜佔庭風格的裝飾。共有十三座塔,所有尖塔上的十字架面向東方,象徵耶穌和十二使徒,外形十分醒目。
  • 希臘式、哥德式、巴洛克、洛可可……西方建築風格一覽
    主要代表作有聖索菲亞大教堂。聖索非亞大教堂的特別之處在於平面採用了希臘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間上,則創造了巨型的圓頂,而且在室內沒有用到柱子來支撐。君士坦丁大帝請來的數學工程師們發明出以拱門、扶壁、小圓頂等設計來支撐和分擔穹隆重量的建築方式,以便在窗間壁上安置又高又圓的圓頂,讓人仰望天界的美好與神聖。
  • 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聖彼得大教堂
    教堂的規模之在令人驚嘆,它能容納5萬人,教堂呈十字形,長212米,寬137米,高46米,平面面積為1942平方米,總佔地面積達1.51萬平方米。在1989年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人們現在所看到的教堂已經取代了公元325年左右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修建的老教堂,在原址重建一座新教堂。新建的聖彼得大教堂呈十字架形,有一個巨大的圓頂。
  • 「重生: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波蘭弗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館藏...
    12月18日,中國首都博物館與波蘭弗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共同主辦的《重生: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波蘭佛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館藏精品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重生: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展覽以17世紀下半葉為時間線索,以「三十年戰爭」的結束為背景,展現了西裡西亞地區巴洛克藝術的繁榮和社會經濟的復甦。展覽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6幅油畫和11幅版畫,為觀眾講述了西裡西亞地區複雜多變的政治格局下,精英階層的變化。
  • 從《波蘭弗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看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
    :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波蘭弗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館藏精品展」在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A展廳展出。  西裡西亞的巴洛克藝術  這第二部分的內容是展覽最具觀賞性的,展示了兩位「西裡西亞巴洛克藝術」的傑出代表——畫家米夏埃爾•威爾曼和雕塑家馬蒂亞•施坦因爾的30件作品。他創作了各類主題的作品,除了為修道院創作了大量宗教題材的油畫和天頂壁畫,還創作很多神話主題作品和人物肖像,展示了他多變的風格。
  • 紐約大都會呈現的墨西哥巴洛克藝術你見過嗎
    紐約大都會呈現的墨西哥巴洛克藝術你見過嗎 李亞迪 編譯 2017-09-29 08:21 來源:澎湃新聞
  • 誰說北歐性冷淡?盤點5座北歐經典教堂,每一座都浪漫又溫暖
    在沒去芬蘭之前,我以為那裡的建築、設計、裝修都是走的性冷淡風,因為這些年,北歐性冷淡風成了國內設計師們的高端名詞,上周,去了芬蘭後,我詫異的發現,北歐才不冷淡,它處處有溫情,處處有小清新,還有很多熱烈的、活潑的景致,例如它的教堂。
  • 「德國最大的城市」柏林,這是個充滿藝術的首都!
    從河邊往科隆大教堂走,會經過路德維希博物館。路德維希博物館建於1976年,德國著名的藝術資助人彼得?路德維希(Peter Ludwig)夫婦先後給這家博物館捐贈了774副畢卡索的作品。該博物館是除了巴黎畢卡索博物館和巴塞隆納畢卡索博物館外,收集畢卡索作品最多的博物館。
  • 近代藝術的殿堂,奧賽博物館!
    巴黎真不愧是浪漫與藝術之都,它的地標建築大多與浪漫藝術掛鈎相連,不管從何種角度講,都有其浪漫的歷史,或者藝術的淵源。好比如巴黎的三大博物館,古代藝術殿堂羅浮宮、現代藝術殿堂蓬皮社中心、以及今天小編去的近代藝術殿堂奧賽博物館。
  • 北歐歷史藝術匯總——芬蘭博物館完全攻略
    博物館建於1905~1910年,由三位建築設計師艾列·薩瑞寧(Eliel Saarinen)、阿馬斯·林德仁(Armas Lindgren)與赫曼·格斯柳斯(Herman Gesellius)在該處中世紀教堂與城堡的原址上所設計,屬民族浪漫主義風格,市內設計主要在新藝術工作室(Art Nouveau)完成;1916年對公眾開放,芬蘭1917年獨立之後,正式成為國家博物館。
  • 歐洲巴洛克藝術的代表人物——彼得保羅魯本斯
    文| 大雨798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17世紀歐洲佛蘭德斯地區畫家,是巴洛克畫派早期的代表人物,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節
  • 藝術風格簡析:發現沒?巴洛克風格和洛可可風格其實離你很近
    1.什麼是巴洛克風格,以及什麼又是洛可可風格?百度百科的釋義巴洛克藝術如下:看完的話還是有點懵的,不知道巴洛克風格到底是什麼樣的。巴洛克這個名字來源於西班牙語「Baroque" 以及葡萄牙語 「變形的珍珠」(—barroco)。
  • 日本最高藝術殿堂:東京國立博物館
    日本最高藝術殿堂:東京國立博物館
  • 成都博物館新展 讓你分清「巴洛克」和「洛可可」
    巴洛克與洛可可,這兩個時髦的詞彙,到底代表什麼含義?成都博物館與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聯手打造的「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即將於9月29日開展。昨日,策展人對於本次畫展中的一些藝術名詞進行了科普。
  • 最小的國家梵蒂岡,擁有最濃厚的藝術氣息,最大的教堂就在這!
    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有世界上最大的教堂,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聖彼得大教堂建於1506年,前後耗時120多年,幾乎所有16世紀的義大利著名建築師都為此付出了努力,米開朗基羅最終完成了它的設計。現在盯著他修復的教堂穹頂,似乎世俗和神聖都被覆蓋在這個巨大的穹頂下,使得站在它下面的任何人都不可能無動於衷。